『壹』 电动机是哪个国家的哪个人发明的
电动机使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发现这一原理的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动机的发展1831年,美国物理学家亨利设计出最初的电子式电动机。受到亨利的启发,一位名叫威廉·里奇的人设计并造出了一台可以转动的电动机。里奇的这架电动机类似于我们今天在实验室里组装的直流电动机模型。
到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科学家雅科比使电动机变得更为实用了。他用电磁铁替代永久磁铁进行工作。这种新型电动机当时被装在一艘游艇上,载着几名乘客驶过了涅瓦河。此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出生于克罗地亚的美国人特斯拉于1888年,制造出了第一台感应电动机,他在各种电动机中,算是被应用最广的一种。感应电动机会将交流电快速输入一组称为“定子”的外线圈,继而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轴内的一组线圈则称为“转子”,它会被定子的旋转磁场感应出电流,然后转子会因电流变化而转变成电磁铁。
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于法拉第同时作出电磁感应的伟大发现,1830年8月,亨利在实验中已经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也没有及时的去申请专利,失去了发明权。可是亨利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他认为知识应该为全世界人类所共享,从未与法拉第争过发现权,仍然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事业。亨利的高尚品德受到世人的称赞。所以最后,人们还是将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归于法拉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实验装置比法拉弟感应线圈更接近于现代通用的变压器。
『贰』 无刷电机是日本人发明的还是李洪涛发明的
无刷电机是李洪涛发明的。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据悉,李红涛在申请专利时,化名为“杨红俊”。
随后几年,李红涛(化名“杨红俊”)又有多项发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由于李红涛的重大立功表现,符合法律改判和减刑规定,死缓改有期徒刑。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开始新的生活。
2002年,李红涛联想到当年他成功脱逃的两次经历,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
此后,李红涛与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术干警研发的全电脑监狱监控管理系统获得成功,昆明第一看守所跃入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
(2)马达的创造人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李红涛,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在李红涛14岁时就被评为了“优秀青年”,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第二名,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随后在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电子系,1988年和女友结婚,不过两年后就出轨产生婚外情。
1992年因为诈骗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审查。他凭借着出色的想法和脑子,在监狱里两次成功逃脱,并在外重新犯罪。1993年,被法院以多项罪名判处死刑,在狱中,由于李红涛热爱发明,狱长也为他争取时间,在死刑的前两天才发明出了无刷电机,随后上级决定将李红涛的死刑改为“死缓”有期徒刑17年。
『叁』 无刷电机是中国发明的吗
是的。
1995年,李红涛发来明源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
李红涛曾经三次越狱,因为太聪明导致警察叔叔抓不到越狱之后开菩警车到处招摇本来已经被判了死刑,却在监狱里通过数理化知识发明了专利获得了发明博览会金奖,就这样成功从死刑线上捡回一条命,变成了有期徒刑。
无刷电机,又称无换向器电动机、无整流子直流电动机。它是用半导体逆变器取代一般直流电动机中的机械换向器,构成没有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肆』 变速电动机的发明人简介
他曾对物理学、化学和哲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与电磁之间联系的思想。1822年他对液体和气体的压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1825年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在声学研究中,他试图发现声所引起的电现象。他的最后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他是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因此受到学生欢迎。他还是卓越的讲演家和自然科学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议成立丹麦科学促进协会,创建了丹麦第一个物理实验室。1908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1934年以“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常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他认为电流冲击是沿着以导线为轴线的螺旋线方向传播,螺纹方向与轴线保持垂直。这就是形象的横向效应的描述。奥斯特对磁效应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并不影响这一实验的重大意义,它证明了电和磁能相互转化,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基础。其他方面的成就有以下一系列
奥斯特曾经对化学亲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测定了水的压缩系数值,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1823年他还对温差电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对库仑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奥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F.维勒(1827)。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的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M.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出版了《奥斯特科学论文》集他的重要论文在1920年整理出版,书名是《奥斯特科学论文》。单相交流电动机的旋转原理单相交流电动机只有一个绕组,转子是鼠笼式的。单相电不能产生旋转磁场.要使单相电动机能自动旋转起来,我们可在定子中加上一个起动绕组,起动绕组与主绕组在空间上相差90度,起动绕组要串接一个合适的电容,使得与主绕组的电流在相位上近似相差90度,即所谓的分相原理。这样两个在时间上相差90度的电流通入两个在空间上相差90度的绕组,将会在空间上产生(两相)旋转磁场,在这个旋转磁场作用下,转子就能自动起动.电机拆卸前应做哪些详细检查和试验?(1)在拆卸前,要用压缩空气吹净电机表面灰尘,并将表面污垢擦拭干净。(2)选择电机解体的工作地点,清理现场环境。(3)熟悉电机结构特点和检修技术要求。(4)准备好解体所需工具(包括专用工具)和设备。(5)为了进一步了解电机运行中的缺陷,有条件时可在拆卸前做一次检查试验。为此,将电机带上负载试转,详细检查电机各部分温度、声音、振动等情况,并测试电压、电流、转速等,然后再断开负载,单独做一次空载检查试验,测出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做好记录。(6)切断电源,拆除电机外部接线,做好记录。(7)选用合适电压的兆欧表测试电机绝缘电阻。为了跟上次检修时所测的绝缘电阻值相比较以判断电机绝缘变化趋势和绝缘状态,应将不同温度下测出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到同一温度,一般换算至75℃。(8)测试吸收比K。当吸收比大于1.33时,表明电机绝缘不曾受潮或受潮程度不严重。为了跟以前数据进行比较,同样要将任意温度下测得的吸收比换算到同一温度。
『伍』 马达的生平经历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华社高邮分社副社长,苏中二分区《人民报》主编,华中《新华日报》主编,《苏南日报》副总编辑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劳动报》社总编辑、社长,《解放日报》总编辑,1978年任《文汇报》总编辑,发表了许多有关新闻改革的文章,对新闻界较有影响。并担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起为上海新闻学会会长。1983年起为全国记者协会理事,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文汇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第九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新闻学会原副会长,上海新闻学会原会长马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6日14时10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马达同志1941年参加革命并投身抗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两次立功受奖。1952年任劳动报总编辑、社长,1958年起到市委工作,曾任市委副秘书长,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粉碎“四人帮”后,马达同志任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积极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对新闻改革作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文汇报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最先报道话剧《于无声处》,刊登小说《伤痕》,为新时期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作出了贡献。离职休养后,马达同志仍然关心新闻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撰写了大量新闻理论和业务论文,为新闻改革贡献智慧。
马达同志告别仪式将于9月10日下午2时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陆』 电动机发明人是谁
法拉第
他是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的提出者及发电机的发明者,仅此功绩就足以使他内成为电力时代的开创者容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年),英国家、化学家。1791年9月22日生于伦敦。父亲是铁匠,母亲识字不多,法拉第从小生长在贫苦的家庭中,不可能受到较多的教育。9岁时,父亲去世了。法拉第不得不去文具店当学徒。1805年到书店当图书装订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书籍。每当他接触到有趣的书籍时就贪婪地读起来,尤其是网络全书和有关电的书本,简直使他着了迷。繁重的体力劳动,无知和贫穷,都没有能阻挡法拉第向科学进军。
1867年8月25日幸运的法拉第在看到了自己的理论后继有人,经典电磁学理论大厦完全竣工之后,坐在椅了上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柒』 发电机的发明人
法拉第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F=BLV 这个公式高中应该学过。运动的封闭导体有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就会感应出电流。
发电机和电动机统称为电机,电机是可逆的。一个电机既可以做发电机,也可以做电动机,人们把他们区分开来,只是发电机做发电机时效率高,做电动机是效率低。电动机也是这样的。
generator 发电机motor电动机。
这样问一看你就是外行。
我是学电机的,呵呵,很令头疼的一门课。
『捌』 发电机的创始人
发电机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而出现的~因此应该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但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有关的人不是法拉第而是奥斯特,他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由此联想到“既然电可以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电”接着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玖』 第一个发明发电机的人是谁
法拉第发明第一台发电机,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拾』 马达是怎么制造的
各个品牌都不同
列举一个宝马的
宝马目前大部分车型上的发动机都采用了其独创的镁铝合金材料技术,尤其是其经典的直列六缸发动机,这可以说是宝马所有技术发展的基础,在这款直列发动机上,几乎可以发现宝马所有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而现在汽车都在向紧凑型发展,直列六缸发动机由于占用空间太大逐渐被很多汽车厂商所摒弃,但是宝马却一直坚持自己的传统,这应该与宝马倡导的操控性有很大关系,因为直列六缸发动机对车身前后质量50:50的分配比重有很大的好处。而且,由于直列发动机相比V型排列发动机在横向节省了一部分空间,这对于整车的前悬挂系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来提高操控性。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宝马依然执著的坚持着自己的直列六缸发动机。不能在紧凑性上取得优势,那么宝马这次将提高的重心放在了材料上,新材料的使用使得3.0升直列6缸发动机比原来的该发动机重量降低了30%,输出功率提高了12%,而油耗却相反有所下降。
宝马最近公布了其镁铝合金发动机的制造工序,该生产工序采用将铝合金缸衬嵌入金属模具后用镁合金注入成形的方法。
新材料的发动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生产工序的第一步是制造铝合金缸衬。其成分组成为AlSi17Cu4Mg。利用低压铸造工艺制造,不过硅的含量较高,因此与普通压铸法相比,在优化工序的各参数方面难度较大。为了模拟铝熔液的状态,使用了MagnaSoft公司的FDM(有限差分法)软件。
第二步是在缸衬表面涂装用以提高与镁合金的密着性的铝硅合金。其成分组成为AlSi12。能否提高与镁合金的密着性是生产工序中最难的部分。具体来说,在并排配置两根AlSi12金属丝后,通过施加高电压使金属丝熔化,然后再利用压缩空气喷涂在缸衬表面。由此形成的涂装膜厚约0.1mm。由于该涂膜为多孔质膜,而且在成形时是通过对镁合金进行压铸来将缸衬包裹起来,因此AlSi12层就会因这时产生的热量及压力而进入反应进程,从而便可达到使铝合金与镁合金密着的作用。镁合金的种类采用的是“AJ62”。
镁合金的压铸成形工序如下。首先将经过涂装处理的缸衬升温至400℃以上,利用机器人将其插入压铸机的金属模型内。然后利用锁模力为400T的压铸机向700℃的镁合金每次施加30kg的锁模力。然后打开模具,利用机器人将气缸体取出,再趁热刻印所需信息、去除毛刺后进行机械加工,这样整个工序即可完成。沙眼的检测上使用X线检查装置,这与其他发动机制造没有差别。
在质检方面,特点是确立了对镁合金及铝合金的接合部位进行检查的方法。现有的非破坏检查法包括X线、超声波及CT等,这些方法由于无法检测出因热膨胀的不同而导致的微小缺陷,因此针对此技术新开发了使用超声波的热成像法(Ultrasonic-stimulated Lock-in Thermography)。
新的非破坏检查法的原理是:通过向部件照射超声波,就会诱发缺陷部分的微小振动,使缺陷部分产生摩擦热,从而便可利用热成像仪高精度检测在表面传递的热。这样一来,便可实现对接合部的快速、高清度的质检。
从以上的制造工序,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宝马镁铝合金发动机是如何生产的,在这两种材料的融合上,宝马给汽车制造厂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目前,在宝马的7系、6系、5系、3系等大部分车型上,发动机都采用了这种新材料,而且华晨宝马生产的530i、525i、523i等车型也使用了新材料的发动机。可以说,作为又一种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开始在宝马车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个法拉利制造发动机的视频
http://qingliangji1.blog.163.com/blog/static/9899665920098241038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