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电信技术发明

电信技术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03 16:17:21

1. 中国电信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中国电信的诞生是在1995年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发展历史如下:

在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这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在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在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

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在2011年3月29日,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过亿,并且成为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 。

在2012年7月20日,中国电信(韩国)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中国电信开始进入韩国市场。

在2013年12月12日,中国电信已获准在全国超过40个城市开展4G规模网络实验。

在2014年7月15日,中国电信正式在全国首批16个城市开放天翼4G手机服务。

在2016年1月13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资源共建共享、客户服务提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2017年12月,中国电信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在2018年2月28日,中国内地的iCloud业务正式由云上贵州负责运营后,云上贵州牵手中国电信天翼云为iCloud提供云存储服务,双方已于2018年6月底正式签署《基础设施协议》。

(1)电信技术发明扩展阅读

企业文化——企业标识

中国电信企业标志由国内品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于2008年设计,中国电信的企业标识整体造型质朴简约、线条流畅、富有动感。以中国电信的英文首个字母C的趋势线进行变化组合,似张开的双臂,又似充满活力的牛头和振翅飞翔的和平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传递出我们的自信和热情,象征着四通八达,畅通、高效的电信网络连接着每一个角落,服务更多的用户;表达了我们“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体现了与用户手拉手、心连心的美好情感。

同时,也蕴含着企业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不断超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企业与时俱进、奋发向上、蓬勃发展,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景。经纬度的两个C,象征着中国电信国际业务的布局,而且通过黄金分割方法的运用使得整个标志在动感中又具有沉稳属性。

中国电信的企业标识以代表高科技、创新、 进步的蓝色为主色调。文字采用书法体,显得有生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与国际化的标识相衬,使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

2. 电信时代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通信,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通信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便有结绳记事、击鼓传情一类原始的通信手段。后来,又出现了以火光传递信息的办法。在我国境内,至今尚存有不少烽火台的遗迹,便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人类传递比较详尽信息的愿望,只有在文字发明之后才逐步得以实现。信,便是载带文字信息的使者。

残存下来最古老的信,是用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装在泥制的封套里的。公元105年,我国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此,信便可以写在纸上传递了。传递信的人也渐渐由步行转为骑马。据考证,我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便开始修筑驿道,派驿使传递书信。驿使现象是带有世界性的。例如,在埃及的历史上,就有由驿使传递尼罗河水上涨信息的记载。

大约是在14世纪,城市邮政首先在欧洲兴起。18世纪90年代,在欧洲还曾盛行一种叫“遥望通信”的视觉通信方式。整个系统是由许多塔站组成的。这些塔站沿通信线路择高建筑,形成彼此遥相呼应的接力系统。通过改变塔站顶上横杆和竖杆的位形,把文字信息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出去,并一站接一站地进行传播,直至目的地。

人类通信的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

在19世纪众多的电报发明家中,最有名的还是莫尔斯以及他的伙伴维尔。莫尔斯是当时美国很有名气的画家。他在1832年旅欧学习途中,开始对电磁学发生了兴趣,并由此而萌发出了把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念头。1835年,他开始了制作电报机的努力。不久,他的第一台电报机问世;1837~1838年间,莫尔斯又发明了用电流的“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电码(即莫尔斯电码),同时在维尔的帮助下完善了电报机。

1843年,莫尔斯经竭力争取,终于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子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千米。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

知识点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是网络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一般网络连接不允许传送任意大小的数据包,而是采用分组技术将一个数据分成若干个很小的数据包,并给每个小数据包加上一些关于此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例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数据长度等。这样的一个小数据包就叫数据单元,又称帧、数据帧等。这样一来,每次网络要传送的数据都是规格和封装方式相同的一个“小包裹”,有利于数据传输的标准化,简化了数据传输方式。

3.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讯技术兴起的表现及发明者

1、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来.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改进,使电话通讯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1877年,美国建成第一座电话交换台.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等地相继成立了电话局.无线电的发明是19世纪末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99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3、化学工业的建立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4、“钢铁时代”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4. 第二次工业中电讯技术兴起的表现及发明者是谁

1、电讯技术的兴起的表现就是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

电话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无线电报是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的。
2、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
3、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5. 电信的发展历史

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电报开始的,电报在1834年由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是一种以符号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但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之后,在电信领域中,模拟方式便占了绝对优势。20世纪50年代,PCM技术的出现,使数字通信方式又看到了一丝曙光。但它的真正壮大和发展,以至一统天下,主要是依靠电子计算机的力量。因此,有人把“C&C”(即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看成是人类信息史上一场新的革命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在谈论“电信”时,已经少不了要谈到计算机在各个电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不仅在实现电信的智能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它的引入使电信不再是单纯“传送”信息,还增加了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的功能。
电信从采用金属导线的有线通信开始,到19世纪末出现了无线电报,使无线通信方式一时兴起。但由于无线通信存在的一些固有弱点在当时技术条件下一时难以克服,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除了用于航海以及救灾等特定条件下外,一般都处于“备用”地位。由于技术的发展,不仅无线方式已东山再起,还出现了以光纤为传输媒体的全新通信方式。这不仅带来了电信传输方式的多样化,也为电信的高速化、个人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上可见,一百多年来,尽管电信的基本概念没有变,但它的外延却发生了沧桑巨变。电话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来了,它们对传统电信的观念和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6. 中国的电信发展史

中国电信发展新中国时期大事简记

1950年
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开通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经由苏联转接通往东欧各国的国际电话电路也陆续开通。
1951年
1950年6月开始建设的北京国际电台的中央收信台和中央发信台,于1951年相继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
1952年
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9月24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我国首次开通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电路
1952年9月30日,第一套明线12路载波机(J2)装机,开通了北京至厂家庄的载波电路。
1954年
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56年
上海试制成功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
我国第一次开放会议电话业务
1956年2月28日,北京长途电话局开放会议电话业务。首次会议电话会议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十省市电话会议。
1958年
上海试制成功第一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第一套国产明线12路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
1959年
第一套60路长途电缆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
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开通国际用户电报业务,1月20日正式开放
北京市内电话开始由五位号码向六位号码过渡
1963年
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4年,北京至石家庄7×4高频电缆60路载波试验段建成,开始试通电报、电话业务。
开始研制晶体管载波电话机
1966年
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67年
电子式中文译码机样机试制成功,在上海安装试用。
1970年
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2年
—北京、上海使用卫星通信地球站。
北京开始建设地球站一号站,1973年建成投产。
1974年
—北京卫星地球站二号站建成投产。通信容量为132条话路和一条双向彩色电视。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与亚非各国和地区开通直达电路。
—研制成功石英光纤。1976年,每公里损耗达6分贝以下。
—60路报纸传真机正式开通使用。
—960路微波进行电路试验。
1975年
—北京市内电话中继传输开始装用脉码调制设备,首批装用30部端机。
1976年
—京沪杭4管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工程竣工。北京至东南五个省省会及天津、上海两市陆续开放长途电话全自动和半自动拨号业务。
—北京长话大楼7月1日竣工投产。全部通信设备采用国产设备并自行安装。
—我国与日本之间建成了海底同轴电缆。
1978年
—120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试制成功。
—120路脉码调制系统通过鉴定。
—研制成功多模光纤光缆。
1980年
—64路自动转报系统(DJ5-131型)研制成功。
1982年
—福州从日本富士通引进程控电话交换机。
—首次在市内电话局间使用短波长局间中继光纤通信系统。
—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研制成功并投户使用。
—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
1983年
—我国开始发展寻呼业务。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
—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
1984年
—4月8日,我国的DFH-2(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高度为35786公里,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E赤道上空。通过该星进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
—我国开始在长途通信线路上使用单模光纤,进入了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
—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
—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
—首次具备国际直拨功能的编码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HJ09型)研制成功。
1985年
—广州与香港、深圳、珠海开通电子邮件。
—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套电话卡,共3枚,面值87元。
—我国正式经国际卫星组织的C频段全球波束转发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1月8日,北京至南极无线电话通话成功。这是我国电信史上最远距离的短波通信。
1986年
—我国首次利用卫星开通国内长途电话业务。7月1日,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投产。 —2月,我国第二颗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研制成功。
1987年
—重庆通信设备厂引进意大利PCM系统生产线建成投产。
—第一个长距离架空光缆通信系统(34Mb/s)在武汉至荆州、沙市间试通。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
—我国第一个160人工信息台在上海投入使用。
—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此为中国人使用因特网之始。
1988年
—第一部程控数字长途电话交换设备(JD1024线)通过鉴定。
—第一个实用单模光纤通信系统(34Kb/s)在扬州、高邮之间开通,全长为75公里。
—北京高能物理所成为我国最早使用因特网的单位。它利用因特网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3月27日、12月22日我国分别发射了实用通信卫星。
—5月9日,北京、波恩国际卫星数字式电视会议系统试通。
1989年
—第一条1920路(140Mb/s)单模长途干线在合肥、芜湖间建成开通。
—5月,我国的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通过鉴定,并于11月正式投产使用。
—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首先实现了移动电话自动漫游。
1990年
—7月,上海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800MC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
—140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1991年
—万门程控数字市内电话交换机通过鉴定。
—1920路(6GHz)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通过鉴定。
—第一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模型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并于3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622Mb/s光纤通信数字复用设备(五次群复用设备)研制成功,3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1992年
—杭州通信设备厂引进摩托罗拉移动电话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我国第一个168自动声讯台1992年7月在广东省南海开通。
1993年
—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9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
—中国高能物理所租用美国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了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64Kb?s专线,这是我国部分连入因特网的第一条专线。
1994年
—中国通过Sprint公司于4月20日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条64kb/s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
—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了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议定中国电信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b/s专线。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
1995年
—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在北京、上海接入美国的64Kb/s专线开通,CHINANET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分组交换网开始提供因特网接入业务。5月,开始建设CHINANET全国骨干网。
—9月,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网在香港开通。
1996年
—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
—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全面启动。广东视玲通、四川天府热线、上海热线是首批正式开通的站点。
1998年
—5月17日,广东省开放了电子投票业务。所用设备是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开发的。
—5月15日,北京电信长城CDMA网商用试验网——133网,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投入试验。
1999年
—1月14日,我国第一条开通在国家一级干线上的,传输速率为8×2.5Gb/s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使原来光纤的通信容量扩大了8倍。

7. 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的诞生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电信最开始的名称为“中国电信移动通讯邮电总局”,于1995年组建,并开始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

发展历史如下:

1995年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2014年7月15日中国电信正式在全国首批16个城市开放天翼4G手机服务。

2017年12月21日,中国电信官方发布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 ”的公告。公告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并于 2017 年 12 月 15 日在北京工商管理管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后,中国电信集团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电信排名第245。

(7)电信技术发明扩展阅读:

5G时代的中国电信

2018世界移动大会在上海开展。中国电信以“数聚万物,智胜未来”为主题,打造了“5G”、“物联网”、“天翼大数据”、“智能连接”、“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新兴ICT”7大板块63项展项亮相世界移动大会,展示其作为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的姿态。

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大会上,中国电信还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这也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发布全面阐述5G技术观点和总体策略的白皮书。为了更明确地引导产业链和推动5G发展,中国电信提出了4G/5G协同和固移融合的5G无线网、核心网、承载网的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人民网-中国电信亮相2018世界移动大会



8. 电信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马可尼是无线电的发明者.但是前苏联的许多公民都坚信,无线电真正的发明者是俄国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海洋工程学院物理教授波波夫.这两人在1895至此1896年期间进行了无线电接收的试验和组装.但是,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在1896年6月2日,首先用其莫尔斯信号传递设备审请了专利.几个月后,他获得了专利权,并且在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此后,他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波波夫是在1895年5月7日展示其无线电接受装置的,但是,他的接收机接收莫尔斯信号时,干扰大于信号,不过俄国人每年5月7日都纪念波波夫的无线电发明日.尽管波波夫已经知道马可尼获得了专利,但是他仍然继续进行自己的试验,从不与这位意大利人争论谁是此项专利的最先发明人.不仅如此,俩人还在1902年相互结识为朋友.据有关马可尼的传记说,他是在父亲家的阁楼上做试验发明了无线电的.由于马可尼对研究用电磁波向空中发送信号着了迷,于是他设计了一种简陋的装置,没想到这一装置后来竟革新了整个通信世界.利用这个电磁波发射装置和波波夫发明的天线以及布拉德利发明的金属检波器,他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远距离信号传播.在马可尼意识到意大利政府对他的试验置之不理之后,对自己的发明抱有充分信心的马可尼移居到英国.他在1897年建立了第一家公司;既无线电报与电信有限公司,后来改名叫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尔后,马可尼把精力集中在研究增加发射功率和距离上,但是他对发射和接收装置之间的调谐重视不够.这一伟大创举的最重要尝试是1901年在欧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一次无线电联系,这次尝试成功地接收到了莫尔斯电波信号;3个“&S226;”,既字母“S”,发射距离为3500公里.俄国物理学会在波波夫于1905年46岁时过早去世之后,曾经要求承认波波夫是无线电的发明者.1925年苏联度量衡事务所负责人维克托·加贝尔也曾要求给波波夫更多的承认,因为据他说,波波夫早在1896年5月24日在俄国化学物理学会的一次年会中就用莫尔斯电码发送过一次信号.许多俄国的传记都说波波夫是无线电的发明者,而且奇怪的是这种说法现在还在继续.英国历史学家兼工程师拉尔夫·巴雷特说:“这项发明的优先权已经由1896年的专利权所表明.我以原始装置为基础组装的样品证明波波夫研制的东西有局限性.”

9. 电信网发展史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通信试验成功后,用电磁系统传递信息的电信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它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电报的发明和应用、电话的发明和应用、大容量自动化通信网的发展和应用、数字通信的诞生和发展等四个时期。

电报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的发明是电气通信的开始,人们利用电报,可以远距离快速地传送文字信息。1835年美国人S.F.B.莫尔斯创造了电报通信用的莫尔斯电码,1837年他得到机械师A.L.维尔的帮助,研制出了电磁式电报机(后来被称为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并在纽约试验成功。此后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和莫尔斯电码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报最初用架空铁线传送,只能在陆地上使用。1850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敷设了海底电缆,1866年横渡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实现了越洋电报通信。后来,各大洲之间和沿海各地敷设了许多条海底电缆,构成了全球电报通信网。

电报技术发展至今已近 150年。电报设备从最初的完全由人工操作的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发展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电子式电传打字机,电报传输也从有线传输发展到无线电传输,从直流电报信号传输发展到多路音频载波电报传输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电报通信进一步向着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出现了直接传送文字、图表、照片等信息的传真电报。

电话的发明和应用 生于苏格兰的美国科学家A.G.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有了电话,人们可以远距离进行交谈。最早的商用电话局于1878年设立于美国纽黑文市,有21家用户。1880年许多城市之间也架设了电话线,开通了长途电话。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设立电话局。早期的电话机非常简陋,通话的声音不很清晰,通话的距离也不远。炭精粉送话器的发明,传输话音的单铁线改用双铜线,使通话质量有所提高,通话距离有所增加。1899年美国M.I.普平教授成功地采用了加感技术,使利用电缆传输电话的通信距离增加了三倍以上。1906年L.D.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电子管;以后,利用电子管制成的增音机,实现了长距离电话通信。电子管应用于无线电通信以后,大大超过了原有火花式发信机,推动了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发展。越洋通信采用短波无线电比海底电报电缆更为经济方便,不但能通电报,还可以通电话。在这期间,电话交换技术亦有很大发展,最初采用磁石电话交换机,最多只能有几百号电话用户,随着用户的增加,出现了共电电话交换机,可有几千号用户。1889年A.B.史端乔发明了自动交换的步进制电话交换机,可以装更多的用户电话,不但使用方便,并可节省许多话务员。随后,纵横制电话交换机、半电子制电话交换机等自动电话设备也相继问世,促使电话通信有了更大的发展。

大容量自动化通信网的发展和应用 19世纪90年代,电话通信已相当发达,世界上各大城市都装置了自动电话交换机,电话用户更多了,同时长途电话的需求亦迅速增加,这就要求有大容量的长距离传输设备,要求架空明线和长途电缆能增加传输电话的能力。在这样情况下,1918年出现了载波电话,在一对铜线上可开通4路电话。1941年开始使用的同轴电缆上可以开通 480路电话,随后发展至1800路、2700路甚至 1万多路电话。50年代初,无线电通信采用微波接力方式,由于它建设速度快,成本低,可节省大量铜和铅,能越过无法敷设电缆的地区等,很快就被各国采用。微波线路上也可装用1800~2700路载波电话,通信能力大大提高。同轴电缆和微波接力通信的发展,为建设全国自动长途电话网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在50~70年代建成了全国长途电话自动化网路。国际电话的自动化,由于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海底同轴电话电缆的建成,在60~70年代也得到普遍的推广。

数字通信的诞生和发展 1939年英国人A.H.里夫斯发明脉码调制,可以将长期以来电话通信使用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但当时采用电子管,成本过高,难以推广。1948年晶体管发明后,1962年才制成了24路脉码调制设备并在市内通信网中应用。60年代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脉码调制方式变为简单易行。1975年脉码调制设备已复用到4032路。同时存储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亦已研制成功,具备了由模拟网发展到数字网的条件。采用数字通信对电报和数据通信有更大的优越性,一条数字电话电路可以比模拟电话电路传递效率提高十几倍至几十倍。在大力推广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时代,数据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现代传输设备如光纤通信是传送数字信号的,卫星通信如使用数字信号亦可提高效率。因此通信网正由模拟网向着数字网方向发展。各种电信业务,包括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象等将合并在一个通信网内。这种通信网称为综合业务数字网。

中国电信的发展概况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敷设水线(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1881年上海英商瑞记洋行在英租界内创立华洋德律风公司装设电话。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的同时,在青岛设立邮电局,经营邮政、电报、市内电话业务。1900年,丹麦人C.O.P.濮尔生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在天津装设电话,通达塘沽、北塘,1901年又把电话线延伸到北京。从1905年起中国政府陆续收回了京津、津沽电话,淞沪岸线、上海至烟台、大沽和烟台至威海卫(今威海市)的水线,上海、青岛、济南、哈尔滨的无线电台,以及大东、大北、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在上海设立的电报收发处等。在外国侵占中国电信权的同时,中国也自办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业务。

自办电报:1877年清政府在台湾台南至旗后(今高雄)兴建了军用电报线。1879年又在天津与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之间架通了军用电报线。1881年建成沿大运河的天津至上海电报线,全长3075华里,设电报总局于天津,并在沿途设立 7个电报分局,自1881年12月28日开始办理公众电报业务。这是中国经营公众电信业务的开端。1882年清政府招集商股,收回政府投资,把电信建设和经营改为官督商办。到1902年,陆续建成天津至北京、上海至广州、南京至武汉、武汉至重庆等电报线。同时,在20几个省区也建设了省内电报线,连通了绝大多数州府以上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开办了公众电报业务。到1935年全国建成电报线17.3万多公里。中国自开办电报业务以来,装用的都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901年后开始使用韦斯登自动收发报机。40年代初,在少数城市开始装设电传打字电报机、载波电报机和相片传真机。

自办电话:1899年清政府规定由电报局兼办电话业务,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及部分中等城市装设了市内电话,全部采用磁石电话交换机。1925年起,在有些城市改建为自动电话交换机。1935年全国已装市内电话共 8.5万门,其中有官办,也有商办的。1905~1934年陆续建成近距离长途电话线路 2.7万多公里。1935年开始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九省间建设铜线线路3000多公里,装用话音增音机和单路载波电话机,开通远距离长途电话。1937年后扩大到其他各省并使用三路载波电话机。

自办无线电通信:中国的无线电台建设是从军事通信开始的。1899年两广总督在广州总督公署、马口、前山等要塞及较大军舰上架设无线电台。北洋舰队于1905年在南苑、保定、天津行营和 4艘军舰上分别装设无线电台。1907年为解决崇淞之间的直达通信,在江苏省吴淞、崇明装设无线电台。1912年起,陆续在北京、张家口、武昌、福州、广州、兰州、迪化(乌鲁木齐)、奉天(沈阳)等城市建设了无线电台。1927年北伐军到上海后,设厂制造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并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短波电台。1929年起在上海枫林桥、真茹、刘行建设国际收发信台,装置大功率发报机。1930年起,该台陆续与旧金山、柏林、巴黎、日内瓦、西贡、伦敦、莫斯科、东京等地建立了无线电直达电报电路。这时,中国的国际电报通信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192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党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赣东南、鄂豫皖、湘鄂西(洪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形成一个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无线电通信网。

新中国的电信建设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地建设和恢复了北京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长途电信线路。1952年开始在全国主要干线上开通12路载波电话,60年代开始建设60路对称电缆载波系统。1976年初开通了由北京到上海和杭州之间的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系统。1975年建成600路及960路微波接力通信,线路长达 1.4万公里,通达全国19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担负了电话、电报通信、报纸传真和电视、广播节目的传送任务。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光纤通信系统,并在市内电话局间中继线路上试用。随着电信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项电信业务和通信能力有了相应的增长。中国1949年及1983年电信业务量和设备情况见表。

10. 发明CDMA技术的人是谁

海蒂·拉玛(Hedy Lamarr) 美国的一个美女 20世纪中期发明的

阅读全文

与电信技术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