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制作小发明图片
一项优秀的小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这“四性”就是小发明的质量标准。1、 新颖性——小发明的实质 一个优秀的发明,应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小发明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1)什么是新颖性呢? 新颖性指的是在提出这项小发明以前,或是在申请专利以前,没有出现过同样功能、构思、技术的东西,或同样的制作方法。而且这项小发明并没有以任何形式向公众公开过。这就叫做具备新颖性。 譬如,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从此,在黑夜里,人们可以不再使用蜡烛、油灯了。白炽灯具有新颖性,是一项大发明。1901年,法国发明家克劳特根据莫尔的实验,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灯管中,改用充氖、氩、氦各惰性气体进行实验,从而发明了“霓虹灯”。霓虹灯也是电灯,但它同白炽灯,也有新颖之处,它使人们相信,可以不走爱迪生的使电转化为热,然后再转换为光的道路。1938年,美国通用电子公司的伊曼发明了节电的荧光灯(日光灯)。这只荧光灯是一根玻璃管,管内充进一定量的水银,管的内壁有荧光粉。在灯管的管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当通电后,首先是水银蒸汽放电,同时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管内壁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可见光。因为这种的成分和日光很相似,所以,荧光灯也称日光灯。日光灯比霓虹灯又有新颖之处。霓虹灯只能用它五彩缤纷的灯光做广告使用。而它的亮度远不足为人们提供照明之用。而日光灯则可用作照明。霓虹灯是高压荧光灯,日光灯是低压荧光灯,日光灯又有它的新颖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光灯作为新的照明灯具迅速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医院……(2)怎样判断一项小发明有没有新颖性呢? 第一、以时间为标准来判断。在时间上,只要发明者在提出这项发前,没有出现过功能、构思、制作、技术相同的作品或制作方法,它就具备了新颖性。 譬如,计算器的发明。1642年,法国一位只19岁的、后来成数学家的帕斯卡看到当税务官的父亲计算税务很辛苦,便决心研制计算的机器,他发明的计算器是利用齿轮转动的原理制成的,不过只是一台原始的加法器。1671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帕斯卡计算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历经23个年头,但不能准确完成计算。1802年,英国人托纳斯发现莱布尼兹的样机很符合科学要求,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又增加了新内容,终于制成了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器。19世纪末,英国的波德文和瑞典的奥德纳又发明计算器,并先后取得计算器的专利权,于1892年在德国成批生产,并在市场公开出售,
Ⅱ 科技发明作品
水果电池先拿一个水果和 铝片,铜片各一个 把他们到水果里在拿到先接到电流表上,电流表会有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Ⅲ 如果想发明一件简单的物品发明什么和它的创意来源和作品图片还有作品功能。
“它的创意来源”就是,此发明的物品与现有功能相似的物品,也就是需要你阐述发明物品的背景技术。
“作品图片”就是需要展示发明的构图,以供大家了解。
“作品功能”需要你的发明功能说明书。
Ⅳ 小发明小创造作品
首先我们要准备材料:一个矿泉水瓶、一根塑料空心管、胶水。然后将矿专泉水瓶的瓶底剪属掉,在瓶底部分把瓶壁剪成3厘米的片片条状(四周内折乒乓球不外掉即可),接着在矿泉水瓶口下放剪一个乒乓球可以滚出来的洞,这个洞是用来方便我们取球的。然后我们将塑料空心管插进矿泉水瓶瓶口并用胶水固定。
Ⅳ 小小发明100例的作品目录
小发明孕育着大发明
要善于联想——联想法
还有用吗?——挖掘潜力法
搬过来用——移植法
抓住不放——偶然发现法
倒过来想——逆向思考法
对准目标——希望点列举法
找出缺点想办法——缺点列举法
Ⅵ 科技小发明作品
将一根火柴和一根缝被的大针并在一起,用包香烟的铝箔将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专,再将有火柴头的一属端的铝箔弯折过来密封捻紧。然后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装上定向尾翼,把针拔出,就成了一个很简单的反冲火箭。
实验时,把小火箭放在铁丝架上,点燃一根火柴,对准铝箔筒包有火柴头的部位加热。当温度升高到火柴头的燃点时,箔里的火柴匣被点燃,使周围的空气急剧膨胀,气体从尾口高速喷出。由于反冲作用,火箭筒便从架上向前飞了出去。
如果在铝箔中包两根头对头放置的火柴,两端都不封闭。将它放在上,从中部加热。当筒内火柴点燃后,气体从两头喷出,铝箔筒仍停留在架上,从而说明了系统的动量守恒.
废物是:烟盒,针和火柴等
Ⅶ 小学生小发明 制作方法 图片
星空灯
所需材料:玻璃罐或者广口瓶、一张小锡纸
制作步骤:
1、把锡纸剪成内刚好能放入玻璃罐中的大小容,在锡纸背面用笔画出各星座的点阵图
2、然后用锥子或者尖针按照星座点阵在锡纸上戳出小洞
Ⅷ 小学生获奖科技制作作品 要图片和制作方法+材料
要想做出获奖科技作品,不能从网上找的。应该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科技作品,这样才有可能获奖。
常见的方法有:
1.加一加: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2.减一减: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减一减“后,变成什么新东西?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效果?生活中用“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3.缩一缩: 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如袖珍收音机、微型电视机、袖珍手电筒、手掌式游戏机、浓缩酱油、压缩饼干、浓缩鱼肝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有时某一件东西缩一缩后就成了一件新东西。如把一般的保温瓶缩小。就成了新东西——保温杯了。
4.联一联: 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系起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5.仿一仿 :“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袋鼠跳跃的方式后,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成了流线形,大大地提过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坚固的坦克,模仿了一些大树、脉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与摩天大厦。
6.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会产生什么结果?改变一下事情的次序或操作的顺序又会产生什么结果? 如我们常见的铅笔,一般是圆的,放在桌上容易滚落。于是,人们就把圆的变成六角形的,克服了容易滚动这个缺点,后来又有人把六角形变成三角形,就更方面低年级的小朋友把握,为了方面木工的使用,又把铅笔做成扁圆形。
7.“改一改”也是创造发明中常见的方法。所谓“改一改”就是这样思考:这个东西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把这些缺点或不足排一排,再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缺点是主要的或必须马上解决的。怎样改进才能克服或尽量减少缺点,给人带来方便。“改一改”就是不断发现缺点,不断克服缺点,永不满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8.“反一反”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它一般是指从已有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一件东西的正反、里外、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Ⅸ 创意作品(小发明,小创造)
制作意图: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铅笔很多,但妈妈告诉我,最适合刚开始学习专写字的儿童使用的铅笔,还是属六面立柱体的木质铅笔。一年级上学期,我用了二十多支这样的铅笔。我望着一堆铅笔头,想想要把它们扔掉有点可惜,还有点浪费木头和铅芯,不太环保。过了一阵,阿姨送给我两块橡皮。这两块橡皮的中心是一个用塑料做的直径1厘米的圆形,外面一周包裹着橡皮。这种环保橡皮即使只剩下一点点,也还能捏着中间的塑料圆形继续擦。我突然想到,铅笔也可以照橡皮的样子做成不浪费的环保铅笔啊。只要把铅笔的一段做成5厘米长的塑料,剩下的一段还是原来的铅笔,使用时,铅笔塑料的一段握在手里,就可以把铅笔有铅芯的一段全部用完,一点也不浪费了。
制作材料:
铅笔、棒形塑料、胶水
制作方法:
先把塑料小棒裁成5厘米长,再把塑料小棒和用剩的铅笔头紧紧用胶水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