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医创造美

中医创造美

发布时间:2021-06-30 06:16:16

❶ 中医传统美学的特征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❷ 中医美容是什么

真正的中医美容是从调整体内气血着手,不是只有表面功夫。

❸ 以中医学之美写一篇议论文

中医,
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
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并涉及到各种文化领域,
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
至今仍然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的“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
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
选自“中医天下”
中医无可争论的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❹ 中医美容

第一节 中医美容学的概念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互交叉而成的新兴的中医学科。它的任务是在中医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容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损美性生理缺陷的矫正或掩饰,探讨抗衰驻颜的方法,以维护人的形态美和体魄美。

美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容,仅指颜面五官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的美容则指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等全身的美化。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即为广义的美容。

广义美容学同于健美。健美,即在健康基础上的美,它是根据健康标准、美学标准、年龄、性别特征,对人的颜面五官,须发爪甲,肌质肤色,体形姿态,动作风度进行的综合评价。身体的健康,是人体外形美的基础,身体健康,表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良好及功能正常,只有具备这个条件,人体才能有红润光泽的皮肤,富有弹性的肌肉,挺直的身躯,敏捷的动作,从而给人以外形美的添加剂。一个心理状况良好的人,才能精神愉快,豁达大度,给人增添一种气质上的美,同时,良好的心理,能延缓人的衰老,健康与美丽,不一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一般说,美的人应该同时是健康的,健康的人,不一定有美的外表,医学美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人创造外形美的条件,采用医学手段来修复,塑造人的外形美。

第二节 中医美容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美容的理论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施治为诊疗手段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的统一性;二是人体与自然界的依存和协调性。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心,依托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的经络系统,把大肠、小肠、肝、 胆、胃、三焦等六腑以及四肢、五官、九窍、百骸、爪甲、皮毛联系一起,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和协调,以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同时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和关联而造成一系列病变。比如,中医脏象学说以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到通利,则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反之,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脉道不利,则见面色苍白无华,甚至灰暗、青紫。肺主气,输精于皮毛,肺的功能正常则可将卫气、津液及水谷精微敷布于皮肤和毛发,使皮肤滋润,致密,具有抗御外邪的力量使毛发光亮,润泽,给人增添活力,若肺气虚弱,则可造成毛发憔悴,枯槁,既易感受邪气的侵袭,又使人显得萎靡不振。脾主运化,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红光满面,肌肉丰满,行运矫健,口唇红润。肝主疏泄,其华在爪,肝的疏泄正常,全身气机流畅,气血和调,则人的精神清爽,情感舒畅,肤色正常,指甲光泽红润,坚韧,若月干气不舒或肝郁气滞,可导致烦躁易怒,郁闷不舒,面色发青或生黑色,褐色斑片,指甲色枯无华,软薄甚至变形,脆裂。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其华在发,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的整个生命进程,都与肾息息相关。肾气旺盛,肾精充沛,人则精力旺盛,朝气蓬勃,须发乌黑,容颜不老,青春常驻,若肾虚精亏,则人精神不足,萎靡不振,须发早白,面衰早老,年少而有老相。所以中医美容离不开全身调理这个根本的方法,且常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地调动人体内部的积极因素,来达到防病、治病、抗衰、驻颜的美容目的,这就使中医美容和众多的学科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基础学科看,中医美容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药理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中医营养学,从临床学科看,牵涉到中医皮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气功等。

上述各科,和中医美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萌发出了和美容有关的学科边缘。如皮肤美容,眼科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然后又在社会需要的催化下,各学科边缘交叉,产生了以人体美为对象的现代中医美容学,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打下了基础,使它一产生就站在一个较高起点。

第三节 中医美容学的研究意义和

研究范围

一、中医美容学的研究意义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本世纪初将会在中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将对世界卫生保健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1.中医美容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代医学正处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这个模式的转变,使人重新考虑健康的概念。1978年国际卫生初级保健大会给健康下的明确定义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新概念表明医学的目标已不仅是维护人的生存,而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使之生存得更加完美,在躯体、精神、适应社会三方面都完美和谐。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出现了“第四种状态人”即“非疾病状态”、“非健康状态”、“非康复状态”的人,这种人由于自觉“不美”,在心理和适应社会上处于一种 “非完美状态”,具有强烈的改善自身之美的要求。其余三种状态的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为之服务,这“第四种状态人”,无疑只能由医学美容来承担服务任务。因此,医学美容学,包括中医美容学,是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它有广阔的前景。

2.中医美容学丰富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医学美容学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中医美容学是老树新发芽,它对于丰富中医的学术体系,增强中医的生命力量有重要意义。

所以,无论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还是对整个医学以及中医学的需要来看,还是对整个医学以及中医学本身的发展来看,中医学美容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医美容学的研究范围

中医美容学的学科对象是人体健康。“健”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美”包括形体美和精神美。所以中医美容学研究范围是广泛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

(1)中医美容史。

(2)各类损美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

(3)各种美容缺陷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处理。

(4)中医美容手段的研究。

(5)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体美理论及应用。

(6)中医医学审美心理的理论和应用。

目前,中医美容学的研究重点在2、3、4项。一般认为医学美容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人的形体美,本章节以人的形体美为主要对9 象,从治疗和保健两方面加以论述。
中医美容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于1994年开办的,培养具有基础美容学技术和中医美容特长的

人才,受到社会的青睐。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医学美容人才。

培养要求:

1、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

2、 具有一定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3、 熟练掌握生活美容、医学美容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 具有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 适应各级医疗工作的需要,具有基础中医学知识。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

三年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中医美容学、生活美容学。

主要课程:

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正常人体学、中医学基础、医学美容学基础、公关与礼仪、中药学、方

剂学、药理学、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针灸学、推拿学、美容外科学、化妆品学、美容仪器及

机构原理、美学鉴赏等。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皮肤美容、美容整形及美容保健技术;

2、 具有对美容整形的审美诊疗能力;

3、 具有对损容病人突发病症的急诊处理能力;

4、 可进行一般的卫生家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

❺ 中医形神美之我见

中医是以高尚的医德,以病患者放在首位,以及精湛的医术来阐明的,用文字是表达不够的,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感受到的。

❻ 什么才叫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

简单比喻如下:

  1. 创造美:乔布斯→创造了iPhone手机。

  2. 发现美:我们→发现了iPhone手机。

  3. 分享美:我们→把iPhone手机分享出去。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确消费,减少浪费...By 派森一族

❼ 赞美中医的句子

1.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
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8. 据最新的一次调研表明,中医药在德国发展很快,54%的德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曾用过草药,95%的德国人听说过草药,50%年龄在20—30岁的人曾受其医生推荐而使用过草药。10年前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还在800家左右,今天这一数字至少达到2000家。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都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机构。从以上不难看出西方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疗效,在西医占据主流的发达国家,神奇的中医必将带来医学新的一场革命。

9.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传统医术针灸正逐步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高薪招聘中医针灸师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也被纳入了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此次招聘的针灸师共有4名,被录用的针灸师将在美军基地为官兵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同时参与军方有关跨学科疼痛治疗的研究工作。军方公开招聘中医师进入联邦公务员体系尚属首次。这则招聘启事刊出后,一时间引起了华人世界的极大关注。

10.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11.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你的仁爱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响彻四海诸地。我们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异。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不朽的神奇。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你,我们把热情献给了你。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杏林载誉沈水之阳,药院飘香辽东之滨。一校三区四院,南药北医创神奇。今日苦读为中医,明日必将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1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14. 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东方国度,古老的东方传说,千年岁月的砥砺,万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国医。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仁心仁术抚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医德带来了康复的福音。你的精髓,广为传诵。你的经典,终生铭记。草长莺飞,奇葩绽放百草园。鸢飞鱼跃,龙腾虎啸杏林院。

16.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17.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网络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18. 认识中医学是从认识中医师开始。说起中医师许多人会联想到神闲气定、鹤发童颜、道风仙骨,中医师大都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19. 中医学最初始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战国时代已很先进。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步诊脉法。东汉末年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有胆量用外科手术治疗曹操的偏头痛,至于为关云长刮骨疗剑毒,那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批先贤将中医学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给中国灿烂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笔。

20. 两千年前的《八十一难经》明白写着,用针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还有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头顶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对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应部为的病痛即可针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医扁鹊用针灸治好国太子的“尸厥”,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则几乎家喻户晓。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针灸可以治疗300多种疾病,对100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21. 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中医学是以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出发点,从望、闻、问、切等四诊信息的收集到临床疗效的评价无不基于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体现出祖国医学是把病人当作“人”而不是“病”来进行临床诊治的。

❽ 什么是中医(针灸)美雕中医美雕效果怎么样

中医美雕一个纯绿色的美容技术,利用中医针灸的理解结合现代美容技术来操作。是目前最科学的美容项目,绿色健康的美容疗法。采用我们特殊的针质与独特的针法对祛除皱纹、眼袋,黑眼圈,面部提升,瘦脸,祛斑,美白,全身减肥朔型等项目仅仅一次,即可展现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一疗程2-5次效果持久可达约3年之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美雕以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国内外医学美容史上的另一个奇迹。真正做到逆转青春!

❾ 中医美容的发展史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同样, 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 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 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 大类1233 首美容方剂, 269 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疕”、“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 已研制有“涂脂擦粉”, 使用的化妆品———“燕脂”, 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战国时的《山海经》146 种药物中, 有12 种与美容有关。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 个。《养生方》中有3 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 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 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 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 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 种, 中经27 种, 下经19 种) , 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 汉代2 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 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 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 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 《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 首, 《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 首。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 本书, 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 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 卷中, 而《肘后备急方》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 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 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 条, 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 种。
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所载730 种药物中, 有保健美容中药70 余种, 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 如藁本,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 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 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 共50 首左右。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 卷, 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 列方81 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 列方56 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 列1 论, 39 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 列药9 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 载食药260 味, 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 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 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
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 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 首, 美眉发方87 首, 澡豆方9 首,口脂方3 首, 美手方3 首, 香体熏衣方10 首, 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 首。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 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 首。其中美发方9 首, 香体方4 首,美手方7 首, 去除面斑方11 首, 保健方3 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 首, 香口方9 首, 香体除臭方43首, 除疣方19 首, 除瘢痕方17 首。依此思路, 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 方, 294 种药物。总之, 两晋至唐间, 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 不仅初步体系形成, 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两宋时期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 共列方187 首; 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 首; 此外, 在其他卷中, 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 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 余首, 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 余首。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 就有处方100 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其它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
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
金元时期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 余首, 丰富了美容范畴。
明清时期至明代,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对美容中药的一次大总结, 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300 种,功效涉及增白、护肤、祛皱、消斑、去雀斑、乌发、香体、洁齿、悦颜等方面。其方法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将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明初朱等编的《普济方》,美容方收载规模空前,按头面2 大门分21 类, 列方747 首,是集前代之大成者。明胡文焕校刊的《寿养丛书》,收有《香奁润色》一卷, 这是专为妇女美饰而写的一本方书,辑录了大量美容方,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等各种美饰用化妆品方应有尽有。明著名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中,也记载了许多美容诊治方法,如治疗雀斑内服下容散,外敷玉肌散,面部黑子(痣) 用“灰米膏”治疗等。清代美容方剂主要汇萃于清宫档案之中。
中医美容学萌芽于秦汉,形成于隋唐,丰富发展于宋明。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美容方剂也是内容浩博的。今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疗,而且对影响人体外在美的因素也需要医学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有关美容的瑰宝,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中医创造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