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

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

发布时间:2021-06-30 03:37:04

A.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从一位老太太卖葡萄受到启发设计了什么,这种路径什么什么,所以被称什么

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 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1)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扩展阅读:

主要作品

模范工厂

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

----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

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包豪斯校舍

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

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B. 格罗皮乌斯. .赖特 ..密斯.凡德罗 ..勒.柯布西耶 简介及其代表作 建筑风格还有吗...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1911~1912年 法古斯鞋楦厂(和A.迈耶合作设计) 191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23年 耶那市立剧场(City Theater ,Jena, 和A.迈耶合作设计) 1927年 德骚市就业办事处 1925~26年 包豪斯校舍(Bauhaus) 1927~28年 丹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 Stock Housing) 1929年 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Berlin-siemens Stadt Houseing) 1936年 英国英平顿地方乡村学校(Village College, Impington) 1937年 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Gropius Residence,Lincoln Mass) 1949年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ate Center,Cambridge,Mass,TAC) 1954年 马萨诸塞州西水桥小学(West Bridge Water Elementary School,TAC) 1957年 西德西柏林汉莎区(Hansa-Viertel)Interbau国际住宅展览会公寓 1977年 何塞•昆西公立学校(Josioh Quincy Community School,South Cove ,Boston ,Ma,TAC)

C. 格罗培斯大师具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佩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佩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30年格罗佩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佩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佩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 格罗佩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佩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佩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佩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

D. 简析格罗皮乌斯的主要作品并分析其建筑思想

【人物简介】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柏林,毕业于慕尼黑工学院,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主要作品】
模范工厂
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包豪斯校舍
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厂房公寓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乡村学院
1936年作品----英国平顿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Impington)是在英格兰建造的第四所乡村学院,位于剑桥,由格罗皮乌斯和英国现代主义流派建筑师弗雷合作,在剑桥教育部长亨利·摩利斯的参与协作下完成。大会议厅右侧部分为两层建筑,其余均为单层。整个平面像一个反写的“之”字,入口位于“之”字形的头部,右侧即为会议厅,左侧是成人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立面耐人回味,10 个突出的窗户在颇具动感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富有韵律的阴影。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外观平实无华,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德绍建筑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分: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西门子住宅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哈佛研究生中心
1949年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ate Center,Cam-bridge,Mass)。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仁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

【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建筑理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
他的远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为现实。建筑要进步,就必然会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格罗皮乌斯主张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进行论战。他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他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成“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新。”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他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他从国际式逐渐转向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符合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他从未轻视建筑的艺术性,只是功能、技术和经济要素的制约下,侧重不同罢了。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建筑界一项具有革命精神的创举。它的活动和提倡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认为这里是进步的和革命的艺术潮流的中心。包豪斯学校无疑给建筑界吹来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空气,它的精神启发并影响了一代建筑师。
格罗皮乌斯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
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国立建筑工艺学校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
格罗皮乌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他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他还告诉学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格罗皮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工厂不再有任何装饰,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于生产的需要。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四方的坐椅靠背仅由几条曲线状的木条或钢条支撑,它在生产流水线上一天就能产出上百把。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台灯,金属的半圆灯罩下一根灯杆直立在薄薄的圆形灯座上……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
1932年,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举办了首届展览会,设计展品从汽车到台灯,从烟灰缸到办公楼,展览会最热情的观众是遍布欧洲的各大厂商,实业家们已经预感到了这种仅以材料本身的质感为装饰、强调直截了当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一旦这样的设计被实施生产,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却会百倍地提高。

E. 简析格罗皮乌斯的主要作品,并分析其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的主要作品是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包豪斯校舍、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英国平顿乡村学院、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哈佛研究生中心。

格罗皮乌斯的建筑思想:强调建筑是综合而全面的艺术(主要讨论的是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强调建筑是艺术和技术(手工艺)的综合体,艺术必须和技术或手工艺相结合。格罗皮乌斯本想把建筑提升为艺术之首的地位,不料科技却把建筑拉下“马”,建筑艺术被还原为建筑技术操作。1968年,巴黎美术学院关闭建筑学院,就是对格罗皮乌斯努力的否定。

(5)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扩展阅读: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在希特勒上台后,他流亡美国,曾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他的许多思想对当代建筑和工业设计极有影响。本文原载格罗皮乌斯:《包豪斯:1919-1928》(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37)。译自尤金•韦伯编:《通向现在之路》(纽约:多德米德出版公司,1960)。

格罗皮乌斯建筑鼎盛时期的作品大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这些都是基于20世纪的建筑主导材料去深化和发展的。格罗皮乌斯是真正属于工业时代的建筑大师。

F. 格罗培斯的资料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格罗培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6)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扩展阅读

人物教育观念: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

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19世纪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开始遵从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G. 格罗培斯简介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H.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是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8)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扩展阅读: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

I. 格罗佩斯设计并在哪个地方建造了包豪斯的全部校舍

沃尔特·格罗培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与米斯·凡·德·罗一起师从德国著名设计先驱者设计教育家理论家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在毕业前夕勒·柯布西耶也加入其中,可以说在彼得·贝伦斯工作室的这段时间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在这之后他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佩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培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30年格罗培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培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佩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 格罗培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培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培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培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编辑本段前期生涯 格罗培斯出生于德国柏林,在颇具艺术渊源的家族背景中成长。父亲是位建筑师,叔父马丁·格罗培斯(Martin Gropius)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师与艺术教育工作者,曾参与柏林应用艺术博物馆(Applied Art Museum (Martin Gropius Bau) in Kreuzberg, Berlin)的建筑设计,与担任过柏林艺术工艺学院(Academy of Applied Art, Berlin)教员,普鲁士艺术教育主管官员等要务。马丁·格罗培斯致力于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德国设计艺术的努力,给了沃尔特·格罗培斯很大的启示,也影响到日后他在包豪斯的经营,与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的态度。 在完成学校建筑教育后,格罗培斯于1907年进入彼得·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受到贝伦斯与德意志工艺联盟的人士启发,突破了传统古典建筑体制的窠臼,勇于尝试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理论,表现出比贝伦斯更前卫的理念。 1910年,格罗培斯离开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与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合开了一间建筑事务所,并在1911年受到企业家卡尔·班西德(Karl Benscheid)的委托设计鞋楦工厂建筑,即是后来格罗培斯的成名杰作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虽然格罗培斯与梅耶只负责设计建筑外观,而大片的玻璃立面,是格罗培斯“为德国劳动阶级提供至少六小时的日照”的最佳体现,轻巧的钢梁结构取代笨重的支柱,尤其取消了建筑立面转角处的支柱是一大特点,加强了结构透明性与实用表现,展现出建筑的革命性样貌,使格罗佩斯开始在建筑界上受注目。格氏为劳动阶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理念,与形态反应功能的设计,可看出带有些许现代主义的味道。 1914年,德意志工艺联盟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工艺联盟展览上(Werkbund Exhibition),格罗培斯展出了他所设计的工厂与办公室建筑设计,同样的玻璃立面表现手法使建筑获得足够采光与透明感,也使他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位年轻的新锐建筑师逐渐在国际上成名。 1914年,当亨利·凡·德·费尔德因为他的比利时国籍身份,被迫从魏玛市立工艺美术学校(Grand Duc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由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创办)的校长职位上退休时,格罗佩斯被推荐为继任人选,格氏希望能将学校办成一个独立的,能与美术学校合作,而非被领导的学校。他认为唯有艺术家与工艺家互相承认与合作,方能实现工业设计的现代化。 1915年,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欲关闭这所由他亲自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然而此举受到部分魏玛官员的反对,魏玛艺术学院(Weimar Academy of Fine Art)院长弗列兹·麦肯逊(Fritz Mackensen)也为了避免工艺学校消失,提议将之缩并在艺术学院下成为一个科系,同时另外自行开办建筑学校,格罗佩斯则担任这所拟议中的建筑与工艺联合学校的主管。然而计划细节模糊,格氏也不满职位权责不够明确,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罗培斯被征召入伍,设计建筑等工作几乎停摆,此问题也一直被搁置。编辑本段包豪斯时期 战后,经过格罗佩斯多次与魏玛官员商谈与阐扬目的,1919年3月16日,格罗佩斯正式被委任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3月20日,格罗佩斯正式建议并获准将这所合并的学校更名为“国立建筑学院(即包豪斯)”,并于4月1日正式开学。 格罗佩斯在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豪斯校长,致力于包豪斯教学的领导,为了达到他心中中世纪工作坊的理想,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的个人崇拜、风格垄断却成为一大问题,在荷兰风格派领袖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造访威玛后,格罗佩斯体认到应从工业化倾向来发展设计教育的理念,放弃了手工艺倾向教育而进行全面的改革,9年的忙碌使他无心处理设计工作,甚至在格罗佩斯退休后,还要出面处理汉那士·梅耶(Hannes Meyer)领导包豪斯后带来的危机,邀请密司·凡·得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接手包豪斯等事宜,格罗佩斯可以说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包豪斯。 1926年,由格罗佩斯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落成,延续法古斯工厂的设计理念,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奠定了格罗佩斯的声誉,也成为格罗佩斯不朽的“建筑宣言”。编辑本段移民美国 1933年1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长久受到纳粹迫害的包浩斯终究面临关闭的命运。为逃离这场政治动乱,格罗佩斯在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Fry)的帮助下,于1934年先前往英国短暂居住与工作,并于1937年前往美国。 格罗佩斯与他的包豪斯学生兼同事马歇尔·布鲁耶(Marcel Breuer)移民至麻省剑桥,并一同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Design)任教,以及合作进行宾州新肯辛顿铝城的住宅区计划(Aluminum City Terrace project in New Kensington, Pennsylvania)。格罗佩斯在1944年入籍美国公民。 1945年,格罗佩斯在剑桥创办了由一群年轻建筑师组成的公司TAC,并成为全球最知名与注目的建筑公司之一,后来TAC在1995年破产倒闭。 格罗佩斯在1969年逝世于麻省波士顿,享寿86岁。 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系统,大多有他创办时的一些影子,特别是建筑的风格,有相当多都受到他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格罗佩斯创造的建筑风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