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提出劳动创造美的是谁

提出劳动创造美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1-06-29 17:28:03

Ⅰ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但劳动又是

劳动最光荣

Ⅱ 关于“劳动创造美”的名言有哪些

1、劳动来的后面跟着幸福。—自—佚名

2、劳动才能给人以安乐。——朗费罗

3、劳动产生知识。——柬埔寨谚语

4、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5、劳动可以使平时变为节日。——莱尼斯

6、劳动的果实比一切果实要甜。——欧洲谚语

7、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享乐。——马尼里乌斯

8、劳动的成果是所有果实中最甜美的。——佛夫那格

9、劳动果实是所有果实中最甜蜜的。——欧洲谚语

10、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塔吉克族谚语

11、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苏霍姆林斯基

12、劳动和享乐这两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东西被一种自然的联系结合在一起。——李维

13、劳动会给明天带来欢乐,团结会给明天带来胜利。——哈萨克族谚语

14、劳动的手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子,不劳动的手能够把金子变成石头。——朝鲜谚语

15、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Ⅲ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陆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
命题的.在讨论劳动的二重性的时候,马克思尖锐地指出: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条
件下,劳动具有二重性,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了非美.“……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
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棚舍.劳动
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
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
钝和痴呆.”在这里马克思虽没有直接解答“美是什么”,也没有解答劳动怎样创造了美,
但其中已经暗示了一个逻辑前提:要回答美的本质,就必须先回答人的本质以及劳动的
本质.在此,马克思已经把美的本质上升到一个哲学人类学的高度,从而树立起一个较高
层次的逻辑起点,也恰如其分地确定了包括“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在内的有关美学问
题在《手稿》中的地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寓言,司芬克斯之谜启示我们要“认识你自己”.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人们从未放弃过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而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即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入.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城邦(政治)的动物”;托马斯·阿奎那说“人是上帝的选民”;文艺复兴时期,人被视为“万物的尺度”、“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世纪,有“人是精妙的机器”之说;%&世纪,启蒙主义高扬人的理性,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动物”;%*(!"世纪,卡西尔把人视为一种直觉的生命存在,“人是符号的动
物”.关于人的本质,习惯上人们经常引用马克思的两个定义,其一为“在其现实性上,人
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个则是:人的本质在于“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
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Ⅳ 有关 劳动创造美 的故事

我从《五好小公民》的书中了解到,做五好小公民的标准:一、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二、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三、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四、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五、在独处时要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这五项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觉得难,可是真正要做好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拿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这一项来说吧,它包含了四个内容。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具有的一项传统美德。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了我们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所以我们应该
回报以孝心。我认为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不能只局限在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利用空余时间多和父母交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同时我们也应该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一点事,如:做了错事主动向父母认错;积极主动地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父母过生日时,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哪怕是自己做的小手工也行。他们给予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给予我们的最大希望并不是这些,他们给予我们的最大希望是现在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很好地成人、成才。

Ⅳ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的思想

马克来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以下简称手稿)中陆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
命题的.在讨论劳动的二重性的时候,马克思尖锐地指出: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条
件下,劳动具有二重性,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了非美.“……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
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棚舍.劳动
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
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
钝和痴呆.”在这里马克思虽没有直接解答“美是什么”,也没有解答劳动怎样创造了美,
但其中已经暗示了一个逻辑前提:要回答美的本质,就必须先回答人的本质以及劳动的
本质.在此,马克思已经把美的本质上升到一个哲学人类学的高度,从而树立起一个较高
层次的逻辑起点,也恰如其分地确定了包括“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在内的有关美学问
题在《手稿》中的地位.

Ⅵ 哪种美学思想认为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劳动之美的思想正是建立在这种哲学美学基础之上的。

理解劳动之美只有在理论上才能说明它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劳动范畴具体来说,是指人的一切感性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的外在体现。马克思把它提到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存在的基本前提的高度来认识,并因此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马克思在对劳动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研究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奥秘、确立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可见,被恩格斯称誉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均与马克思对”劳动”的研究有关。马克思还曾将劳动作为一个基本的美学范畴加以考察,有许多重要的发现。,马克思的劳动美学思想有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从美学意义上揭示了劳动二重性和劳动产品两因素;科学地解决了艺术起源的问题;对劳动的美学本质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再从语义逻辑看,“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叙述性语言,其所指与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则是定义性语言,只有所指而没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后者则是全部。二者之间,无论从语义的质与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那么,美是否可以被创造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美是事物一种属性,同时也承认美是可以通过劳动创造的。事实上,从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观念,产生审美的渴望起,便开始了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半坡遗址出土的约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约十多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用砾石、蚌壳和兽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粗糙的装饰品以及骨针、石斧等工具便是证明。

Ⅶ 关于劳动创造美的文章

劳动是美丽的”这是每个孩子都会说的,但是作为独生子女,这句话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几个孩子真正愿意去做。要想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首先引导他们感受劳动过程的美。是他们知道劳动不仅创造了美,而且劳动本身就显示了美。如每周四的打扫除,我都引导学生改变视角,并想象干完后的情境及感受与同学携手合作的乐趣,同学们在劳动过程中就会自动去寻找又块又好的方法,劳动变成了一个助人助己、充满智慧与协作的美妙过程,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辛苦劳作。劳动的美能使人感受到舒畅的运动节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品味到生命的活力,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这些感受、体验、品味、领悟和认识正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情感。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优美整洁的环境,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最大受惠者,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Ⅷ 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哪一个哲学家

卢那察尔斯基

Ⅸ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吗?然而,美学界从这句话引出了南辕北辙的分歧,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的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是马克思对美的定义,因此,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都是劳动创造的。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在“劳动创造了美”与“美是劳动创造的”中间划了等号。而以蔡仪为代表的美学学派则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虽然是马克思说过的,但这句话并不是谈美的根源,更不是给美下定义。是耶?非耶?那一种见解更符合马克思说这句话的原意?要弄明白其中底蕴,还得从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说起。

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全文如下: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的本质的异化(“以字原文为黑体字,著重号亦原有)。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此着号为笔者所加),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①

从全文看,这段话是对国民经济学派②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本质异化的批判。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列举了大量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异化劳动下,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关系的颠倒。因此,这里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并不是对美的问题发表意见,更不是对美的定义。如果说这段话同美学有什么关系,那么,也可以说是涉及到与美的创造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第二自然,而且可以创造美,二是说明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也可能进行美的创造,但这种美的创造的成果却与劳动者完全脱节。因而劳动者虽然创造了美,但所获得的却是美的反面,即丑。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被异化的极不公平的现实,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人性被严重异化。如果这种理想是符合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的含义,那么,蔡仪先生的论述显然是符合原义的了。

再从语义逻辑看,“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叙述性语言,其所指与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则是定义性语言,只有所指而没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后者则是全部。二者之间,无论从语义的质与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那么,美是否可以被创造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美是事物一种属性,并不防碍同时也承认美是可以通过劳动创造的。事实上,从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观念,产生审美的渴望起,便开始了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半坡遗址出土的约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约十多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用砾石、蚌壳和兽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粗糙的装饰品以及骨针、石斧等工具便是证明。

自然界和社会生产中的美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说称得上极其丰富的。然而,人们还不满足这些自然形态的美,也不满足于鉴赏现实美时的联想所获取更丰富的美感,而是还要各自的美的观念、对美的渴望和要求去创造。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审美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审美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也日渐强化。美的创造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用品造型色彩的美化,花样描绘的讲究,就十分普遍。家用电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产用的机器等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美的因素。新时期以来,广州还创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一句话,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在当代生活中,产品的美化程度已成为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技术美学作为一个美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

前苏联政治家、哲学家、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年)曾经说过:“如果我用浑浊的、有气泡的玻璃做一保杯子,而且而且杯子的各个部分很不匀称,自然还是可以用它来喝水的。然而谁不懂得,假如人们被大大小小的这些劣质的东西所包围,那就只有过一种贫乏、枯燥、阴郁的生活。”①可见,日用品的美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多么重要。技术美学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门关于技术领域的美的创造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尚未完美,但生活已向她招手,现代文明离不开劳动产品中的美的创造。

劳动成果的美的创造又反过来要求劳动过程的美的创造,即劳动组织,劳动场景乃至劳动秩序的和谐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本身变成一种最高的需要,一种能使身心愉悦的活动,即建立劳动本身的美,于是人体又在注意起劳动美学的研究。

总之,只要人们对美的渴望不息,那么,美的创造之火必然愈烧愈旺。劳动不仅可以按照物质的规律和使有价值的需要创造,而且,也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这种美的创造又因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总的来说,劳动创造的美,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附于使用价值的美的创造。如日用品的美的创造,生产工具中的美的创造,交通工具中的美的创造,高科技成果的美的创造,食品的美的创造,服饰美的创造,居室美的创造,建筑物的美的创造,等等。这一类美的创造的特征就在于其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必须服从其使用价值的创造,以更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前提。

另一类则以审美价值为首要目标的美的创造——即艺术美的创造。艺术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尽管各艺术种类有其不同的物质媒介,遵循不同的物质美的表现法则,但都是为了审美的目的,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艺术美的创造只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来创造。优秀的艺术品,能使人获得比自然美与社会美都丰富的美感,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艺术美的创造又是最高级形态的美的创造。

Ⅹ 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美,并举例说明

在近几抄年的美学问题袭讨论中,有不少论者提到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如,有人说,马克思提过“‘劳动创造了美,这说明《手稿》认为劳动可以创造美,美是劳动创造的”;①也有人说,“所谓‘劳动创造了美’,是从美的产生的最后的终结的根源上来说的.”②如何理解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呢?我想,首要的,;是要注意马克思在这整段话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而不能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单独抽出几个字词,去加以引申.现将这段话引出:国民经济学不考察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的关系,借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 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而 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为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③ 很显然,在这里马克思主要是要说明,“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关系”,而不是论述美或美的本质的理论基础问题.

阅读全文

与提出劳动创造美的是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