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绘画作品感言怎样写
表现方法,构图,色彩,明暗,作者,及作者常用手法,拿几个作品比较一下。
㈡ 油画创作的心得体会 感想 以及技法
去京东或卓越--看看书--有很多的---说的很细很权威--
㈢ 现代写实绘画的感悟。。。。
写实绘画在所谓的图像时代,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其中既有绘画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关于绘画形式与内容的思考问题,更有艺术上保守与现在的纷争问题,它们混在一起,使画坛出现一个纷繁杂乱的局面,写实主义绘画基于这种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当代绘画艺术的追随者,我们应该用生动的形象转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和者。写实主义发展到当代该如何向前发展?作为在绘画艺术中的追求者,应该以无限的热情而不是以冷漠的形象、空虚的心灵去表现、去创作。所以如何把大变革时代真实地反映出来, 是摆在中国现实主义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一、对写实绘画概念梳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艺术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受新旧价值观,新旧思维方式和新旧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中国油画在发展的同时,在绘画观念和实践中也有诸多困惑。整个社会进入市场化的大潮中,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的的市场化给中国油画带来空前的繁荣,但同时也出现一些负面现象,给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投下了阴影,为迎合市场需求,一些艺术家开始出现浮躁的心态,作品没有深入探索,忽略了对精神内涵、艺术格调的追求。我认为这些问题是非常现实,而又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写实绘画概念的梳理,让大家对写实绘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当代关于写实绘画的艺术思潮和观念
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社会制度和确立了新型的艺术发展方向。写实主义逐渐淡出我国的美术舞台,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写实主义在我国发展的半个世纪中,已经具有了相对完整的内涵和外延,并在与其它创作方法的争论中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特征和地位。
从1985年起,在新思潮席卷美术界的时候,写实绘画残存在风暴边缘寂寞而缓慢地生长,当中心地带风起云涌了将近20年之后,放眼望去,里面除了风云依旧别无长物。再看中心的周遭,写实绘画已经悄然茁壮了,也涌现
图1杨飞云 《红头巾》 出一大批优秀的写实艺术家。
当代的中国写实主义从作品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上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新写实主义。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以杨飞云、王沂东、艾轩、陈逸飞、徐芒耀、孙为民等为代表。他们大多具有学院背景和高度的写实水准,注意选材、画面格调的当代性和唯美主义。和较早时期的写实画家相比,重大的历史命题从他们的 图2 陈逸飞《二重奏》
画面中消退了,但绘画本身的功能在回归,写实技术趋向成熟,画面走向精致。虽然都采用写实主义,都注意向欧洲的传统汲取营养,但在个人的风格技术和精神追求上有着明显不同。徐芒耀《我的梦》(1988)以精到的写实主义结合超现实主义的象征性,获得首届中国油画大奖。杨飞云由较早的精美到后来对于理性和谐的古典精神的追求,使画面超越了对技巧的迷恋。王沂东用考究的写实技巧表现中国乡土民情。艾轩把“怀乡写实主义 (nostalgic realism)”的“怀斯风”与中国边远的藏区结合,形成一种原始质朴的美和冷峻孤寂的肖像风格。此外,陈逸飞的甜美华丽灵动,孙为民把日常生活提升为雅致品味。随着当代写实主义画家在市场上的走红,他们也愈发自信。2005年陈逸飞
图3 徐芒耀《我的梦》 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了“中国写实画派”,以群体方式宣告当代写实主义新势力的走强。艾轩这样说“中国现在最高水准的写实主义绘画绝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水平也最高……”
超写实主义。这是写实主义的一个分支,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波谱艺术,它的全称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据《辞海》介绍:超级写实主义又名照相现实主义,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艺术要大众化、通俗化。在我国,以冷军和石冲为代表,在当今画坛独领风骚。其作品重技法、材料和构思,把写实性做到极致,以达到令人震颤的逼真效果。实际上很多写实主义者也具有超现实倾向,如早期罗中立的《父亲》(图4)和徐芒耀的《我的梦》(图3)。我国的超现实主义者又不是自然主义的超写实,他们往往从极端细腻的超级描摹中营造出超越物象自然形态的气质,使画面蕴涵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以达到某种象征的隐喻的抽象性。在后现代式的写实主义。有刘小东、忻东旺、方力均和张小刚等。这是当代后现代语境下各种新的感觉经验和视觉探索。他们进一步颠覆崇高、理性、唯美、和谐的古典精神,取消经典主义,把一种日常不被关注的甚至是粗陋和无聊的人性存在
图4 罗中立《父亲》 状态提升为艺术。对他们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但画面的个性因素大于技术因素。
(二)中国当代写实绘画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油画状况虽然是多元格局下“百花齐放”,但问题依然很多;写实作品量大质浅,缺乏应有的艺术深度或者说艺术的“意味”不足。
当我们翻阅近年众多美术刊物和多次油画大展不难发现许多受宠的作品,大多技术景致,风格多样,规模宏大,但是细细品位,却是故做做匠气,内涵空泛,缺乏油画艺术的生命里和魅力。这些“精品”画面中传达的精神气息较为冷漠,其观念演戏和临摹西方,以揣摩西方人的审美趣味来经营自己的作品。他们身处当代,多运用写实手法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可他们却用西方人的观念来观察中国的现实。作画时总认为是画给别人看的,面面具到,结果在长期的“抹”和“做”
的过程中将生活体验中得来的宝贵的富有生气和灵性的东西给“抹”丢了,“做”丢了,使作品失去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这些作品多是表层形式的抄袭而非灵魂的对话。
二、写实绘画的概念界定
“写实”一词其意思指绘画的方式或手法,从观察、构思到落实在画面上的操作与结果都是以可认知的客观事物形象为依据,由此画面的外观呈现出具象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指绘画的内质,重在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为基础,同时又重视内涵表现的现实性精神。 后一个方面所指的意义比前者更为深入、全面,通常被看作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这两个方面是互相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
(一)写实的涵义
“写实”、“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西方语言中本来是一个词(Realism),都是形容词。我国南齐时谢赫把“应物象形”列入绘画的“六法”之一,即是说画家无论描绘社会生活或者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可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不能凭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在西方文艺复兴前后,画家用地道的写实手法,都可以称之为“写实绘画”。 “写实”这种手法是画家们用来表现其思想的一种手段,绘画的写实是多样化的,千姿百态的,既有艺术家眼中的写实(真实),也有艺术家情感表现的写实,如卡拉瓦乔、伦勃朗、强烈的光暗写实、塞尚形体坚实的质感写实;印象派的色彩写实;拉斐尔、安格尔庄严静穆的写实,写实的光芒其实就发自艺术家的内心。 图5安格尔 《浴女》
尽管“写实”有着千变万化 的特点,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画的象照片,画的与真的一样就是写实。从历史上来看,大致有三种形态的写实,第一是古典主义的写实,这种写实是追求非常完美的神性化的内在的本色,然后把它表现出来。第二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现实主义的写实,这种写实赋予了社会形态的意义。第三种写实是现代主义写实,现代主义抽象中的写实。写实的方式,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写实的精神, 一个是写实的技巧。第一层面是真实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真实的、客观性的模仿,或者是再现。第二层面就是追求情感性的真挚。第三,写实是把人的精神、情感的东西有所提升,这个提升从某种意义来说,应该有点神性的意义。写实油画是写实绘画中的一种,源自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20世纪的西方美术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的一统天下,尤其是现代艺术观念的诞生,大大拓宽了艺术的疆域,艺术界流派纷呈、多姿多彩,开始走向多元并进的崭新天地。作为绘画形式之一的写实绘画,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但是,,严格分析之下,19世纪中叶以前的画家都不是“写实主义者”,而是西方“模仿自然”发展长链中的代表人物。而“写实”则构成了这个漫长模仿过程中无所不在的核心力量。
谈到写实油画,我们不得不提到19世纪的欧洲写实主义(或称现实主义)。写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美术思潮。法国写实主义艺术家反对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侧重于表现真实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生活细节和本质,不虚饰、不夸张,采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写实主义”也可以理解成为真实主义,是指事物内在性质,所以,在西方美术史上,写实主义(Realism)实际上指的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被称作“写实之父”的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为代表的艺术 风格。库尔贝(图6)在其发表的写实主义宣言里,提出模仿是为了创造而非抄袭古人的绘画理念,并主张艺术应“为生活,为民众”,绘画应该诠释时代风俗与面貌的宗旨。
(二)写实绘画的区别与联系图6 库尔贝《筛麦妇》
1、传统写实
传统写实主要指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写实绘画。传统写实油画,一方面,以其惟妙惟肖地再现客观物象的精湛技巧,在某些题材内容表现上所奏的功效,加上某些人们的怀古情绪,从而顺向传统古典画风。 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企图用画笔描绘现实人生,因而即使在现代新派画风流行的西方,传统的绘画写实形式,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艺术家借鉴古典绘画及印象派绘画各大师的技巧,进行现代现实生活的表现。但这并不是作传统绘画形式的简单因袭和翻板,而是在题材内容、画面表现上,体现作者的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
2、现代写实
现代写实是西方近几十年发展绘画形式。其中也包含有对传统绘画形式的回复和继承,但主要是指现代具有抽象内涵的写实绘画。其核心是背离传统艺术观念,现代写实绘画吸收最新的艺术思潮,又以最精确的写实表现来创造主观的艺术世界。即造型是传统的,但意念是现代的。现代写实绘画一般注意思想观念,并不回避现实社会,常在作品中干预生活,表现对社会的失望和困惑,带有较强的社会性。
3、现代照相写实
现代照相写实绘画,是六十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绘画潮流。照相写实主义画家把传统绘画技巧和方法与20世纪后期发展的绘画新技术相结合,追求比照相机镜头更为逼真的效果。这种绘画形式,对所有细节均进行精确的描绘,并极度改变日常惯见的尺寸,常将所描绘的对象放大5-10倍。艺术家似乎企图向人们提供一个被忽略的纯客观角度来审视现实,使观众几乎能进入画内去体验对象的表面和结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克洛斯(Chuck Close)(图7)和佩尔斯坦(Philip Pearlstein, 1924~ )(图8)等。
照相写实主义画家作品取材于照片,但并不是简单的照片放大。画家仍然在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在构图、空间、色彩的表现等方面也与抽象 图7克洛斯《自画像》1967
表现主义者一样,体现着画家的意图。
4、三种写实绘画的关系
现代写实绘画包括在传统写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写实主义绘画,以工细笔法表现离奇幻想的魔术写实主义绘画和表现哲理观念的现代理念绘画。
传统写实和现代写实的关系,一般来说写实语言是一种古典的形态,发展到 图8佩尔斯坦 Edmund Pillsbury夫妇 现代后,它分化为两大支系,一支依然遵循古典规范发展,一支则完成了向现代的转换。现代写实与古典写实在语言上也是有鲜明区别的,但“写实”基本特征没变,所改变的是语言的归纳方式上,也就是说,古典写实较客观,现代写实较主观。这主客观之变,当然要涉及到造型要素和语言。这些区别,我们在现代写实主义代表画家,克利、怀斯、柯尔维尔、巴尔蒂斯的语言中看得清楚。
我认为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彼此又是不可替代的。而作为绘画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具有比较一致性的共性和特征。
三、写实与其它绘画艺术的区别与关系
(一)写实绘画与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解释为“生活的表现”,是画家通过对现实世界审美认识,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及主观世界的情感,其手法主要采用写实和具象的表现方法。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一是技法层面。就精神的层面而言,它要求艺术作品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不是反映生活的表象,而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能够反映出生活内在的、带有规律性的本质的东西。从技法,即技巧、技艺的层面来说,现实主义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要求细节的真实。在精神层面强调的典型化,使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区别开来;在技艺层面强调的按生活本来样子描写”,强调的“细节真实”,又使它与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诸流派区别开来。
(二)写实与具象的关系
“写实”既有风格意义,也有人文意义,两者兼半。“具象”一词的意义则偏向于形而下的风格现象的描述。因为风格由两个部分合成,自然与构成自然的纯粹语言。而“具象”描述的仅仅是前一部分,即“拥有自然”。所以,作为艺术概念,“具象”一词所指涉的只是细枝末节的风格现象。 “具象的”是指能辨认出物象的绘画,与抽象相反,它是一种印象的、再现的、反观念的、反抽象的艺术。它的内涵早已不是历史上曾作狭义理解的“写实”概念所能包容,而且那种将“写实”奉为造型艺术正统的教条主义认识也被时代抛弃,总之具象艺术可以“写实”也可“写意”,甚至还可以有不具一格的“符号化”或“抽象化”尝试,只要还保留着可辨的形象。传统的写实绘画,讲究“求实”追求逼真,把准确忠实的造型放在真实具体的时空环境中,以可见的真实打动观众。 “具象绘画”应该是位于传统写实绘画和抽象绘画之间。
四、写实绘画的历史和发展
写实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是美术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写实绘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 历经500 年的辉煌, 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 前人在写实油画杰作面前所感到美的魅力及情感震撼力,表明了数百年来它是人类最为欣赏的绘画种类。写实绘画以自然界与社会丰富的形象资源与人类的思想情感作为创作的源泉,因而它的内容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同时,写实绘画作为创作方法各有各的见解和建树,不可能要求一统。
(一)建国以来的中国写实绘画
新中国成立后,写实绘画在我国得到了政治层面的肯定和技术层面的深化,革命的现实主义自觉地成为中国油画艺术的主流。艺术家们以革命乐观主义为基调,描绘革命战争历史
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欣欣向荣的生活景。 图9亢佐田《红太阳光辉暖万代》1974 明朗、准确、有力,成为许多画家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写实的现实主义绘画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60年代后期,随着“文革”的展开,中国画的写实派也进入一个特殊的阶段,一个被扭曲的阶段。 事物总是充满着矛盾。虽然文革美术被扭曲,但当时的画家们无论是对于领袖形象的描绘,还是对形势的颂扬,大都怀有虽是盲目但却真诚的情感,而这种真诚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所需。这一点,却是后来许多清醒的画家所缺乏的。“文革”时期的一些作品如《红太阳光辉暖万代》、《挖山不止》等。
(二)80年代的写实绘画
1、“伤痕风”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卢新华的长篇小说《伤痕》首先打破了题材的禁区后, 1981年罗中立的《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的轰动,出现了“伤痕美术”。伤痕美术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其中包含着对真实的追求和向往,由于现实注意要求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所以真实就有了“真实的再现事物的意义”。1978年四川美院学生高小华创作了《为什么》,1979年程丛林创作了《1968年某月某日雪》,这些作品在“四川省庆祝建国30周年美展”上引起观众强烈的凡响,后来出现罗中立的《父亲》,王川的《再见吧,小路》,张红年的《那时我们正年轻》,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青春》等。
2、“乡土情”
如果说伤痕美术是反思和控诉的话,那么同时出现的“乡土写实”绘画是真正使艺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而且是更情感化、更生活化、更深入的反映现实。罗中立在《父亲之后》,从“伤痕”转向乡土风情。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何多苓的《我们已经苏醒》、朱义勇的《山村小店》,张小刚的《暴雨将临》等,代表了乡土作品的高度,也被称之为“生活流”或“乡土风”的艺术追求,从而替代了“伤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潮流。
(三)欧美写实绘画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绘画,以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艺术风格为典范,它被十八世纪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Johann Jaochim Winckelmann)定义为古典主义(Classicism)。达芬奇的这种古典风格成为了向自然借鉴的成功典范,此外,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也热衷于通过画面描述宗教故事、倡导最高道德价值,从中反映崇高的宗教观与哲学观。十八世以后还有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和学院派古典主义(Academic Classicism)的出现,只有学院派古典主义在库尔贝的年代,已被大众认为是僵化的写实风格的代名词。
生于阿尔萨斯的格吕奈瓦德(Mathias Grunewald,1485—1530)也有名,是写实主义的先驱,色彩很美。在现代德意志画家中,尊敬格吕奈瓦德的人很多。⑤
2、巡回展览
巡回展览也叫做“巡回展览协会”。代表人物有列宾等。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一批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克拉姆克依、列宾、苏里柯夫,希施金、列维坦等组成的进步艺术团体。他们通过在各大城市举行的巡回展览,来推动和宣扬其绘画艺术作品。
希施金(1832-1898)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俄罗斯的富饶和沉美。他是“俄国风景画发展上的一个独立学派,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代表作是这个画派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目标的进步美术家组织,他们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
图13 希施金《造船用材林》 则——“美是生活”、“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
参考资料:CNKI
㈣ 谈谈你对美术的感受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在教育过程中对美术的感受为例,详细写出美术的内涵以及实践。
正文:
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对美术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这次的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一、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整堂课中教师应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得到升华。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
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总之,这次学习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明白美术课是怎样上的,明白美术老师是怎样做的,明白和学生是怎样互动的。这真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最真实、最纯朴的美术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对美术课有了全新的目标,全新的方向,开发自己的美术校本课程,让学生接受最生动的美术课。
㈤ 对自己创作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收获
对于这个问题,搞艺术的都能了解,一张作品能成功的完成全在于用心,我们在完成作品之后同时那种成就感就会很浓,因为我看过一本书,其中的内容是说搞艺术的人都是一种精神贵族,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当神一样,所以这种成就感必不可无。
㈥ 油画创作心得
开始的时候是雄心勃勃,但是越到后期越是感到自己还有很多的欠缺和不如意!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等的状况也会让我得到一些安慰的!
㈦ 绘画创作感言怎么写一幅国画,画的菊花
可以题名,秋韵!
也可以把创作的灵感综合一成简短的几个字写上。但不要太多呦!
看看我这幅
㈧ 艺术创作感想
向艺术更进进一步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我可以解决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艺术究竟为了什么?
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理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尽管艺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者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
有人说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就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他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像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像能力到不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底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再次是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动情地呼唤过:“啊!人类有你才有艺术。“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美术中的艺术美,离不开美术作品,艺术美指的就是美术作品中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就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如果说成“一件事物如果能够完全表现出该事物的观念来,它就是美的,”也就是说,“凡是出类拔革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这是千真万确的。比方,一座森林可能是美的,但它必须是“好的”森林,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一句话,一座出色的森林,布满残枝断梗,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但并非所有出类拔草的东西都是美的,沼泽在它的同类中愈好,从美学方面来看就愈丑 。 尽管 “美”不完全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的对象,艺术的门类众多。但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着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
还有艺术与科学的问题,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此,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了.无论是中国古代 “六艺” 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翼,人们一直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曾经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的分离是工业革命前后的事情,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各种职业化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可见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
以上的三点是我由这期课而产生的一点思考和收获,当然其实远不止这些,但重要的还是可以用理论知识回答和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开阔,所了解的东西更多了
㈨ 绘画课的感想怎么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孩子的艺术发展,美术教育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一论述充分说明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一、观察生活――发现美。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美也就不同。现实生活对儿童画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并不是单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因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教学。
1.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我让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丽多变的线条,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种线条:黑板边的直线、窗外护栏上的螺旋线、老师头发上的波浪线、花盆边上的弧线、花叶子上的锯齿线……,这样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同时又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线条。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发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这么多美丽的线条,而且它们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创作中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微风中的柳条、大风时散乱的头发、沙漠中一层层的沙子……学生轻松地画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线条,他们的作品便充满了韵律。这样既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