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历法方面: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当时我国历法已经形内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容,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物理学方面:《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学方面:著名的医生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被称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两千多年来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这些,还有那时候的炼铁炼钢技术,只不过对现在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只不过那时候比较强罢了,还有那时候鲁班传下的技术
② 战国时期发明炼钢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古代有很多化工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冶铁、烧瓷器制造青铜器等,青铜器在商代就可制造,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典型代表,在春秋时期会冶铁,在战国时期会炼钢,在公元一世纪铁器已广泛应用.
故答案为:冶铁;商代.
③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1、蔡伦纸。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5、麻沸散。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抽割积聚(肿块)。”
④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⑤ 战国时期发明了什么
夏代的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
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
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⑥ 鲁班是战国时期什么人,他发明了
鲁班,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一发明创造
1、木工工具
古代书籍中的许多东西,如《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木工中使用的许多工具和工具都是由他创造的,如曲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这传说也是由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2、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根据传说,一旦他进入山上砍伐树木,他不小心滑倒了他的双手,他的手被杂草的叶子切开,出血了。他摘下树叶,摸了摸它。叶子两边都很锋利。牙齿,他用这些密集的小牙齿在他的手背上做了一个轻微的笔触,实际上切了一个洞。
他的手被这些小牙齿割伤,鲁班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他想,如果这样一个齿形工具,你不能快速砍伐树木吗?因此,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锋利的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4、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来粉碎的工具,它是由鲁班发明的。该工具使用桶型盒来存储墨水。绳索的一端通过墨孔染色。染色绳子的末端是一个叫做“班母”的小木钩,由鲁班的母亲发明。班母母亲通常距离地面约一英尺。
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5、机封
《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6、雕刻
《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6)战国发明扩展阅读:
一、背景:
这在古代很常见,所以人们经常称他为鲁班。他出生于周敬旺十三年,他在周维定二十五年去世,生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他出生于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家庭。他从小就跟随过很多家庭成员。工程劳动力逐步掌握了生产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二、人物影响
1、鲁班经:
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
首先,讨论了水平和垂直工具,一般场地和轮廓梁,然后讨论了特殊类型的建筑物和建筑细节,如驼峰和鱿鱼。此外,还有许多插图,它们与文本相互补充,并保留了宋元时期的许多技巧。万一本经过一百多年的天一阁,更名为鲁班景家角镜。
内容和布局有重大变化,但前21页缺失。后来,根据万历刻的明朝(崇祯),书完整而完整,你可以看到整个画面。雕刻后,它们全部来自万里本或崇祯。鲁班经的主要分布大致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
2、鲁班奖
鲁邦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建设项目鲁班奖由中国建筑工业联合会于1987年成立。该奖项是行业荣誉奖,属于民间性质。那时,金额是每年20。有严格的选择方法和报告和审查程序,并有严格的评估纪律。评审由评委会进行。
评委会由21名成员组成。评审团必须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熟悉工程专业知识并拥有一定专业和技术职位的专家。 1996年7月,根据建设部的决定,1981年政府成立和组织的国家质量工程奖与鲁班建筑工程奖合并。该奖项被授予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为每年45个。2000年5月15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了新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鲁班奖工程80个。
⑦ 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伟大发明
司南
⑧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和什么
在战国时期时,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世业。 此外还有不少发明(包括“司南”在内)。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200年又发明了定音鼓。而在西方,直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才制成了圆鼓,定音鼓则要到15世纪才被骑兵使用。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其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位制。今天我们使用的电脑,其运行原理即二进位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造麻绳的技术。到公元纪元开始时,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才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远远早于西方。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用以观察星空,占卜吉凶。
7.酒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至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
8.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9.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040年,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地推进了印刷术的发展。
10.漆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
11.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而到1932年,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才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1500年左右。
12.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而直到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不过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的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3.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公元前4世纪,鲁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才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发明了弩弓。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1800年。
15.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会捉鱼的机器人……应有尽有。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2400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2300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1600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
21.地毯
公元前500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2100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在水涌钵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双手摩擦钵的耳朵,水由于震动而产生一股水柱。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用符号“O”来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9世纪发明的,出现在公元870年瓜摩尔的碑文中。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中国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运用鼓风炉来铸铁,而欧洲在公元1380年前还没有这种类似的技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这比在欧洲出现的肩套换具要早1000年。这种形式的肩套换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采用。
30.硝石鉴别方法
鉴别硝石是根据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紫色火焰可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此法鉴别硝石的存在,比西方早了2000年。
⑨ 春秋战国有哪些工具的发明与设计详细点,多讲讲~!谢啦~!
《墨子》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杠杆原理理论。
铁器和牛专耕在春秋时期得到属推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铁犁铧、铁锄、连枷、石磨等新农具。
建筑中最早的瓦当
⑩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
天文历法方面: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当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物理学方面:《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学方面:著名的医生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被称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两千多年来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这些,还有那时候的炼铁炼钢技术,只不过对现在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只不过那时候比较强罢了,还有那时候鲁班传下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