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周代创造了多少成就
周朝是一个很伟大的朝代,按照通常的算法,即直到秦灭周为这一朝代的结束。周朝历经了800年的岁月,是中国有史以来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这个纪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下不相信本朝寿命能长过周朝)。
周朝创造的许多制度、礼仪、典范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许多制度:如户口、如婚姻、如税收、如家庭观念虽然今天已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但所有我们的创造也好,我们的改革也好,都是以那个时代的制度为蓝本的。那是一个伟大的朝代。
周朝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的纪元。周文王制作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易。姜子牙创作了最早的军事书籍--六韬。周公姬旦设立了千年来都延续的传统风俗,与政治体系架构。孔子研究周礼和风雅颂编篡了论语与诗经,最终深入化研究而形成了仁的哲学体系。研究易而做出十翼作为其最高的文学成就。老子研究周朝各类文献,而形成了道。周朝有着灿烂的文化。以其精密的组织架构,使其能延续近千年,个人以为这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2. 周朝是由谁所建立的啊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关于“共和执政”,还有另一说法,即厉王奔走后,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因其名叫“共和”,爵位为伯,故称其当政期间为“共和执政”。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史书上都有记载,前者见于《竹书纪年》,后者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从可信度来说,《竹书纪年》较为确切。同时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执政”结束以后,宣王即位,周宣王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的时期。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同时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3. 周朝从何时开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4. 周朝的发展轨迹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5. 周朝历史的简介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8年,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那一年,所以周朝的建国之年就是公元前1046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6. 历史上的周朝多少成立了年
历史上周朝成立了790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7. 周朝的建立时间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之前,一般认为周王朝建立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夏、商、周三个王朝是衔接的,所以史学家称为“三代”,我们也可以称半信史时代,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物的支持。但属于神话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有时很容易分辨,有时混淆过度,无法澄清。半信史时代是一个松懈的时代,往往一连数百年一片空白。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根据刘歆编写的《世经》记载),周部落跟它的联盟部落,在盟津(河南孟津)会师,渡过黄河,向行都朝歌(河南淇县)进攻。商纣王也集结他的军队迎击,两方的主力在朝歌西南二十公里的牧野(河南卫辉)决战,这时周兵团只四万五千人,商兵团却有七十万人,但商兵团人心离散,结果大败。纣王逃到满堆着金银财宝的鹿台,纵火自焚而死。
姬发以征服者姿态,进入朝歌。首先向已烧焦了的纣王的尸首射了三箭,再用剑砍作数段,斩下头颅,悬挂到大白旗上示众。苏姐已听到兵败的消息,即时自杀。姬发也向她的尸首射了三箭,把头斩下,悬挂到小白旗上示众。
关于苏妲己,民间却有另外一种传说:“她并没有自杀,她自信她的魅力能够拯救自己。想不到他遇到的对头是已经九十岁而又铁石心肠的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终于下令把她绑赴刑场处斩。可是,她太美丽了,刽子手们无不失魂落魄,不忍下手。姜子牙就亲自执行,他自己也遇到同样困难。最后他下令把苏妲己美丽的面容用布蒙起来,才把她杀掉。苏妲己的故事,直到纪元后十五世纪,才产生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榜》。
随着纣王之死,商王朝灭亡。
姬发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陕西西安西),抛弃“帝”的称谓,改称为“国王”,被人们尊称为“天王”,这显示一个迥异于前代的新时代的开始。——姬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
**但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
==是怎么确定的呢?周人是从 西部兴起的,在商朝晚期,周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称为“先周文化”。受了大量的商人文化的影响后就称为“早周文化”,与“先周文化”差别很大,而差别的产生关键就在文王迁丰,武王迁镐。我们需要找到“先周文化”跟 “早周文化”的界面,然后测定其年代。这个道理其实早就知道,可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找不 到这样的遗存,第二即使找到了也测定不了,因为那时候我们碳14的测定水准不可能达到那么精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标准遗存,就在丰邑遗址的灰坑里有大量可以测定的标本。在北京市房山琉璃河的燕国遗址里面,也 找到了它最早的遗存,是燕国建立之后最早的。这样,我们测定的结果就是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50至1020年之间。我们就在这30年里面,根据金文和文献中有关武王伐纣时的天象记录进行推算。结果得出三个方案,分别是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46年。这三个方案里面,公元前1027年是不符合天象记录 的。公元前1044年和西周金文的月相不好配合。最后,只有公元前1046这一年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所以最后选定公元 前1046年为武王伐纣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9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92年 在位55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厉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
8. 周天子是如何开创周朝的八百年基业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只用一天时间就在商郊牧野战胜了商国大军。牧野之上没有血流成河,迎着夕阳,是一支又一支不战而降的部队。商国首领纣王自焚而死,属于周的时代到了。
为了这一天,周人足足等了三代。从季历到文王,又到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在夕阳下的牧野得以实现。牧野一战由此载入史册。周本是商朝治下的一个小邦,地处偏远蛮荒,干的是给商国守卫边疆的脏活累活。周击败商,妥妥的小国征服大国。
从牧野之战那一天算起,到周赧王去世东周灭亡,周国延续了近八百年。周不但给上古三代收了尾,还给后世开了个好头。对很多人来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就在这里,盛世大同就出现在这八百年中。面对上古三代浩如烟海的故事,孔子都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凭空而来。牧野之战后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成为实际领导人。八百年基业靠的是周公旦基础打得好。周公旦为了稳定局势,开拓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举措。我们可以把周公旦的政治举措归结为三点: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
上图_ 商周甲骨文
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这三条政治政策面对的分别是旧贵族、新贵族和周边民族。这三条措施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大规模移民。西周初年的移民工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次移民范围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上古两代。地处当今甘肃的秦、赵两国,就是从山东移民来的,位于东部的齐鲁两国,也是从西部迁来的。
树挪死,人挪活,东边的人往西边去,西边的人往东边来。现代人想传播文化技术,只要几本书,几堂课就够了。周代的技术文化只靠口、手相传,人在哪技术就在哪,想传播,只能靠移民。不断的通婚繁衍,让中华文明远播四海,给进一步的政治大一统打下坚实基础。
9. 周朝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周的先祖的经营,积极的措施促进周领地的繁荣,吸纳了贤才。牧野之战,1046年,周武王和商辛,武王胜,周立。周武王 1046 阳城,巩固统治,建立完善的统治网络.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西岐)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10. 西周朝的创造者
姬发
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1] (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2]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3年。
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国号
周朝先祖古公亶父因避戎族之侵,乃率族人迁之于“周原”。后其族居之而兴,终灭商而代之。故周人将自己的王朝名定为“周”。后因地理上其都镐京位于周东迁后之都成周洛邑之西,后世乃称镐京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又因其王室是姬姓,故又称姬周。“西周”除了朝代名,还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名称,即西周公国(前367——前256),是战国末年周王室分裂的产物。
历代继承者
1.周武王, 西周的创建者,姓名姬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死,他继承王位,沿用“受命”年。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朝日益强盛。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便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都朝歌,讨伐腐朽的商朝。两军战于牧野,因商朝奴隶兵阵前倒戈,商军大败,昏庸的纣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克商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由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和太公姜尚辅佐継承人成王。传统上,周武王,周文王,尧舜禹和商汤一向为后世所尊崇。
2. 周成王,姓名姬诵,是西周第二代王,周武王之子。武王克商后在位3年卒,“天下闻武王崩而扳”,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的不满,制造谣言说周公想谋篡王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召公奭也怀疑起来,史称“三监之乱”。周公率兵东征,三年后平乱,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夺商、卫、邶、鄘四国封地。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周公担心成王贪图安逸,写了一篇《无逸》。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子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3.周康王,姓名姬钊,西周第三代王,周成王之子。《尚书·顾命》描绘了周成王之崩以及周康王之即位。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
4.周昭王,姓名姬瑕,西周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或者王卲 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的格式是一样的。昭王十九年,他南巡荆楚不返,死于汉水之中。死因史书隐讳不言,传说为所坐船为胶船,行至水中胶解,溺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时间定为前995年至前977年。
5.周穆王(又作周缪王),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传说享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定为前976年—前922年,一说前1001年—前947年)。据汲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又说他宠幸美人盛姬,为盛姬筑台。周穆王时期,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方国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导致了朝政的松弛。
6.周共王,姓名姬繄扈(“繄扈”,拼音:yī hù,中古拼音:qe ghox),西周第六代王,谥号共王(“共”,拼音:gōng,中古拼音:kyung)。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有时又作恭王。周穆王之子。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前922年至前900年。
7.周懿王,姓名姬囏,西周第七代王 。《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人写诗讽刺他。《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览》引《史记》云“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
8.周孝王,姓名姬辟方,西周第八代王,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共王之弟。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孝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1年至前886年,有人质疑它的准确性。
9.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王,周懿王之子。《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夷王在位时期定为前885年至前878年,有人质疑它的准确性。《竹书纪年》称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夷王在位时间有9年以上。
10.周厉王(?-前828年),姬姓,名胡,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害夫”。为周夷王之子。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约16年(约前857年-前842年在位,夏商周断代工程作前877年-前841年)。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荣夷公,不听贤臣周公、召穆公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丝毫的言论自由,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目光、眼神来示意。于是周朝国势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在前842年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周公及召公代为执政(一说是共伯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周公及召公立厉王之子静,是为宣王。
11.周宣王,姓名姬静或姬靖,西周第十一代王。前828年周厉王去世后,周召共和结束,周定公及召穆公立厉王太子姬静为王,是为宣王。周定公、召穆公辅政。宣王在位时振兴了宗周,史称宣王中兴。
12.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史记作宫湦,“湦”,拼音:shēng,注音:ㄕㄥ,中古拼音:srie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搜神记》称他生于宣王三十三年。幽王二年(前780年),关中发生大地震,有一位叫伯阳甫的人认为这是周朝将灭亡的征兆。幽王三年,美女褒姒入宫,相当得到幽王宠爱,并生下一子伯服。于是幽王废其正室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做太子。褒姒不爱笑,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试过许多方法都不成功,最后想到烽火戏诸侯的把戏,举烽火将诸侯军队引来,自己则与褒姒观看他们的糗态,褒姒终于大笑起来,却没有敌军,使幽王在喜悦褒姒一笑后,屡次举烽火,但从此失去诸侯对他的信任,使诸侯不再理会他举烽火。此外,幽王又任用佞臣虢石父为卿,但国人埋怨。此人善于阿谀奉承,又相当势利。再加上他废申后与太子的事,让申后的父亲申侯很愤怒,遂串连缯国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此时幽王再举烽火求救,已经没有诸侯愿意来救他了。最后幽王在骊山下被杀,褒姒被掳走后下落不明,西周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