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举两例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的战阵名称及战斗英雄。
郑成功.荷兰。戚继光,倭寇。,握巴裼,抗沙俄。另外我感觉康熙也应是一个,因为在沙俄侵华时是他率兵击退的,并签订《尼布楚条约》。
朋友们1:这里讲的是古代不是近代。2:上面讲的是外族入侵。
② 历史上的4月1日发生了哪些事
1、1906年4月1日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由于民国政府时期,北京称北平,所以又叫平汉铁路。全长1214公里,因力主修建这条铁路才被派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一道验收工程后,改卢汉铁路为京汉铁路。
2、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自行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至参议院解临时大总统职。2日,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日,参议院议决该院自即日起迁往北京。21日,中华民国国务院在北京成立。29日,临时参议院在北京举行开院礼。孙中山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成果已被袁世凯窃取。
3、1915年4月1日 上海掀起储金救国运动
1915年4月1日,一名爱国志士在《申报》上倡议开办救国捐,并自愿捐献财产1/10。此议一披露,响应者纷纷声援,虞洽卿等人计议在沪成立救国储金团临时通讯处。4月7日,召开成立大会,宣布该团以中华国民协力保卫国家为宗旨,预定筹集储金5000万元,专备国家添设武备之用。会后,通电号召“各省各埠,请商会发起,冀达人人爱国,人人输金之目的”。
4、1918年4月1日 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
1919年4月1日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抗议英美法三国会议
1919年4月1日,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抗议英美法三国会议解决山东问题办法。在中国人民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及废除“21条”等要求。可是,英、美、法出于同日本分赃的考虑,无视中国的主权和作为战胜国的权利,竟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5、1927年4月1日 蒋介石与汪精卫密谈反共“清党”
1927年4月1日,汪精卫抵达上海,蒋介石率吴稚晖、李石曾、李宗仁、白崇禧、柏文蔚、古应芬等人,前往汪精卫下榻的孔祥熙公馆,就反共“清党”等问题同汪秘密会谈。
③ 关于战争的历史名人
一、盖乌斯·屋大维
屋大维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为加强统治,对军队进行改革,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禁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善于审时度势、进退有节,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死后,他被罗马元老院列为“神”,直至392年冷河战役后才被废除。
二、贝尼托·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早年当过新闻记者、社会党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鼓动意大利参战被社会党开除。1915年入伍参战。1921年该组织改称“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成为该党领袖。1922年10月指挥该党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任内阁总理。
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内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对外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推行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1935年10月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
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0月与德国结成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4月侵占阿尔巴尼亚。1940年5月任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
10月派兵入侵希腊。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军进攻。
三、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纳粹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元首。1938年3月11日,占领奥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继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仆从国。
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之后陷入苏德战争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四、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佛朗哥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1907年入托莱多步兵学院学习。1912年参与镇压西属摩洛哥起义,1926年晋升为准将。1928年任新成立的萨拉戈萨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36年7月18日联合其他反动军官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挑起西班牙内战。
10月被推举为“国家元首”并任叛军总司令,晋大元帅。1937年4月成为长枪党党魁。由于得到德、意法西斯支持和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以及军队武器装备和训练素质占优势,最终获得胜利。
五、东条英机
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在军部中央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前者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及参谋本部第3课课长武藤章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石原莞尔、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等为代表。
8月19日,东条英机在张北设立了混成旅团司令部,便于临近指挥。东条英机采取惯用的“闪电战术”,沿平绥线依次进攻南口、居庸关、怀来和张家口等军事要地。这一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军队约3万余人,而东条兵团则只有几千人。
但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决心不足、守备虚弱。日军凭恃机械化武器装备疯狂进攻,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节节退却。8月22日,张北守军国民党军刘汝明部被击溃。
④ 初一历史
全部?
⑤ 历史大事列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2、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
3、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4、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5、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6、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7、 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年号贞观,名号唐太宗。
8、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
9、 754年,鉴真和尚到达日本。
10、1405年,郑和率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
11、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12、1561年戚继光平定倭寇。
13、1624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侵占我国台湾,修筑了台湾城和赤嵌城两个要塞。
14、1662年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5、1885、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中国取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16、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18、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19、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占香港岛。
20、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21、1856年,英法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2、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23、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俄国侵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4、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换约受阻,大规模出兵。10月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25、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九龙司。
26、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27、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28、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定条约》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俄国侵占中国西北部领土7万多平方千米。
29、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共侵占我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0、1898年6月,戊戌变法。
31、1898年,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租借新界。
32、(1984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3、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34、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军新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清政府收复了新疆。
35、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36、1895年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7、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日本马关。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38、1900年夏,八国联军侵华。(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39、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0、189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41、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42、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4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金兆龙率队提前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44、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的局面。
4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月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47、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北大等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惩办卖国贼;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响应;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的中心转到上海。
4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49、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50、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1928年上半年逐渐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51、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的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2、1935年1月,遵义会议。
5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5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5、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炸毁柳条湖段路轨,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
56、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57、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守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58、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妄图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军队展开激烈战斗,最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59、1937年12月日寇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持续六周的大屠杀中,被屠杀的中国人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60、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阻击日军,歼敌一万多人。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61、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
62、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63、1945年8月底—10月10日,重庆谈判。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64、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65、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6、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令,百万大军从湖口到江阴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6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进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6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69、1950年10月至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70、1952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71、1953_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72、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国家首脑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与和平外交政策。
73、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4、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75、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6、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78、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政治舞台。
79、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史的一件大事。
80、1973年著名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釉型杂交水稻。
81、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82、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83、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84、1982年,中共召开“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85、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开始实施。
86、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87、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88、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指出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8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90、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9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世界历史大事
1、1478-1488年,迪亚士由欧洲远航到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
4、1765年,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珍妮机”。
5、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6年7月4日)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争。
6、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7、1794年,“热月政变”。
8、1799-1815,拿破仑执政。
9、1825年,史蒂芬孙驾驶“旅行者号”蒸汽机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10、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正式提出进化论。
11、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2、1862年,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鼓舞了人民斗志,扭转了南北战争的战局。
13、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4、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15、一19世纪下半期,日本明治维新。
16、1842年,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会面,开始了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历程。
17、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考试进行改革。
19、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1)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2)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3)德国人西门子制成第一辆有轨电车……
20、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21、1885年他设计并制造出世界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三轮汽车。
22、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23、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4、俄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到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列宁到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到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人主席。并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到1918年3月,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这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25、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称为“三十年代大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最早发生在美国,然后发展到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6、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27、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是德国开战以来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
28、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
29、1942年初,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表示要在战争中一直合作,并用自己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直到法西斯灭亡为止。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30、1942年7月,德军集中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反攻。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从此,德军再也无力向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31、1945年,苏联雅尔塔,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内容:(1)三国将派兵分区占领战败的德国;(2)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作战;(3)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作用: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32、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苏美英在伊朗举行了德黑兰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3、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4、1945年攻克柏林战役。盟军对德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不久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35、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36、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38、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9、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
40、1993年,欧洲共同体12国签署《马斯特里和特条约》,结成政治经济联盟,发展成为欧洲联
历史课本后面有很多的,自己一册一册的归纳一下,可以分类,也可以合到一起,试一下,收获会很多的
⑥ 历史上著名科学家
去网络里找嘛!
给你提供一个好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意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共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成长履历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14545545。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calculous)。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 爱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4年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爱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发烧碟阀锁定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爱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是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是打发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
1919年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1年4月2日到5月30日间,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2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1929年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1930年12月11日至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932年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上帝发誓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是年,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四处奔走。
1937年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38年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8月2日,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1940年5月22日,他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3年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他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
1947年,他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
1949年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1950年2月13日,他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
1951年,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4年3月,他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他在医院逝世。 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⑦ 中国近代战争史的主要战争简介
1,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3,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5,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第一次国共内战爆发。
6,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7,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7)历史发明家侵略战争扩展阅读:
北伐战争的意义:
1,打击军阀势力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认识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3,保证国家独立
如果没有北伐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北洋各个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是否能坚持八年抗战那么久,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所以说,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与功绩。
4,维护祖国统一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⑧ 美国向日本投了几颗原子
两颗。
据当时的美国原子弹项目主任格罗夫斯在1960年代的回忆录称,长崎投放原子弹时,同时投下了两颗,其中一颗是哑弹,所以没有达到预计杀伤效果。
而接下来的演绎也有鼻子有眼的,说日本发现了原子弹,悄悄给了苏联,所以苏联能在5年后就能迅速试爆成功原子弹。
(8)历史发明家侵略战争扩展阅读:
美国决定派遣驻日大使罗斯出席本周五在广岛举行的“原子弹和平纪念仪式”。这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第一次派高官到日本参礼。
为让更多人了解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表明自己反对核武器的决心,广岛市拟在原子弹纪念日当天发表一“拒绝核武器”的《和平宣言》,其中一个重点将是呼吁日本当局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
⑨ 高分求十字军历史上所有的战役名称!!!
一、背景
1187年7月4日的哈丁会战中,撒拉丁获得了光辉的胜利,歼灭了大批十字军,夺回了耶路撒冷,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第一、第二次东征的战果只剩下了安条克、的黎波里和蒂尔城在苦苦支撑。
惨败的消息像风一般传到西方世界,正在与日耳曼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作殊死斗争的教皇乌尔班三世听到这个消息,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当场毙命。西方各国君主只好放下手中各自的争端:教廷选出了致力于皇帝和解的克莱门特三世,皇帝放弃了对意大利北部的一部分领土的要求,老对头英王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与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坐在了一起。按照原定计划,这次东征的领军人物是德皇、英王和法王,于1189年春天开进巴勒斯坦。
二、经过
红胡子腓特烈首先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十字军东征。这位具有传奇色彩色彩的皇帝已经65岁高龄,曾六次远征意大利均未成功。1189年5月,他趁英法两国交战之际,与长子施瓦本公爵率10万大军从雷根斯堡出发,穿过匈牙利到达拜占廷帝国,并在那里过冬。1190年3月底,大军继续前进,度过马尔马拉海,在安纳托利亚两次打败伊康的苏丹,胜利前进。可惜1190年6月,皇帝突然在一条河(地点尚未定论,一说塞莱菔河)中溺死。这个突发事件使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德国骑士风飞云散,10万人只剩下7000余人,巴巴罗萨的胜利化为泡影。这时聚集在施瓦本公爵旗下的7000骑士艰难的向圣地进发。
英法两国的东征从1190年7月开始。1189年狮心王理查一世即位,他通过“撒拉丁十一税”和卖官、出售城堡和村庄等手段,装备了4000骑兵、4000步兵和100多艘船只,与法王腓力二世分道南下,向东方进发。
1190年9月,两位国王先后到达了西西里岛。1191年3月,英军东进,途中顺便占领了塞普路斯,后以十万金币卖掉。1191年7月,十字军攻克了阿卡城。此前,施瓦本公爵因瘟疫身故,法王腓力二世也因看不惯理查的傲气回到了法国。
这时在东方的只剩下伟大的狮心王理查一人,也只有他取得了一定战果。他用自己疯狂的勇气,在阿尔苏夫(1191年9月14日)和雅法(1192年8月)的战役中,他都获得了胜利,但是优势并不明显。。1192年8月雅法战役后,理查王试图进攻耶路撒冷,但是失败了。这时国内混乱(约翰勾结腓力篡权)的消息传了过来,理查心慌,没有再做进一步努力,与撒拉丁书信往来,谋求妥协。鉴于双方都有一大堆内政问题要解决,1192年9月2日,双方停战,缔结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盟约,内容如下:1、耶路撒冷归穆斯林管理,为期十年;2、法兰克人保留从雅法到蒂尔的沿岸走廊一带,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可以自由地去耶路撒冷和麦加朝圣;3、穆斯林将基督教会所有,包括十字架在内的圣物归还基督教会。
三、结果
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了:彼此各让一步,相安无事。基督教徒总算保住了耶路撒冷王国,十字架得以归还。穆斯林赶走了十字军,夺回了圣地,也算有个交代了。但是,和平只是暂时的。很快,更大的战争风暴又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