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知识和创造是什么关系

知识和创造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1-06-29 02:50:34

㈠ 《谈创造性思维》知识和创作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知识和创作力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 也是工具创造能力是 动力

有知识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创造能力是知识的拓展

㈡ 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实践是体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才通过奋斗

㈢ 知识和创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谈创造性思维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反映。从内容上说,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从类型上说,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主要用来描述"是什么"或说明"为什么",程序性知识则主要用来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后者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方法"。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知识,就没有人类的一切。知识也是形成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阶梯或载体,没有知识,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没有必要的基础。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
所谓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或者说,人的能力就是人的力量,人的能力的大小就是人的力量的大小。对个体而言,人的力量是指个体驾驭一定活动以及为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对群体而言,人的力量是指群体改造自然以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力量。人们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界打交道,也要与各种复杂的社会事物打交道,人们必须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去改造对象世界为我所用,因而,人们就必须有能力或有力量去把握对象世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他说,"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它'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他又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适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恩全集》第42卷)
二、知识与能力辩证关系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的价值所在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可是人们往往只对知识掌握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要知道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相辅相成的。掌握知识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没有学好知识,就没有能量可言,掌握的知识越多发挥的潜能就越大。可是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如果没有转化为能力,那么学习的知识也只是白学,没有用处。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熟读兵书,连他的父亲与他辩论都不及他,特别受到赵王的青睐。统领赵兵跟秦兵作战,最后导致40万赵兵被活埋,断送了赵国。可以说赵括掌握了很多军事理论的知识,但他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能力。当然,没有扎实、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要想发挥出卓越才能,简直是无稽之谈。就像我们想建一座高大、漂亮的楼房,可是自己的手中连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一样。
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大家是否还记得: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按常理说,这样的军事布局是兵家大忌,是不合理的。但是她俩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了仔细的分析:敌强我弱,只有置我军于死地而后生,结果他们却打了胜战。所以说,我们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人的身上,运用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不一样的原因所在吧。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到渊博的知识作为指导,更要努力培养创造

㈣ 知识,智力,个性与创造的关系

常见的心理内化形式包括道德内化、知识内化和智力内化。其中,道德内化是指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知识内化是指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智力内化指把实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

㈤ 创造性与知识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回创造力。
新奇独特意味着答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
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㈥ 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实践是体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才通过奋斗

㈦ 知识与创造力是什么样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 也是工具
创造能力是 动力
有知识是创造能力的前提
创造能力是知识的拓展

㈧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知识与创造力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用简炼的语言表述你的认识 急,今天就要,明天就要

知识是理论,创造力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㈨ 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知识来源有两种观点,英国的洛克和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经验,人类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却不能理解因果关系发生的原因,我们能够理解因果关系,仅仅是因为习惯.我们经常看到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所以我们得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的结论.但是为什么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却没有人能够却回答了,所以我们的理性,仍然是肤浅的感性认识.我们之所以知道因果关系,仅仅是观察得到的,也就是休谟所说的“习惯”,是统计学概念.第二种观点,代表人物为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知识早先存在人的大脑中,后天的实践活动激发了潜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即天赋观念.我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知识是再人类活动中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在人脑中主观反映.知识有两个条件.一,世界是有序的,运行时有规律的.二,人脑可以认识到这些规律.知识的来源有两种.知识的原型来自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的载体又是事物.所以人类不可能脱离生产活动来认识事物,知识也不可能不通过生产活动被凭空创造出来了.人类的知识必然来自经验.经验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并不代表说知识的产生完全依赖经验.假如你看一本书,只看了一半,这本书毁掉了.尽管没有看完,你却能预感下半本书的大致内容.科学家对于超过我们经验外的事物,通过假想来构造出一个纯粹思维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衔接上.比如在对原子模型知识,超出人类的经验之外.我们只能通过纯粹的思维假想,通过纯粹思维-假想创造的知识,是不确切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证.一本没看完的书结局有很多种可能,我们的世界或许只是众多可能中的一种.我们银河系的规律,在宇宙的结论或许完全相反,或者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也不得而知.

阅读全文

与知识和创造是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