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是什么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此外,还有:
计时器、桥牌、马鞍.
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张衡的地动仪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祖冲之和圆周率
算盘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竹简和木简
帛书和帛画
丝棉纸——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汉代洛下闳的赤道式仪器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
马钧——魏国人,发明了水龙骨车
丁缓(汉代)发明了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杜诗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⑵ 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什么
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他就发明了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古代科学家发四大发明。还有造纸术等等等等。
⑶ 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和发明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
⑷ 我国古代科学家和近代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
苏颂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 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 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李诫 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人,著名建筑学家。他编著的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
陈专 (1076~?)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公元1149年著《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作品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他仿照“九章算术”写成《数书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水利学家。他制造了10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观察和精密推算。所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是我国一位有多方面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赵友钦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徐寿 (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顾观海 (1799~1862)清代学者,字宾王,号尚之。江苏金山人,继承世业为医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学,著作12种,在古代天文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撰《周髀算经校勘记》八卷,对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杨岫 (1699~?)清代著名农学家。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他对种桑养蚕有深入研究,写有《豳凤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叙述和总结,对研究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⑸ 我国古代的哪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
张衡 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 蔡伦 改进造纸术 郭守敬 发明简仪 制定授时历 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华佗 发明麻沸散 李时珍 编写本草纲目 苏颂 发明天文钟 水运仪像台
⑹ 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发明的有哪些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此外,还有:
计时器、桥牌、回马鞍。答
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张衡的地动仪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祖冲之和圆周率
算盘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竹简和木简
帛书和帛画
丝棉纸——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汉代洛下闳的赤道式仪器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
马钧——魏国人,发明了水龙骨车
丁缓(汉代)发明了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杜诗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⑺ 我国古代的哪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
一、毕升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毕升在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有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平面,冷却,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
此外他还尝试过木活字排版,但因为高低不平而未采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毕升的活字后来为沈括的门客收藏。
毕升的活字原料“胶泥”,指烧陶器用的黏土,制成活字后在陶窑中烧,烧成后的泥活字坚硬光滑。
二、蔡伦改良造纸技术
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所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
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后来任职长乐太仆。元初四年(117年),汉安帝选调学者整理文献,并令蔡伦监管负责。
同时蔡伦还有设计弩和剑,当时称之为蔡太仆之弩,龙亭之剑,闻名天下。
三、墨子
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为当时诸子所望尘莫及。在《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
《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位。
墨子的科学成就被中外众多学者称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为向墨子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
四、石申
西汉以后《天文》被尊为《石氏星经》,原著已失传,《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引有此书有关五星运动、交食、恒星等方面的一些片断,并且在唐代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撰的《大唐开元占经》中有大量节录。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石申还发现了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盖的现象。
《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标注为“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是世界上第二早的星表,仅次于巴比伦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一百多年。
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根据这些坐标考虑岁差的影响加以推算,证明大部分坐标值确系战国时期所测。
今天可以通过《汉书·天文志》所引述石申著作的片断来窥见他在天文学和占星术上的研究“岁星赢而东南,《石氏》‘见彗星’,……赢东北,《石氏》‘见觉星’;……缩西市,《石氏》‘见檀云,如牛’;……缩西北,《石氏》‘见枪云即天枪,彗星的一种,形状为两端尖锐,如马’。
《石氏》‘枪、檀、棓、彗异状,其殃一也,‘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余殃不尽,为旱、凶、饥、暴疾’。”
石申和甘德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石申的著作名为《天文》,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都是八卷。石申与甘德的成就在战国秦汉时影响很大,逐渐形成并列的两大学派,石氏学派和甘氏学派。
5、张衡发明地动仪
132年,张衡发明和制造了世上第一部验震器“候风地动仪”,形状像圆形的酒瓮,断面直径八尺,其内中央置有一根很重的柱子,称“都柱”,可以向八个方向倾侧或倾摆;
酒瓮外部的八个方向各有一个龙头,龙头下各有一只蟾蜍,张口对着龙头,八条龙各口含铜丸一颗,当都柱向某一方倾侧时,该方向的龙口张开,铜丸落下,掉入蟾蜍口中。地震发生时,只有震源方向上的龙头张口,据此可知地震的方向。
范晔《后汉书》记载,地动仪放在雒阳,134年12月13日,陇西发生地震,当时雒阳并无震动,但一个龙口掉出铜丸,其后才传来陇西地震的消息,证实其探测地震方向的功效。
而候风地动仪所谓的“候风”,是指测定风的变化,地震相信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形成,气的变化会产生风;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可以测到。候风地动仪流传到隋代,北朝信都芳、隋代临孝恭都研究过,到唐代失传。
⑻ 我国古代科学家和近代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
苏颂 (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 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 (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 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李诫 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人,著名建筑学家.他编著的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
陈专 (1076~?)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公元1149年著《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作品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宋慈 (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 (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他仿照“九章算术”写成《数书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秦九韶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
郭守敬 (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水利学家.他制造了10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观察和精密推算.所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是我国一位有多方面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赵友钦 (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徐寿 (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顾观海 (1799~1862)清代学者,字宾王,号尚之.江苏金山人,继承世业为医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学,著作12种,在古代天文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撰《周髀算经校勘记》八卷,对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杨岫 (1699~?)清代著名农学家.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他对种桑养蚕有深入研究,写有《豳凤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叙述和总结,对研究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