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缝纫机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缝纫机的发明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人托马斯·塞因特为提高制鞋的生产效率,苦苦思索设计了缝制靴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的机器。1790年,他在伦敦造出了第一台用木料做机体,部分零件是用金属制成的手摇缝纫机。这台机器虽然粗陋而且不太实用,但它开启了缝纫机发明的大门。当时因没有缝制机械制造的记录,他的专利被归在纺织机械的专利库内被人疏忽了83年,后来这台机器经过复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❷ 缝衣服用的针是谁发明的
针是骨针,线是天然产物、如植物纤维‘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制作和使用的骨针。 这枚骨针的发现,标志着山顶洞人出现了缝纫技术。
❸ 谁发明的缝纫机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1790年,英国的圣托马斯发明缝制靴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的手摇缝纫机,这台缝纫机是用木材做机体,部分零件用金属材料制造,它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台缝纫机。
1841年,法国的蒂莫尼埃设计和制造了实用的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1846年,美国的豪取得曲线锁式线迹缝纫机专利,缝纫速度为300针/分,效率超过五名手工操作的缝纫师;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胜家独立设计并制造出胜家缝纫机,缝纫速度为600针/分,并于1853年取得美国专利。此后,缝纫机便开始大量用于生产,并逐步增加了钉钮扣、锁钮孔、加固、刺绣等功能。
1975年美国发明了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家用多能缝纫机。专业性工业缝纫机发展更为广泛,缝纫速度越来越高,如包缝机已达到1万针/分。1979年,世界缝纫机的总产量达到15885000台,其中中国产量为5870000台,是世界上缝纫机产量最高的国家 。
缝纫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按线迹和用途区分。缝纫机的线迹可归纳为锁式线迹和链式线迹两类。锁式线迹最为常见,它由两根缝线组成,像搓绳那样相互交织起来,其交织点在缝料中间。从线迹的横截面看,两缝线像两把锁相互锁住一样,因而称为锁式线迹。这种线迹用在收缩率小的棉、毛织物或皮革等缝料,正面和反面形状相同,如同一条虚线。线迹分布密实,缝纫的牢度一般超过手工缝纫。
链式线迹是由缝线的线环自连或互连而成,常用的有单线链式、双线链式和三线包缝线迹。这种线迹的特点是线迹富有弹性,能随缝料一起伸缩而不会崩断缝线,适用于线制弹性织物的服装或包缝容易松散的制品和衣坯等。
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种式样,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柜式、写字台式等。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
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机架是机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使用时操作者踩动脚踏板,通过曲柄带动皮带轮的旋转,又通过皮带带动机头旋转。手摇器或电动机多数直接装在机头上。
缝纫机的附件包括机针、梭心、开刀、油壶等。
❹ 缝纫机是谁发明
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针和线缝制衣服了?此后人们一直用专手工缝制衣服,直至18世纪末缝纫属机才出现?
最早用机器代替手工缝纫的是英国人逊德,他在1790年制造了第一台供缝纫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这时世界上就出现了“缝纫机”这个名称?
缝纫机
❺ 缝纫机是怎么发明的
关于缝纫机的发明,众说纷纭。据考证,第一台缝纫机是美国人伊莱亚斯?豪(1819—1867)发明的。伊莱亚斯?豪生长在马塞诸塞州的斯宾塞,并在当地一家纺织厂由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能干的机械师。由于兴趣所致,他潜心于缝纫机的研究,到1845年4月,终于创造出一台实用的缝纫机。公开演示证明,他的发明要比敏捷的缝纫工操作效率高出5倍。伊莱亚斯?豪因自己发明的机械在美国的市场化难以成功,便于1846年去了英国,并将机器的专利权卖给一位生产妇女束胸、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托马斯。
❻ 缝纫机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缝纫机是卡莫斯发明的,具体时间为1711年出自西方工业设计300年一书,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记录了西方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工业设计产品,所以此答案是绝对可信的
麻烦采纳,谢谢!
❼ 缝纫机是怎样发明的
缝纫机的发明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人托马斯·塞因特为提高制鞋的生产效率,苦苦专思索设计了缝制靴属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的机器。1790年,他在伦敦造出了第一台用木料做机体,部分零件是用金属制成的手摇缝纫机。这台机器虽然粗陋而且不太实用,但它开启了缝纫机发明的大门。当时因没有缝制机械制造的记录,他的专利被归在纺织机械的专利库内被人疏忽了83年,后来这台机器经过复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❽ 赫威如何发明缝纫机
赫威生下来就是个跛脚的孩子,由于家里很穷,他6岁时就不得不和哥哥们一起去缝纫厂做工,尽管赫威没接受过多少教育,但他却是个喜欢动脑筋和好学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他积累了不少机械技术方面的知识。
成年后的赫威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因为脚有残疾,很多活儿他都不能做,很多时候还要靠妻子做一些缝纫活来贴补家用,有时妻子到了很晚都不能休息。每当看着妻子为人赶制衣服,赫威就觉得非常内疚,他想:“如果用机器来缝制衣服,妻子就会轻松许多。”于是,他决定设计一台能缝制衣服的机器。
赫威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虽然以前也有人制作出了简易的缝纫机,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能得到推广。赫威却没有放弃,决心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妻子缝衣服,他就会在旁边仔细观察。他发现缝衣服的动作很简单,就是针带着线在衣料之间来回穿梭。一天,赫威经过一个织布作坊,他从织布机的梭子上得到启示,把原先的缝纫方法改成针尖与梭子相结合的方法。赫威还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做出了新型的缝纫机。用它来缝制衣服的速度是手工缝制的10倍,而且缝的针脚很均匀。
缝纫机在推广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阻碍。那些手工缝纫工害怕机器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便联合起来抵制缝纫机。然而也有不少人看到了缝纫机的优越性,认为这种机器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最终缝纫机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赫威也因此改变了自己贫困的命运。
❾ 缝纫机的发展历程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1790年,美国木工托马斯·赛特发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年,法国裁缝B·蒂莫尼耶(Barthelemy Thimonnier)(又译巴特勒米·迪莫尼耶)发明和制造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45年,伊莱亚斯·豪(又译埃利阿斯·霍威)也独立地发明了缝纫机,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I.M.胜家〔又译列察克·梅里特·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
1940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1950年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建立于1851年的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公司,当时,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1870年,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69家,1871年,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70万台。到1891年,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1000万台缝纫机。可以说,在较长时间内,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西德、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在此时期,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
70年代初期,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而韩国特别是抓住了台湾的机会, 使得缝纫机工业崛起, 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 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1949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4000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据统计。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截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90年代初期,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28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
缝纫机的类别按照缝纫机的用途,可分为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脚踏及电动缝纫机;按缝制的线迹可分为仿手缝线迹、锁式线迹、单线链式线迹、双线或多线链式线迹、单线或多线包边链式线迹和多线覆盖链式线迹缝纫机。
缝纫机种类 工业用缝纫机中的大部分都属于通用缝纫机,其中包括平缝机、链缝机、绗缝机、包缝机及绷缝机等,而平缝机的使用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