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负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负数是由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最先所采用及应用的,在《九章算术》中便记载了负数及负数的运算法则。
在12世纪,李冶首创了在数字上加斜划以表示负数。
而西方对负数的认识则比中国较迟,到15世纪后才正式应用负数。
直至本世纪初,享廷顿才开始采用接近现在的负数符号形式,如-3,-2,-1,0,+1,+2,+3,并逐渐成为现在的正负数。
B. 哪个国家最早发明负数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C. 纸的发明者
西元1933年,世界上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终於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专遗址出土了,这就属是罗布淖尔纸。这片纸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但它是中国第一次出土古纸的实物,更重要者,它的出土证明西汉时期已经造纸了。据考古学家黄文弼研究,同时出土的木简年份为黄龙元年〈西元前49年〉,黄龙是汉宣帝的年号,因而断定它是西汉时期的麻纸。此后,中国陆续出土许多西汉时期的纸,最早的古纸是汉文帝、景帝时期,从而证明西汉时代就已经出现纸了。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纸的来源,使纸得以大规模推广
D. 为什么要发明负数
数字最早的作用就是记账PS。现存世界最早的成体系文字也是古巴比伦的一份契约,果然小钱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最早记账的时候没啥问题,我有一头牛,就是1,两头牛,就是2,这种和现实严格对应的数字被称为自然数。但是,随着黄金之类的一般等价物出来,问题就来了,我有一两黄金,计作1,那要是我木有黄金呢……于是就有了第一个不自然的数,0。说它不自然,是因为0是抽象出来的,现实中没有对应的东西。那么要是我有半两黄金呢……于是就有了小数或者分数那么现在举个栗子,我有三两黄金,决定拿去做生意,但是初期成本缺需要十两黄金,那我怎么办呢,只要先问别人借七两黄金,许诺生意做成以后还八两黄金。于是我把钱高高兴兴地借来了,结果买来货物还没卖出去,遇到山贼把我的货通通抢光光了,请问现在我的黄金数是多少呢?是0吗?不对,如果我有0黄金,那么下次我再挣到1两黄金就应该有1黄金,但实际上就算我再得到黄金也要先去还债,我还是0黄金,此0黄金非彼0黄金也~为了表述这种状况,人们就发明了负数,来表现这种欠债的情况。有了负数以后,首先的应用还是记账,因为有了负数,记账就不必把支出和收入分开来讨论了,只要用正负号就能区分,记账变得方便多啦。
满意请采纳
E. 负数是由谁发明的!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
至于核武器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核武器的研制和一般的发明是不一样的,它的发明是需要一个国家的力量,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才能够研制出来,需要的财力物力也是极其大的,因此,个人是无法发明核武器的。只是爱因斯坦推导出的质能方程为核武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F. 是谁发明负数的
与负数有关的一段历史
奇与偶,有界与无界,善与恶,左与右,一与众,.雄与雌,直与曲,正方与长方,亮与暗,动与静。
上面所写的这些对立概念被两千多年前的著名的“毕达哥拉丝学派”认为是整个宇宙的10个对立概念。
因此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既然这是万物的普遍规律,那么数学也要遵守。下面我们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负数的发现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而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对古代巴比伦的代数研究发现,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发现负数根的概念。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和相关的运算法则。
除《九章算术》定义有关正负运算方法外,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他在算法启蒙中
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是纯粹的胡说。帕斯卡的朋友阿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来反对负数,他说(-1):1=1:(-1),那么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的比怎么能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比呢?直到1712年,连莱布尼兹也承认这种说法合理。英国数学家瓦里承认负数,同时认为负数小于零而大于无穷大(1655年)。他对此解释到:因为a>0时,英国著名代数学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用以下的例子说明这一点:“父亲56岁,其子29岁。问何时父亲年龄将是儿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x=2(29+x),并解得x=-2。他称此解是荒唐的。当然,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G. 中国古代有没有发明负数
负数的概念及正负数的运算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认识正负数及其运算规律要比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早几百年,比欧洲人早1000多年。欧洲人最初获得的关于正负数的知识,是由东方传过去的。
中国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西汉时期已经掌握了负数的概念及运用。中国古代是用算筹来记数和演算的。据史书记载,西汉时,人们已经用算筹来表示负数了。从那以后,人们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正负数。例如,有的人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用黑色算筹表示负数(古书上说:“正算赤,负算黑”);也有的人用截面为三角形的算筹表示正数,截面为矩形的算筹表示负数。如果用的是同一种算筹,人们表示负数时则将算筹斜放,以与正三数相区别。可见我国古代对负数的运用已经相当广泛了。
公元初年,我国有关正负数及其运算的规则就已编人书中。在古算名著《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中。就明确提出丁正负数的概念及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称为“正负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明确记载,欧洲人在l 5~1 6世纪较明确地知道了正负数的运算。古代中国很旱就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用来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乾象历》中,有运用正负数的运算来从事天文计算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