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张衡作为我国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发明家,张衡有哪些伟大创造发明
张衡作为我国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发明家,天文学家以及文学家,长久以来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所以关于张衡的具体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动仪,众所周知,古代交通通信及其不便,哪里发生了地震,朝廷常常要很久才会知道。而地动仪,这个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地震监测设备无疑是超越时代的伟大发明。哪里发生地震,它能迅速的发现位置,为救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个是浑天仪。浑天仪模拟天象运转,有铜球,漏壶等机械装置,上有二十四节气,南北极,赤道等标刻,构造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是非常好的观测天象的仪器。第三个是瑞轮荚。这个简直就是现代的电子日历,用流水作为动力,每天张开一片叶子,一共十五片,月中时又次第合上,如此来回循环,如花开花绽。第四个是指南车。车内有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车上站一木人,无论车辆驶向何方,木人永远手指南方。第五个是计里鼓车。《古今注》里有详细记载,车内有木人,行至一定距离可以击鼓提醒。第六个是独飞木雕。这是利用仿生学的原理,用木雕成鸟的形状,可以展翅飞翔。最后一个是地形图。张衡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亲自走访各地,实地测绘,创出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朝。
B. 改进了造纸术的是东汉的哪位发明家
蔡伦哦。。
C. 改进了造纸术的是东汉的哪位发明家
蔡伦 蔡伦(?-121[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回公元88年),蔡伦答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2]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2-3]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2]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4
D. 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不包括()
c,马均是三国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和诗人。蔡伦是东汉时期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杜诗是东汉时期的发名家。所以应该选c。
E.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东汉的哪位发明家改造了造纸术他做了哪些改造
发明者不详。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回初年。
东汉元兴元年(答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F. 东汉时期即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的是谁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发明家、文学家,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主要贡献:
1.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2.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和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3.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4.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有:“张衡作《地形图》,至唐犹存.”这幅《地形图》中是否还有地理科学上的意义,现已无可考了.
5.对史学也有许多研究.他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又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作过研究,曾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皇朝的史书.
6.文学方面做《二京赋》,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讽刺批评了当时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具有较高文学性和思想性.作《四愁诗》受到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不易得见的杰作”.作《思玄赋》,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游于众星之间,可说是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除了上述诸文外,遗留至今的还有《温泉赋》、《归田赋》等20多篇,都是辞、义俱佳的力作.
G. 东汉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7)东汉的发明家扩展阅读:
1、古代造纸方法:
参照右方图片,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工具。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
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另外在《天工开物》及各种古籍中并未记载但是流传至今、比抄纸法历史更久远的造纸方法为浇纸法。浇纸法主要为傣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小范围采用。与抄纸法相比,浇纸法所制的纸更加粗糙,制造速度更慢。
2、蔡侯纸: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3、发明者蔡伦: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H.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有
造纸术:西汉时,已经有麻纸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印刷术:唐专朝,人们发明雕版印属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朝发明转轮排字盘.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古人就发明了磁石指南针,到南宋才成为主要的导航穿发扁菏壮孤憋酞铂喀仪器.火药:古人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它的爆炸性,
I. 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蔡伦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今湖南郴州市)。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TS'Ai Lun)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华佗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画像雕像集萃(20张)”。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J. 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发明是什么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
A杜诗提示了是唐代
B正确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犁壁
C明显错误
D西汉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