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集一位科学家的事迹,说说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500字))
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0 13:53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项国际奖励。袁隆平虽已年届70岁,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
② 读了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从他们的身上你学会了什么样的精神。
你好
首先是永不言弃的精神
他们说人类能够上天
结果经过他们的努力
人类真的上了版天
还有权就是不设限
永远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鸟儿能飞
人也能飞
所以不能给自己设限
人有无限的可能
莱特兄弟身上我大概就是学到了这些
祝你生活愉快!
③ 你知道爱迪生发明了什么,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爱迪生发明了: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声波分析谐振器、留声机、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高阻力白炽灯、电灯座和开关、磁力析矿法、唱筒型留声机、活动电影机、电气铁道、蓄电池……
从他身上学到了:坚持不屈,不懈努力的,哪怕跌倒再多次,也一定要坚持的科学实验精神。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④ 著名的发明家身上学到了什么的
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⑤ 从科学发明家诺贝尔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社会的收入分配机制,都是按照已有的行业和已有的业务,进行分配的。付出多少,收入多少。发明创造都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现有的分配机制,给不了酬劳,只有奖励能弥补过来。倘若不能弥补,发明创造者就处于不利地位,就怕创造力得不到维持深耕。奖励是重要的。
⑥ 人类的发明创造是从哪些动物身上学来的
1.海豚,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设计出潜艇。
2.水母,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青蛙,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4.苍蝇,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
5.蝙蝠,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6.蓝藻,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收、信息传递、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
运用仿生方法可创制新的机械,发明现代化识辨仪器,改进通信系统,设计新颖的工艺和研制人工脏器等。如现代的飞机、极地越野汽车、雷达系统的电子蛙眼、航海的声纳系统、航空建造工程的蜂窝结构、人工肾及人工心脏等,都是仿生的结晶。
⑦ 从我国古代的发明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从我国古代的发明家身上
学到了不畏艰难的精神
勇于探索的精神
⑧ 从爱迪生爱因斯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成功是天才加努力的结果。
爱迪生主要成就
1877年,爱迪生
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便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制成之后,爱迪生取出一张
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然后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歌,之后把针又放回原处,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就回放出爱迪生的声音。12月,爱迪生公开展示这台“锡箔筒式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电灯
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恰恰相反,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
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 碳棒之间发生的 电弧而照明的“
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 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 碳丝通电发光的 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
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 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电影方面
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活动电影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没打孔的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并且可以连续拍摄图像。
1891年,爱迪生发明了 活动电影放映机,是早期电影显示设备,引入了电影放映的基本方法,通过在
光源前使用发动机来高速转动带有连续图片的电影胶片条,从而产生活动的错觉,光源将胶片上的图片投射到银幕。
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一部由留声机和摄影机组合而成的电影摄影机,在电机能量下,摄影机的遮光曲轴与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就能够记录下声音。放映时,留声机就随画面同步运转,使得声音和图像实现同时出现。
爱因斯坦主要成就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建立;相对论的意义。
E=mc^2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信息守恒定律)
虽然这两条伟大的定律相继被人们发现了,但是人们以为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关的定律,各自说明了不同的自然规律。甚至有人以为,物质不灭定律是一条化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学范畴。
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能量是运动的量度;能量与质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物体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而物体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
(这里的E代表物体的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3×10^8m/s)。
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的时候,曾将宇宙常数(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用符号Λ
表示。该比例常数很小﹐在银河系尺度范围可忽略不计。只在宇宙尺度下﹐Λ
才可能有意义﹐所以叫作宇宙常数。即所谓的反引力的固定数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认为,有一种反引力,能与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静态。当哈勃得意洋洋的在天文望远镜展示给爱因斯坦看时,爱因斯坦惭愧极了,他说:“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宇宙是膨胀着的!哈勃等认为,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于星系间的引力,促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
爱因斯坦评论自然辩证法
爱因斯坦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阅读完毕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
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
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坚持不屈,不懈努力的,哪怕跌倒再多次,也一定要坚持的科学实验精神。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⑨ 科学家从哪些生物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哪些东西
蜘蛛上发明了蜘蛛给科学家的启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对“八卦飞将军”蜘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从早到晚,目不转睛地观察蜘蛛。他看见蜘蛛忙忙碌碌,吐丝织网。刚从蛛囊里拉出的细丝是粘液,迎风一吹,一瞬间变成又韧又结实的蛛丝。(想象)
这位青年科学家想,要能发明一个机器蜘蛛,“吃”进化学药品,抽出晶莹的丝来纺线织布,那该多好啊!他一头扎进化学实验室,摆弄起瓶瓶罐罐,用各种化学药品做开了试验。他用硝酸处理棉花得到了硝酸纤维素,把它溶解在酒精里,制成粘稠的液体,通过玻璃细管,在空气中让酒精挥发干以后,便成了细丝。这是世界上第一根人造纤维。但是这种纤维容易燃烧、质量差、成本高,没法用来纺纱织布。
后来,科学家模仿吐丝的蚕儿,将便宜、易得的木材里的木质纤维素溶解在烧碱和二硫化碳里,做成粘液,再在水面下喷丝,拉出千丝万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丝”(粘胶纤维)。它的长纤维可以织成人造丝印花绸、人造丝袜。短纤维造出“人造棉”布、“人造毛”呢。它们穿着舒适,和棉麻织物差不多:透气良好,容易吸水,可以染上漂亮的颜色,而且价格低廉,颇受欢迎。这样,人造纤维在问世仅三十年后,就代替了十分之一的棉、麻、丝、毛。
可是,人们并不满意。人造丝、人造棉潮湿的时候很不结实,洗涤后容易变形,缩水严重。再说,人造纤维虽然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把不能直接纺纱织布的木材、短的棉花纤维、草类利用了起来,可是,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人们眼光从天然纤维跳到了矿物上头,石头、煤、石油能不能变纤维呢?
五十年前,德国出现了用煤、盐、水和空气做原料制成的聚氯乙烯纤维(氯纶)。它的化学成分和最普通的塑料一个样。这是最早的合成纤维。用氯纶织成的棉毛衫裤、毛线衣裤,既保暖又容易摩擦后带静电,穿着它,对治疗关节炎还有好处呢。
比氯纶晚几年出世的尼龙(锦纶),比蛛丝还细,但非常结实,晶莹透明,一下子以它巨大的魅力使人们着了魔。用尼龙丝织成的袜子结实耐磨,一双顶四五双普通的棉线袜穿用。曾经很流行的“的确良”(涤纶),挺括不皱,免烫快干,是产量最大的一种合成纤维。晴纶,俗称“合成羊毛”,蓬松耐晒,用它做的毛线,毛毯,针织衣裤,我们都很熟悉。价廉耐用的维尼龙(维纶),织成维棉布,做床单或内衣,吸水、透气性跟棉织品差不多。维纶棉絮酷似棉花,人称“合成棉花”。除了涤纶、锦纶、睛纶、维纶四大合成纤维外,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丙纶一跃而起,成为合成纤维的新秀。
丙纶是比重最轻的合成纤维,入水不沉。飞机上的毛毯、宇航员的衣服用它制作,可以减轻升空的负担。如今,化学纤维的年产量已经和天然纤维平起平坐了,而它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上的作用却远远超过了天然纤维。不过,今天规模巨大的“机器蚕”在日夜运转,还多亏了蚕儿吐丝、蜘蛛织网给人们的启示呢!
科学家现已探明,蜘蛛的飞毛腿根本没有肌肉,甚至连肌肉纤维也没有。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跳跃不是由肌肉,而是依靠压向大腿的体液来提供动力的。蜘蛛的脚竟是一种独特的液压传动机构,在这个装置中的液体就是血液。进一步研究证明,它们依靠这种装置,能够把血压迅速升高,使软的脚爪变硬。也正是依靠这种液压传动,蜘蛛才能成为优秀的跳高运动员,它能跳到10倍于身高的高度。据计算,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它们必须在刹那间把自己的血压提高半个大气压。测量蜘蛛脚伸展时脚爪内的张力,刚巧等于这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