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第一辆敞篷跑车是谁发明的
宝马汽车简介- -
BMW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缩写为BMW),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拥有宝马的注册商标,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德国高级汽车与机车制造厂,总部与发源地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
除了以厂名缩写的BMW作为品牌商标销售各式汽机车产品外,该厂也收购过多家海外车厂,例如英国的Rolls-Royce(劳斯莱斯)目前就属于该集团。BMW也曾收购过英国的Rover Group(路华集团),但在短暂的经营之后因不堪亏损而以1英镑的代价将Rover售回给英国的财团,只保留下原本属于Austin(奥斯汀)品牌底下的Mini车款,另以Mini的品牌上市销售。
除了豪华与舒适外,BMW所制造的汽车产品素以饶富驾驶乐趣与优异的操控表现而著称,配合这特色该车厂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汽机车竞技活动,其中层级与投资最高的莫过于斥资参与一级方程式赛车(FIA Formula One)活动,目前该厂是BMW-威廉士车队(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赞助商与引擎供货商。
历史萌芽时期
位于慕尼黑西郊的BMW企业总部大楼
BMW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引擎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引擎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奥图循环引擎)发明者的儿子。
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BFW),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马克思·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厂的业务,在1917年7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BMW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引擎直到1918年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BMW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
1922年时BMW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该公司历史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为BMW的创厂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引擎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BMW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BMW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公尺高的飞行高度纪录。
从天上转战两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BMW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机车用的引擎。
1920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引擎,成为BMW生产的第一具机车用引擎。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机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机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BMW机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BMW机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机车上看到此种设计。R32搭载的引擎其实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许正是这缘故,BMW在R32上首次启用了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螺旋桨的蓝白方格旗厂徽(蓝白格子是巴伐利亚邦的传统象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年9月19日,机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BMW机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迈向四轮产品领域1927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纳赫市(Eisenach)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汀)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BMW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这辆车在经过BMW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
至于1932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文件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BMW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Baden-Baden)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
1933年登场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BMW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份采用了著名的「双肾」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
现行车款
汽车产品BMW全体汽车与机车产品
BMW的汽车产品是以车系作为分类基础,每个车系之下再依照各车款引擎、驱动系统与配备等级的细节差异,各自有各自的车款名(例如760Li、 645Ci、330iX)。由于近代的BMW车系都是以同样的名称,一代一代改款传袭下去,因此往往会发生车名相同但车代其实前后有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混 淆我们也常常以车厂内部的车系代号来辅助称呼(虽然在商业上,BMW原厂并不直接公开使用车系代号),因此我们常可听到E36 318i、E60 M5这样的称呼方式来区分BMW的各种车型。
一系列(1er-Reihe):车系代号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门掀背车系。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90,2004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系。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46,1998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车型系列,其中四门房车车款已停产,目前仅有双门轿跑车(Coupé),五门旅行车(Touring),双门四座敞篷车(Cabrio)与三门掀背车(Compact)等车款继续销售。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60,2003年上市,中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轿跑车系列,分别有双门轿跑车(车系代号E63,2003年上市)与双门敞篷跑车(车系代号E64,2004年上市)两种车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华房车系列,2002年上市,有短轴型(车系代号E65)与长轴型(车系代号E66)两种车体。
Z3 coupé:小型双门轿跑车,1998年上市,原本是Z3 roadster敞篷跑车的衍生车型,后者由Z4替代后车系只剩硬顶车型还在销售。
Z4:车系代号E85,2002年上市,小型双门双座敞篷跑车。
X3:车系代号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门休旅车系。
X5:车系代号E53,1999年上市,中型五门休旅车系。
⑵ 是谁发明的猎装车呢,猎装车是如何被人们玩坏呢
汽车的种类千千万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区别大客车、大卡车和小轿车;在汽车市场(准确地说是乘用车)中,又能够分为轿车、SUV和MPV;而在轿车中,又可以按照车身形式来分为三厢轿车、两厢轿车、旅行车、敞篷车等等。
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是,汽车厂商往往喜爱不按套路出牌。例如溜背Fastback,每家都有每家的看法和定义。70年代中期,来自北欧的沃尔沃出了一款名叫P1800 ES的车型,彻底将猎装车和旅行车的概念玩坏。
⑶ 大奔和小奔的区别是什么啊
大奔和小奔的区别在于车型不同。大奔就是指S级的车型了,而小奔一般是指C级的车型。
奔驰车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一般是给人一种非常奢华的形象,尤其是在电影中。奔驰的轿车车型分为C级、E级、S级。
其中,C级是属于入门车型,售价一般在35W~40W,E级是公务车,而S级就是奔驰的高端车型了。
(3)掀背车发明者扩展阅读:
奔驰,德国百年汽车品牌,汽车文明的先驱者与引领者,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精湛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
奔驰的乘用车系:
A级 - 使用特殊夹层式底盘设计的迷你车系,有三门与五门两种车体。
B级 - 小型的轿式底盘休旅车系。
C级 - 小型房车车系,除了标准的四门房车外,该车系尚有五门旅行车与三门掀背车两种衍生款式。梅赛德斯-奔驰C 180 K经典型是首个由中国豪华车生产商推出,可以享受政府汽车消费税减免政策的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C 180 K经典型具有无可比拟的燃油经济性,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7.7 L。
CL级 - 以S-Class为基础衍生出的大型双门四座豪华轿跑车。CLC-Class - 运动双门跑车
CLK级 - 车身尺码介于C-Class与E-Class之间的双门四座豪华轿跑车,有硬顶与敞篷两种不同的车体。
CLS级 - 2004年新登场的运动房车系列,有着双门跑车般的造型但却有四个车门以及独立的4个座椅。
E级 - 中型豪华房车系列,有四门房车与五门旅行车两种车体版本,国产版加长了轴距。
S级 热卖全球的大型豪华四门房车系列,搭载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同级别出类拔萃的舒适性。
SL级 大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
SLC级- 双门跑车
SLK级 小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
SLR - 与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McLaren(迈凯轮)合作开发的高性能限量生产跑车。
G级 - 越野车,号称“越野之王”,有民用版和军用版。
GL级 - 大型七人座豪华休闲越野用车系,2006年时首次豋场。
GLK级 - 梅赛德斯-奔驰旗下首款紧凑型SUV,2008年初,以概念车身份亮相北美国际车展。目前已在中国上市,并有国产以打击其竞争对手奥迪Q5和BMW X3的计划
M级 - 休闲越野用车系。
R级 - 大型的休旅车系,以M-Class为底盘,并带有四轮传动版本
AMG车系 - 是奔驰公司的独立高性能改装厂AMG公司生产的高性能跑车,在原有C、S、SLS、G等系列车型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发动机以及车身材料的重新设计,其发动机是由手工装配以达到最高品质,是难得一见的高端车型。
⑷ 大奔小奔的区别
区别
1、车型不同:大奔就是指S级的车型了,而小奔一般是指C级的车型。
2、价格不同:大奔主打高端路线,小奔属于初级路线,所以大奔价格高于小奔。
3、级别不同:C级是属于入门车型,E级是公务车,而S级就是奔驰的高端车型了。
(4)掀背车发明者扩展阅读
奔驰,德国汽车品牌,汽车的发明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
车型列表
A级 - 使用特殊夹层式底盘设计的迷你车系,有三门与五门两种车体。
B级 - 小型的轿式底盘休旅车系。
C级 - 小型房车车系,除了标准的四门房车外,该车系尚有五门旅行车与三门掀背车两种衍生款式。
CL级 - 以S-Class为基础衍生出的大型双门四座豪华轿跑车。CLC-Class - 运动双门跑车
CLK级 - 车身尺码介于C-Class与E-Class之间的双门四座豪华轿跑车,有硬顶与敞篷两种不同的车体。
CLS级 - 2004年新登场的运动房车系列,有着双门跑车般的造型但却有四个车门以及独立的4个座椅。
E级 - 中型豪华房车系列,有四门房车与五门旅行车两种车体版本,国产版加长了轴距。
S级 热卖全球的大型豪华四门房车系列,搭载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同级别出类拔萃的舒适性。
SL级 大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
SLC级- 双门跑车
SLK级 小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
SLR - 与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McLaren(迈凯轮)合作开发的高性能限量生产跑车。
G级 - 越野车,号称“越野之王”,有民用版和军用版。
GL级 - 大型七人座豪华休闲越野用车系,2006年时首次豋场。
GLK级 - 梅赛德斯-奔驰旗下首款紧凑型SUV,2008年初,以概念车身份亮相北美国际车展。目前已在中国上市,并有国产以打击其竞争对手奥迪Q5和BMW X3的计划
M级 - 休闲越野用车系。
R级 - 大型的休旅车系,以M-Class为底盘,并带有四轮传动版本
AMG车系 - 是奔驰公司的独立高性能改装厂AMG公司生产的高性能跑车,在原有C、S、SLS、G等系列车型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发动机以及车身材料的重新设计,其发动机是由手工装配以达到最高品质,是难得一见的高端车型。
⑸ 宝马车的历史,和详细介绍,越全越好。
位于慕尼黑北郊的BMW企业总部大楼BMW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引擎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引擎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奥图循环引擎)发明者的儿子。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马克思·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厂的业务,在1917年7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BMW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引擎直到1918年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BMW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1922年时BMW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该公司历史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为BMW的创厂日。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引擎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BMW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BMW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米高的飞行高度纪录。从天上转战两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BMW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摩托车用的引擎。1920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引擎,成为BMW生产的第一具摩托车用引擎。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摩托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BMW摩托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BMW摩托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摩托车上看到此种设计。R32搭载的引擎其实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许正是这缘故,BMW在R32上首次启用了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螺旋桨的蓝白方格旗厂徽(蓝白格子是巴伐利亚邦的传统象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日。1929年9月19日,摩托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迈向四轮产品领域1927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纳赫市(Eisenach)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丁)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BMW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这辆车在经过BMW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至于1932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档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BMW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Baden-Baden)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1933年登场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BMW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份采用了著名的“双肾”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BMW对技术研究十分重视,在专业媒体测试中BMW引擎的马力输出往往比同级车高,然后又能保持优良的精致度与低噪音,底盘操控性专业评价也常比同级车杰出,这些驾驶乐趣是BMW能在后来被公认与奔驰(Mercedes-Benz)并驾齐驱的原因。时间表1916年:成立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 1917年:拉普发动机制造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 1918年:变成有限公司 1922年:从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变为宝马 1923年:制造了第一辆摩托车 1928年:接管埃森纳赫汽车公司 1929年:在埃森纳赫制造第一辆“宝马” 1934年:建立宝马飞机引擎公司 1944年:在空袭中,位于慕尼黑的工厂严重被摧毁 1945年:被许可维修美军飞机、生产摩托车。同时慕尼黑工厂被解体 1948年:战后生产第一辆摩托车 1959年:全体股东大会,会上组织了戴姆勒-奔驰的接管方案 1960年:7000名员工、年营业额2.39亿马克 1968年:宝马进军大中华市场1969年:摩托车生产部门转移到柏林 1969年:21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5亿马克 1970年:成立Herbert-Quandt基金会 1972年:新的管理大楼在慕尼黑落成 1972年:在南非建立工厂 1973年:兰茨胡特工厂开张 1978年:推出氢能源发动机的概念 1978年:30000名员工、年营业额60亿马克。 1979年:位于奥地利的工厂开张 1984年:位于柏林-Spandau的摩托车工厂落成 1985年:开始建造研发中心大楼 1985年:为了发展、宝马技术公司成立 1987年:雷根斯堡的工厂落成 1990年:研发中心大楼正式落成 1990年:709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271亿马克 1992年:美国南卡来罗那的工厂落成 1994年:买入MG罗孚汽车,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在俄罗斯建造汽车 2000年:成立Eberhard-von-Kuenheim基金会 2000年:在泰国的CKD工厂落成 2000年:卖掉MG罗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2年:莱比锡工厂开始建设Baubeginn für das BMW-Werk Leipzig 2003年:申请Rolls-Royce名称使用权 2003年:和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国造车 2004年:宝马全球供货中心在慕尼黑开始建设、2007落成 2005年:莱比锡宝马新工厂落成 所有车款汽车产品BMW全体汽车与摩托车产品BMW的汽车产品是以车系作为分类基础,每个车系之下再依照各车款引擎、驱动系统与配备等级的细节差异,各自有各自的车款名(例如760Li、645Ci、330iX)。由于近代的BMW车系都是以同样的名称,一代一代改款传袭下去,因此往往会发生车名相同但车代其实前后有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混淆一般常以车厂内部的车系代号来辅助称呼(虽然在商业上,BMW原厂并不直接公开使用车系代号),因此常可听到E36 318i、E60 M5这样的称呼方式来区分BMW的各种车型。现有车款一系列(1er-Reihe):车系代号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门掀背车系。三门HATCHBACK E81. 双门COUPE E82. 双门敞篷 E88.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90,2006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系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Touring)E91。双门COUPE E92及双门敞篷 E93.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60,2004年上市,中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E61。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轿跑车系列,分别有双门轿跑车(车系代号E63,2004年上市)与双门敞篷跑车(车系代号E64,2004年上市)两种车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华房车系列,2009年上市,有短轴型(车系代号F01)与长轴型(车系代号F02)。 Z4:车系代号E85,2002年上市,小型双门双座敞篷跑车。在2006年时新加入了双门硬顶的E86 Z4 coupé车型。 X3:车系代号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门休旅车系。 X5:车系代号E70,2007年上市,中型五门休旅车系。 X6:车系代号E71,2008年上市,跨界休旅车\SUV。 M车系M车系是BMW旗下的高性能车种家族,由直属于BMW集团的子公司BMW M公司(德文:BMW M GmbH,其独立设置公司之前原本是BMW M部门)负责设计生产,除了少数几款特例外,M车系的产品大都是以BMW原有的各车系车款为基础,再加上由M公司特别开发的高性能引擎、传动系统、空气动力套件与其他方面的性能版零件与调校之后,独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而除了整车生产的高性能版车型之外,M公司也负责开发制造BMW旗下各车系专用的高性能售后改装用套件。现行的M车系产品包括:M3 M5 M6 Z4 M Roadster/M Coupé 历史车款三系列掀背车(3er Compact):属于车系代号E36的已停产三系列衍生车型之一,采三门掀背设计,是3er Compact的第一代产品。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39,于1997年上市、2004年停产的中型主管级房车车系,除了标准的四门房车外尚有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是BMW历史上最成功的车系之一。在2003年时由新推出的五系列(车系代号E60)所取代。 八系列(8er-Reihe):大型豪华跑车系列,于1989年上市至1998年停产,代号E31,顶级车款为850csi,搭载一具5.6升的V型12气缸引擎。 摩托车产品BMW的摩托车由引擎与传动系统设计的不同,可以分成4种车系,分别是R系列,K系列,与F和G系列:R系列:R系列主要的特征是采用水平对卧双汽缸引擎为动力核心。不过,BMW在早期所制造的单汽缸摩托车也是用R来作为车系代号(直到1993年才改为目前的命名规则),该厂第一辆R系列摩托车为1923年出厂的R32。 K系列:K系列是采用直列4汽缸引擎为动力来源的车系,在2005年K1200S车款发表之前,原本皆使用水平纵列4汽缸引擎,直到该车款发表后才改为前顷55度角的横列4汽缸配置。第一部悬挂K系列之名的车款为1983年出厂的K100。 F系列:F系列是直列单汽缸或2006年才推出的并列双汽缸车系,也是BMW摩托车家族中主要的非轴传动(使用链条或皮带传动)车系,而未采轴传动与多连杆前叉的车系。第一款悬挂F车系名称的车款是1993年时出厂的F650,而第一款并列双汽缸的F系列车款则为2006年出厂的F800。由于传动系统与悬吊结构的差异,与较常被用在公路巡航的R与K系列车款相比,F系列较长被使用在越野或特技表演等特殊用车场合。 G系列:G系列是由F系直立单汽缸所衍生的全新车系(于2006年德国科隆车展中登场),但使用了不同于既有F系单缸的车架与与悬吊。此外,其系定位于年轻化的SuperMoto、越野以及街车之三种市场。 行销活动除了豪华与舒适外,BMW所制造的汽车产品素以饶富驾驶乐趣与优异的操控表现而著称,配合这特色该车厂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汽摩托车竞技活动,其中层级与投资最高的莫过于斥资参与一级方程式赛车(FIA Formula One)活动,该厂曾经是BMW-威廉士车队(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赞助商与引擎供应商,但是2005年时,由于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结束了合作关系。所以在2005年中,买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车队,并于2006年起改为车厂自有的厂队BMW索伯车队(BMW Sauber)参予角逐。另外,BMW也曾大量提供新车协助电影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部份续集的拍摄,包括第17集《黄金眼》(GoldenEye)中的BMW Z3敞篷跑车,第18集《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BMW 750i轿车、BMW R1200重型摩托车与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车(当时Land Rover仍属于BMW集团一部份),以及第19集《纵横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BMW Z8跑车。BMW此举被视为是置入性行销的经典范例之一,但也因为在电影中过分强调BMW车辆的存在,遭许多影评及影迷批评过份商业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体质感。附注一提的是,BMW并没有继续赞助007第20集《谁与争锋》(Die Another Day)的车辆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车旗下所属的几个汽车品牌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与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取而代之。
⑹ 宝马的X5 是哪年开始生产的
1999年底在美国上市。
宝马X5 3.0i性能参数
长/宽/高(mm):4857/1933/1776
发动机型式:双顶置凸轮轴直列6缸
变速器型式:6挡手自一体(ATM+Steptronic)
排量(毫升):2979
最大功率(KW):190/6600
最大扭矩(N.m):300/2500
油耗(L/100km):12.9
轴距(mm):2933
(6)掀背车发明者扩展阅读:
宝马X5在技术装备和性能上均达到了四轮驱动车前所未有的水平。具备优异的操纵灵敏度和操纵稳定性,并采用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四轮制动、ASC十T(自动稳定及牵引力控制)和DSCⅢ(自动动态稳定控制)等。
无论在公路上还是在崎岖小径上,它都能输出强大动力,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即使在松软路面上,它也能灵活自如地加速和制动。宝马X5的发动机系列包括V8发动机、直列6缸发动机和最新开发的6缸直喷柴油机三种类型。
⑺ 宝马是哪年开始造车的
BMW,正式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慕尼黑。BMW在中国、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为“宝马”。
简介
品牌
BMW集团除了以“BMW”作为品牌商标销售各式汽车与摩托车外,也收购过多家外国汽车公司。目前BMW集团是BMW、MINI、Rolls-Royce三个品牌的拥有者。
历史
萌芽时期
位于慕尼黑北郊的BMW企业总部大楼BMW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引擎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引擎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奥图循环引擎)发明者的儿子。
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马克思·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厂的业务,在1917年7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BMW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引擎直到1918年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BMW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
1922年时BMW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该公司历史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为BMW的创厂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引擎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BMW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BMW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米高的飞行高度纪录。
从天上转战两轮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BMW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摩托车用的引擎。
1920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引擎,成为BMW生产的第一具摩托车用引擎。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摩托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BMW摩托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BMW摩托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摩托车上看到此种设计。R32搭载的引擎其实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许正是这缘故,BMW在R32上首次启用了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螺旋桨的蓝白方格旗厂徽(蓝白格子是巴伐利亚邦的传统象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年9月19日,摩托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迈向四轮产品领域
1927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纳赫市(Eisenach)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丁)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BMW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这辆车在经过BMW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
至于1932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档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BMW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Baden-Baden)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
1933年登场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BMW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份采用了著名的“双肾”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
BMW对技术研究十分重视,在专业媒体测试中BMW引擎的马力输出往往比同级车高,然后又能保持优良的精致度与低噪音,底盘操控性专业评价也常比同级车杰出,这些驾驶乐趣是BMW能在后来被公认与奔驰(Mercedes-Benz)并驾齐驱的原因。
时间表
1916年:成立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
1917年:拉普发动机制造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
1918年:变成有限公司
1922年:从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变为宝马
1923年:制造了第一辆摩托车
1928年:接管埃森纳赫汽车公司
1929年:在埃森纳赫制造第一辆“宝马”
1934年:建立宝马飞机引擎公司
1944年:在空袭中,位于慕尼黑的工厂严重被摧毁
1945年:被许可维修美军飞机、生产摩托车。同时慕尼黑工厂被解体
1948年:战后生产第一辆摩托车
1959年:全体股东大会,会上组织了戴姆勒-奔驰的接管方案
1960年:7000名员工、年营业额2.39亿马克
1968年:宝马进军大中华市场
1969年:摩托车生产部门转移到柏林
1969年:21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5亿马克
1970年:成立Herbert-Quandt基金会
1972年:新的管理大楼在慕尼黑落成
1972年:在南非建立工厂
1973年:兰茨胡特工厂开张
1978年:推出氢能源发动机的概念
1978年:30000名员工、年营业额60亿马克。
1979年:位于奥地利的工厂开张
1984年:位于柏林-Spandau的摩托车工厂落成
1985年:开始建造研发中心大楼
1985年:为了发展、宝马技术公司成立
1987年:雷根斯堡的工厂落成
1990年:研发中心大楼正式落成
1990年:709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271亿马克
1992年:美国南卡来罗那的工厂落成
1994年:买入MG罗孚汽车,包含品牌Mini
1999年:在俄罗斯建造汽车
2000年:成立Eberhard-von-Kuenheim基金会
2000年:在泰国的CKD工厂落成
2000年:卖掉MG罗孚和路虎/LandRover
2002年:莱比锡工厂开始建设Baubeginn für das BMW-Werk Leipzig
2003年:申请Rolls-Royce名称使用权
2003年:和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国造车
2004年:宝马全球供货中心在慕尼黑开始建设、2007落成
2005年:莱比锡宝马新工厂落成
所有车款
汽车产品
BMW全体汽车与摩托车产品BMW的汽车产品是以车系作为分类基础,每个车系之下再依照各车款引擎、驱动系统与配备等级的细节差异,各自有各自的车款名(例如760Li、645Ci、330iX)。由于近代的BMW车系都是以同样的名称,一代一代改款传袭下去,因此往往会发生车名相同但车代其实前后有差的情况,为了避免混淆一般常以车厂内部的车系代号来辅助称呼(虽然在商业上,BMW原厂并不直接公开使用车系代号),因此常可听到E36 318i、E60 M5这样的称呼方式来区分BMW的各种车型。
现有车款
一系列(1er-Reihe):车系代号E87,2004年上市,小型五门掀背车系。三门HATCHBACK E81. 双门COUPE E82. 双门敞篷 E88.
三系列(3er-Reihe):车系代号E90,2006年上市,小型主管级房车系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Touring)E91。双门COUPE E92及双门敞篷 E93.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60,2004年上市,中型主管级房车与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E61。
六系列(6er-Reihe):中大型轿跑车系列,分别有双门轿跑车(车系代号E63,2004年上市)与双门敞篷跑车(车系代号E64,2004年上市)两种车型。
七系列(7er-Reihe):大型豪华房车系列,2009年上市,有短轴型(车系代号F01)与长轴型(车系代号F02)。
Z4:车系代号E85,2002年上市,小型双门双座敞篷跑车。在2006年时新加入了双门硬顶的E86 Z4 coupé车型。
X3:车系代号E83,2003年上市,小型五门休旅车系。
X5:车系代号E70,2007年上市,中型五门休旅车系。
X6:车系代号E71,2008年上市,跨界休旅车\SUV。
M车系
M车系是BMW旗下的高性能车种家族,由直属于BMW集团的子公司BMW M公司(德文:BMW M GmbH,其独立设置公司之前原本是BMW M部门)负责设计生产,除了少数几款特例外,M车系的产品大都是以BMW原有的各车系车款为基础,再加上由M公司特别开发的高性能引擎、传动系统、空气动力套件与其他方面的性能版零件与调校之后,独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而除了整车生产的高性能版车型之外,M公司也负责开发制造BMW旗下各车系专用的高性能售后改装用套件。
现行的M车系产品包括:
M3
M5
M6
Z4 M Roadster/M Coupé
历史车款
三系列掀背车(3er Compact):属于车系代号E36的已停产三系列衍生车型之一,采三门掀背设计,是3er Compact的第一代产品。
五系列(5er-Reihe):车系代号E39,于1997年上市、2004年停产的中型主管级房车车系,除了标准的四门房车外尚有衍生的五门旅行车款,是BMW历史上最成功的车系之一。在2003年时由新推出的五系列(车系代号E60)所取代。
八系列(8er-Reihe):大型豪华跑车系列,于1989年上市至1998年停产,代号E31,顶级车款为850csi,搭载一具5.6升的V型12气缸引擎。
摩托车产品
BMW的摩托车由引擎与传动系统设计的不同,可以分成4种车系,分别是R系列,K系列,与F和G系列:
R系列:R系列主要的特征是采用水平对卧双汽缸引擎为动力核心。不过,BMW在早期所制造的单汽缸摩托车也是用R来作为车系代号(直到1993年才改为目前的命名规则),该厂第一辆R系列摩托车为1923年出厂的R32。
K系列:K系列是采用直列4汽缸引擎为动力来源的车系,在2005年K1200S车款发表之前,原本皆使用水平纵列4汽缸引擎,直到该车款发表后才改为前顷55度角的横列4汽缸配置。第一部悬挂K系列之名的车款为1983年出厂的K100。
F系列:F系列是直列单汽缸或2006年才推出的并列双汽缸车系,也是BMW摩托车家族中主要的非轴传动(使用链条或皮带传动)车系,而未采轴传动与多连杆前叉的车系。第一款悬挂F车系名称的车款是1993年时出厂的F650,而第一款并列双汽缸的F系列车款则为2006年出厂的F800。由于传动系统与悬吊结构的差异,与较常被用在公路巡航的R与K系列车款相比,F系列较长被使用在越野或特技表演等特殊用车场合。
G系列:G系列是由F系直立单汽缸所衍生的全新车系(于2006年德国科隆车展中登场),但使用了不同于既有F系单缸的车架与与悬吊。此外,其系定位于年轻化的SuperMoto、越野以及街车之三种市场。
行销活动
除了豪华与舒适外,BMW所制造的汽车产品素以饶富驾驶乐趣与优异的操控表现而著称,配合这特色该车厂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许多汽摩托车竞技活动,其中层级与投资最高的莫过于斥资参与一级方程式赛车(FIA Formula One)活动,该厂曾经是BMW-威廉士车队(Team BMW-Williams)的主要赞助商与引擎供应商,但是2005年时,由于理念上的不同,所以结束了合作关系。所以在2005年中,买下了彼得·索伯(Peter Sauber)的私人车队,并于2006年起改为车厂自有的厂队BMW索伯车队(BMW Sauber)参予角逐。
另外,BMW也曾大量提供新车协助电影詹姆斯·邦德(007)系列部份续集的拍摄,包括第17集《黄金眼》(GoldenEye)中的BMW Z3敞篷跑车,第18集《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中的BMW 750i轿车、BMW R1200重型摩托车与Land Rover Discovery越野车(当时Land Rover仍属于BMW集团一部份),以及第19集《纵横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的BMW Z8跑车。BMW此举被视为是置入性行销的经典范例之一,但也因为在电影中过分强调BMW车辆的存在,遭许多影评及影迷批评过份商业化而扭曲了影片的整体质感。附注一提的是,BMW并没有继续赞助007第20集《谁与争锋》(Die Another Day)的车辆使用,而是由福特汽车旗下所属的几个汽车品牌福特(Ford)、美洲虎(Jaguar)与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取而代之。
⑻ 奔驰的有关介绍。
历史的凝眸 梅赛德斯-奔驰
创始人的理想与发明
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既是汽车发明者,同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始人。大约120年以前,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以极富创造力的新发明改变了世界,并开启了个人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的汽车获得了帝国专利证书(专利号:37435),这标志着卡尔·本茨实现了他的个人理想:车辆和发动机第一次构成了完美整合的总体概念。人类交通运输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这部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辆汽车整体重量不到300千克,其中发动机重量占100多千克。仅仅数周之后,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四轮汽车也获得了专利权。与“陆、海、空”全面机动化的理想相一致,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不久之后,也将这款装配于这辆四轮汽车上的戴姆勒188单缸发动机应用到飞艇和汽艇上。
这次展览会介绍了梅赛德斯-奔驰的这两位创始人,并展示了其家庭的历史照片,曾经工作过的早期工场,以及后来分别率领奔驰公司(Benz & Cie)和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所取得的成就。另外,这次展览会还展示了两位创始人的半身雕像,卡尔·本茨的专利汽车,以及被戏称为“老爷钟”的戴姆勒188单缸发动机。
品牌名称的起源:埃米尔·耶里内克和汽车运动
奥地利商人埃米尔·耶里内克(Emil Jellinek)是戴姆勒汽车公司的客户,他将爱女的名字“梅赛德斯”(西班牙语中的女子名)作为戴姆勒汽车公司为他所定制汽车的名称。1901年,3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实现了“现代汽车”的突破。这辆“梅赛德斯”汽车在当时是极为出色的新奇产品,采用了众多的创新技术,包括强劲的发动机以及蜂窝式散热器、长轴距和低重心。埃米尔·耶里内克将3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推向了赛场,并获得了成功。不久,“梅赛德斯”之名就开始广为流传。1902年,“梅赛德斯”作为商标,获得了法律保护。同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推出了梅赛德斯“Simplex”系列;“Simplex”系列不仅装配了更加强劲的发动机,而且更加易于操纵。在本次展览会中展出的1907年生产的35马力的梅赛德斯“Simplex”就是当时典型的代表。
与最初的Simplex型号不同,此次展示的35马力车型的正齿轮凸轮轴驱动是从中间发动,而不是从机轴的末端发动。此外,它还满足了简单耐用的标准:四缸、三个曲轴轴承、两个横向凸轮轴、T型横向阀以及双火花塞点火。
顶级品质——一次性制造和大规模生产
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奔驰公司于1910年决定开发大众化的中小排量汽车。在此基础上,公司管理层在员工之间举行了一次竞赛,鼓励他们设计小型汽车。Karl Ketterer在业余时间设计出了新款车型,并获得了认可,公司最终决定在一年后生产1,000辆输出功率为8/18马力的汽车。该款车很快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推动奔驰公司继续开发新的车型。1912年,后继车型8/20马力奔驰汽车闪亮登场,并且凭借其平稳运行的引擎,被誉为“安静的奔驰(Silent Benz)”。
然而,正如本次展览会中的1913年“Snake Car”所展示的那样,8/20马力奔驰汽车也具有高度个性化配置的余地,比如说,右前侧翼板上的蛇形喇叭设计,使其被誉为“Snake Car”。“Snake Car”优雅地体现了梅赛德斯-奔驰的标准化品质和定制装备之间的共生特性。与其前身一样,8/20马力奔驰汽车也是大批量生产的汽车。
创新技术:增压发动机
输出功率为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是首款“豪华”轿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几年中,这款车在汽车业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充分运用了创新技术,是最佳汽车产品之一,其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由一个垂直轴驱动的顶置凸轮轴、汽缸按对排列并且焊有冷却套以及V型顶阀。它采用了保罗·戴姆勒基于公司当时生产的强劲而轻量化的航空发动机而开发出来的6缸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95马力,最高车速可达138公里/小时。得益于创新性的发动机技术,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成为众多汽车竞赛中的夺冠车型,被誉为“胜利者之车”。后来,在进行广泛的试验之后,这款车型装配了增压发动机。
在1922年Targa Florio赛事中所取得的胜利,标志着戴姆勒汽车公司以及后来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将增压发动机汽车推向了辉煌的成功之路。
两次合并——一个全球化集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通货膨胀和销售萧条时期,只有财力雄厚并具有卓越品牌的公司才能够生存下来,但是这些公司也不得不进行了合作。奔驰公司和戴姆勒汽车公司于1924年组成了辛迪加,并于1926年合并为戴姆勒-奔驰公司。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为全球化运营的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梅赛德斯轿车集团旗下的独立品牌梅赛德斯-奔驰、smart和迈巴赫,是新建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的重要支柱。
设计和空气动力学
20世纪30年代,在新建的德国高速公路上,立志跻身名人行列的许多人都乘坐宽敞和舒适的梅赛德斯-奔驰320汽车。其中,短轴距版本组合跑车是小批量的定制产品,而且到1938年就已经停产。梅赛德斯-奔驰320组合跑车(Mercedes-Benz 320 combination coupé)时尚典雅的外形设计,别具魅力。该款车配有可折叠的顶篷,可转换为一辆敞篷车。平稳运行的直列六缸78马力引擎,以及横向凸轮轴和横向阀设计,成为了30年代发动机装置安装的典型车款。凭借其流线型车身设计、灵活六缸发动机以及先进底盘,该款车的平均驾驶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次古典车展览会展示了这些珍品之一。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梅赛德斯-奔驰通过风洞测试改进并完善了轿车的空气动力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操纵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并提高了最高车速。造型在汽车开发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梅赛德斯-奔驰代表着与众不同、富有表现力、尊贵的设计。
梅赛德斯-奔驰600:巅峰之作
1963年9月,在梅赛德斯-奔驰600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之后,记者在报道中声称“梅赛德斯-奔驰展现了世界最佳汽车”。
作为动态性、舒适性和尊贵性的完美结合,梅赛德斯-奔驰600融合了当时的最新工程技术,例如液压系统、独立悬挂、空气悬挂及其液压调节式减振器,行驶高度的调整,四个压缩空气辅助盘式制动器,每个前轮采用两个制动钳。此外,梅赛德斯-奔驰600也具有豪华的内饰,是理想的官方高级公务车,也是苛求完美的用户和社会名流所青睐的轿车。
除了5-7座的轿车版本之外,梅赛德斯-奔驰还提供7-8座的三种普尔曼版本,其中包括后部活顶式轿车。梅赛德斯-奔驰600也有依照特殊要求制造的防弹版本。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至今仍恪守创始人的信条:“精益求精 永远领先”(卡尔·本茨)和“追求卓越”(戈特利布·戴姆勒),在长远的未来,极富创造力的技术创新也将延续这种传统,进而推动梅赛德斯-奔驰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⑼ 奔驰车的级别分别是怎样划分的
奔驰共有:S级、E级、C级、G级、GL级、M级、CL级、GLK级、A级 、B级、SL级、和SLK级以及SLS(包括经典的SLR)S级是最高级别,豪华车系,就是大家俗称的“大奔”。
奔驰汽车,德国汽车品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奔驰三叉星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及品牌标志之一。 2016年10月,奔驰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9名。
从汽车诞生直到今天,奔驰汽车的发展史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代表了人类汽车工业的发展史。现在,奔驰汽车已过百岁寿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号一样,依然叫的响亮。
奔驰S级是奔驰全系的高端豪华车型,凭借大气稳重的外型以及奢华的配置, 奔驰S级博得了不少成功人士的喜爱.新款S级仅为中期改款车型,外观上仅作了小幅度修改。修改过的保险杠进气口还有LED日间行车灯让整车显得更为年轻,而新的LED尾灯也增加了夜间行车安全性能。 方向盘使用了Nappa皮饰覆盖,中央扶手使用更大块的木饰,进一步增加整车豪华感。 在电子装备方面,新S级第一次搭载了侧风稳定技术的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可有效改善侧风对汽车行驶稳定性的不良影响; 另外,在安全防护方面,ATTENTION ASSIST注意力辅助系统、Night View Assist Plus增强型夜视辅助系统及Adaptive Highbeam Assist自适应远光灯辅助系统等一系列装备更是大大提高了S级的安全性能。
⑽ 奔驰是如何创立的
梅赛德斯-奔驰这品牌属于戴姆勒公司,其中原因很多人恐怕都不太清楚。下面的话就用年份来说好了~~
卡尔·奔驰和戈特利普·戴姆勒都是汽车的创始人,就好象发明飞机的莱特
兄弟一样。
卡尔·奔驰
早在1883年,卡尔·奔驰创办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
随后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了一辆装有汽油机的三轮汽车,但此时的汽车并不是现在街上见到的4个轮子的汽车。
1886年1月29日,卡尔·奔驰取得了专利权。因此,德国人把1886年称作汽车的诞生年。
戈特利普·戴姆勒
在1886年底,戴姆勒在威尔海姆·迈巴赫的协助下,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安装自己的发动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四轮汽车,同时戈特利普·戴姆勒,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四轮汽车的发明者,也被称作“世界汽车之父”。
1890年,他在斯图加特创办了戴姆勒汽车公司,同年,威尔海姆·迈巴赫成为了戴姆勒汽车公司的首席工程师
在奔驰和戴姆勒分别发明现代汽车后,两家企业就开始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在1894年,奔驰推出了世界第一辆汽油机公共汽车
在1896年戴姆勒则推出世界第一辆汽油机载重汽车。
艾米尔·杰林耐克
在1887年,一名叫艾米尔·杰林耐克,时任奥地利住法国尼斯总领事,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的商人的人,听说了戴姆勒公司制造了一种性能先进而且是四个轮子的汽车,艾米尔对此很感兴趣,专门去了一次斯图加特的发现之旅,他刚下火车发现当地有一种叫“Doppel Phaeton”的汽车,而且这款汽车不是别的,就是戴姆勒公司的旗下的汽车,艾米尔还乘坐了这部车,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他当即决定买下一辆回去奥地利,他当时就写了一封信给戴姆勒公司的迈巴赫,表示对戴姆勒公司的汽车还算满意,但就是马力不太足,当时的“Doppel Phaeton”汽车,意思就是四个车轮的轻型马车,只有6匹马力,可以说是骑自行车都比它快,迈巴赫了解后随即改变思路,朝着大功率这概念进发,并且在1年多以后,艾米尔对改款后的车型非常满意,并且推荐他的贵族亲戚们,给戴姆勒公司下了非常多的购买定单,戴姆勒公司考虑到艾米尔非常有实力,就授权给他当经销商,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经销商诞生了,他就是艾米尔·杰林耐克。
过了十多年以后在1898年,埃米尔订购了三辆戴姆勒公司新品“凤凰”牌轿车,并以他女儿的“梅赛德斯”命名,刚好他驾驶着“梅赛德斯”参加当地一个山地汽车比赛获得了第3名,他觉得是女儿的名字带来了好运,于是建议戴姆勒公司用梅赛德斯命名它旗下所有的汽车。一来梅赛德斯的名字确实好听,二则戴姆勒公司也希望依靠这位奥地利贵族打开奥地利市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梅赛德斯就成为了这一年所有戴姆勒汽车的名字~~
就在1898年的的4月,迈巴赫成功研究并且推出一款名为 “梅赛德斯”的汽车,该车拥有35匹马力,更舒适的座椅。没想到这么一来,戴姆勒汽车销量大增,真的好似受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一样。从此,戴姆勒汽车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名字——梅赛德斯。
好景不长,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衰退,汽车销量大副度下降,大大影响到了工业的发展,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廉价的福特汽车充斥德国市场,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在1926年,为了生存以及以后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多方的撮合下,德国汽车两
大巨头,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正式合并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他们的产品梅赛德斯 牌汽车也在1989年更改为梅赛德斯-奔驰,隶属于戴姆勒-奔驰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