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访问国术通背拳创造者

访问国术通背拳创造者

发布时间:2021-06-27 09:36:43

㈠ 通背拳的“根”究竟在哪里

中国人的老家在哪儿?这个问题如果要让老一辈的人回答,他们或许会脱口而出: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个传说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元朝末年的连年战乱造成中原地区人口锐减,明朝成立后,朱元璋为了恢复这些地区的生产,颁布了法令,从当时人口较多的山西省迁移出一部分人到这些地区,其中迁出人口最多的就是山西省的洪洞县。

这些迁出的人口带出了山西的风俗,也带出了山西的武术——通背拳便是其中之一。

形成年代:明朝

创派人物:不详

流传范围:华北地区

主要功法:通背拳

拳法特点:放长击远,冷脆凶悍

知名高手:祁信、祁太昌、张策

通背拳,又被叫做通臂拳,是模仿猿猴嬉戏、跳跃、捕食的动作而来,是北方武术中十分重要的流派之一。众所周知,猿猴的动作灵活,反应也很迅速,所以很多武术家都将猿猴的动作融入到自己的武术之中,而通背拳更是以猿猴为师,因此通背拳还被人称作“猿拳”、“白猿通背拳”。

与之前的很多武术一样,通背拳被不同的人学到之后,又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于是就有了“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背”、“二十四式通背”等很多流派。

据武术史的研究,通背拳的雏形是最早流传于山西洪洞县的“洪洞通背”。而从中国武术的总体传承来看,明清时期山西出现了一大批武林高手,更有姬际可、戴龙邦、戴二闾这样的宗师级人物。

山西的武术能够如此繁荣,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山西就是汉族与游牧民族混居的地区,历来战乱不断。到了明朝时期,朝廷划定了四个主要的边防重镇:宣、大、蓟、辽——也就是宣府、大同、蓟州和辽东,其中的宣府和大同都在山西境内。在这样的环境下,山西人民习武的风气自然是有增无减,而他们所练的自然也都是实战性很强的拳法,否则一旦蒙古兵打来,花拳绣腿可打不跑敌人。

㈡ 通背拳在中国排第几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很难去排个名次出来,就好象你问什么功夫最厉害.这样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也不好回答.每一钟武术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擅长近身的,有擅长摔的,有擅长关节技的等等,很多.通背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种,相信练好了就是武林高手了.个人意见,武术强身建体,重在武德的修为.我个人认为排第几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呵呵

㈢ 祁家通背拳的代表人物

张策,字秀林,直隶香河马神庙村人,生于公历1866年,故于1934年。张公幼承家学,闻名桑梓。后至京师又学过内外各家拳术,后拜祁派通背拳名家祁信弟子陈庆学习通背拳,陈庆故后从师兄王占春习艺9载,艺臻大成,在清末民初华北东北一带数十年没有对手。在1934年南京国术大考,被中央国术馆聘为副总裁判长。张公在通背拳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世称之为臂圣。张公吸呐各家武术精华,对通背拳的改进提高起到了空前绝后的作用,独成一家。张公门人弟子遍及神州各地,多有成名成家者,其中最优秀者当属马熙春。 马熙春先生,生于1901年,故于1971年,汉族,河北安次县人。自幼喜好武术,学过少林、八卦等拳种,尤其擅长通背拳。先后投访老师19位,名家9位。后投到通背拳大师张策门下,一心专攻通背拳,数十年苦心专研,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在通辈拳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多次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多次获奖。在2次全国武术擂台比赛中取得第一名。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市武术协会担任通背拳代表,为各地运动员讲解通背拳知识。拳法风格特点是以沉长力,快猛力,抖炸力和冷脆力为主,以柔化力,缠丝力,绵长力为辅。着法以滑快细腻,灵活多变而享誉武林。通背门枪、刀、手无不精通,集老祁、少祁之技于一身。一生严于律己,为一代通背名师。马熙春先生在世时,精心培育了他的得意弟子杨书洪。
杨书洪,北京人生于1944年5月自幼酷爱武术,11岁练武术基本功,14岁练中国式摔跤,16岁拜蒋廷信为师练少林拳硬气功,18岁拜杨茂盛为师练查拳及器械,19岁拜刘洪仲为师练绵粘拳,20岁拜通背拳名家马熙春为师练通背拳。杨书洪先生爱武练武一生,除长期随以上四位老师学艺外,还投访过京城各派名家十余名,均受益匪浅,他们是:清朝末科武举人赫寿岩、三皇炮捶李尧臣、少林名家何德全、长辛店镖师王老九、少林名家孔兆祥、牛街阿訇陈名禄、石派通背名家冯玉山、杨启顺等。杨书洪先生尊师重道,练艺刻苦,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形成自己风格特点。杨书洪博采众家之长,摒弃门派之见,对技击上的各种绝技绝活视如珍宝,苦练勤修,所以技术全面。

㈣ 拳手遇到传统武术通背拳,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王八拳

传统武术缺少的是对抗性训练,84年现代散打的形成在拳法中运用了很多通背拳的技法,只是现在很多人打练无法结合到一起所导致你说的这种现象,也是传统武术的悲哀之处

㈤ 我国的国术都有那些

最近考段位刚背了这个,国术即为武术,中国武术始于古时捕杀猎物时的击打动作,兴盛于清末民初。武术分为套路和搏斗, 套路包括拳术、器械、 对练和集体表演。搏斗包括散打、推手和短兵。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比较著名的拳术有三大内家拳的太极拳(主要分为孙氏、吴氏、陈氏、武氏、杨氏五大流派),形意拳(还有心意拳),八卦掌( 梁氏 、程式 、尹式 等),还有乾隆皇帝说的“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八极拳,还有披挂拳,通背拳(其中以白猿通背最为狠辣),咏春拳,五行拳,地趟拳,翻子拳,螳螂拳猴拳等象形拳,查拳,戳脚,等等吧,想起哪个来就写的哪个,没有先后之分,器械有长兵器如棍、枪,短兵器如刀剑,软兵器如九节鞭、链子镖。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人在国术中附加的一些东西,比如气功,比如武德等国术的文化层面,该睡觉了呵呵,希望答到了你想要的,

㈥ 太极拳与通背拳哪个适合实战

胡扯!楼主和一楼都是武盲啊。
所有的武术,都是为了杀人取胜而产生和存在的。无论通背拳还是太极拳,本质都是一种杀人的技术。只是大部分人不懂,搞成了健身操而已。你以为练通背拳就能实战?也一样是只有少部分人有真功夫,大部分人只是瞎凑热闹而已。
因此,答案是,对真正学武的人来讲,哪个都适合实战(因为都是格斗技术),见效也是一样的(尽管练法不同),哪个都同样只对肯下苦功坚持练习的人才会出成就,对你们这些纸上谈兵、不懂装懂的人来讲,所有的都不会出什么真功夫。

至于哪个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就很难讲了。青少年相对来讲比较喜欢热闹的东西,而不懂其中的实质,因此他们总是停留在表面,所谓外行看热闹。真理永远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武术的高手越来越少的原因。

㈦ 吴图南的现状

可以说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对吴老爷子十分敬重,就是在那无法无天被折腾的扫街的日子里,吴老身边依然围、着敬重他的人。
20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人刘建章、宋任穷曾亲自探望吴图南老先生并问寒问暖。
20世纪60年代末,在夹缝中生活的太极拳爱好者常到北京紫竹院公园听吴图南大师说拳。练罢拳到茶座休息学生们又根据个人情况,每月拿出一斤粮票,二三元钱给吴老师糊口。各研究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时常到拳场或到家中,在经济上小有补助吴老先生的生活,在众多学子的关爱中,吴老拳师健康地生活并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颂扬吴图南老拳师的人不少,中外出版社的报刊杂志介绍、专访吴老的文章的难以统计。在吴老先生百岁寿诞大喜的日子里,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特意举办《太极拳名家吴图南先生著作及专访文章展》,这样的展览在北京市非常少有。
那么,颂扬吴图南先生什么呢?
勤奋治学、博学多艺、涉猎百家,老拳师是学者式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青年时代曾学习医学、中医药学、人体经络学以及文学、考古、易经学。吴老精于太极拳学,博学轻功、骑射摔跤、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以及少林拳学,并将所习之学积淀精华进行深层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吴老拳师就已在教学实践及中华武术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并著书立说,可谓武术理论研究之先躯中一位猛士。他先后出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玄玄刀》《太极剑》《弓矢概论》《国术概论》《太极拳之研究》等武术理论专著。
唤起国人尚武之风,是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吴图南自幼喜武,九岁习拳,曾入全佑拳房,后从学吴鉴泉大师学练太极拳,又投杨少侯门下,深得吴杨两家太极功夫之精髓。数十年如一日,刻苦习练,细心揣摩,其拳艺臻于完善,熔养生与拳学于一身,并为弘扬中华武学奔走疾呼:“唤起国人,同树尚武之风;力挽狂澜之局。往昔萎靡不振之气大有渐趋于当仁不让之风。国术之能转移习俗,于斯可见一斑也。倘能恢复吾国民族固有之精神,达到国际自由平等之地位。”
吴图南提倡太极拳运动。他在《国术概论》中指出,太极拳“以内外兼修,心身交益为主,增强智慧,陶冶性情,均有莫大之裨益。且于养生之道尤具优越之地位。惟有立足之地,即可以运动之能事。不过十分钟左右,练习者,即可得美满之兴趣。”吴图南力主太极拳健身养生,不图技击之未技,通过练拳使 身体有“天然优美之发育,顺先天自然之能力,使 全体得充分之发展,谋一生之永久之健康。” 吴图南大师早在30年代便在武术界富有盛名。在南京从事武术工作时或有赛事,常随侍吴鉴泉老师左右,如1933年10月在第一次国民运动会上与鉴泉老师在中山陵、苏州虎丘多有合影之风景照为佐证。
吴图南大师在南京期间,对祖国面临日本侵略的前夕,发出义愤,他向全体同胞提倡国术。不要等到“国难发生之后,痛民族之衰弱,国将不国”。唤起国人,“同树尚武之见,可救国雪耻之助”。在日寇咄咄逼人之时,吴图南于1936年在《国术概论》中大声疾呼;“尚武为乐,节烈为荣。十万横磨,大刀有队,冲锋格斗,破阵杀贼,以头颅易正义,用热血抗强权。”这是何等英烈,令国人震撼,令贼人闻风丧胆。那几年,太极拳协奏曲中,有诋毁老一辈太极拳家吴图南大师的不协调音符。其实,在人际关系中对某人有看法是正常的,孔老先生曾说过:谁人人前不说人,哪 人背后无人说,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对长辈、个人,我们在说的时候要客观为好。武武术极讲究武德,一时嘴上痛快,说了,不一定对被说者有什么损害,相反,说者也许要付出自损形象的代价。吴图南先生运动生涯七八十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宣传、传播的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的四十年中,老一辈太极拳的奠基创业者的相继过世,吴图南大师成为近代太极拳硕果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太极拳基金会主席周宗桦先生在文章中盛赞吴图南是“一拄擎天,奇峰突起。”吴图南的确是一座无过不及的太极拳奇峰,奇峰在前,任何诋毁显的得那么软弱无力。
中国太极拳运动开展的不的很好,太极拳人应以老一辈太极大家为楷模,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尽心尽力,为提高太极拳的整体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科技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吴图南年逾百岁依然神采奕奕,鹤发童颜,头脑清醒,声音洪亮,耳聪目明,步履矫健。他还经常到太极拳训练班进行辅导,做示范表演,还应邀到有些单位或大学去作报告。为传播长寿和太极拳知识,还不断接待国际友人中的武术爱好者,向他们传授武术,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做出积极贡献,被中外誉为“太极泰斗”。1989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 吴图南学生众多,早期徒弟有马有清、沈宝和(新加坡),吴图南执笔马有清执笔完成《太极拳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84)。徒孙李琏一人,著有《太极拳练架真诠》(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974年,吴图南先生正式收杨家仓、张国健为入门弟子,传授其太极、通背、刀术等功夫。
1989年,吴图南先生去世后,其嫡传弟子杨家仓、张国健及其追随者为实现吴图南先生遗愿,弘扬太极拳艺,继承吴图南武学思想,于1990年5月组织成立了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以下简称本社);中国武协副主席、北京市武协主席刘哲先生亲自为本社定名并任名誉社长,杨家仓先生任首届社长,张国健先生等任首届副社长;同时,本社积极整理、研究吴图南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武学遗产,组织编辑出版《吴图南太极拳精髓》(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将吴图南先生一生重要著述整理收录其中,供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㈧ 通背拳的发源地是河北,那东三省有什么拳法腿法之类的中国武术吗

八极拳在东北据说比较流行。而且是李书文和霍殿阁的真传。

㈨ 各国的国术有哪些

英国:拳击

俄国:桑博

法国:踢腿术

美国:自由搏击、摔角、美式空手道

巴西:柔术

泰国:泰拳、古泰拳

柬埔寨:高棉拳

印度:卡拉里帕亚特

菲律宾:菲律宾拳、菲律宾短棍

蒙古:蒙古摔跤

以色列:以色列格斗术

韩国:跆拳道、花朗道、韩式合气道、韩式剑道、海东剑道

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合气道、踢拳道、忍术、日本少林拳

中国: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心意拳、意拳(大成拳)、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截拳道、螳螂拳、梅花拳、八极拳、通背拳、披挂拳、燕青拳、三皇炮锤拳、查拳、罗汉拳、谭腿、戳脚.....,还有散打、中国式摔跤....等等

㈩ 什么叫通臂拳

通臂拳亦称通背拳、通备拳、属长拳类。
明末学者黄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就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其子黄百家在《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在明代就已经流行。
此拳的源流还有将创拳时间向前推移的说法:春秋战国时,由白猿公所创(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既四川峨眉山的司徒玄空。司徒年轻时人称白猿道人,在峨眉山授徒甚众)。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逐渐形成了"通臂换后"、"白猿通臂"等拳套。
通臂拳在清末道光年间,由浙江人祁信作了进一步发展,流传于河北、京津、及辽东一带。祁信之子祁太昌将"通臂猿猴"改为"六合通臂"。祁家父子被人们称为大祁、小祁,又叫"老祁、小祁"。现在流传的通臂大体分两支:
其一,祁信---陈庆---王占春---张策;
其二,祁太昌---许天和---修剑痴(张策和修剑痴都是近代通臂拳名家)。
其三,抗战期间,因战乱入川和迁往重庆的中央国术馆名拳师,将我省通臂拳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王树田老师传授的"六合通臂拳"。
其四,四川流行的通臂拳,还有修剑痴(河北固安人)这支。其递代传人于六十年代中期,为支援渡口建设入川,秉承师业,传通臂拳于川内。
流传区域主要流行于重庆市、成都市、攀枝花市等地。
传说通臂拳起源于战国,传者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通臂拳是模仿猿猴运臂的动
作和特点,结合武术招法创编而成的。关于通臂拳的远源,目前缺乏史料。据说宋代少
林寺就曾传习“韩通通臂”,但是,目前少林拳系中的“通臂拳”,并无区别于少林拳
技法的通透特点,明代流传的武术歌诀,就有“柔太极,走八卦,打通臂和佑神通臂最
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之说。近现代传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
背”、“劈挂通臂”三种。

阅读全文

与访问国术通背拳创造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