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CCTV-10《我爱发明》播出的保鲜膜切割盒的产品名称、商标、生产厂家、联系方式是什么
建议你到我爱发明的官方网站去看下栏目组联系方式去咨询下他们。
『贰』 保鲜膜的发明拜托了各位 谢谢
因为在显微镜下来,我们可以发自现墙壁并非光滑,而是有一些凹凹坑坑的地方,小虫可以吸附在上面 <br>如果是光滑的情况下,那么这只小虫一点有粘盘或吸盘 人们通过这个原理发明了保鲜膜,而这个原理就称为保鲜膜原理,现在广泛地运用于食品的包装与密封的问题
『叁』 保鲜薄膜什么时候发明的
应该是伴随着冰箱普及以后的
『肆』 20世纪人类发明了什么从此食物可以得到持续保鲜
冰箱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电冰箱在美国问世。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冰箱。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电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12。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热电冰箱,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
(4)发明保鲜膜扩展阅读:
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已懂得,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败。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公元前20世纪),西亚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开始在坑内堆垒冰块以冷藏肉类。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初一前11世纪)也已懂得用冰块制冷保存食品了。在中世纪,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把冰块放在特制的水柜或石柜内以保存食品的原始冰箱。直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还有这种冰箱出售。
『伍』 食品级保鲜膜能耐的温度温度是多少最高多少度才能释放有毒物质
一、PE(聚乙烯)保鲜膜(袋)
可装新鲜果蔬、勿装油性食物,一般不许加热,这系列保鲜膜有多种衍生,PE、LDPE(低密度聚乙烯)等,一般不用塑化剂,包一些新鲜果蔬、剩饭剩菜还是可以的,最好不要包装油多的食物。另外,它们能适应的最高温度在70℃-120℃(具体看包装)。
像这种能适应的最高温度只有75℃的,即使包装上写可用于微波炉,也不是用来加热的,而是可以在微波炉里解冻。 对于耐热110℃-120℃的保鲜膜,如果要在微波炉里加热的话,得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必须控制在低功率或小火档。
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要和油脂、糖分高的食物一起加热,一般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会写明。
二、PVDC(聚偏二氯乙烯)、PMP(聚甲基戊烯)保鲜膜
可包装油性食物、可微波加热,这两种就是保鲜膜中的尖子生,厨房好帮手。多为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贵,网购会更方便些。
这两种保鲜膜耐高温、不怕油。PVDC保鲜膜能耐140℃高温;PMP更厉害,耐热180℃。
所以日常的果蔬、肉类、剩饭剩菜都能包,蒸蒸煮煮微波都能用(但不建议和油多、糖多的食物一起加热)。另外,烤箱的温度往往更高,这两种保鲜膜不能在烤箱里加热。
(5)发明保鲜膜扩展阅读:
保鲜膜选购注意事项:
1、购买保鲜膜,包装上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详细地址,标注PE或聚乙烯的保鲜膜可放心使用;
2、根据颜色辨别,泛黄色的为PVC材质的保鲜膜,白色的为PE材质的保鲜膜;
3、用手揉搓保鲜膜,PE保鲜膜容易打开,而PVC保鲜膜则不易展开;
4、到正规超市购买PE保鲜膜,农贸市场销售的大多为PVC保鲜膜;
5、另外不得用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因为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较高温度下,如50℃左右就会慢慢地分解出氯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有害,因此聚氯乙烯制品不宜作为食品的包装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保鲜膜只是一个临时的食物存储措施,不具备杀菌、抑菌的作用,尽快吃掉食物最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保鲜膜
『陆』 保鲜膜是由什么化学材料制成的
在鱼的保鲜方法中有,真空包装,加脱氧剂包装,填充二氧化碳包装等。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细菌增殖,防止脂类的氧化。但对鱼体自消化作用的抑制效果却欠佳。
何谓消化作用?原来,动物死后,既使在无氧环境中保存,其体内组织的糖原仍被分解,同时腺苷三磷酸(ATP)也开始分解。随着ATP的加速减少,肌肉收缩,死体僵硬起来。-般,鱼类死后约7小时内开始僵硬,且僵硬持续时间往往比哺乳动物短,只能持续约5~22小时。僵硬期过后,肌肉逐渐变柔软,这-变化叫自消化作用。自消化现象是,由于肌肉组织内含有氧,肌肉蛋白质起变化而出现的。既使肌肉无菌保藏,自消化作用仍在进行。故延长肌体的僵硬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自消化作用,就能大大提高鱼肉的保鲜效果。
为此,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出将碱性溶液注入鱼体后,密封包装保鲜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pH值在7~12范围内的碱性溶液注射进活鱼体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且尽量使碱性液迅速浸入鱼体内,可同时使用多个注射器,少量多部位,重点向内脏注射。
适于本发明的水溶性无机碱性物有,碳酸甲、碳酸钠、碳酸氢钠、焦磷酸钾、焦磷酸钠、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有机碱性物有,醋酸钠、丙酸钙、丙酸钠、柠檬酸钠、苹果酸钠、安息香酸钠等。
碱性水溶液的浓度为1~20%(重量)。
2.将注入碱性水溶液的鱼放入用非渗透性材料制成的容器内,并添加CO2,N2等惰性气体密封。
本文的惰性气体,不是指化学性质而言,而是指不使鱼肉变质的气体、如氦、氩、氢、二氧化碳、氮以及甲烷、乙烷等。但是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角度来看,还是以采用二氧化碳和氮为宜。
惰性气体的填充法很多,如先将容器内抽真空后再填充惰性气体的方法和吹入置换法以及用脱氧剂吸收除掉容器内氧气后填充惰性气体的方法等。通常,惰性气体的置换率越高,惰性气体与碱性溶液的复合效果就越显著。本发明要求置换率最好达15%(体积)。
本发明使用的密封容器材质应具有良好的上述诸惰性气体和氧气非渗透性。满足这-要求的材质有金属、玻璃以及聚乙烯醇树脂,偏氯乙烯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塑料。从透明性,耐破损性及成本等方面来看采用塑料容器最适宜。
至于鱼类,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只要是活的皆可用本发明之方法保藏。
保藏温度在5~10℃范围内,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保鲜10天以上。
实例:
将浓度为2.5%的磷酸二钠水溶液(pH值为8.5)注入竹荚鱼内脏四针(鱼体两侧各二针),注入肉组织二针(鱼体两侧各-针)。每针的注入量为0.5CC,共3CC。把被注射后尚未断气的鱼放进由聚丙烯薄膜(20μ)-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薄膜(17μ)-聚乙烯薄膜(60μ)制成的复合膜容器内。接着,吹入二氧化碳气体,置换掉容器内的空气后,密封。密封后约过10分钟,鱼因窒息而死。将装好鱼的容器放入冷藏库,于+3℃的温度下保存。
『柒』 什么可以代替保鲜膜
保鲜袋、择耐热玻璃、瓷盘、保鲜盒等可以代替保鲜膜。
1、热菜可用耐热玻璃、瓷盘等来代替保鲜膜覆盖
刚烹饪出来的热菜勿盖保鲜膜,因为当菜热的时候即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持蔬菜中的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其损失。可选择耐热玻璃、瓷盘等来代替保鲜膜覆盖食物,这样还可避免保鲜膜融化和保鲜膜中的增塑剂被食物吸收。
2、肉类可用保鲜膜、保鲜盒代替保鲜膜贮藏
熟食、热食、含油脂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不要使用保鲜膜包装贮藏,可选择安全材质的保鲜袋等。保鲜盒的作用主要是密封,可以有效地将生熟食品隔离储存,使冰箱空间利用率加大。
(7)发明保鲜膜扩展阅读
保鲜膜的起源
保鲜膜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比利时化学家李奥·贝克兰(Leo Bakeland)发明了酚醛塑料。在这一发明的基础上,人们积极进行科研开发,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合成塑料。
后来,陶氏化学的研发部门对这种物质产生了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制成了一种光滑油腻的深绿色薄膜,这种薄膜就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后来,陶氏化学公司对这种薄膜进行了改良,去掉了它的颜色和难闻气味。
这种薄膜最早被用在战斗机机身上以防腐蚀,也被用来做汽车内饰保护膜。1942年美军引入了用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制成的网状通风鞋垫,经过实地测试,发现这种鞋垫确实可以预防脚气和水泡,后来在另外几款军靴也沿用了这种鞋垫设计。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可是彻头彻尾的军用物资。
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上第一批用于食品的保鲜膜才终于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1949年,陶氏公司正式将保鲜膜推向市场。
『捌』 保鲜膜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里,我们的生活用品及其短缺,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保鲜膜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塑料做的薄膜,是根据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的。
保鲜膜的保鲜作用是非常好的,一般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就会看到很多水果都是被保鲜膜包裹起来的,特别是那些已经切开一般的水果,如果直接放着就很容易坏掉,使用保鲜膜就可以延长水果的保质期,对食物的保鲜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玖』 保鲜膜 谁发明
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