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绘画创作
绘画活动从幼儿涂鸦期便开始了。涂鸦对儿童来说一种行为的尝试,一种情绪的发泄,是一种快乐。它也是一种自发的、封锁秩序的初级绘画创作,它对锻炼儿童动作的直协调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绘画创作逐渐过渡到符号表现期、自由表现期,而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随着知识的增加,认识事物的能力逐渐加强,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绘画创作具有明显的个人思想倾向。这阶段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绘画绘画创作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开发智力的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是基本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身心智力的全面发展,创作的结果直接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生绘画创作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布鲁纳指出,儿童认识的发展进程是儿童依次掌握“动作性模式”、“映象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三种表象模式的过程,它适应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小学生绘画创作也有个人兴趣的制约,教师要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入手来激发学习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机械的接受知识变为有选择的接受知识,作为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呢?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丰富敏感,更富于幻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绘画上尤为体现出儿童的心理特征。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如认识不足,不能合理地评价学生创作中一些新奇怪异的东西,不能以儿童的心态去看待儿童画创造,或说学生画得不像,或说学生乱画,或质问学生到底画的是什么等。学生创作本是无意的,是自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怀疑质问态度,会无形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拘束、谨慎感,淹没了儿童创作的灵性,使学生产生画画难的感觉。
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启发和诱导,教师尊重学生、顺应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避免使用成人化的模式。否则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压抑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指导学生绘画创作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线的弯曲、形的变化、物的夸张等,教师都不能加以强求,应顺应自然,积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东西大胆地画出来。教师只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健康向上,整体把握画面把学生创作时不规则的点、线、面全面贯通、呼应、完整起来。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的标志”。绘画创作同样需要信心。小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从教育角度上来看,教师要善于造就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充满兴趣和表现欲。在这种环境中,可把学生吸引过来,削弱周边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应着力于学生生活,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裁、新颖的材料,创设犹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游戏等自由快乐的环境,应用夸张的表情、幽默的语气去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兴奋、充满信心。
学生在绘画创作时,也会受到知识的局限。“见多识广”,小学生知识面也是不断增加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时,强结合电化教具,让学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介绍一些优秀的儿童画,把画中的技法知识,色彩应用等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多举实例,多作示范,让学生懂得其操作过程。如儿童纸版画创作,教师只要把制作过程、制作方法作个示范,学生看后则一目了然;其次,也可组织学生多参观各种美术展览等,这样,学生在创作中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增强了自信心。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决不能过多批评训斥,应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时注意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尽最大努力减少一切不利于儿童自由绘画创作的精神束缚,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启发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其想象力。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处于“因师设课局面,”其一,以“简笔画”代替儿童画教学;其二,纯粹的临摹课代替儿童画教学;其三,以艺术家们在绘画中创造出来的变形形象替代儿童画中想象和创作的形象。这些指导方法容易使儿童画形象概念化,画面单调、生硬,使儿童画发展陷入一个狭窄闭塞的空间,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首先,应设法让学生对创作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拟题新颖,切合实际,能让学生回忆与想象;其次,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而创设的一个场,这个场是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力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再次,促进小学生创作思维,还有场所的要求,材料的要求,语言的要求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
四、帮助学生独立表现
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去想象,大胆去画都要老师精心引导,都是为帮助学生独立表现、独立创作服务。
少儿犹如一颗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据自然法则精心培养,如果教师一心培养小神童、小名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可能全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帮助学生独立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才能体现学生思想,反映学生生活,独立表现才能使学生认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逐渐加强,才能使学生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疑难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侧面加以引导,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技法、讲解、材质使用介绍等方式,增强学生独立表现能力。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的方式大同小异,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上真正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极务开发学生潜能,训练和提示学生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指导学生绘画创作应多给予肯定的赞扬,不要要求过高,对学生创造的作品不要干涉过多,限制过死,批评过重,否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因此,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创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想象力、创造力体现出来,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⑵ 新古典主义绘画创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新古典主义于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19世纪时,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科学的飞速发展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了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行成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的繁荣局面。
随着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表现女性的肉感变为显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历史上的罗马作为借鉴,本是再自然不过的;庞贝古城的出土更激起对古典艺术崇拜的狂热;而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大卫连续展出三副歌颂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代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它与古代艺术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达维德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 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
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⑶ 如何用画画表达发明创造
就是说在绘画的过程中在遵循绘画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回性的绘画,创造不等于凭空捏答造,任何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根源,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如:知识,创作元素也就是资料的积累),如果想在一幅画上体现自己的思想创造,首先得有一个主题,为了主题而进行的元素分配,并不是生搬硬套,要提取精华,再加以美的原则,绘画最重要的就是体现美和思想,这些只是我自己在绘画过程中搜积累的一点经验,,
⑷ 赵丽华的图画创作
“梨花教主”赵丽华转行当画家。自2012年6月份至今,她已创作了约500幅绘画作品,其中有些被网友收藏。2013年1月份,她还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她说:画画将是她今后人生的主要方向。
写诗的她,人到中年疯狂爱上绘画。自2012年6月份至今,她已创作了约500幅绘画作品。她就是曾经因“梨花体”诗歌而备受关注的女诗人赵丽华。
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赵丽华,对于“转行”画画,赵丽华说:“我现在很坚定认为,画画让我找到了下半生的人生方向和摆脱孤独的方式。当然也不是说,今后就此再不写诗了,当然精力重点会放在画画上面。”
⑸ 什么是绘画创作
绘画创作指的是画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思想、情节、历史事件等不同于别人或以前没有表现过的绘画作品及该绘画过程。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要通过构思,调动思想、绘画技巧、绘画语言等。因此,绘画创作是很艰辛的劳动。
⑹ 怎样写绘画作品创意说明
通过简短的描述,写出这幅画的最主要的精髓和所表达的含义。
绘画(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也可以运用软件进行绘画。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绘画在美术中占大部分。
中文名
绘画
外文名
drawing 或 painting
元素
点、线、面、体积等
表面的例子
纸张、布、木材等
作用
陶冶性情等
快速
导航
理论基础绘画类型绘画体系中国绘画史
释义
绘画(painting)在艺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行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纸张、油画布(canvas)、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drawing)、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表现出从事者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1、造形艺术的一种。用色彩和线条在纸、布、墙壁或其他平面上绘写事物形象。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沈从文《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若机会许可他上外国去学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成一颗放光的星子。”
明 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
2、作画。唐韩愈《进撰表》:“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知其不可绘画,强颜为之,以塞诏旨。”宋苏轼《怪石供》:“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灯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鲁迅《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
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中国画又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版画又根据版材的不同,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版画还依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类,常见的有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
⑺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意识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二) 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3、色
美术教学中色彩的美观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幼儿时期,他们最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但对孩子们不要给予指定用色方法,让幼儿凭自己的情感大胆创造想象,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如画《我心中的太阳》,老师让幼儿自由想象太阳的颜色。你觉得是什么呢?幼儿可以随意用色。在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颜色?”因此,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就体现出来了,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有创意。
(三)善于启发和引导,精心设计活动环节。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艺术表现模式化、固定化,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作为教师在活动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老师还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比如,老师教幼儿画《神奇的鱼》时,先和幼儿一起谈谈我们在电视里或别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鱼,启发幼儿回忆鱼儿生活的地方和鱼的基本特征,孩子们根据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忆,争先恐后地说:鱼是生活在水里,它游的时候,尾巴也会跟着摇去,它还有控制方向的鱼鳍等等。最后他们设计出的鱼,造型奇特且动作富有变化,情节颇具童趣,表现出极有个性的创造。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当我们把太阳叫做太阳公公时,幼儿便给太阳画上胡子。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幼儿更感兴趣更易理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孩子们的绘画过程不但给予了他们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也是一种快乐的创造。他们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认识不完全,常常会把局部不同特征的事物混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有的反倒会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是,幼儿不能明
⑻ 如何创造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的形成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天赋还有不懈的努力,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是表现了强烈的个人特征及审美感受.就像同一处风景,在每个人的感受中都不相同,有的人会把色彩画的非常浓烈,而有的人则画的淡雅,还有的人却画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有构图,绘画手法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出绘画者的个人特征和审美感受。
二、关于如何创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应该注意的事情:
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包括画家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修养和学问。
绘画风格的形成,在形式上有很多种类,比如绘画的题材、常用的标志性符合、常用的色调、特有的肌理效果以及笔性的特征等等。
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因为它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它可遇而不可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并且它讲究的是“师出有承”、“笔笔有出处”,而不是凭空臆造的“闭门造车”。
同时,绘画风格的形成也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说白了,只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主题、同一色调、同一标志性符合、同一肌理效果的画法,时长日久必定会成为自己特有的风格,或者说,只要有人见到此种特征的作品,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出自谁人之手。
但是,当画家的风格特征太过明显,又将出现另一种新的困境——难免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假如一个画展,画家展出一百幅作品,但全都是一模一样的风格,必定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等于只看一幅就已经看了全部。像这种“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品,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果见多了,久而久之便见怪不怪了。
最后,还不得不指出的是,画家的风格虽迥然各异,但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以上所说的题材、色调、符号、肌理等因素,都是比较肤浅的层次,只能属于小乘境界。真正的高层境界还是要回归到笔性,回归到修养,回归到学问,至于画家能否做到这一点,全凭自身的天赋和努力。
⑼ 怎么进行绘画创作
我给你说一下我的创作经验,一开始就想凭空创作是不太可能的,想提高这方面的水平有一个比较最快的途径,就是半临摹半原创。那些大师凭空画出的那些精彩作品其实大多都是以前他曾经画过的东西,然后通过丰富的绘画经验,加上其他元素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也并不是完全的凭空想象,只不过是他们画的东西比较多,掌握的表现手法比较多,这样在创作时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来支持,脑子里想到一个东西马上就能通过笔表现出来。
普通人想创作的话可以拿一些大师的作品来参考,象我是从国外的技术交流网站来找素材参考的,最常去的是CGTALK,这里星级比较高的作品都是我收集的目标,因为是各国高手评选出来的,绘画手法和品质都是得到高手承认的,学习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快的进步。
参考方法是最重要的,一副好的作品可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构图、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等,开始时可以先找些自己喜欢的作品,先只学习这幅画的某一方面,比如只学习它的色彩搭配,然后你就可以把这套颜色应用到另一副作品中,直到完全掌握了这套颜色的用法,这样在以后创作中可以直接套用大师级作品的用色方案,好看的配色有很多人都会参考,只要用了马上就会出效果。再比如你喜欢另一幅作品的构图,然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个构图重新构思一张作品,可以简单的把场景换一换,比如把山换成大楼,河换成小路等等,最后只为掌握这种构图方式。
按照上面这种方式一边参考一边创作,进步会很快,如果只是凭自己想象的话,绘画水平是永远提高不了的,因为创作思路始终停留在自己能想到一些东西。只有不断学习高手的技法,然后把他们的技法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才是最有效的,最节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