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效应发明者

效应发明者

发布时间:2021-06-26 15:57:28

『壹』 庇古效应的发明

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马歇尔的学生,被视为剑桥学派正统人物及主要代表。他由于《财富与福利》(后称《福利经济学》)一书而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庇古的学术生涯及学术研究成就这个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他是从外在形式来考虑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的,并触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政策中隐含的狂妄自大。他有一个相当奇怪的名字,但他的个性和怪僻与他名字的怪异非常吻合——他就是庇古。在其学术生涯中,庇古前后判若两人。此外,他还是新古典学派思想的重要典范。事实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是将庇古作为新古典主义学派中持充分就业分析观点的代表人物来进行攻击的。庇古也进行了反击,称凯恩斯的《通论》是错误观点的混合物。对许多更年轻的经济学学生来说,庇古的名字总是不可避免地和“庇古效应”相联系,这是他回应凯恩斯的一个论据,他试图在古典主义有关工资和价格弹性的假设下通过逻辑完全性的演示,恢复新古典主义就业理论的地位。
此外,庇古还首先注意到了私人活动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他还是当时攻击自由放任模型的一个重要人物。庇古早在1912年就在他的《财富和福利》一书中提出了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之后,经济学家们才意识到庇古曾经设法解决的论题是繁荣的经济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实际上将威胁到整个体系的合理性。但是那时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能够理解庇古的分析所具有的突破性本质。庇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开始质疑这个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并开始为其他可供选择的体系的经济秩序辩护。弗兰克·奈特是庇古1920年出版的第一版《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者中惟一一个注意到庇古已将争论的主题从各种经济秩序体系之间的选择转向了改变和改良现有的职能体系的方法的人。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教授,在他为庇古所做的感人至深的悼词中讲到,庇古的分析将争论从革命性的变化转变为改良现存体系的方法,“在庇古刚刚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以及在这一理论发表之后的困难重重的战时阶段,它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随着凯恩斯革命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加上30年代和40年代的政治分歧也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体系中得到协调,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多地面临庇古曾经关注的那类政策问题,在这些分析中,他是先驱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后来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的片面性”,并推广了几乎在半个世纪之前别人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庇古就很清楚地预见到的许多问题。
作为以古怪个性而著称的这一学科中最奇怪的人之一,庇古的性格经历了一次极端的转变。在早年,他是一个快乐的、爱开玩笑的、爱社交的、好客的单身汉,但是后来他变成了一个相当怪僻的隐士。他终其一生的朋友和同事C.R.费伊(Fay)如下解释他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战后他就不再是原来那样了。”他将自己在剑桥的大部分假期用于到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战争前线参加志愿急救工作。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就认识到社会和经济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了他对人性和科学问题的热情。作为一名学生,庇古显示了在人类知识方面罕见的才能。在他24岁的时候,他有两篇文章获奖,它们的题目充分显示了这个年轻学者知识涉猎之广。其中一篇叫《过去50年中英联邦农业生产相关价值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另一篇叫《罗勃特·布朗宁,一个神学教师》。在此之前两年,他已经因为一篇英文诗获得金质奖章,他还创作了一首名叫Alfredthe Great的歌曲(战后他的性情大变,他卖掉了这枚奖章以资助饥饿的佐治亚人。)从剑桥英王学院毕业后,他将时间主要用于演讲、出版和致力于关税改革的争论,直到晚年,他对这个问题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一个学生将他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外貌描绘为高而挺拔,着装怪异,偶尔会在乡间漫步,或者斜靠在英王学院草地上的帆布椅上。为了表示对希特勒的蔑视,在纳粹空袭的时候,他一直坐在帆布椅上。庇古因为着装而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50年代,他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服装骄傲地出现在马歇尔图书馆。

『贰』 马赫带效应的发现历程

马赫带现象是186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 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即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的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将一个星形白纸片贴在一个较大的黑色圆盘上,再将圆盘放在色轮上,再将圆盘放在色轮上快速旋转。可看到一个全黑的外圈和一个全白的内圈,以及一个由星形各角所形成的不同明度灰色渐变的中间地段。而且还可看到,在圆盘黑圈的内边界上,有一个窄而特别黑的环。由于不同区域的亮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明暗边界处的对比,使我们更好地形成轮廓知觉。这种在图形轮廓部分发生的主观明度对比加强的现象,称为边缘对比效应。边缘对比效应总是发生在亮度变化最大的边界区域。

『叁』 最早发现电磁感应效应的科学家是哪国物理学家谁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
主要成就: 提出电磁感应学说
发现电场与磁场的联系
提出磁场力线的假说
发现了电解定律,推广专业用语
发现苯等物质

『肆』 光电效应原理 发明者是谁

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
——是发现,不是发明。

『伍』 霍尔效应的发现者,霍尔的生平介绍

霍尔(1811~1898)

Hall,James

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曾任全美科学发展协会主席、国际地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北美地质学会主席等。186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特别院士。霍尔经过对美国纽约州地质的长期考察和对所收集的化石标本的潜心研究,于1847~1894年期间,先后出版了13卷本的《纽约州的古生物学》,并创建了一个当时最杰出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收集室。他的这项研究成果,成了当时美国地质勘察的范本,并为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1857年霍尔首次提出在大陆边缘地壳下坳,开始是接受沉积,继而转化为造山带的观点。在霍尔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J.D.丹纳的地槽学说。著有《北美大陆的地质历史》、《纽约地质(第四部分)》等。

『陆』 巴斯德效应的发现人简介

路易·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柒』 伯努利效应的发现者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是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第二个儿子.丹尼尔出生时,他的父亲约翰正在格罗宁根担任数学教授.1713年丹尼尔开始学习哲学和逻辑学,并在1715年获得学士学位,1716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这期间,他的父亲,特别是他的哥哥尼古拉·伯努利第二(Nikolaus Bernoulli II,1695—1726)教他学习数学,使他受到了数学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试图要他去当商业学徒,谋一个经商的职业,但是这个想法失败了.于是又让他学医,起初在巴塞尔,1718年到了海德堡,1719年到施特拉斯堡,在1720年他又回到了巴塞尔.1721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呼吸的作用”(De respiratione).同年他申请巴塞尔大学的解剖学和植物学教授,但未成功.1723年、丹尼尔到威尼斯旅行,1724年他在威尼斯发表了他的《数学练习》(Exercitationes mathematicae),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并被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工作.1725年他回到巴塞尔.之后他又与哥哥尼古拉第二一起接受了彼得堡科学院的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在彼得堡的8年间(1725—1733),他被任命为生理学院士和数学院士.1727年他与L.欧拉(Euler)一起工作,起初欧拉作为丹尼尔的助手,后来接替了丹尼尔的数学院士职位.这期间丹尼尔讲授医学、力学、物理学,做出了许多显露他富有创造性才能的工作.但是,由于哥哥尼古拉第二的暴死以及严酷的天气等原因,1733年他回到了巴塞尔.在巴塞尔他先任解剖学和植物学教授,1743年成为生理学教授,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而且在1750—1777年间他还任哲学教授。1733年丹尼尔离开彼得堡之后,就开始了与欧拉之间的最受人称颂的科学通信,在通信中,丹尼尔向欧拉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信息,欧拉运用杰出的分析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以最迅速的帮助,他们先后通信40年,最重要的通信是在1734—1750年间,他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丹尼尔还同C.哥德巴赫(Goldbach)等数学家进行学术通信。

『捌』 最先发明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谁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 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奥斯特在为精通哲学及具备相当物理知识的学者讲课时,突然来了“灵感”,在讲课结束时说:“让我把通电导线与磁针平行放置来试试看!”于是,他在一个小伽伐尼电池的两极之间接上一根很细的铂丝,在铂丝正下方放置一枚磁针,然后接通电源,小磁针微微地跳动,转到与铂丝垂直的方向。小磁针的摆动,对听课的听众来说并没什么,但对奥斯特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多年来盼望出现的现象,终于看到了,当时简直使他愣住,他又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电流方向与磁针的转动之间有某种联系。 奥斯特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电流对磁针的作用,于1820年4月到7月,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六十多个实验,他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下方,考察了电流对磁针作用的方向;把磁针放在距导线不同距离,考察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强弱;把玻璃、金属、木头、石头、瓦片、松脂,水等放在磁针与导线之间,考察电流对磁针的影响;……。于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这篇论文仅用四页纸,十分简洁地报告了他的实验,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载入史册,它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标志着电磁学时代的到来。

『玖』 巴克斯特效应是哪一年发现的

据巴克斯特的回忆,他是于1966年2月2日在他设在纽约市的“实验室”灵机一动做出了这一发现

阅读全文

与效应发明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