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时间效用的获得形式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的周转、及时满足市场需要、节约资金等。
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由于需要和供给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的存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地存在着需要和供给时间差。
物流通过仓储等手段能够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弥补、乃至改变时间差,以保持和充分实现物品的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当然,一般来讲,这是一种特例,不是普遍的现象。
❷ 仓库的七种功能 的解释
智能仓储功能如下:
1、整合:整合是智能仓储的经济利益,通过这样的安装,整合仓库接收制定的货物,将其整合成为单一的装运,这样不仅实现最低的运输费,同时也减少货物运输的拥堵。此外,智能仓储可以进行内向转移和外向转移,从而整合成最大的装运。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整合装运,企业可以将仓库作为货运储备地点。整合仓库作为单独的储运场所,为企业提供方便的存储。
2、堆存。该智能仓储服务至关重要,是为企业提供货物续存,能不断为客户提供货物,保证企业货物不断。如果企业的堆存服务不好,企业产品销售完之后,企业就无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货物,帮助客户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不要忽视智能仓储堆存的重要性。
3、加工/延期:仓库可以通过承担加工或者延期,为企业实现包装和标签能力,加快企业生产,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其实,加工/延期为企业提供两个基本经济利益:
第一:风险最小化。企业产品包装都是在最后完成;
第二:降低存货。企业产品进行基本的包装配置,让产品销售更快。
以上就是加工/延期的优势,降低风险和存货水平相结合,能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让企业利用最少的成本进行货物匀速。
4、生产支持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发布的物流定义: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理想逆向的流动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可见现代物流包括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过程。因此,仓储系统应对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5、配送分类
物料存储要分门别类,按“先进先出”原则堆放物料,填写《物料标识卡》等标识,尾数应贴上“尾数标签”或做好尾数标识,并有相应的台账、卡账以供查询。库房按商品类别及工作流程划分为各个存储区,各类商品要分类存放,同类商品集中存放,不得混放。
6、现场储备
(1)商品存放应科学、合理、整齐、有序,严防商品翻倒。
(2)库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货区内不得存放任何无标记或者“商品增减卡”上无记录的商品。
(3)库存商品应包装完好,发现破损及时更换。用防静电材料包装的商品,要按原包装形式存放。标注存放要求的货箱,应按要求存放,以避免造成商品的损耗与毁坏。
(4)库房内要求温度保持在摄氏0~40摄氏度以内,湿度在20~90%以内,每天上午记录一次实际温、湿度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温、湿度登记表”要妥善保存。库房的温度表、湿度仪,每半年要更换一次。
(5)防止商品受潮,雨季尤其要注意,必要时要通风。晴天时要开窗换气。易受潮商品包装箱内要放防潮剂,并定期巡查,防潮剂失效应及时更换。
7、分类和交叉台站
(1)合格品区:存放合格商品的仓储区。
(2)收货区:没有办理登记的入库商品存放的区域。
(3)辅助区:存放办公用品,礼品、暂存商品的区域。
(4)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商品的存放的区域。
(5)危险物品区:危险;易燃;易爆物品,油料物品的存放区域
(2)仓储可以创造时间效用扩展阅读:
一般程序
1)签订仓储合同。
2)验收货物。
3)办理入库手续。
4)货物保管。
5)货物出库
仓管内容
1)订货、交货。
2)进货、交货时的检验。
3)仓库内的保管、装卸作业。
4)场所管理。
5)备货作业。
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等活动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支出。合理和准确的仓储活动会减少商品的换装、流动,减少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都有利于降低仓储作业成本。优良的仓储管理,能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并进行准确的数量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仓储的风险。
❸ 仓储的作用
仓储的作用:
1.运输整合
减少成本原材料, 将零担(TCL)及拼箱(LCL)货物整合为整车(TL)及整箱(CL)运输 。产成品, 接收整装货物, 再将其分装为零担(TCL)及拼箱(LCL)货物运到各市场 。
2. 产品组合
按顾客的需要进行产品混装, 高效地完成订单.也能将原料及半成品组合后整车地由供应仓库运往工厂(可降低运输成本)。越库作业可实现产品组合作业. 将刚到的货物经过适当的组合整理转运到发货站台, 载入正在等待的货车, 驶向特定顾客。
3. 服务
在顾客下达订单时就将货物按要求在仓库里准备好。
4. 偶发事件
防范偶发事件, 制定应急措施 。
5.平稳化
使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流程及后继阶段能平稳进行, 同时进行科学预测。
❹ 为什么说仓储可以创造"时间效用
这里指的仓储更多是指第三方仓储,第三方仓储可以代为存储、管理和发货,这些都不需要商家处理,商家只需要与仓储对接传递发货指令,一定意义上节省了商家的时间来处理更多的业务。
❺ 时间效用通过仓储方式实现怎么理解
1、商品在仓库中长期的存放,企业要担负一定的仓储管理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对人员的投入,以及对商品的维护管理成本。
2、对商品进行仓储,实际上是占压资金,对企业的流转经营不利,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商品进入仓储环节是不参与到流通中,积压会导致商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对于一些由时间效用的商品,积压会导致销售萧条,一旦质量和时节实效,商品价值就遭到贬值了。
❻ 运输在物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请问运输是怎么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用和空
举个例子:我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利用管道,从俄罗斯境内流入我专国东北地区。这就属是利用管道运输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空间移动,从而产生空间效用。同样,改变物的时间效应。例如,国家的战略粮食储备,既通过仓库完成的。这就产生了时间效应。
❼ 仓库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仓库的作用就是保存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
存货有以下作用:
1.保持生产运作的独立性。在作业中心保持一定量原材料能给中心带来生产柔性,减少生产准备次数。生产的各环节是相对独立的,所花费时间也不同,保持一定的零部件可使各环节的时间差得到平衡,进而使生产平稳化。
2.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库存储备能减轻生产系统的产品产出压力。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通过加大生产批量使生产流程更加有条不紊,降低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可使昂贵的生产准备成本得到分摊。
3.满足需求的变化。如果能够精确地知道产品的需求,将有可能使生产的产品恰好满足需求。但事实上需求通常是不能完全知道的,在尽可能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必须保持一定的完全库存或缓冲量以防需求变化。
4.克服交货时间的波动。交货时间的波动也就是完成周期的不确定性,产生于接受订货、订单处理或运输服务等方面的延误。
5.利用经济订购量得到好处。每签订一份订单所形成的一次性成本包括:人员工资、通讯费、差旅费等。因此,每张订单的订货量越大,订单数则越少;同时大量运输单位运输成本越小。
6.满足地域专业化的需要。地域专业化指的是各零部件生产地域的分隔以及生产地域与主要市场的分隔。由于诸如能源、材料、水资源和劳动力等的需要,经济上的制造点往往与主要市场的距离相差甚远。地理上的分隔不仅需要运输来弥合,也造成内部存货的出现。地理上的分隔还需要利用中间仓库存货来进行分类。
7.解决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利用库存解决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被认为是存货的基本作用。存货的平衡功能需要在季节储备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可期望在季节销售中得到充分回报。在制订计划时,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确定储备多少存货以享受最大限度销售,并能以最低限度的风险转换到下一个销售季节。
8.创造“时间效用”。同种商品由于时间状态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就会不同。由于改变了时间而最大限度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比,就称之为“时间效用”。同时也为投机性储备提供了可能。
❽ 简述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物品,并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配备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设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贮存精密仪器的仓库,需防潮、防尘、恒温,因此,应设立空调、恒温等设备。在仓库作业时,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搬运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仓库真正起到贮存和保管的作用。
2、调节供需的功能
创造物质的时间效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物流的这一职能是由物流系统的仓库来完成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生产和消费的连续来看,每种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产品的生产是均衡的,而消费是不均衡的,还有一些产品生产是不均衡的,而消费却是均衡不断地进行的。要使生产和消费协调起来,这就需要仓库来起“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是不一样的。船舶的运输能力很大,海运船一般是万吨级,内河船舶也有几百吨至几千吨的。火车的运输能力较小,每节车皮能装运30~60t,一列火车的云量最多大几千吨。汽车的运输能力很小,一般每辆车装4~10t。他们之间的运输衔接是很苦难的,这种运输能力的差异,也是通过仓库进行调节和衔接的。
4、流通配送加工的功能
现代仓库的功能已处在由保管型向流通型转变的过程之中,即仓库由贮存、保管货物的中心向流通、销售的中心转变。仓库不仅要有贮存、保管货物的设备,而且还要增加分拣、配套、捆绑、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设置。这样,即扩大了仓库的经营范围,提高了物质的综合利用率,又方便了消费,提高了服务质量。
5、信息传递功能
伴随着以上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仓库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在处理仓库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务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条形码技术来提高仓储物品信息的传输速度,及时而又准确地了解仓储信息,如仓库利用水平、进出库的频率、仓库的运输情况、顾客的需求以及仓库人员的配置等。
❾ 商品运输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请举例说明!
商品运输时间效用:
缩短时间差。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资损失、降低消耗、加速物品的周转、节约资金等。
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金周转越快,表现为资本较高的增值速度。从全社会物流的总体来看,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物流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经济规律。
弥补时间差。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和供给之间普遍存在着时间差。例如,粮食产出是季节性的,但是粮食消费是一年365天,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之间会出现时间差。
类似情形不胜枚举。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的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丰歉”的作用。但是商品本身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必须靠科学和系统的物流活动来弥补。
商品运输空间效用:
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往往是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国家。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区,创造了空间效用。
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这种与上述相反的情形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少见,最为典型的是粮食生产是在分散的、广阔的农村,而城市的消费需求则是相对大规模集中;一个大汽车厂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个大厂中装配。从分散生产到集中需求,物流便取得了空间效用。
(9)仓储可以创造时间效用扩展阅读
实现物品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相关措施
1、包装。为了保证物品安全完好地运达消费者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因此,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的选择、包装单位和包装材料的确定等,都是物流管理需要研究的问题。
2、装卸和搬运。装卸和搬运是由运输和仓储而产生的必不可少的物流活动,装卸和搬运管理主要解决装卸和搬运方式的选择、装卸和搬运工具的合理配置与使用、装卸和搬运的合理化等问题。
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流通加工的规模与方式的选择、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加工效率提高的途径等,都是物流管理关心的内容。
❿ 物流创造的时间效用是什么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效用”。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提高物的周转率,节约资金等。马克思从资本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
这里所讲的流通时问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增值速度越快。所以,通过物流时间的缩短可取得高的时间效用。
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经济社会中,需要和供给普遍存在时间差:例如,粮食、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收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就决定了农作物的集中产出,但是人们的消费是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间差。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这个时间差而产生的效用本身不会自动实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费外,就会损坏、腐烂,而在非生产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水果吃,所以必须进行储存、保管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食用以实现其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克服了季节性生产和经常性消费的时间差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时间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尽管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普遍规律。但是,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问来创造效用。例如,囤积居奇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增加时间差来创造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