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温度计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大。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❷ 温度计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592年,伽利略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了一个空气温度计。
他将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一端拉制成鸡蛋一样大小的空心玻璃球,一端敞口,并且事先在玻璃管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然后将开口一端倒插入一只装有水的瓶子里。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玻璃管里的水位就会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球内的空气就要收缩,而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伽利略在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就可以利用它测量气温了。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大公斐迪南对液体温度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使温度计不受大气压力的影响,斐迪南用各种不同的液体进行试验,发现酒精在受热以后,体积的变化比较显著。1654年,斐迪南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斐迪南往一端带有空心玻璃球的管里注入适量带颜色的酒精,再把玻璃球加热,用酒精赶跑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将螺旋状的玻璃管密封,并在玻璃管上标上刻度。于是,第一个不受大气压力影响的真正的温度计就这样诞生了。
酒精温度计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准确度高,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在家庭中通常用的温度计都是酒精温度计。
华伦海特是德籍荷兰物理学家,他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并且是华氏温标的确立者。
由于酒精温度计受酒精沸点的限制而不适于较高温度的测量,1714年,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从而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他发现了一种纯化水银的方法,解决了以前由于水银中常混有氧化物,使水银容易附着于玻璃管壁上,影响准确读取刻度的难题。于是,第一个真正精确的温度计诞生了。1724年,华伦海特所做的关于温度计的报告,使其得到迅速推广。目前,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仍在使用华氏温度计,而我们量体温时用的也是水银温度计。
❸ 体温计是谁发明的
1592年,伽俐略创制成功第一支温度计。那是一根有刻度的直形细长玻璃管,在玻璃管上等距离地标上刻度。封闭的一端呈球形,另外一端事先在管内装进一些带颜色的水,并将这未封闭的一端倒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当周围的气温发生变化时,管内水柱的高低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上升。由此得知气温的高低。
(3)温度计的发明史扩展阅读:
温度计研发历史
古希腊人早就知道空气在受热的时候会膨胀,在大约2000年前,亚历山大的英雄(Hero of Alexandria),这其实是一希腊人,生活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名字叫“Hero”,他发明了一个类似蒸汽机的东西,用的就是热气膨胀的原理,但这个还不是温度计。
直到1592年,伽利略发明了一个类似温度计的东西,这个也可以测定气压,1612年,伽利略的朋友Santorio Santorio (1561-1636),他把伽利略的温度计改造了一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随着温度的变化,空气收缩膨胀,彩色的液体高度也随着变化,他用这个测定人体的温度变化,算是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
直到1713年,Daniel Fahrenheit(1686-1736)在温度计上放上了刻度,首先把冰融化的温度和健康人体的温度两个刻度标上,但他很快意识到,冰融化的温度是不变的,但水结冰的温度则是变化的,他把冰,水和盐混在一起,这个温度作为0度,而冰融化的温度是32度,人体的温度是96度。
1835年,人们发现人体的正常温度是98.6度(就是摄氏37度)。Fahrenheit有的时候用酒精作为表示温度的液体,但后来他选择了水银,以后这个温度计的上限订到了水沸腾的点,212度。这个就是英国美国使用的华氏度。
1742年,瑞典的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1701-1744)把水结冰的点定位0度,水沸腾的点定位100度,之后Carolus Linnaeus(1707-1778)把这个顺序倒了过来,就是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摄氏度。
从摄氏度的国家来到使用华氏度的国家非常不习惯,要经常把华氏度转换成摄氏度,才能明白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很多年后才习惯华氏度,具体转换是F=9/5C+32,C=5/9(F-32),心算还是比较困难的。
1848年Kelvin引入一个绝对0度的概念,就是摄氏零下273.5度,然后摄氏0度就是273.15K, 100摄氏度就是373.15K。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度计的历史
❹ 温度计的历史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大。
伽利略发明的第一个温度计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❺ 温度计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大~
❻ 体温计的发展历史
伽利略在一次课堂上问自己的学生一个问题:“把不同温度的水,装进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同学们各抒已见,其中有一位同学不经意说:“是不是像气球可以增大也可以缩小。”学生的回答启发了伽利略,反过来,从水的体积变化,不也就能测出水的温度变化了吗?这样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枝体温表。
体温计是在温度计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初期研制的体温表是把盛着酒精的玻璃管放在冰雪和盐的混合物里,看玻璃管内酒精降到哪里,刻上一条线,然后把表含入口中,看酒精升到哪里,又刻上一条线。把这两条线作为固定点,再把两条线之间分成0~96°。这就是初期的体温计。后来,华海伦特把冰点定为32°,沸点为212°,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又发明了0~100°的摄氏温标,从此实现了体温计的刻度标准化。
1865年,英国的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当体温计接触人体后,水银很快升到人体实际体温处,取出后水银柱不下降,而是在狭道处断开,使狭道以上部分始终保持体温度数。这种温度计受到了临床的欢迎和普及应用。
❼ 温度计的历史的研发历史
古希腊人早就知道空气在受热的时候会膨胀,在大约2000年前,亚历山大的英雄(Hero of Alexandria),这其实是一希腊人,生活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名字叫“Hero”,他发明了一个类似蒸汽机的东西,用的就是热气膨胀的原理,但这个还不是温度计。
直到1592年,伽利略发明了一个类似温度计的东西,这个也可以测定气压,1612年,伽利略的朋友Santorio Santorio (1561-1636),(并不是我把名字打重了,他的名字和姓氏就是一样的,)他把伽利略的温度计改造了一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随着温度的变化,空气收缩膨胀,彩色的液体高度也随着变化,他用这个测定人体的温度变化,算是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
直到1713年,Daniel Fahrenheit(1686-1736)在温度计上放上了刻度,首先把冰融化的温度和健康人体的温度两个刻度标上,但他很快意识到,冰融化的温度是不变的,但水结冰的温度则是变化的,他把冰,水和盐混在一起,这个温度作为0度,而冰融化的温度是32度,人体的温度是96度。1835年,人们发现人体的正常温度是98.6度(就是摄氏37度)。Fahrenheit有的时候用酒精作为表示温度的液体,但后来他选择了水银,以后这个温度计的上限订到了水沸腾的点,212度。这个就是英国美国使用的华氏度。
1742年,瑞典的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1701-1744)把水结冰的点定位0度,水沸腾的点定位100度,之后Carolus Linnaeus(1707-1778)把这个顺序倒了过来,就是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摄氏度。
从摄氏度的国家来到使用华氏度的国家非常不习惯,要经常把华氏度转换成摄氏度,才能明白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很多年后才习惯华氏度,具体转换是F=9/5C+32,C=5/9(F-32),心算还是比较困难的。
1848年Kelvin引入一个绝对0度的概念,就是摄氏零下273.5度,然后摄氏0度就是273.15K, 100摄氏度就是373.15K。
❽ 温度计的历史 简洁!!
温度计的历史
古希腊人早就知道空气在受热的时候会膨胀,在大约2000年前,亚历山大的英雄(Hero of Alexandria),这其实是一希腊人,生活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名字叫“Hero”,他发明了一个类似蒸汽机的东西,用的就是热气膨胀的原理,但这个还不是温度计。直到1592年,伽利略发明了一个类似温度计的东西,这个也可以测定气压,1612年,伽利略的朋友Santorio Santorio (1561-1636),他把伽利略的温度计改造了一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随着温度的变化,空气收缩膨胀,彩色的液体高度也随着变化,他用这个测定人体的温度变化,算是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
直到1713年,Daniel Fahrenheit(1686-1736)在温度计上放上了刻度,首先把冰融化的温度和健康人体的温度两个刻度标上,但他很快意识到,冰融化的温度是不变的,但水结冰的温度则是变化的,他把冰,水和盐混在一起,这个温度作为0度,而冰融化的温度是32度,人体的温度是96度。1835年,人们发现人体的正常温度是98.6度(就是摄氏37度)。Fahrenheit有的时候用酒精作为表示温度的液体,但后来他选择了水银,以后这个温度计的上限订到了水沸腾的点,212度。这个就是英国美国使用的华氏度。
1742年,瑞典的天文学家Anders Celsius(1701-1744)把水结冰的点定位100度,水沸腾的点定位0度,之后Carolus Linnaeus(1707-1778)把这个顺序倒了过来,就是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摄氏度。
从摄氏度的国家来到使用华氏度的国家非常不习惯,要经常把华氏度转换成摄氏度,才能明白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很多年后才习惯华氏度,具体转换是F=(CX9/5)-32,C=(F-32)X5/9,心算还是比较困难的。
1848年Kelvin引入一个绝对0度的概念,就是摄氏零下273.5度,然后摄氏0度就是273.15K, 100摄氏度就是373.15K。
世界上记录最热的温度是在利比亚,时间是1922年9月13日,温度是摄氏58度,之后1953年在墨西哥记录到60度。美国记录的最高温度是在加州的死亡谷,1913年7月10日,温度是56.7度,曾经有人描述过在这个温度下的感受,人可以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鸟热的从天上掉下来。
❾ 有谁知道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识别物体冷热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人的触觉,但这种测温手段常常会有误。如我们将左手放入热水中,右手放入冷水中,然后再将两只手一起放入介于以上两个热度之间的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就完全不同,原来浸入热水中的左手会觉得凉,原来浸入冷水中的右手会感觉水热。在日常生活中尚难以用这种方法作出冷热的判断,在科学上就更无大的价值了。科学家需要一种既客观、又能给出具体数值的判定冷热的方法,这种需要促进科学家发明了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及最初发明
把两个冷热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互相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温度就会达到相同的冷热程度。这时用科学术语说,它们相互达到了热平衡。再进一步,如果有三个物体A、B、C,其冷热程度不同,A和B互相隔开,并使A和B与物体C相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A和C及B和C都达到了热平衡。这时,如果再使A和B相接触,则会发现A和B之间不发生热传递,各自的温度也不发生变化。这说明A和B在开始接触时就处于热平衡状态。由此会得到一个结论:如果物体A和B都跟第三个物体C处于热平衡状态,则A和B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即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温度。这就是用温度计测定物体温度的依据!
早在公元前250年,比扎提乌姆(Byzantium)的斐罗(Philo)就曾描述过加热使空气膨胀的各种实验。到公元100年,亚里山大里亚的黑伦(Heron)再一次描述过同样的实验。说明人类很早就认识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也就是最早的温度计所应用的原理。
最早的温度计究竟是谁发明的?曾经有过争论,有的人把最早的温度计的发明归功于荷兰的有名机械师德里贝尔(C.Drebbel);也有人把这项优先权归功于帕杜亚的解剖学家桑托留斯(Sanctorius);还有人把它归功于克拉科夫的神父保罗(Paul),伦敦的医生弗拉德(R.Fludd)及德国的盖里克。但现代的历史研究一致同意把温度计的发明归功于伽利略。1593年(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给出的发明年代),伽利略用一个45厘米长的、麦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吹成鸡蛋大小的玻璃泡,一端仍然开口。伽利略先使玻璃泡受热,然后把开口端插入水中,使水沿细管向上上升一定的高度。因为泡内的空气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水管内的水也会随之发生升降。这样就可以用水管内水位的高低表征玻璃泡内空气的冷热程度。这就是第一只温度计。伽利略的另一个学生卡斯特里(B.Castelli)亲眼看到伽利略在1603年进行实验讲演时使用了这种温度计。当然这种温度计是不会准确的,因为泡内空气会受大气压及温度起伏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一个温度气压计。同时伽利略在管子上的刻度也是任意刻划的。
1632年,法国物理学家雷伊(J.Ray)第一个改进了伽利略的温度计。他将伽利略的装置倒转过来,将水注入玻璃泡内,而将空气留在玻璃管中,仍然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由于这项改进使水成了测温物质,实际上这成了第一只液体温度计。它的缺点在于,向上的管口没有封闭,由于水会不断蒸发,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科学家就在玻璃泡和玻璃管的相对大小上进行研究,以减少这种蒸发,使液体能在一年的过程中在整个玻璃管的长度内升降。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来这种努力的方向不大对头,但从温度计发展完善的全过程来看,这种努力是有价值的,也是必然会出现的。没有当初在各个方面想方设法的改进,就不会有今天的完善。
1657年,佛罗伦萨西曼托(Cimento)科学院的成员们提出了密封管子的思想,并建议用酒精取代水作为测温物质,从而使最早的温度计进入了较为实用的阶段。
温度计的进一步完善
温度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测温物质的选择;二是刻度标准的确定。
测温物质的研究和确定 除上述用酒精取代水作测温物质的尝试外,1659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奥(I.Boulliau)制造一个温度计,第一次使用水银作测温物质。他本人从1658年5月起至1660年9月,连续进行了两年多的温度观察记录,仅次于开始于1655年的佛罗伦萨的温度观察记录,成为现存最古老的温度记录之一。但到了18世纪,法国的勒奥默有鉴于水银的膨胀系数小,曾强烈反对使用水银作测温物质。他致力于制造一个既方便又能达到精度要求的酒精温度计。但由于他的温度计结果不好,并且不同的温度计也不一致,日内瓦的德吕斯(1727—1817)又恢复使用水银,并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身份热情地呼喊:“自然界给我们这个矿物肯定是为了做温度计”。
1747年,荷兰的穆欣布洛克还发明一种特殊温度计,它是利用金属细杆的膨胀和收缩原理制成的。35年后韦奇伍德发明的高温计利用的正是这一原理。
1815年,杜隆和珀替还比较了水银温度计和空气温度计。他曾假定各个水银温度计彼此都是一致的,但勒尼奥证明,事情并非如此。勒尼奥还证明,在0℃和100℃之间,空气温度计和普通软玻璃水银温度计非常接近,但空气温度计的中间刻度落后于水银温度计约0.2℃左右。在250℃时,水银温度计的读数比空气温度计高半度以上;在300℃时两种温度计的差别已达1℃;350℃时差别达30℃。奥尔舍夫斯基还比较了氢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发现在低温情况下,氢温度计还是十分可靠的,当-220℃时,它们的误差不大于1℃。
究竟什么物质作测温物质好,在一个时期内,物理学家的认识是相当混乱的。那时他们用“均匀膨胀与否”作为判断理想测温物质的标准,如那时常听人说“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是水银会均匀地膨胀”,“空气温度计的优点是空气会均匀地膨胀或近似均匀地膨胀”。然而被用来确立这种均匀性的参考标准就很难给出,因为原则上我们可以取任何一种物质作为标准,然后就把那种物质的相等增量定义为温度的相等增量。但问题在于,若选定一种物质(比如水银)作为标准物质后,若断言该物质会“均匀”膨胀,这就武断了。况且当两种测温物质比较时,如果水银是任定的标准,则空气就不是完全均匀地膨胀,反之亦然。这种差别直到1848年才由开尔文勋爵第一个揭示出来。他建立了温度的“绝对热力学温标”,该温标不依赖于任何一种特定物质的特定性质,为温度计构成了一个比任何特定温标要好得多的基础。按照这个我们现在的最终的参考温标,空气温度计所给出的读数很近似于它。
刻度标准的研究和确定 从伽利略到布里奥,测温术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但读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西曼托科学院的成员们为温度计选择了两个固定的温度:一个是冬冷,一个是夏热。冬冷是指最冷的冰冻时期的雪或冰的温度,夏热指奶牛或鹿的体温。在两个固定的温度点之间,他们又分成80或40个相等的间隔。1829年,曾在旧的玻璃器皿中发现了当年佛罗伦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