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欢看科幻片的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强吗
不一定,有些人只是看热闹,所以跟想象力创造力没关系。
B. 如何让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基因中固有的本能,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想象力的丰富要靠知识的启发,但是这正好相反,想象力是掌握知识,使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能力。我们要作的只是给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也许有人以为这样的说法有点过于唯心,但是认真想一下就会发现,在人们不了解天文知识的时候人们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这不能不算是创造,不能不算是想象力的杰作。想象力在创造知识的时候也像我们盖房子需要原料一样,需要一些基本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就是孩子对自然世界的接触和感觉。
没有人告诉那些科学家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们凭观察和感觉创造出了地心说,成功的描述了太阳月亮的出现规律。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但这说明了想象力的创造能力。当人们有了更新的技术,(当然这些技术在没有出现之前也是由人们人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能够观察到更多的自然奇观时,人们自然因为有了新的原料而又有了更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更新有理论和知识。
现在知道了,发要挥想象力就要有想象力的空间,就是允许孩子有各种各样可能非常奇异的想法。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往更深层的领域引导。同时我们还要给孩子足够多的创造知识所需要的原料,那就是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大自然,了解身边的这个世界,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的几乎一切的规律。
思维禁锢是想象力的大敌,我们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要允许他去想一些即便在你看来不能想不敢想不该想的事,要允许他们有一些也许在你看来是不应该的或者是错误的思维方法,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维逻辑,不是禁止。
学习是孩子获取创造原料的方法,不是获取想象力和知识的方法。这一点正是现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误,以为学习成绩代表着知识,这是完全错误的。
学习成绩的好坏与知识几乎没关系。现在让我去考高中我也许考不上,但是我可以说我的知识绝对比一个初中生要多。让一个教授去考大学他未必能及格。
学习是获取原料的方法钽不是唯一的方法,事实上在孩子1-10岁期间,玩是他们藜取知识原料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这样说,孩子在外面自由的玩一天获得的知识素材远远比在学校关一个月都要多。
我可以举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实例。
我儿子在两岁时因为母亲得癌证,我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她,孩子同,和顾不过来。托朋友帮忙送去一个约儿园,那的孩子都是4、5岁的,他才两岁根本玩不到一起,所以别的孩子上课,他自己在园里到处玩。到了他能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也养成了玩的习惯,都是也习惯了他,所以班里的孩子在上课他依然自己玩自己的,想进教室就进教室想出去就出去。一天我去看他发现他在玩蚂蚁。都是说他在那玩了一天蚂蚁了。
后来他上了小学,玩的性格没变,我们依然没有可能去约束他,所以他小学整整玩了五年,上了初中时什么都不会,好在初中又不用考试,也玩得挺开心。
结果到了上高中时,他第一次没考上他想上的那个学校,他就不去上别的学校,就下决心非要考那个学校。他把初中的书本全翻出来自己把自己关在小屋时学了一个月,第二年考试他考上了他最想去的那个高中。
大学时又是如此,当时我们都不在他身边,没有为他提供任何“帮助”除了约他生活费外几乎他什么也没有和我们说过。他用了一个月,自己复习自己选校,一切都是他自己决定。他考上了他最想去的国内比较好的重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并且大学还没毕业就自己找到了工作约定了大学一毕业就去上班。
我在一个讨论教育问题的论坛上发了这个故事后收到了好几个人的同类经历,因为某些客观条件所限没时间或条件管孩子,结果却令人意外的发现孩子并不比任何别人差,反而在很多方面要远远比从小到大“好好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能力更强。
可以说他是从小玩到大的,但是并不影响他的能力。事实上他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他玩的过程中就不受约束的发挥出来了,用他的话说,上课都是讲的那些东西都是谁都知道的,听那些东西就想睡觉。
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就有的,在现代社会里,他构建知识的原料俯拾皆是,剩下的就是如何给他、愿不愿意给他不受约束的发挥想象力的绝对空间的问题了。
C. 如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得不说,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为直觉。但洞察力是专创造力的前提,属是创造力被激发的基础,洞察力是可以被后天锻炼的。我个人并没有总结过科学系统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话:“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说方法的话,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转换为习惯,养成针对性定期阅读并定期总结的习惯。这里的关键词是:定期、针对性。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多看多想并持续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诀窍都是持之以恒,无他。
提到这点,想小题大做多说几句:近几年看到了太多设计师过度重视方法,期望通过方法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我认为这是浮躁的。对于创意&设计,我个人并不否定方法论的价值,但设计本质上还是功夫活,思维的跨越也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功夫+思维>方法论。
D.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创造 的历史。从窑洞到摩天大楼,从马车到宇宙飞船,从松明到人造太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人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就像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的念头、独特的思想...、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 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孩子看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事物,而正是后来大人们所传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认的、已有的知识,迫使孩子慢慢放弃自己的“怪念头”, 成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眼光、一样的思维方式的人。当然有人会说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和方式去生活。对。但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类进步,而不是手握着先人的知识成就毫无进步。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据有关创造力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最高,到5岁以后开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 现,3-5岁是孩子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孩子同样也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婴幼儿期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很少约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 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良好。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的家长和老师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孩子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 更重视孩子能否正确地思考。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孩子的行为又随时受到成人们的监督和评 价,当孩子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孩子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 考着,这样自己便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怎样培养? 创造性思维难能可贵,社会需要发展,发展就要依靠创造力,只有孩子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那么,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更好、更顺利地发展呢?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是幼儿的主 导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新型的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家长的启发引导的。 通过绘画培养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和教 育学家一直认为绘画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方法。因为绘画会促进右脑的发育。另外绘画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炫丽的色彩世界中,孩子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下。可以促使孩子右脑的发育,增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绘画,并且给孩子一个 自由的欣赏和实践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画,自由想像地画。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平时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进行对话,多给孩子讲故事。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就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话,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结合之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又有创造性的推断,完成故事。 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促使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总是摸摸这、动动那,这个时候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乱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在手指尖的触摸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爱心提示 家长应该避免的错误态度: 对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顾。即使在你看来孩子的想 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孩子自己的道理,你或许应该去认真地听听。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孩子在进行游戏或绘画等活动时,家长不要不闻不问,你可以多关注孩子,当他有创造性的表现时,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孩子的创造性就更高了。 占用孩子的活动时间。家长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本该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拿来练习小提琴。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会造成阻碍。 轻视孩子。家长有时不能轻视了自家的小不点,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当孩子向你提出一个让你看似已经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问题时,也要尽量地向他解释,而不是粗暴地对他说:“说了你也不懂!” 用不变的教育方法对待你已经变化的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应的改变。让你的孩子时刻能接受你的教育,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E. 如何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自己想象力
要给自己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让专自己尽情表现,想象是创造的前属提,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自己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促进自己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自己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
三、通过形象思维法,激发自己联想,让自己掌握音乐节奏节拍
让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
四、肯定自己的创新成果,鼓励自己积极大胆地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不要怕失败,只有努力创新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F. 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可以发现新的真理。
想象力可以“全面”的去认识这种真理
G.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哪些游戏推荐
三到六岁正是孩子想象力的萌芽期和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孩子首先要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会自己穿衣服等等,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来。那么阅读这事就成了。丰富的知识,甚至有趣的灵魂都会在阅读中,成乘法递进,启迪孩子的智慧。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不仅从小就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自己也能更好的适应今后生活的各种挑战。
他们具备了创造力,并把它体现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反复尝试,发现问题,然后全力解决。玩堆积木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另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利用树叶、花等做一些手工创作。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善于因势利导,联系实际,引导孩子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活动。
H.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伟大神奇的
一般和艺术科学联系比较紧密。想象力强的人一般创造力也比较强像爱因斯坦。一定程度上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多开发右脑有助于想象创造的提升。
I.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区别是什么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二者在概念上,产生的条件上,特点上,培养方式上有区别。
1、概念不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产生的条件不同
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创造力问题属于心理学领域,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3、特点不同
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
创造力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创造必须首先是具有丰富创造活动体验的实践过程,其次该实践过程还应该有独创性的成果。
4、培养方式不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表象,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给孩予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力。
(9)想象力与创造力视频扩展阅读: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