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假如人类至今还未发明显微镜和放大镜,现在会怎么样
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显微镜和放大镜,那么有很多疾病还是不能治疗的
B. 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是对的还是错的
错了。没有显微镜 人类靠心灵认识世界;有了显微镜 人类靠眼睛认识世界;显微镜使用了若干年后 人类又用心灵认识世界科学的顶峰是哲学……人类很早以前想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里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至于凸透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无法考证。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你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幻觉,严格的说,叫做虚像。当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的时候,光线会以特定的方式偏折。当我们看到那些光线的时候,或不自觉地认为它们仍然是沿笔直的路线传播。结果,物体就会看上去比原来大。单个凸透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几十倍,这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物体的细节。公元13世纪,出现了为视力不济的人准备的眼镜——一种玻璃制造的透镜片。随着笼罩欧洲一千年的黑暗消失,各种新的发明纷纷涌现出来,显微镜(microscope)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约在16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詹森(Zaccharias Janssen)和他的儿子把几块镜片放进了一个圆筒中,结果发现通过圆筒看到附近的物体出奇的大,这就是现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前身。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C. 显微镜没发明之前人类怎么知道有细菌的存在
因为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683年,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
D. 在显微镜下没有发明的时候人们是靠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来发泄微博世界里
在显微镜下没有发明的时候人们是靠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来发泄微博世界里?
微博
E. 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对还是错
应该是错的,说是显微镜,那放大镜的历史呢?不过从科学书上的角度来讲是对的.
放大镜早在一千年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而显微镜才在伽利略的时代发明.不对别怪我,见谅!
!
F.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探知世界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 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G. 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诞生于1590年,是荷兰一位名叫江生的少年在偶然机会中内发现的容。
这位少年的父亲是一个眼镜师,因而他平时经常摆弄的玩物就是镜片。一天,他无意中把两片大小不同的凸透镜重叠在一起,当移动至适当的距离时,突然发现特别小的东西一下子被放大了许多倍。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使他兴奋极了。他把这个奇异的现象告诉了父亲,父子两人立刻动起手来,做成了两个不同口径的铁片筒,把它装在大铁筒里,使其能自由滑动,用以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然后外面再套上一个大铁筒。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就是这样诞生的。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自制了一架由上下两块透镜组成的复合显微镜,形成了显微镜的基本机制。胡克用这架显微镜第一次发现了细胞,“cell”一词即为他所定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这架显微镜存放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
H. 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是对的还是错的
错的.在显微镜发明前后,人们都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只是显微镜发明后人们除了用肉眼观察以外,还可借助其他放大仪器,来观察微观世界.
I. 显微镜什么时期发明的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J. 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10)没发明显微镜扩展阅读
粗调部分故障的排除
粗调的主要故障是自动下滑或升降时松紧不一。所谓自动下滑是指镜筒、镜臂或载物台静止在某一位置时,不经调节,在它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自动地慢慢落下来的现象。其原因是镜筒、镜臂、载物台本身的重力大于静摩擦力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增大静摩擦力,使之大于镜筒或镜臂本身的重力。
对于斜筒及大部分双目显微镜的粗调机构来说,当镜臂自动下滑时,可用两手分别握往粗调手轮内侧的止滑轮,双手均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拧紧,即可制止下滑。如不凑效,则应找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镜筒自动下滑,往往给人以错觉,误认为是齿轮与齿条配合的太松引起的。于是就在齿条下加垫片。这样,镜筒的下滑虽然能暂时止住,但却使齿轮和齿条处于不正常的咬合状态。运动的结果,使得齿轮和齿条都变形。尤其是垫得不平时,齿条的变形更厉害,结果是一部分咬得紧,一部分咬得松。因此,这种方法不宜采用。
此外,由于粗调机构长久失修,润滑油干枯,升降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可以听到机件的摩擦声。这时,可将机械装置拆下清洗,上油脂后重新装配。
微调部分故障的排除
微调部分最常见的故障是卡死与失效。微调部分安装在仪器内部,其机械零件细小、紧凑,是显微镜中最精细复杂的部分。微调部分的故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理。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便乱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