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第一台pos机是什么时候出的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pos机是由日本人发明的。
从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收款机,60年代日本人发明的电子收款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pos机)
中国第一台的POS在哪里诞生
1974年中国第一台商用收款机的样机经北京市商业机械研究所研制诞生。
1975年 第一台商用收款机样机被送到北京东风市场试用,显示了收款结算的优越性,但因其
不能分类累计,不能提供随时查询的原始记录,也没有打印和硬备份功能,技术上先天不足,
加上应用的大环境诸多条件不成熟,未能推广。就这样中国第一台POS机失败告终样机被进仓库。
1981年商业部组织北京市商业部门率先引进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机,分别用于北京市各大商场。由于该POS机功能较柜台现金结算器强很多,使用效果也较显著,商业部组织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场推广
② 收款机跟收银机有什么区别POS是指的什么意思
收款机和收银机的区别在于钱款管理功能的专业性上;收银机具备POS收单和收款机功能,比收款机更强大。
POS是一种多功能终端,把它安装在信用卡的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中与计算机联成网络,就能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帐,它具有支持消费、预授权、余额查询和转帐等功能,使用起来安全、快捷、可靠。大宗交易中基本经营情报难以获取,导入POS系统主要是解决零售业信息管理盲点。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收款机
收款机是现代商业企业所需的辅助管理设备,收款机主要应用在百货商场、超市、连锁店、宾馆、酒楼、美容院、书店、加油站、会所、食堂等消费行业。按支持的部门数分类,一般分为:一类机:部门分类数8-15个;二类机:部门分类数30-99个;三类机:即POS收款机,一般由电脑主机(板)、打印机,显示屏、钱箱、键盘、软件组成。按收款方式分类:一类是现金收款机;二类是IC卡收款机,包括银联卡和普通IC卡(会员卡、饭卡等);三类是支持移动支付的收款机,主要是条码(二维码)支付。
2、收银机
收银机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及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而商业电子收银机则是现代化、自动化商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电子设备之一。
电子收银机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技术性能和商业功能远远超过原型的机构式现金收款机,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在商业销售上进行劳务管理、会计帐务管理、商品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到八十年代中期,功能强劲的商业专用终端系统(POS)产生,成为第三代收银机,POS与ECR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着直接即时入帐的特点,有着很强的网上实时处理能力,POS将电脑硬件和软件集成,形成一个智能型的,即可独立工作,也可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商业工作站。
③ 收银机的历史发展
一类收银机:部门分类数8-15个,单项商品管理数不超过500个,有日营业统计报表。它是指只能单机使用不可以联网,可以管理到几个到几十个部门,能够管理少量商品单品的收款机。这一类收款机的品种繁多,性能基本上相同,且价格相对较低。收银机处理程序固定在收款机内不可改变,收款机只能提供简单的统计报告,由于数据存储区较小,所以数据的保留不可能是无限期的,需要定期清除。
二类收银机:部门分类数30-99个,单项商品管理数500-7000个,有丰富的日,月营业额统计报表,可与电脑联网。可以单机运行也能够联网,可以管理到几个到几十个部门,可以管理一定数量的商品单品,还可以连接简单的外设,如条码扫描设备等的收银机。这一类收款机的品种也较多,价格和性能上有一些差异,个别收款机可以打印汉字。收款机处理程序固定在收款机内不可改变,收款统计报告既能从收银机上得到,也可以从联网的计算机上得到,收款机与计算机多使用RS232口联网通讯。
三类收银机:即POS机,由486以上电脑主机、9寸显示器、钱箱、高速打印机、标准键盘等组成,具备标准电脑接口。亦称PC—BASE型收款机,它的硬件基础是通用计算机的基本部件,生产时采用国际规范,标准化程序高。由于硬件能很好地支撑系统软件和满足各种需要的应用软件,特别是可运用较为成熟的汉字系统,实现国标字库的汉字输入、显示、打印等。第三类型收银机既有计算机的通用接口,可以连接多种网络,又有适用于商业环境的专用接口,如磁卡阅读器、钱箱、条形码阅读器外设接口,还具有针对商业环境的专用键盘,且每个按键都可重新定义。由于应用环境复杂,其抗干扰能力的要求、耐用性等方面远高于通用计算机。
④ POS机是谁发明的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的
从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收款机,60年代日本人发明的电子收款机,80年代出现的POS系统,到今天的税控收款机,收款机走过了一条从防止某些营业员对老板舞弊到防止某些老板对税务部门偷、漏税的道路。据调查了解,人们对推广税控收款机的态度大致分为几种:政府官员和税务高层人员说"好";普通老百姓说"该";基层税务人员认为"主意不错",但怀疑能否管好;纳税户一些认为可以接受、一些强烈抵触;配套厂商及代理则非常着急,希望立即大规模推广应用。
⑤ 请教:历史上第一台POS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收银机是在1879年,由美国的詹敏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制造,其功能只实现营业记录备忘和监督雇用人的不轨行为。
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率先研制成功了电子收银机(ECR),电子收银机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技术性能和商业功能远远超过原型的机构式现金收款机,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在商业销售上进行劳务管理、会计帐务管理、商品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到八十年代中期,功能强劲的商业专用终端系统(POS)产生,成为第三代收银机,POS与ECR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着直接即时入帐的特点,有着很强的网上实时处理能力,POS将电脑硬件和软件集成,形成一个智能型的,即可独立工作,也可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商业工作站。
⑥ 超市收银系统是谁发明的
你说的应该就是
POS系统
了,即销售时点系统。
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
收款机
;
6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
电子收款机
;
80年代出现的POS系统(也是日本人发明的)
现在超市里面大多数都是在用POS系统。
⑦ 第一台超市收银机什么时间发明的、发明者是谁、什么型号、外观是什么样子的
从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收款机,60年代日本人发明的电子收款机,80年代出现的POS系统,到今天的税控收款机,收款机走过了一条从防止某些营业员对老板舞弊到防止某些老板对税务部门偷、漏税的道路。据调查了解,人们对推广税控收款机的态度大致分为几种:政府官员和税务高层人员说"好";普通老百姓说"该";基层税务人员认为"主意不错",但怀疑能否管好;纳税户一些认为可以接受、一些强烈抵触;配套厂商及代理则非常着急,希望立即大规模推广应用。
1974年中国第一台商用收款机的样机经北京市商业机械研究所研制诞生。1975年 第一台商用收款机样机被送到北京东风市场试用,显示了收款结算的优越性,但因其不能分类累计,不能提供随时查询的原始记录,也没有打印和硬备份功能,技术上先天不足,加上应用的大环境诸多条件不成熟,未能推广。样机被送进仓库。1981年商业部组织北京市商业部门率先引进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机,分别用于北京市各大商场。由于该机功能较柜台现金结算器强很多,使用效果也较显著,商业部组织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场推广。1992年机电部召开商业收款机配套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与商业部科技质量局又在京举办了“全国商用电子收款机选型及POS系统展示会”,参展机型54种,厂家26家,包括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就看准中国商机市场并作了前期市场开拓的北京四通、广东京粤、深圳爱华、青岛电视机厂、中软总公司等一批较有实力的国营、民营电子企业。同时展示的还有商用票据打印机、条码设备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POS系统和商用工作站,参展的日本TEC和卡西欧,德国的西门子、美国优利和香港五奥环等外商港商表现了积极的合作意向。
⑧ 1879年收款机首次在什么国家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收银机是在1879年,由美国的詹敏斯
⑨ 1879年,收款机首次在哪个国家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收银机是在1879年,由美国的詹敏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制造
1.1879年美国詹姆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发明的防止营业员收款舞弊的机械式收款机。2.第一代是由NCR发明的,第一代半电动收款机是日本发明的。3.第二代电子收款机是日本ECR发明的。
⑩ 收款机是谁发明的
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活动之一,大概就是现金交易的大大小小的店铺了,但是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世界各地的店主们却无法解决两件颇为伤脑筋的事情。一是统计和计划。就是繁杂量大的库存无法经常清查盘点,结果也就无法有一个合理的进货计划。二是现金收入的记载。略具规模的店铺都雇有店员,他们天天时时和现金打交道。甚至每一个店铺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钱箱里的零钱不够了,雇员掏出自己的钱包,先垫出一些零钱,然后再从钱箱里取回来。当一个雇员从钱箱向自己的钱包里取回钱的时候,谁也不否认,他面对的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这真可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是,除了在偷窃被捉拿后由法律制裁以外,在如何预防的问题上,各种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除了互相监督、突击检查、鼓励检举,等等,还有很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提倡从思想教育入手。这确实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认定从技术上的监督,只是一种治标的方式,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要杜绝这种现象,还是必须从改造人的思想品质,从根子上去解决。因此,在加强法律制裁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工作,加强教育和学习。毫无疑问,这种方法肯定是基于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也肯定有它的积极意义。
我想告诉你的是,美国人通常是怎么考虑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呢?我们发现,在这类问题上他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是直直地从实际走向实际,而不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他们不习惯,大概也认为没有必要去进行更深的哲学思考。
他们想得很简单,既然放在眼前唾手可得的现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那么,常常有意志薄弱的人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感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只是在承认眼前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人是有弱点的,人是不可靠的。
这样的理解自然地把他们引向了另一条思路。他们会一心一意地从发明一个什么机制这样的角度入手,期待以一种机制解决人的不可靠性。他们认为关心人的“灵魂”这样的“重大课题”,是教师和牧师的事儿,而普通人只能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的小店主们也毫不例外,他们也经历了久久的“小问题带来的大困扰”。终于,在一百多年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概在南北战争以后不久,俄亥俄州一位杂货店老板的儿子詹姆斯在自己开咖啡馆时,深为上述困扰所苦,在轮船上记录螺旋桨转动的一个机器的启发下,设计了一架能够把每一笔交易结果显示出来的机器,伙计和顾客都能看到显示结果。这样一显示,店员原有的小偷小摸的冲动就给打消不少。所以这种机器曾被叫做“廉洁出纳员”。经过改进,这机器功能迅速加强,不仅能够计算每笔交易的总金额,计算找头,还能把每天的每一笔账都记录下来。之后,詹姆斯卖掉了他的发明。
然后,新的专利拥有者,又使收银机有了一次关键性的改进。在收银机上设计了一个附有自动锁的放现金的抽屉,还有一个铃。伙计把每样东西的价格和数量打进去,机器自动相加得出总数,再把顾客递上的现金打入,机器自动计算找头,整个过程都显示出来。双方无异议,一按键,随着一声脆铃,现金抽屉就自动弹了出来。如果你没按规矩做,那么现金抽屉是想打也打不开的。机器把每笔交易的全过程都记录在纸带上,在收银机的机制、顾客监督以及店主复查的三重管理下,你还怎么可能小偷小摸而不会在当天就被发现呢﹖
所以美国的顾客也很相信机器,几乎不对收银机算出来的结果置疑,更何况收银机印出来的收据有你的购物一览表,你回家后慢慢核对不迟。到美国后,从来没有看到顾客和售货员为价钱而有争执的。有收银机呢,争什么呀!
虽然这个早期收银机是机械式的,也笨重得很。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美国的古董店里,看到那个时代的各色收银机。也真亏他们想得出来,在没有电子显示器的年代,他们设计了一个个小钩子上挂着表明价格的小数字牌。下面一按,价格牌就被晃晃悠悠地钩上来了。价格牌是两面的、里面的售货员和外面的顾客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早期收银机虽然显得笨拙,但是已经具备了现代收银机最重要的功能。每天店主们可以从记录上核对现金。从此,在收银机当当的铃声中,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小店主们的烦恼。在美国式的英语中,“响了一声铃”已经成了“做了一笔买卖”的同义词。
当时,美国生产收银机的公司宣称,他们的收银机铃声,就像美国革命的第一声枪响一样,将在几十年内就响遍全世界。尽管形容得有点夸张,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确实看到多数国家都用上了收银机。
此后的收银机又经过了不断的改进。除了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在记录中还可以记上商品的代号,所有交易自动输入存货数据库,使得商店的统计与计划问题也得以一并解决。
收银机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就这样被一个非专家的使用者发明出来了。正由于他是一个平常的使用者,他才会在登记专利之后,早早地就以很便宜的价格,卖掉了他的专利和收银机的生产权。对他来说,去开发生产收银机,还不如卖他的咖啡省事呢。在美国,很多发明都是在这样一种非常实用的思想动机下诞生的。因此,这样的发明在美国可以说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必然的事情。
我们以前在中国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是美国人要是遇到一件棘手的活儿,会先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发明一个机器,然后在剩余的时间里用这个机器把活儿干完。到了美国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说,这个说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去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效率的因素,美国人好像确实比其他地方的人,更信赖一种机器或者说一种机制的作用,而不太愿意轻信人。
这怎么说呢﹖例如,从一个非常具体细节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的工具特别发达。哪怕你是再好的工艺师,他会承认你作为一个手工艺艺术家的水平,但是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说,他更信任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当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必须从艺术角度去欣赏的艺术品,而是一个实用产品的时候,他毫无疑义会放弃手工操作。他会宁可去买一台机器或者是一套工具,以保障一个技术动作的成功,也不会去雇一个高超的手艺人。原因很简单,人总是会犯错误的。
刚来的时候,我们很喜欢逛这里的建筑材料商店。很快发现店里的油漆部向顾客提供几百种油漆颜色的色标。你从中选了自己需要的颜色,拿上这张色标,售货员就可以马上给你调制好同样颜色的油漆。看到这里,你千万不要以为美国商店里都雇的是技术高超的八级油漆工。相反,调制油漆的小姑娘对此根本一窍不通。她所要做的只是查一下实验室事先做好的比例配方,照方办理即可。所以在美国从来没有听说过在这方面有可以“拿一把”的“老师傅”。美国逻辑很简单,小姑娘手里的配方是不会错的,再有经验的老师傅也有出错的时候。
这样,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去看看收银机的意义。你可以看到,“人”的品质与素质,都不必再由雇主去操心,因为这一切都在收银机整个机制的监督控制之下。逻辑也很清楚,雇员必须作出交易记录,才能打开现金抽屉。必须按交易的实际情况作记录,才能通过以自己切身利益为原则的顾客监督。一天下来,店主核对一遍,不论是由于人的素质问题造成的差错,还是由人的品质问题造成的现金短少,都可以马上被发现。在发生几次之后,雇主就可以换人了。也就是说,是一种机制保障了雇员的工作质量。
之所以我把收银机不仅仅称做是一个机器,而称它为一个机制,这是因为收银机的设计者已经把顾客的利益和顾客的监督,也作为设计的一个部分给放进去了,实际上,就连雇主从利益出发的每日核查,也成了这个机制的一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部分,它就不可能如此成功。
于是,在这里,人可以是不可靠的,但是,一个收银机却保障了对于不可靠的人的筛选,以及对于不可靠的行为的监督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