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心内科发明

心内科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26 00:00:40

1. 心血管堵塞

可以治好的,治疗这类病的关键是要疏通血管。
为此,我国当代科学家樊长喜先生发明了一种能从体外直接疏通血管的“樊长喜特色疗法”,为便于记忆简称“樊字疗法”。自1998年服务社会以来已为上百万患者重新找回了健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新华社》2009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0月16日、《科技日报》2009年4月23日等众多权威媒体,都对樊长喜先生发明的这项无药除病的樊字疗法作了报道。
樊长喜先生的这项重大发明,填补了世界空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想详细的了解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可以访问樊字疗法网。但是一定要登陆樊字疗法官方网站,因为现在有很多网站都是假冒的。

2. 华佗怎样发明新医术的呢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医学大家,他不仅善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还精通方药,擅长针灸,其中以外科手术最为有名,被人们称为外科医生的鼻祖。他就是东汉末年鼎鼎大名的医学家华佗。

华佗(?—208),一名华蒡(古敷字),字元化,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他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精通儒学与医术,拒不为官,以医为业。他通晓养生之道,“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华佗经历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之祸”和公元184年的全国性黄巾大起义以及其后持续多年的军阀混战。华佗目睹战乱灾祸,不求仕进,立志“以医济民”。他重视前人经验,汲取民间偏方,发明创造。经过多年的华佗实践,他在针灸术、诊断学、药物学、儿科、妇科、驱虫等医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声名颇著,时人称为“神医”,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华佗给患者治病,所以疗效显著,关键的一点是他明于诊断,能根据病情看出病理,判断准确无误,然后对症下药。如一郡守,病情险恶,华佗察看病情,按脉后,诊断为瘀血积存腹内,长期不能吐泄出来所致。若设法使他暴怒,吐出瘀血,病即可愈。郡守之子一切照办,果然使郡守吐出黑瘀血,足有一升多,病症从此痊愈。

华佗在诊断术上的高明之处,还表现在善于区分病状相同,而病理不同的患者。当时有两个府吏,一名倪寻,一名李延。他们都是头疼发烧。感觉相同。华佗察看两人病情后,认为两人病理不同,处方也应当有别。倪寻是外实(感冒),应当吃泻药;李延是内实(伤食),应当发汗。这两人服了不同的药,第二天,二人均病愈。

又如一妇人,在妊娠六个月时,突然剧烈腹痛,经华佗、按脉,诊断为胎儿已死,并让她家人摸妇人腹部,告诉他如果胎儿在腹部左侧是男孩,若在右侧为女孩,家人摸了摸说在左侧,华佗给妇人开了药,服后果然坠下男死胎。在封建社会,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男女授受不亲”,这就使华佗的妇科医术,受到很大限制。

华佗还善于诊断小儿科常见的疾病,东阳县陈叔山的两岁幼子,常腹泻和啼哭,孩子日益消瘦。华佗治疗时分别察看了母子二人,说“其母怀躯(母亲把孩子抱在怀中),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华佗让孩子母亲服“四物女宛丸”,十天后,孩子一切恢复正常。

华佗在诊断时,善于察形观色,从病状到病理,由表及里,因此,在诊断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晋代医学家王叔和编撰了《脉经》一书,其中的卷五,记载了《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共有76条。所说“扁鹊华佗”,或指二人的要诀,或单指华佗继古代集市图承并发扬了扁鹊的医术,由华佗本人总结的经验。《要诀》根据病人的面色、五官、肤色、病状和举止行动等,可以判定患者的生死寿天。例如:“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病人妄语、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者可治”;再如:“目色赤者病在心,白在肺,黑在肾,黄在脾,青在肝,黄色不可名者病胸中”。由于华佗经验丰富,观察入微,他的诊断相当精确。有一个做过督邮官的顿子献,曾患病,治疗后自觉良好。一日华佗为他按脉说:“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夫妻同床)即死。”恰巧顿子献妻听说丈夫病愈,不远百里,前来看望,夫妻同房团聚,时隔三天,果然病发而死。

华佗治病,常使用针灸法。他继承和发扬了春秋以来的针灸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用针灸,根据病情,分别使用灸法和针刺法。“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痊愈)”。最著名的一例,是华佗为当时的汉丞相曹操治疗头风眩症,每当发作,经华佗针灸,即立刻奏效。

华佗的针灸疗法,还能医治一些妇科病。一位李将军的妻子怀孕不慎流产,请华佗检查。华佗按脉后判断:根据脉象,胎儿还未下来。李将军说亲见胎儿坠下,对华佗的诊断不以为然,华佗只得告辞离去。百日后将军妻子又腹痛不止,只好再次请来华佗。华佗告诉将军夫妇:“此脉故示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华佗针、药并用,妇人有欲产而不能的腹痛。华佗说:“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照此实行,果然是一个手足完具、全身变黑的死胎男孩。这时,将军悔恨自己的固执,对华佗的医术赞叹不已。

古代山水画华佗针灸的高明之处,不仅针灸准确,效果显著,而且还能诊断出别人针灸的失误。当时有一位督邮官徐毅得病,华佗前去看视,徐毅对华佗说:“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华佗察看了扎针的部位,询问了扎针的深度,然后对徐毅说:“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五天之后,徐毅果然死去。

华佗除在内科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大成就外,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在外科手术方面。据《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则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麻沸散”的药物成分和配制方法,今已失传,后人一般认为华佗是用麻蒉(音坟)、羊踯躅、当归、菖蒲等中草药,研制成散剂,每次手术前,用酒服下,即可全身麻醉。这种麻醉方法比西医用乙醚施行全身麻醉术至少要早一千六百多年。有文献记载,华佗给患者施行麻醉后进行过两次腹腔手术,一次骨科手术,一次放血术的病例。这从当时的医药水平来看,也是可行的。

华佗作为名医,努力尽职,即使一些不治之症,为了减轻患者一时的痛苦,也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治疗。有位士大夫,身体极不适,求华佗医治。华佗在认真做了检查后对他说:“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年,寿俱当尽。”患者感到难以忍受,坚持要求手术。华佗为了减轻患者一时的痛苦,就照患者之意为其施了手术,当时见轻,十年后果然死去。

由于华佗的外科手术高超,时人称他为“神医”。他为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在这些故事中,有的是把别人做的事,也附会在他身上了。《襄阳府志》曾记载了华佗为蜀国名将关羽“刮骨疗毒”一事,《三国志·关羽传》也记载了这件事:“羽便伸臂令医劈古代风景画鉴赏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灸饮酒,言笑自若”。但并未说医生是华佗。按关羽镇守襄阳时,华佗已死,“刮骨疗毒”二事似不可能。但是,在动手术前,使用华佗的“麻沸散”,进行局部麻醉,还是大有可能的。这也说明,华佗在外科医术上的成就是卓越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革新创造。这对于那种克服疾病完全抱消极态度,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迂腐见解,也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虵虫是当时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病害之一。华佗在治虫除害中,吸取民间良方妙药,再配合自己经验,总结提高,有效地降伏体内各种寄生虫及其他虫害,以解除人们的痛苦。

一次,华佗外出行医,道上遇见一妇人病痛呼叫,即上前问病,得知病人自感咽喉有堵塞物,无法吞咽。华佗告诉病人:买三升又酸又辣的蒜齑(音积ji,即蒜泥)大酢(作,即醋)喝下,病且好。病人按他的指点服了药,很快就吐出一条地虫来,病痛立时减轻。

华佗还擅长用水疗法医治虫病。“彭城夫人夜之厕,虿(chāi拆)螫其手,呻吟无赖”,华佗让她把螯伤的手浸泡在热水中,“卒可得寐”。华佗又让她每过一个时辰换一次水,以保持水温,第二天,螯伤的手就恢复了正常。

华佗治疗虫病的方法很多。其中用汤药治地虫是他的得意之作。建安五年(200),“广陵太守陈登忽患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华佗按脉后说:“府君(指陈登)胃中有虫,欲成内疽(jū居),腥物所为也。”华佗让人给他煎煮了二升汤药,先喝了一升,稍停片刻,又喝完另一升。片刻·“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陈登顿时觉得轻松。临别时,华佗告诉陈登说:“此病后三期(三年)当发,遇良医可救”。果然不出华佗所料,时过三年,陈登病情复作。由于华佗不在,又没遇到良医,陈登终于死去。

华佗为了使自己的医术后继有人,为子孙后代造福,他把自己的医术和秘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其中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是最有代表性的两名医学家。

华佗在教授中,曾谆谆告诫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说:古代的长寿者,都做“导引之事”,仿照熊、鸱的动作,伸展躯体,活动关节,以求健康一长寿。“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鸟”。可以除病和强健身体。当人身体感到不舒畅时,可起作一禽之戏,稍稍汗出,身体自感轻便,增加腹中食欲。吴普按照华佗的“五禽戏”,经常进行锻炼,“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古代集市图樊阿向华佗学习针灸之术,很有成绩。一般医生认为“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樊阿却敢于打破常规,在背部扎针,深度可达一二寸;在胸部扎针,竞可达五六寸。由于技术精湛,疗效十分显著。另外,华佗还将精心研制的漆叶青黏散,传授给樊阿。漆叶青黏散的药物成分是由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配制而成。据华佗说:经常服用此散,可以“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樊阿遵照老师的教导,长期服用,活到一百多岁。

华佗在用药方面没有留下著作,但李时珍认为,华佗的学生所著《吴普本草》中载有他的用药经验。南朝陶弘景怀疑《神农本草经》是华佗、张仲景所记,虽不免武断,但作过增修工作还是有可能的。关于华佗著作,《隋书·经籍志》所载的几部均已佚失。唯一流传至今的是晋代王叔和撰《脉经》一书,其中卷五有《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一篇。世传的《华氏中藏经》,据考为六朝人所撰,但其中部分内容则为山水画鉴赏华佗的学术思想。华佗创作的《五禽戏》则是对养生学的一大贡献。

曹操得了一种头风病,“每发,心乱目眩”,多次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超群,便派人把他请来。经“佗针,随手而差(愈也)”。但仍不能除根。曹操为了让华佗随时为自己治病,要华佗做他的侍医。华佗离家年久,思归探视,乃以“求还取方”之名告假回家。其间曹操曾屡次作书召还,并敕令郡县发遣,华佗托词妻病,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去调查,并指示使者:“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使者至谯,见华妻安然无恙,便拘捕了华佗,传送到许昌狱中。曹操的高级谋士苟取或(音玉)为华佗向曹操请求说;“佗术实工(善也),人命所悬,宜含宥之。”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下令赐死。华佗临死前,将其所著书一卷交给狱吏说:“此可活人。”怎奈狱吏在曹操的淫威下不敢接受。华佗悲愤之极,不再勉强,遂用火焚化。

华佗死后,曹操的头风症并未根除,当发作时,愤然叹息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的爱子仓舒(即曹冲)病重,找不到良医救治。曹操喟然长叹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华佗被害后,引起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吴普在广陵修建了华佗的神庙,以表达其对恩师的哀思和悼念!在徐州,人们建造了华佗墓,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

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华佗的医学成就也有其局限性,但他对我国医药学特别是外科手术、麻醉剂和医疗体育及养生学方面所作的贡献,确是很大的。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所景仰,也为世界学者所称颂。

3. 我爸今年61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90%左右堵塞、心脏支架都无法做,除了搭桥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溶栓的治...

利用疏通血管的物理疗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免除了做造影、支架、搭桥等手术的麻烦和隐患;也为患者减轻了巨额的经济负担;又能让已经装过支架或搭过桥的血管不再堵塞。
这一疏通血管的物理疗法,是我国当代科学家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所以被命名为樊字疗法。樊字疗法可以从体外直接疏通血管,将血管中的垃圾清理出来,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既免除了做支架或搭桥的隐患,又不需要服任何药物,也不需要光、电、磁、红外线等任何医用材料,方便快捷;是患者在家自己给自己治疗的自我疗法,已经为上百万患者重新找回了健康,很多媒体都先后报道过。
如果要想详细的了解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一定要访问樊字疗法官方网站,因为现在有很多都是仿造和假冒的。

4. 将来有可能发明机器蠕虫治疗心血管病么

期待技术进步吧!个人感觉理论上可行,就是如何变为现实是个难题。

5. 关于护理的小发明

护士这几个小发明,真得很给力!

沙袋固定装置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主要为无张力网片修补术,该手术所用时间短,恢复快,可降低术后疝的复发,但手术后血肿发生率较高,因此患者手术后医嘱予伤口压沙袋。

但是由于患者翻身或是侧卧,沙袋容易滑脱或是偏离位置,压迫止血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普外一科护士设计了一个沙袋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是在腹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能够容纳沙袋大小的口袋,将沙袋放于口袋中,用尼龙粘扣封口固定,外层腹带粘扣扣好固定,能够很好的固定沙袋,即使患者翻身或取半坐卧位,沙袋仍然不容易滑脱或是偏离位置。

尿管固定装置
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操作,而多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固定法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引起的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尿道黏膜损伤、疼痛等也很是让临床护士困扰。

该科护士发明的尿管固定外固定装置将尿管置于大腿内侧,不接触床单,不易被粪便污染,阻断了细菌经尿道逆行进入膀胱的途径,减少了污染的机会,避免了因牵拉引起的阴茎头、尿道外口疼痛、溃疡等并发症,降低了脱管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护理人员识别标识
株洲市市中心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有治疗护理都由专属责任护士完成,但在治疗护理集中的时段经常会有病人反映 “护士戴了口罩之后分不清谁是谁”。为了使患者更加容易识别自己的责任护士,该科制订了护理人员识别标识,让患者及家属方便快捷识别自己的责任护士。

一次性无菌用品分隔栏
一次性无菌用品的使用,关系到临床护理安全,因此护士在使用一次性无菌用品前,应确保在有效期范围内。但有时把即将超过有效期的物品与刚刚上新的无菌物品混放在一起,结果有的物品还未用完有效期就已到,造成浪费。因此该科在一次性无菌用品框内设计一个分隔栏,规范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减少因过期造成的浪费。

6. 有人认识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丁发明吗帮我介绍下他。

人渣一个!

7. 求国内靠谱的知名心血管专家。

治疗心血管堵塞这类疾病的关键是要疏通血管,将血管中的垃圾清理出来,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我国当代科学家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可以从体外直接疏通血管,将血管中的垃圾清理出来,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不仅免除了做造影、支架、搭桥等手术的麻烦和隐患;也为患者减轻了巨额的经济负担;又能让已经装过支架或搭过桥的血管不再堵塞。
樊字疗法不需要服任何药物,也不需要光、电、磁、红外线等任何医用材料,方便快捷;是患者在家自己给自己治疗的自我疗法,已经为上百万患者重新找回了健康,很多媒体都先后报道过。
要想详细的了解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一定要访问樊字疗法官方网站,因为现在有很多都是仿造和假冒的。

8. 医学发展史

西医发展史

近代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的医学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发展,生产力的增长促进了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这些都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药物也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陈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首先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依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陈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

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人的解剖结构,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他开始从事人体解剖。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只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

达·分奇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由此证明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是由维萨里完成。维萨里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最多只允许进行三或四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就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

中世纪,由于手术操作污秽而受到轻视,一般的外科手术都由理发师进行。法国的帕雷就是理发师-外科医生,他曾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国文字法文写成的。

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曾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这时弗拉卡斯托罗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还指出了三条传染途径。

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的医学

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

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学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于是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

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血液在心脏循环的过程。1553年,西班牙学者塞尔维特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时,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进行了“漫长而奇妙的迂回”。

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

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意大利马尔皮吉观察动物组织,发现了毛细血管,他还观察过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荷兰业余科学家列文胡克也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细胞;他在观察蝌蚪的尾巴时发现血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流过的情形。他和马尔皮基的观察填补了哈维在血液循环学说中留下来的空白,说明血液怎样由动脉进入静脉的。但是,17世纪的显微镜观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体组织学是19世纪才发展起来。

17世纪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都有了进步,医学家也开始不满意过去的医学学说,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这主要有三种派别。其一是物理学派,医学机械论者、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对医学的见解就是代表。他主张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机械的反应;认为人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于松果体中。

化学派则以化学原理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荷兰人西尔维乌斯可为其代表。他曾致力于盐类的研究,认为身体的三要素是水银、盐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伦学说的信奉者,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酸性和碱性的平衡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方法也是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为主。这个学派是当时医学上有势力的一派,他们在唾液、胰液和胆汁方面的研究对生理学有一定的贡献。他们认为血液是中枢,一切病理过程都由血液产生。对所有疾病都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治疗。

另一位英国的化学派代表,牛津大学的威利斯注重临床观察。在西方他第一个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曾称威利斯氏病,他记述过现在所称的重症肌无力,还描述并命名过产褥热和大脑基底动脉环。

还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认为生命现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学的支配,生命现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来维持的,这种生命力亦即活力。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塔尔,他认为疾病的原因在于生命力的减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纪更为盛行。

这三个学派虽然开始于17世纪,但其影响都很大,直到20世纪各种学派中还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西德纳姆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

18世纪的医学

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

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

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宋,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

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

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布尔哈维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先驱。

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

19世纪的医学

19世纪初,细胞学说被提了出来。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再加上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也随之诞生了。法国人巴斯德开始研究发酵的作用,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科赫三定律。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19世纪后30年,是细菌学时代,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被发现。巴斯德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并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吞噬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提出了微生物间的对抗和它们变异的论述;20世纪初,发现乳酸菌与病原菌在人肠中相互拮抗,并用乳酸菌制剂来治疗某些肠病。他对早期免疫学作出很大贡献。

19世纪初期,在药理学方面,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鸦片中提取出吗啡;1819年由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至19世纪中叶,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合成成功;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

19世纪,人们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机体,从而逐渐兴起实验生理学。法国的马让迪,德国人弥勒和法国人贝尔纳先后用动物实验对神经和消化等系统进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由于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当时的临床医学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检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从直接观察病人转变为研究化验室的检验结果。

发明听诊的是拉埃内克,他是法国病理学家、临床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对于心肺可以听诊的启示。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制成纸制听诊器,后用木制。他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用听诊器发现的各种最微小的现象,并进行了许多尸体解剖,把解剖结果与临床现象相对照,从而改进了听诊法。1819年,他发表论文《间接听诊法》,并根据这种新的检查方法用来诊断肺和心脏的疾病。

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装置和光学器具,一系列光学器械相继发明和使用。较早的有德国人赫尔姆霍茨的检眼镜,继之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先后发明,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的内容物,大大改进了诊断法。显微镜学的不断进步,促使形态诊断学在临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机体体液和固体部分的组织结构和有形成分,并研究正常和异常排泄物的结构成分。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成就,医生的诊断方法更为丰富。

19世纪之前,外科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问题未得解决,这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发明。19世纪中叶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继被用作全身麻醉药,外科手术能够在无痛情况下施行,这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是外科手术学得以发展的前提。19世纪末又发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续繁杂、副作用多的不足。

创伤手术后的化脓并发症是最麻烦的事,在巴斯德发现病原微生物以前,维也纳的产科医生塞梅尔魏斯于1847年证明,产褥热的真正原因是手和产科器械带进了感染因素,主张用石灰水洗手。

根据巴斯德的发现,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荻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

1886年贝格曼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标志着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进步,如止血钳、止血带以及血管结扎的方法的应用等。

以上几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外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

18世纪时预防医学有某些改进,但大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实施范围也很有限。到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英国于1848年设立卫生总务部,规定一些预防疾病的法令。

之后不久,英国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亡约六万人。统计资料显示疾病的传染媒介是饮用水,于是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方法,而逐渐遏止了疫情。

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的人是德国的佩滕科弗,他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卫生学方面,研究了空气、水、土壤对人体的影响;测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呼吸的意义,并发明了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气和暖气设备。继他之后,研究职业病的劳动卫生学、研究食品工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相继产生。

护理工作历史悠久,但从事护理的人长期地位低下,19世纪之前工作条件一直十分恶劣,人员素质差,待遇低。英国的南丁格尔曾在德国学习护理知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收效显著。1860年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全文地址 在这里哈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002926&PostID=20674914

9. 世界著名科学家分别发明了什么(10个)

第一位:物理力学大师,英国科学巨匠——牛顿。开创了经典物理力学原理,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第二位:相对论创立者,德国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的提出,详细阐明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使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物质也能完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可能。

第三位: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法。挽救了成千上万的人类的生命。

第四位:微生物之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开创了研究疾病病理学划时代的意义。

第五位:X射线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彻底颠覆了影响人类上千年研究人体疾病的传统诊疗方法。

第六位:计算机之父,英国科学家图灵。可以说他就是计算机的灵魂所在。

第七位: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挽救了上亿人的生命。

第八位:工业革命的先驱,蒸汽机的发明者,英国人瓦特。可以说没有他发明的蒸汽机就没有近代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整个近代史将重新改写。

第九位:“日心说”的创立者,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打破了统治欧洲乃至世界将近上千年的宗教学说“地心说”。

第十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又称小儿麻痹)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索尔克,他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肢体残疾。更令人敬佩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着想,他拒绝申请专利

10. 【听力文摘】听诊器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在19世纪初,一位来法源国内科医生雷纳-莱纳克遇到了一个难题。在为一位有心脏病迹象的年轻女性看病时,雷奈克需要听到她的心跳声才能确诊。但当时西医界已知的听诊方法只是简单地将耳朵贴近患者的胸部来判断心跳声。但莱纳克并不想与这位年轻女士太过接近。 故事的结局是莱纳克随后拿了张纸卷成圆筒状。他将这一纸质圆筒置于他的耳朵和患者的胸部之间,使得两人都免于了尴尬。但与此同时,他惊奇地发现通过纸质圆筒传出的心跳声相较以往听到的更为响亮清晰。 莱纳克将这一发明命名为听诊器,这一名称取自希腊语中的胸部及观察两个词,因为这一发明为心肺诊断技术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材质进行实验后,莱纳克认为木质圆筒作为听诊器的效果最佳。他将余生致力于研究心肺听诊,并通过尸检来验证他此前通过听诊所下的诊断。 尽管听诊器彻底改革了西医诊断方法,但它最初推广使用时也遭遇了极大的阻力。19世纪20年代,许多医生认为通过圆筒听诊太费时又不方便,甚至很愚蠢!但不久之后,莱纳克这项颇为实用的发明的价值逐渐显现。现今,听诊器已成为医学保健普遍的象征。【本译文由普特网友大蝗虫虫提供】

阅读全文

与心内科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