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地动仪是谁创造的

地动仪是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6-25 22:24:57

1. 世界上的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专代,地震比较频繁属。

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1)地动仪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张衡将候风地动仪安置在都城洛阳。起初,满朝文武都不相信这台地动仪能够测出地震的方向。

凑巧138年3月1日(距今已1879多年)(汉永和三年二月初三日,距今已1879年)突然地动仪朝向西北方向的钢球落了下来,掉进仪器下面的蟾蜍口里。可是,洛阳居民谁也没有感觉到地震。

几天后,陇西驿者日夜奔驰来京师,报告陇西地震,二郡山崩(震级约为6.5级)。陇西正好在洛阳的西北方向。

在事实面前,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候风地动仪的灵验,佩服张衡的发明。

相隔1700多年,欧洲人才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2. 谁创造了地动仪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3. 地动仪是由谁发明出来的

张衡是东汉时期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从小聪慧过人,对日月星辰特别感兴趣,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就是由他创造出来的。

4. 谁发明的地动仪他是哪个朝代(年代)的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创造了地动仪。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内比较频繁。容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条龙头的下方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地动仪是谁创造的扩展阅读: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意思是,地动仪用尚好的铜建铸而成,盖好上面的盖子顶部隆起,像极了酒杯,用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间有柱子,旁边有8个通道,用来发射机关。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而现在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图片,实际上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5.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34岁的时候,皇帝把他叫到北京当官,担任太史令,主管观察天象和记录灾害的工作。东汉时地震比较频繁。地震时土地龟裂,河水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张衡为了掌握各地地震动态,经过多年研究,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3354地动机。地洞系由铜制成,直径8英尺,形状像一个大酒坛。酒团的外墙上倒挂着八条龙。每条龙的嘴里都有一个铜球,每条龙下面都有一只铜蟾蜍蹲着。蟾蜍抬头张大嘴,八只龙的水龙头分别面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张哥制造的原始机器已经在战争中被破坏很久了。今天人们在博物馆的教科书上看到的池东仪的样品是50年代专家的仿制品。但是以今天的邪恶科技水平,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东汉时期这么简陋的机构怎么办?显然,地动机这个东西效果很小,几乎没有。根本不存在,或者一开始就是修历史的人建造的机器。现代人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机器。

6.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公元138年的一天,在距当时的东汉都城洛阳有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几天后,报信的人骑马赶到京城报告皇帝,大家才知道这件事。一旦得到这个消息,马上全城都轰动了,原来前几天早就有一个人用一个仪器测出了它的方向,但当时并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一下,发明了这个仪器的人名扬全国,甚至有人把他看作圣人。

这个人就是张衡,而他发明的这个仪器叫地动仪。张衡出生在南阳县石桥镇。他的祖父曾经做过官,但因为为官清正,家中并没有什么财产。张衡的父亲去世后,他家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张衡从小爱读书。除了读书以外,还经常观察工匠们干活。要不就摆弄竹片、树枝,做些精巧的小玩意儿给朋友玩。在石桥镇,几乎没有比他更心灵手巧而且有学问的人了。但他一点也不满足,决定到外地去游学,以增长学问。

在当时,长安是西汉的都城,洛阳又是东汉的都城,人们合称他们为“二京”。张衡决定到“二京”游学。他辞别家乡,首先向西到长安去,开始了他的游学历程。一路上,他四处拜访有学问的人,并把听到和看到的事都记了下来。在洛阳,他结交了许多有学问的人,其中崔瑗便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崔瑗对天文历法很感兴趣,在他的影响下,张衡渐渐开始爱上了天文历法。

由于勤奋好学,张衡很快便成了洛阳城的著名人物。有一次,南阳太守派人来告诉张衡,推荐他去当官。但他谢绝了。他认为做不做官不要紧,要紧的是研究学问。后来官府又几次派人来请张衡去做官,他都没有答应。

几年过去,张衡学问大有长进,名声也越来越卓著了。但他家的生活越来越困窘,正巧南阳太守鲍德又来请他去做官,他想到鲍德是一个有道德有学养的人,就答应了他。于是,张衡在鲍德的手下做了一名主簿,负责处理和起草公文。

在鲍德的手下干了一段时间,张衡帮助老百姓干了许多好事,不断显露出他的才干。鲍德见他果然有才干,更加信任他了。他又建议鲍德建立了郡学,供读书人学习。不久,他又把自己的游学经历写了下来,这便是著名的《二京赋》。他前后用了十年时间,才最后写成。这篇赋一写成,立刻轰动了京城。读书人争着阅读传抄。不过因为它篇幅太长,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鲍德被调到京城当官,张衡便又回到家中专心研究起学问来了。他开始研究《玄经》,这是一本研究宇宙现象的哲学著作,也谈到了天文历算等问题。这本书对张衡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从此把兴趣转移到对宇宙现象的探索里。

有一年,东汉皇帝汉安帝下令,要全国各地推选有学问的人到洛阳做官,张衡也被选到了京城,由于他对天文历法有深入研究,朝廷便任命他当太史令,负责天文、历法、气象、地震等方面的事。张衡从此更专心地研究天文学了。他每天都在认真地观察着星空,不论严冬还是酷暑。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张衡把它都写在一部叫《灵宪》的书里。到现在这部书在天文学史上还占有极高的地位。

张衡不但写书,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理论总结,而且将这些加以实践,从而创造出能实际操作的天文仪器。前面说过的地动仪便是一例。另外他还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天文仪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变化。

浑天仪的制作精巧:他先找来一些竹子,用刀将它劈成片,然后在它们上面刻上度数,再将这些竹片编成一个圆球。然后请木匠将它做成一个木模,再烧铸成铁球。他又想出用漏壶滴水的办法,推动仪器自己转动。他通过计算,在仪器内装了精致的齿轮,当漏壶不停地滴水时,带动仪器绕轴缓缓地旋转起来。漏壶中的水经过一天一夜滴完,仪器也正好转完了一圈。为了说明这个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张衡还写了一本书叫《浑天仪图注》。根据这本书,人们可以知道汉代的浑天仪是什么样子,汉代的人是如何理解天象变化的。

由于张衡生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他们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皇上相信了他们的话,便把他调离了京城,到河间任太守。但在河间做太守期间,因为和河间王刘政发生矛盾,他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学问又无法再钻研下去,终于在苦闷中与世长辞。

7. 地动仪是什么谁发明的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
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
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
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
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
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
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
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
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
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
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
不光是这样,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
星辰等天文的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
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
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
民。
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
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
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
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
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
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
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
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
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
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
张衡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他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参考资料:http://www.mypcera.com/book/e/h/sx5000/082.htm

8.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呢

地动仪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但是地动仪已经失传到现在,也不能完全复制出原来的真实状况

9. 第一个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张衡,他发明了地动仪。
除了浑天仪外,张衡在世界科学史上另一个不朽的创造发明——地动仪,就是在他第二次担任太史令期间研制成功的。发明于公元132年(阳嘉元年)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发明,在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据《后汉书·张衡》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很象一个大酒樽,圆径有8尺。仪器的顶上有凸起的盖子,仪器的表面刻有各种篆文、山、龟、鸟兽等花纹。仪器的周围镶着8条龙,龙头是朝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排列的,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枚铜球。每个龙头的下方都蹲着一只铜铸的蟾蜍,蟾蜍对准龙嘴张开嘴巴,象等候吞食食物一样。无论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传来地震的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滚出来,落到下面的蟾蜍嘴里,发出激扬的响声。看守地动仪的人听到声音来检视地动仪,看哪个方向龙嘴的铜球吐落了,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记录下准确的地震材料;同时也可以沿地震的方向,寻找受灾地区,做一些抢救工作,以减少损失。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使人无法详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凭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依据《后汉书·张衡传》的有关记载,参照考古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终于考证推论出1800多年前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机构原理,并且设计了这座仪器的想象图。
在国外,过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仪器在马拉哈天文台出现;而欧洲最早的地震仪也是出现在地动仪发明1700多年以后了。

阅读全文

与地动仪是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