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烟花是谁发明的啊~~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啊~~
相传在1400年前,南川来河两岸时闻有人自被山魈所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惊扰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费尽苦心研制出爆竹,它不仅用来驱祟避邪,保护一方平安,更为太宗驱镇邪魅。李畋救驾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人民美好善良的愿望。但据史书及相关的文学书籍记载,在唐朝已有了烟花的发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间,我国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发展成熟,已有了大规模的成架烟火。
『贰』 烟花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烟花最早出现在唐朝武德四年。
《唐史》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
上栗人历来对李畋顶礼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于东晋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栗南街佑圣观中设立了“爆竹祖师李畋之神位”,后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并逐步把制造爆竹的工艺传给乡邻。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
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当地人就将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为“爆竹鼻祖”的诞辰纪念日,一到这一天,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众便成群结队自发祭奠纪念李畋,一直沿袭至今。
(2)冷烟花发明时间扩展阅读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炮仗,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中国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作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烟花的品种名目繁多。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十三大类: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线香类、摩擦炮类、礼花弹等;具体又可分为冷光烟花、礼花弹、盆花、罗马烛光、火箭、电光花、舞台烟花、冷焰火、瞬间烟花、火炬烟花、玩具烟花、鞭炮、舞台喷泉、架子烟花、日景烟花等3000多个。
另外,浏阳和万载等地生产的大型烟花,主要供大型焰火晚会欣赏而制造。主要种类有"焰火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大彩火轮"、"架上烟花"6种,每年都有数十至上百个品类、规格。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还出现了电子烟花。电子烟花其实是一个投影仪,机身呈半球形,第一眼都觉得更像是一台天文望远镜。靠着上面的6只高光源LED镜头在光线暗淡的空间投影。其中大镜头一个,小镜头四个,还有一个可以旋转180度的镜头。所有镜头都在透明的球形盖的保护之下。而且底座部分有一排操作按钮。
『叁』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冲天烟花
相传烟花始于隋唐,盛于宋代。
北宋时烟花制作已很精致,有了显现戏曲人物形象的“药发傀儡”。
南宋时节日盛行放烟花,当时的景象从《武林旧事》中可窥一斑:“宫漏既深,始宣放烟花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现代烟花可分为低空烟花、高空烟花、地面烟花、水面烟花、手持烟花、吊线烟花、造型烟花等八大类,令人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花与声声爆竹相辉映,将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热闹非凡。
(3)冷烟花发明时间扩展阅读
烟花种类
烟花的品种名目繁多。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十三大类: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线香类、摩擦炮类、礼花弹等。
具体又可分为冷光烟花、礼花弹、盆花、罗马烛光、火箭、电光花、舞台烟花、冷焰火、瞬间烟花、火炬烟花、玩具烟花、鞭炮、舞台喷泉、架子烟花、日景烟花等3000多个。
另外,浏阳和万载等地生产的大型烟花,主要供大型焰火晚会欣赏而制造。主要种类有"焰火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大彩火轮"、"架上烟花"6种,每年都有数十至上百个品类、规格。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还出现了电子烟花。电子烟花其实是一个投影仪,机身呈半球形,第一眼都觉得更像是一台天文望远镜。
靠着上面的6只高光源LED镜头在光线暗淡的空间投影。其中大镜头一个,小镜头四个,还有一个可以旋转180度的镜头。所有镜头都在透明的球形盖的保护之下。而且底座部分有一排操作按钮。
『肆』 烟花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1、唐朝,唐人李畋(公元601—690年)被认为是烟花制造的开山鼻祖。
2、由来:相传版李畋出生在浏阳上权瑶镇,唐代《异闻录》记载,李畋的邻居家里闹鬼,染上了“恐惧症”,终日不敢出门。李畋在邻居家门口点燃竹制的花.炮,一下子就把鬼赶跑了。民间还曾有传说,李畋曾在贞观年间,用爆竹为李世民治病。后来,李畋把技术“转让”给同乡、亲朋,搞得浏阳一度“十家九爆”。
3、李畋
(1)李畋(tián)是中国花炮祖师,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生于湘赣交界的浏阳醴陵上栗交界处的麻石村。据传,当时灾害连年,瘟疫流行,李畋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了瘟疫的流行,爆竹因而很快推广开来。
(2)李畋因此被烟花爆竹业奉为花炮祖师。现在花炮主产区的湖南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均对其进行祭祀缅怀,李畋广场为多地地标,浏阳烟花节更是世界闻名[1]。而醴陵是第一个拥有李畋祭祀祠堂的城市。
『伍』 烟花有多久的历史
这就要看是什么档次的产品啦。
中国历史上自己做的传统产品,
现在的市场上都完全没有踪影。
在市场上畅销的,打得响的,中国能够生产了出口的,
全部都是洋鬼子发明的,
例如,
盆花,
冷烟花,
冷焰火,
魔术弹,
特别是礼花弹,是中国改革发放前,
政府从国外引进、仿制,
由北京市礼花厂生产,
首先满足首都政治宣传而制造的。
在兔子国,安全火药、无烟火药、无硫磺火药、低温火药的等等,根本无法也无需“发明创造”,到现有公开免费的文献库中就能检索到:目前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近1000万种,经常使用的也有七、八万种。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 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经登记了27,655,947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从运载火箭、导弹的固体、液体、气体推进剂、各种火工材料、冷焰火、所有的炸-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都已经开拓完全啦。
『陆』 烟花历史及原理我想了解一下 烟花是由什么时候被发明
花炮是烟花、鞭爆的统称。要讲花爆的源流,就得先从鞭爆谈起,而鞭爆又是从爆竹(又称“爆仗”“爆竿”)演变过来的。它的整个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烧竹期、硝磺期和焰花期三个过程来说。
一、烧竹期
所谓烧竹期,就是用火烧竹子,发出响声,叫“爆竹”。我国“爆竹”起源很早,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书》中就有:“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的记载。(中华书局、巴蜀书社版《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95卷除夕部杂录2671页
其后三百年左右的西汉时期,文学家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在他所著的《神异经》中西荒经条记述了一个爆竹驱山魈的故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在深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火朴(pu-竹子爆裂声势而出,燥(山魈)皆惊惮……。”(见万有文库本《旧小说》)
南北朝梁时(公元502-557),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有:“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燥(xiao同魈)恶鬼,”的记载。宋代李畋在他著的《该闻录》中也记有一个爆竹驱鬼的故事:“李岐邻叟家,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数十根于庭,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见《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除夕部2670页)以上记载说明,我国以竹烧爆的“爆竹”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时就已有元旦或除夕用“爆竹”驱邪的习俗。
关于爆竹的事,唐宋诗人颇多咏述,如唐刘禹锡(公元772-842)的畲田行一诗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之句;薛逄(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进士有《元日楼前观仗》二首之作;耒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之语。
到了宋代诗人咏及此事的就更多了。如王安石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苏东坡有:“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之语;杨万里有:“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等等。
在《三山志》中还记载了张浚(1097――1164宋代大臣,1135任宰相)和郑樵(1103――1162史学家)的有关趣事说:“张丞相浚为帅日,除夕,莆人郑樵客郡中(指福州)与观火爆,丞相命赋诗,给竿字为韵,樵即中占云:
驹隙光阴岁已残,千门竹爆竞团园。
烧成焰焰丹砂块,碎尽琅琅碧玉竿。
唤转韶光新景燠,辟除恶魅旧时寒。
主人从此占佳瑞,再入为霖洒旱干。
该志还说:“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烧爆于庭中,儿童当街烧爆相望,戏呼达旦,谓之烧火爆。”(均见《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
以真竹着火的爆竹,究竞烧到什么时候呢?南宋诗人范成大(公元1126――1193)给我们留下了诗作为证。他在《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爆竹行》中云: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自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土皆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垒床底,犹有余威可除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诗中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烧爆竹的情景,还告诉我们当时的爆竹是:“截筒五尺煨以薪”的。
这证明至少在范成大在世这段时间里的爆竹,还是以真竹着火的爆竹。可见真竹着火爆竹子至少烧到了南宋。
二、硝磺期
竹筒充销和卷纸裹硝的爆竹,其主要原料一是纸,二是硝磺配制而成的黑色火药。纸是在东汉元兴(公元105年)蔡伦推广大量制造的。硝磺是什么时候发现?又是什么时候配制成黑色火药?
硝在古书里叫消石、硝石、火消、焰硝、又叫芒硝、苦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等等。《大学衍义补》火攻论中说:“硝之名见于本草,汉张仲景(张生长在东汉末,公元220年以前。――编者)方论中已用为剂,则是汉时已有矣。”就是说硝在东汉时,公元220年以前就已发现和被人们利用了。
磺发现于何时?春秋战国(公元前600年)时,有一个叫范子计然(越国葵兵濮上人)说过,“硫磺出汉中”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公元前120年前后)一书中,就有硫磺的记载。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也记有“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磺)之说,许会林在《中国火药火器史话》中说:“大约在西汉年间(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湖南就发现了丰富的硫磺矿,以后在山西、河南等省也陆续发现。”从这些历史记载中,足以说明我国的硫磺在汉朝就已发现了。
但是,这只是天然硫磺,要炼成制造火药的硫磺,还要有一个过程。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公元1587年)有《天工开物》一书中说:“硫磺是在焙炼铁矿时,分解后冷凝而得到的液体,再凝固时,便成硫磺。”这就是说,硫磺矿物,要经过高温冶炼,才能成为制造火药的硫磺,而火药的发明是来自道家炼丹术士的系统。
我国炼丹术起源很早,自战国到汉初,就很盛行。到两晋南北朝时,就出现了炼丹术士葛洪、陶弘景等人。葛洪(公元284年至364年)在他的《抱朴子》一书中,就有三篇专门讲炼丹的蓍作。隋末唐初有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年至682年)也是有名的炼丹家。蓍有《丹经》一书,人们认为火药是他发明的(后有人考证,该书是孙思邈死后七十六年才成书,怀疑不是他的著作)。中唐(公元850年前后)郑思远在他的《真元妙道要略》一书中,就提到了火药。其后此宋曾公亮、丁度等人在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开始编纂的《武经总要》一书中,记载了三个火药西文配方。
上述这些记载,充分证明,火药是中唐(公元750年前后)发明的,也就是说从硝磺的发现到配制成火药,这个过程至少在五百年以上。至于以纸筒裹硝制成的鞭爆烟花,那是以后的事了。不过根据《武林旧事》的记载,我国的爆竹,到南宋已由烧竹进入到竹筒充硝,再进入纸卷裹硝的硝磺期了。随着火药的发明烟火不久问世,使爆竹进入了烟火期。
三、烟火期
烟火也称“焰火”、“烟花”,现在有的又称“礼花”。中国的烟火发明也较早,恩格斯说:“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消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剂,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的典礼中。”(见1964年版《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193页《炮兵》一文)
据《乾淳岁时记》和《武林旧事》的记载:“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后武林旧事》也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穆陵(即理宗)初年,尝于上元日(正月十五日)在清燕殿排当,恭请圣太后,既而烧烟火于庭,有所谓“地老鼠”(一种花爆名)者,径至太母圣座下,太母为之尺惶,拂衣径起,意颇疑怒,为之罢宴。穆陵恐甚不自安,遂将排办艺巨王当(负责的宦官)陈询尽监系听命。黎明,穆陵至陈朝谢罪,且言内臣排办不谨,取自行遣。恭圣笑曰:“终不成他特地来尺我,想是误耳,可以赦罪。“于是子母如初焉。”
这说明南宋时爆竹、烟火已很盛行,并成为皇亲贵族的娱乐用品,进入市场交易了。
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如元
追问:
朝有名的书法家赵孟曾有过赠产烟火者的诗章:
人时巧艺夺天工,练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耀耀喧灰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明人刘若愚在《酌中志略》中也记述了当年宫中放烟火情况:“乾清宫丹墀内,自二十四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昼间放炮,遇风暂止一日半日。遇圣驾升座,伺候花炮。”(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
到了清朝中期鞭爆烟花就更加普遍了。
烟花的颜色是由于不同金属灼烧,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不同造成的。烟花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属就能产生不同效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是利用了不同的添加剂,它们的形状、燃点、爆炸性质、产生气体等等因素影响了烟花燃放后的飞行路线,从而形成不同的效果,具体如下:
烟花燃放后为什么会有变化无穷的效果呢?这是利用烟花药剂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烟花效应的结果。
一、发光效果
发光效应是烟花药剂的一种主要效应。无论是能起照明作用的照明剂,还是能产生亮星的药剂,能产生一闪一熄的效果药剂,它们所产生的烟花效果都离不开发光效应。
利用烟花药品剂燃烧后产生的发光效应,在药剂中如增加金属粉(如铝粉、镁铝合金粉等)在药剂燃烧时即可生成固体和液体生成物,则离解出大量的光能和热辐射,发光强度有数十万国际烛光,温度可达数千度。烟花药剂就是利用这种发光效应而起到照明作用的。再利用这种发光作用,可制造出大小不一和形状不同的各种照明灯(弹)。
有的药剂被点燃后除了能产生一定光色外,还能在光截体中喷出许多金黄色或钢色,或是白色的亮星,把这种现象称为“喷波”(或拉波)。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利用发光效应。当将硬木炭粉或铝粉、铁粉加入药剂中,燃烧后有一些颗粒在光截体中没有完全燃尽被喷出,这些被喷出的颗粒再遇见空气中的氧,就会发生第二次燃烧反应,从而产生不同颜色和一定亮度。硬木炭粉可产生金黄色小星;铁粉可产生钢兰小星;铝粉可产生白色小亮星,利用喷波的作用,即可制造出各种烟花形象,如可制成金黄色、白色、钢兰色的各种喷花;或能产生乱窜的蝌蚪游水般的零部件(称为曲率)以及翻跟头的部件(称为绣球)等等。
有的药剂被点燃后能强烈地燃烧产生一定亮变和光色,并产生一亮一熄的脉冲现象。这种效果我们称为闪烁,也是利用发光效应的一种。在药剂中除了加入金属粉外,还要加入易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液体生成物的材料。这样即可使药剂燃烧后,由于有金属粉存在则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亮度,当固体和液体的残渣覆盖下一层等待燃烧的药剂时,即会出现低温辐射给人一种熄灭的感觉。当下一层药剂被点燃后,又会产生高温和较大的亮度。紧接着又用固体和液体残渣覆盖再下一层的药剂,以此推类,则会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我们利用这种一亮一熄的脉动现象,可制造出有如雪花飘飘、红星闪耀等烟花成品和各种零部件。
大型烟花和空中礼花产生烟花效果时,同观众的眼睛直线距离一般都不少于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如果它们产生的光色暗淡,则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这二类烟花除了光色正确外,还要有一定的亮度。这也即是说除了要求获得色纯度比较高的火焰外,同时也要利用药剂的发光效应使火焰具有鲜艳的效果,要想获得美丽鲜艳的火焰,也必须加入一定量的金属粉。
二、焰色效应
烟花药剂燃烧时除了能发光外,还要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火焰颜色是由于烟花药品剂燃烧时,它的各组成成分间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些原子或分子,这些分子或原子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呈现一定波长的谱带或谱线,从而使火焰着色成为有色火焰,这种现象称为“焰色效应”。
根据产生焰色效应的原理,可以制成各种颜色的火焰,其办法即是在烟花药品剂中,加入一些能使药剂燃烧时火焰能染成需要颜色的物质。例如:红色火焰是利用氯化锶的分子辐射光谱;绿色火焰是利用氯化钡、氧化钡的分子辐射光谱;兰色火焰是利用氯化铜分子辐射光谱。橙色和紫色火焰则是利用光谱色混合规律而创造出来的,用红色光和黄色光可配成橙色光;用红色光和兰色光可配制成紫色光。采用这些燃烧后能产生有火焰的药剂,可制成各种色彩鲜艳的发光体(如药柱、药球、药粒),可制成一面旋转一面喷花的转花;可制成被点燃后连续射出各种色彩球的魔术棍;可制成在空中构成非常鲜艳无比、变化无穷的各式各样的花形图案等等。
三、声响效应
某些烟花药剂在某种容器中,被点燃后有的由燃烧转为爆燃而发出闪光的雷声;有的由于产生的气体从喷孔中能发出悦耳的哨声或笛声;有的能产生类似鸟叫或嗡子声音,我们管这种现象称之为“声响效应”。
利用烟花药剂燃烧时能产生声响效应,可制造和设计出许多种烟花零部件和成品。
如将黑火药系列的药剂装在纸筒中,两头压上泥塞的纸筒中,在药剂上边再扦上一根引线,引燃后会产生悦耳的哨子声或笛子声。
如将高氯酸钾和铝粉等混合后装在纸筒中并封闭严实或用几层纸条缠紧成包状,用导火索点燃会产生爆炸声和耀眼的闪光。
利用这些“声响效应”可制成如称为筒雷、包雷、嗡子、小鸟、哨子、笛子等部件,再采用这些部件又可以配成许多种大小烟花和空中礼花,如:小火箭的“响弹”,大型烟花的“百鸟齐鸣”,空中礼花的“雷鸣花开”等等。
四、气动效应
某些药剂燃烧后能产生大量的气体,能使纸制品旋转或升到空中,或连续喷出彩星,或连续射出烟花部件(如彩星、哨子等),或将壳体炸开,这些现象的产生,就是由某些烟花鞭炮药剂燃烧后产生的气动效应造成的。
利用烟花药剂燃烧后能产生的“气动效应”在药剂中加入能燃烧反应剧烈和产生大量气体及有一定燃烧速度的成分,可制成能产生不同烟花效果的喷花、射珠、旋转、火箭、升空等类型的烟花,以及构成各种花形图案的空中礼花。
利用烟花药剂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纸管孔中间向外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使烟花围绕一个轴心旋转,并喷出彩色的火焰,可制成手持、悬吊、地面等类型的各种小型烟花,也可制成大型的悬挂烟花,可制成用于空中礼花的大小型旋转的部件,并以它们为主体可配制成如“钢花四射”,“彩轮飞舞”等品种的礼花。
利用属于黑火药系列的药剂作喷射药,将它们和许多小药粒混合均匀装入纸管中,药剂被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点燃药粒将它们从纸管喷出。可配制成各种手持类、地面类小型烟花(如“春花怒放”、“凤尾花”等)也可配制成各种大型地面烟花。利用小粒黑火药或类似的粒状药作发射药,在药剂上边再放上药块或曲率等部件。当发射药被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气体,能将零部件引燃并抛到空中。有的连续射出单色或多色的彩星;有的一声哨子叫并在空中开一朵小花。在大小烟花和空中均可采用,例如应用在低空抛射式小型烟花中抛出烟火零部件和手持小型烟花的夜明珠中连续射出彩星。
利用黑火药系列药剂,压装在火箭纸管中,被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由喷孔中喷出,受空气摩擦产生声响,并使火箭的发射载体飞到空中。在火箭载体上边再装上药块和喷射药,会在空中呈现一朵小鲜花,如装入一些小炮,会在空中产生炮竹数响。
利用燃烧速度比较快又能喷出小亮星(称为“波”)的有光色的药剂,装在有喷孔的纸管中,被点燃后可喷出一定光色的火花和许多“波”,会在空中形成独特美丽的图案。应用在制造烟花零部件中可设计成“波曲率”、“绣球”。并可应用在大小型烟
『柒』 烟花是谁发明的
烟花发明——李畋传人的智慧 据民国时《浏阳县志》记载,唐玄宗时期,也就是内花炮始祖李畋的晚年阶段容,烟花才开始问世。李畋借用“硝磺爆竹”的原理,“筑彩药于筒,上不封泥,勿爆而喷也。”这种彩色火花便是最初的“竹筒烟花”了。尽管这种烟花是用竹筒制作的,比较粗糙,也比较笨重,但毕竟是种新的发明,是个划时代的伟大创造。烟花鞭炮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花炮始祖李畋为代表的历代花炮人的无穷智慧。现在,花炮主产区的浏阳、醴陵和江西的上栗萍乡等地,凡是从事花炮生产的人都公认烟花是李畋最先发明的,尊李畋为花炮祖师。
『捌』 烟火什么时候有的
现在流行的,国内外受欢迎的烟花品种,
都是老外发明的。
例如《礼花弹》产品,是国外一百年前发明的。
什么冷烟花、无硫磺等等,魔术棒、盆花,
都是老外发明的。
中国人只是系统地提出了制导焰火的全部细节,十多万字喔,中英文对照,老外都知道。
『玖』 烟花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烟花古今-起源追溯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创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相传在隋末唐初,著名炼丹家、医药家孙思邈,为了专意炼丹和行医,隐栖在浏阳县城东门外的一个岩洞内。他将采挖而来的硫磺、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装入丹炉,日夜炼制。历经寒暑和屡次的失败,终于炼制出了火药。至此,他真正成为了浏阳的鞭炮烟花乃至全世界的鞭炮烟花的奠基者。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他隐居的岩洞称为孙隐崖,炼丹的地方称为炼丹台,洗药的井和泉分别称作洗药井和洗药泉,至今保存完好。 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湘东连年旱涝大灾,民不聊生。这时,一个叫李畋的浏阳人,决心驱赶邪恶。他将竹筒填满火药,安上药线,点燃后响声宏大,清香四溢,邪瘴终于被驱赶而去,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从此,浏阳鞭炮烟花便诞生了。浏阳人李畋被尊称为鞭炮烟花的“祖师爷”。南宋时,在浏阳县城的田家巷,人们修建了一座祖师庙,以纪念李畋的功绩。现浏阳的麻石小街田家巷,尚存宋代所建的“祖师庙”,供奉着鞭炮业的“祖师”——李畋。早在清朝嘉庆初年,浏阳的大瑶、金刚、澄潭江、文家市、杨花一带,有近90%的农户从事花炮生产,素有“十家九爆”之美誉,年产逾14万箱,咸丰五年已有出口,同治十一年形成了大行业,最高年产已近25万箱。花炮生产技术也处于当时社会的领先地位。 雍正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烟花,传旨编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四处张贴告示,广纳良才,⒅噶畋嗯谀苁掷钐┫奁诖闯鲂禄ń
『拾』 烟花是那个朝代发明的
唐人李畋(公元601—690年)被认为是烟.花制造的开山鼻.祖。
相传李畋出生在浏阳上瑶镇,唐代《异闻录》记载,李畋的邻居家里
闹.鬼,染上了“恐.惧.症”,终日不敢出门。李畋在邻居家门口点燃竹
制的花.炮,一下子就把鬼赶跑了。民间还曾有传说,李畋曾在贞观年
间,用爆.竹为李世民治病。后来,李畋把技术“转让”给同乡、亲朋,
搞得浏阳一度“十家九.爆”。
李畋的师父、火.药的发明者孙思邈也和浏阳渊源颇深。孙思邈是
陕西人,晚年隐居在浏阳的一个山洞里,潜心炼丹,不料误打误撞,
用硝石、硫磺和木炭制成了火.药。《后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於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自清代以来鞭爆烟花使用普遍。
烟花的颜色是由于不同金属灼烧,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不同造成的。烟花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属就能产生不同效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一千三百多年后,人类进入21世纪,浏阳的烟.花生产也步入了科
技时代。如今、电子天平称量、滴定化学分析、电动卷筒机等新技术
和新机械都运用到了烟花的制造当中。冷光烟花等无烟型、环保型烟.
花也正在加紧开发、研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