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著名的发明家有哪些
外国著名的发明家:
尼古拉·特斯拉(美国),发明:无线电
亚历山德专罗·伏特(意大利),属发明:电池
亚历山大·贝尔(英国),发明:电话
艾萨克·牛顿(英国),发明:微积分
莱特兄弟(美国),发明:飞机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发明:双焦距眼镜
詹姆斯·瓦特(英国),发明:改进型蒸汽机
约翰内斯·古腾堡(德国),发明:现代印刷术
托马斯·爱迪生(美国),发明:灯泡
中国著名的发明家: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蔡伦,发明:造纸术
张衡,发明:地动仪
② 北京天建医院中医肿瘤科大夫介绍
张文彭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周六全天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国医西直门医院肿瘤专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30余年。在中药加药用真菌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中国、香港、日本及俄罗斯的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主编《肿瘤病人康复手册》、《糖尿病防治指南》、《溃疡病防治指南》、《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等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药用真菌治肿瘤》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参与《老年医学在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实用中医保健学》、《中国老年学》、《中医临床大全》等专著的编写。
擅长治疗: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胆囊癌、胰、脑肿瘤、淋巴瘤、胰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各种肿瘤疾病。
钟伟 副院长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至周日全天
北京国医西直门医院副院长,肿瘤、肝病专家,主治医师,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持有者。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创立了治疗肝病的“三法合一疗法”和“软肝排毒转阴疗法”、 治疗肿瘤的“抗癌消瘤排毒疗法”,经“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高峰论坛组委会”评审,授予“肿瘤防治中医药杰出人才”奖、“中医肝病杰出诊疗人才”奖。担任《中国中医药名医绝技秘方藏典》的编委。在医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水溶性药物无法溶解、渗透、穿破肝细胞膜和乙肝病毒胞膜,只有应用动物药即脂溶性药物才能有效的溶解、渗透、穿破肝细胞膜和乙肝病毒的胞膜,才能杀死、清除乙肝病毒的理论学说。
社会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一届中国发明家论坛、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第二届中医药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百名医学界峰会、第三届医院院长大会、第六届中国名医论坛、诺贝尔获奖者医学峰会暨院士论坛,第二、第四届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的权威学术会议。先后被全国十多家卫视邀请主讲肿瘤、肝病的防治常识。2003年非典时期被香港华语电视台邀请为中医养生栏目的主讲嘉宾;另外还参加贵州卫视的《国医养生堂锦上添花的益虫》讲解动物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及人体相关的头发、唾液、人乳、脐带、胎盘、童便、指(趾)甲、人中白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擅长治疗: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肠癌、淋巴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脑瘤、白血病以及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胸腹水、脑血栓、偏瘫、截瘫、痛风等多种疑难杂症。
刘洋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周日全天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学方法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学术传人,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中医痿症防治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委员,世中联外治分会常务理事。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多年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医疗工作经历,擅长神经性疾病的诊疗。
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胃癌、胆囊癌、脑肿瘤、淋巴瘤、胰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各种肿瘤疾病,以及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多发性脑神经损害、单神经病及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神经性疾病等。
③ 孙立刚的荣誉
荣获2008年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荣获第二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优秀精品项目
2008年度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入选项目
全国质量监督防伪查询系统重点保护品牌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产品
④ 金源泉的发展历程
●1999年 公司成立,开始专注深度净水研究。
●2001年 福建省质量考核合格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金源泉(高氧)净水机企业标准”起草人。
●2003年 被福建省政府选送,代表福建参加国家高科技深圳成果博览会。
●2004年 完成水龙头更新换代研究,实现家庭分质供水。
●2006年 水博士活氧一号、二号产品获得第一届中国发明家论坛金奖。
●2007年 水博士活氧一号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大赛金奖。
●2008年 列入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活动全国50强。
●2009年 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2010年 被评为“福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2011年 被评为“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与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14000平方米的金圆券生命科学院。
●2012年 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两款产品被评为”中国保健品公信力产品“。
●2013年 荣获”福州市知名商标“称号。
⑤ 发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气的启示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⑥ 中国发明家有哪些,各发明了什么
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发明孔明灯、杜诗发明水排。
1、造纸术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水排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⑦ 个人可否申请专利,如何申请
可以申请的。
(一)发明专利的申请
1.发明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专利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授权
2.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包括发明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和名称、地址等。
(2)说明书:包括发明专利的名称、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3)权利要求书:说明发明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内容。
(4)说明书附图:发明专利常有附图,如果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术方案的,可以没有附图。
(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1.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专利申请—受理—初审—公告—授权
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包括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和名称、地址等。
(2)说明书:包括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内容的撰写应当详尽,所述的技术内容应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后能予以实现为准。
(3)权利要求书: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内容。
(4)说明书附图:实用新型专利一定要有附图说明。
(5)说明书摘要:清楚地反映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
(三)外观专利的申请
1.申请外观专利的流程专利申请—受理—初步审查—公告—授权
2.外观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包括外观专利的名称、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等。
(2)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至少两套图片或照片(前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如果必要还是提供立体图)
(3)外观设计简要说明:必要时应提交外观设计简要说明。
(7)第九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扩展阅读:
1.发明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者产品、方法的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3.外观设计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⑧ 中国发明家有哪些人
1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2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3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4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5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6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7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8 裴秀 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9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10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11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12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13 蔡伦 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14 毕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5 杜诗 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16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17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18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19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李治——中国数学家,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20 沈括 宋朝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21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22 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1]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3 祖冲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数)和3.1415927(盈数)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⑨ 中国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现代科学家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公元1861~1919),建成京张铁路,这条铁路的难点,当属从南口至岔道城一段。它耗费了詹天佑的大部分心血。铁路在这里沿着一条叫关沟的大山沟,在不到17 公里路段内爬升500 多米,整个线路坡度在30‰左右。其间要凿穿4 个山洞,要建许多桥涵,要削去许多的大山坡,工程极为艰巨,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比比皆是。在中国当时还无工科大学培养自己人才的情况下,创造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一整套方法。中国早期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组织管理者,相当多的人都出自于他的培养。 李四光——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公元1889~1971)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李四光利用赴国外讲学的间隙完成了《中国地质学》的专著,他正式提出了以“地质力学”命名的地质学的新的理论名称。李四光同志独树一帜的地质力学理论的创建,不仅指导我国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储油丰富的油田,为取得煤、铜、铁、金刚石等经济建设资源创造了条件,还为向更广阔的内陆、大陆架和海洋索取资源指明了光辉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