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玻璃,陶瓷,易拉罐,罐头,塑料(塑料袋和塑料瓶子与塑料制品)分别都是谁或哪些国家的发明
LZ您好
最古老的玻来璃是源4000年前古埃及人。
但我国大约在西周时(2500多年前)独立制造了玻璃。不过种种原因玻璃并未在我国大范围应用(仅用于器皿等)。
陶瓷是我国发明的,最早的陶瓷出现在商朝。顺便陶瓷的英文单词就是中国的英文单词。
易拉罐发明于1959,是美国人艾马尔.克林安.弗雷兹发明的
罐头发明于1804,是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
塑料(人工合成)的专利属于美籍比利时人贝克兰,但在他以前50多年的19世纪中叶,摄影师亚历山大.帕克斯就发现了塑料
塑料袋专利属于1902年的马克思.舒施尼(奥地利)
塑料瓶有好几十种呢,装洗发液的,装饮料的材质不一呢。这个专利讲不完了
Ⅱ 琉璃是哪个国家的发明
玻璃本是冶炼工匠所发明,但民间传说却把玻璃的发明权归到汉代陆毒(或作六毒)大王的头上。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各地农民揭竿起义。有一位叫陆毒的绿林好汉率军几次打败王莽的军队,被激怒的王莽派十几万大军围剿陆毒,陆毒只得突围,准备投奔刘秀。半路上躲进一处山口,被王莽的军队所包围。陆毒众人正用石头架锅做饭时,敌人冲上来,只得丢下饭锅,与敌激战到半夜。山谷中突然腾起一片光芒,将王莽的士兵吓跑了。事后,炉毒查来查去,才发现是架锅的石头被烧得透明时,发出了强光。强光迫使敌军不敢再进攻,最后陆毒终于盼到了刘秀的援军,双方会师。事后陆毒向刘秀汇报了情况,并向刘秀献上烧得透明的石头。刘秀视为珍宝,就封陆毒为王,并让陆毒继续烧制这种宝石。这种石头就是玻璃,而陆毒大王也就被传为玻璃业的祖师了。
这个没有明确答案!
Ⅲ 泡面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方便面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发明的。这一发明使日清公司一跃成为食品行业的明星企业。在这其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1959年,安藤百福经营着自家的一间小食品作坊。他是一个思想活跃、不安于现状的人,总思考着如何将自家的买卖做好做大。安藤每天都要乘坐电车,他常看到许多人在车站旁的饭馆前排队,等着吃热面条。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生产一种“只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估计居家旅行者都会愿意大量购买。于是,他毅然确定了开发“方便面条”的发明课题。安藤百福马上投入发明试验。他买来一个轧面机,在众人的怀疑下开始了方便面条的创新。为了实现“方便、简易”,他想到“油炸”,这样,可以很快就把面条炸干,便于贮存。 面条在油炸后自然会出现很多细孔,这些细孔在热水浸泡时起到吸水作用,可以使方便面很快变软,油炸后的面条味道还会更好。在这期间,他还发明了添加调味料的方法,使自己的方便面味道鲜美、可口。经过长达3年的苦心钻研,安藤百福终于研制成功了“鸡肉方便面”。1962年,安藤百福的日清公司获得了制造方便面技术的专利权,方便面开始打入市场。
方便面从1959年开始研究开发,1962年进入日本市场,1971年碗装面在日本上市,至1980年左右方便面登陆中国市场,如今已行销全世界。
Ⅳ 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1.汽车:德国
(卡尔·本茨 德国机械技师,1885年本茨制成了三轮汽车专。)
2.电脑:美国
(约翰·属冯·诺依曼 美国籍匈牙利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莫尔电工学院。)
3.电话:美国
(安东尼奥·梅乌奇,意大利人,1860年在 纽约 展示了名为teletrofono的具备电话功能的机械。通常人们认为 贝尔 是电话的发明者。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 安东尼奥·穆齐 为电话的发明人。)
4.明信片:奥地利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是一位德国画家在1865年10月的一天发明的。)
5.照相机:法国
(1839年,法国的 达盖尔 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Ⅳ 塑料是谁发明的 哪个国家的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 · 亨德里克 · 贝克兰,102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 · 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 · 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掘得第一桶金,贝克兰买下了纽约附近扬克斯的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宅,将一个谷仓改成设备齐全的私人实验室,还与人合作在布鲁克林建起试验工厂。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力工业蕴藏着绝缘材料的巨大市场。贝克兰嗅到的第一个诱惑是天然的绝缘材料虫胶价格的飞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材料一直依靠南亚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经过考察,贝克兰把寻找虫胶的替代品作为第一个商业目标。当时,化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很多可用作涂料、黏合剂和织物的天然树脂和纤维都是聚合物,即结构重复的大分子,开始寻找能合成聚合物的成分和方法。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夫 · 冯 · 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对贝克兰等人来说,这种东西却是光明的路标。从1904年开始,贝克兰开始研究这种反应。最初得到的是一种液体――苯酚-甲醛虫胶,称为Novolak,但市场并不成功。3年后,他得到一种糊状的黏性物,模压后成为半透明的硬塑料――酚醛塑料。 不同的是,赛璐珞来自化学处理过的胶棉以及其他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而酚醛塑料是世界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贝克兰将它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贝克莱特”(Bakelite)。他很幸运,英国同行詹姆斯 · 斯温伯恩爵士只比他晚一天提交专利申请,否则英文里酚醛塑料可能要叫“斯温伯莱特”。1909年2月8日,贝克兰在美国化学协会纽约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这种塑料。 酚醛塑料绝缘、稳定、耐热、耐腐蚀、不可燃,贝克兰自称为“千用材料”。特别是在迅速发展的汽车、无线电和电力工业中,它被制成插头、插座、收音机和电话外壳、螺旋桨、阀门、齿轮、管道。在家庭中,它出现在台球、把手、按钮、刀柄、桌面、烟斗、保温瓶、电热水瓶、钢笔和人造珠宝上。这是20世纪的炼金术,从煤焦油那样的廉价产物中,得到用途如此广泛的材料。1924年《时代》周刊的一则封面故事称:那些熟悉酚醛塑料潜力的人表示,数年后它将出现在现代文明的每一种机械设备里。 1940年5月20日的《时代》周刊则将贝克兰称为“塑料之父”。 当然,酚醛塑料也有缺点,它受热会变暗,只有深褐、黑或暗绿3种颜色,而且容易摔碎。
Ⅵ 啤酒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发明的。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开始使用苦味剂。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麦汁稍微发酵,有点酒味的饮料。根据温度和酵母菌(那时人类还不知道这是啥东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尔(Ale),它俩的区别在于发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发酵桶的下面低温发酵,艾尔在上面温暖环境下发酵。好比男人看见女人的反应,多数都变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尔,拉格要更为普遍。
中国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国啤酒,都属于这类,简单无节操。但其实不是如此,拉格其实小批量发酵难度要高于艾尔,因为温度要求比较低,但后来的工业生产解决了这个问题,拉格发酵温和、能大批量产、酒体纯净、口味清淡,这是导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
比起拉格,艾尔就文艺的多,荷比卢地区、北欧诸国、英伦都是这种风格,这种酒,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说的啤酒精酿大多数都是指这些。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北部水质很差,但大家不喜欢喝开水,于是比利时一帮和尚开始用煮开的水酿成啤酒,这样能当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觉得啤酒是饮料,所以也无所谓喝啤酒禁令。后来越来越火,于是比利时自成一体,修道院风格(Abbey
beer),我们说的blond(金艾)、double(双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
结果英国和爱尔兰那边水质更夸张,超硬(硫酸钙),他们为了掩盖味道,只能用很多烤过的麦芽,降低PH值,用麦芽焦香掩饰水质味道,于是有了波特(Porter)。后来大家觉得焦香味都不够爽,再来点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涛(Stout),后来更升级为帝国世涛(Imperial
stout),这些酒普遍特点是酒精度偏高。
后来英国殖民印度,啤酒海运过去之后老容易坏,他们发现往里面使劲儿放啤酒花可以保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印度淡色艾尔酒,传说中的IPA(Indian
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这个酒跟印度半毛钱关系都木有好么。
Ⅶ 玻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多久了
埃及,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广泛使用应该是在工业革命后。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Ⅷ 玻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啊又是谁发明的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Ⅸ 世界上第一个暖水瓶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暖水瓶出现于北宋后期。这种暖水瓶也称“暖水釜”。在宋代的餐回饮业中,商贩们冬答夜“提瓶卖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行当,他们所用的“瓶”就是保温的暖水瓶。如蔡襄在《茶录》中说:“凡欲点茶,先须?令热,冷则茶不浮”。宋时暖水瓶的构造是用玻璃为胆,水银为裹,其基本样式为:宽口、长颈、长腹、瓶口安有开启的瓶盖,还有把手,与现代的没有太大差距。据说,皇帝还将这种暖水器皿赐给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见,使用暖水瓶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
Ⅹ 储蓄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我国西汉时由民间创制的一种储蓄工具。
扑满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种用粘土做成的封闭式的小瓦罐,只有进口,没有出口,钱币能进而不能出,储满后,只有打碎“扑满”才能取出钱币,具有防止钱币被耗散的优点,故而受人欢迎,流传至今。
从前多以竹筒或陶瓷制造,现代亦使用塑胶、人造橡胶或金属等其他材质。传统的扑满除了竹筒采用原型外,其余多制作成猪的造形,其大肚子象征着财富的积累与富足,近年来扑满的造形则比较多样化。
旧时的扑满除了顶端有一个用于投入硬币的狭长小缝外,别无其他出入口,如果真的要用里面的钱,就必须破坏它。这个设计可以教育小孩储蓄的概念:用钱时必须慎重考虑。现在的扑满多在底部开有小洞,并用橡胶封住,以便将钱取出。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常会给孩子一个扑满,以帮助孩子养成存钱和理性消费的习惯。
(10)瓶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扩展阅读:
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
扑满常被诗人携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
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记得一位高僧诗人曾写过一首叫做《扑满子》的咏物诗。诗中说,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