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行业的鼻祖
木匠 是鲁班 旧俗极具讲究尊师重道。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或称“天地国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全省各地各行业千古流传,均有供奉“祖师爷”的习俗,较常见有:
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裁缝业。尊奉轩辕氏(黄帝)。《史记》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
Ⅱ 刘姥姥说书中的主人公是谁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人生就象一张多姿多彩的图画,成功和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点缀。有人说:成功是鲜明的,失败是灰暗的。也有人说:成功是美丽的,失败是丑陋的。可我并不那么觉得。我认为,有失败,才有成功。
我听说过爱迪生的一个故事。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迪生老实地回答:“有。”说着把他做的前两个板凳拿出来。最后,爱迪生成了世界上很伟大的发明家。这也说明失败是成功的踮脚石,它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激励我们向前进。
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那是去年的暑假,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叫着。外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外面买冰棍吃,而我,却在家里做着暑假作业中的数学题。闷热的天气让我汗流浃背,又遇到了“拦路虎”。我左思右想,都不对,思路对不上。再打电话问同学,他们都做好了,就是不肯告诉我。我已经热得不行了,头上直冒汗,连风扇也吹不凉。我双手一摊,不写了。可我那不服输的拽脾气又上来了: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一定也可以!想着,立即拿出草稿纸,“刷刷”地算起来。“对了!”终于把那道题解开了。突然感到不那么热了。 失败是土壤,成功是种子;失败是阶梯,成功是顶峰.没有失败激励你的意志,就没有成功光临你理想的世界;没有失败奋发你的斗志,就没有成功为你的未来添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我,要奋发向前.
Ⅲ 清门相声创始人是谁
最后的链接可以得知:清门相声创始人--张三禄
清门相声,相声门派之一,其“清”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所演曲目用语文雅,和浑门相声(荤节目)相对;其二,更多认为是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艺方式属于自娱而非娱人,不靠此挣钱,不算卖艺。
清朝乾隆时期旗籍子弟演出的“全堂八角鼓”中有三人表演的逗哏,即相声的雏形。这在清人小说《风月梦》
第十三回中曾有具体描述。清末时演变为一人或二人表演,俗称“清门相声”,而艺人的表演俗称为“浑门相声”。“清门”是满清八旗子弟中喜欢曲艺相声的票友
们组成的门派,不以挣钱为目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但是,如有邀请演唱,必须正式下帖子请才能去,这叫“耗财买脸不要钱”。
“相声者,实滑稽传中特别人才也。其登场献技,并无长篇大论之正文,不过
随意将社会中之情态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声,摹拟仿效,加以讥评,以供笑乐,此所谓相声也。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
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
清末民初,“浑门”、“清门”相声合流,在发展中旁征博引,吸取了评书、莲花落、把式、古彩戏法等相关说唱部分,形成了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
【以上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http://culture.jwb.com.cn/art/2012/3/18/art_910_709191.html
源于相声人:陈涌泉
Ⅳ 四大评书大师中,谁的水平最高
现在有评书四大家的说法,所谓四大家就是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其实我看还有一人完全可以和四大家分庭抗礼。
陈青远生于沈阳,沈阳城南红菱堡子人。原名陈文起、陈占河。生前为锦州市曲艺团业务团长。他出生于曲艺世家,六岁起即随父亲陈仲山(1886—1967)学唱东北大鼓,九岁开始登台,十五岁起正式挂牌,十六岁起行艺遍及东北三省。
1941年拜庆文毕为师。他熟练地掌握了家传《隋唐演义》和《大西唐》,还学会了父亲据野史编成的《曹家将》,并进行了加工整理。宁省本溪市曲艺团团长。1957年陈青远和父亲陈仲山到锦州,参加锦州市曲艺团并定居。
除了《烈火金刚》陈青远先生的《隋唐演义》也独具风格,为世间一绝,获得了行内外的一致好评,《曹家将》更是他的看家书目。
陈老一生,获奖无数
1978年参加辽宁省曲艺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他的《三闹汴梁》和《三擒陈平》获“1985—1986年辽宁省优秀文艺作品年奖”;1986年5月,在“千山书荟”上以一段《程咬金劫皇杠》震动全场;其代表作《响马传》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1987年10月,带病进京出席全国评书座谈会。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著名评鼓书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称他“雅俗共赏,德艺双馨”。 1988年11月,中国曲协辽宁分会、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等五个单位联合在锦州举办了“纪念著名评书艺术家陈青远先生从艺五十年”活动,肯定了他在评书、鼓曲艺术方面的艺术成就。2006年陈派评书(以锦州市已故陈青远为代表)进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曲艺家协会这样评价陈青远:“陈青远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半个世纪以来,他以满腔心血与热忱,从事评书艺术。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精心锤炼的书目和高尚的为人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敬佩和赞誉。20世纪50年来,他为我国评书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评书作品还有:《响马传》、《秦琼卖马》、《三请樊梨花》、《樊梨花招亲》、《三闹汴梁》、《三擒陈平》、《安公子投亲》、《肖飞传奇》等。
然而后来陈家由于遭遇了一场意外的大火,陈老的许多珍贵影像资料都毁于一炬,殊为可惜!据传锦州广播电台原存放有完整的陈老的音像作品,曾和陈家商讨过重新整理翻录播出事宜,但由于和陈家在价格上没有谈拢而不了了之,不知这事是真是假。据说陈家事后还到电台索要过资料,但被告知陈老所有音像资料均已被销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实在可惜,如果不是这样,希望这些宝贵资料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现在陈老的音像作品虽然在网上还能零星见到一些,但大多作品已经世间难觅,近乎绝响,不能不是是书坛一大遗憾更是书迷的一大遗憾!
Ⅳ 各行各业尊奉的祖师爷,瞧瞧都有谁
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裁缝业尊奉轩辕氏(黄帝)。《史记》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蚕丝业尊奉嫘祖(又作累祖)。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解字》称其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传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相传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而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之风气。 堪舆五术业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亦有称禅春秋时代河南琪县人居云梦山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授徒孙膑得道后受后人尊崇为祖师。 印刷业仓颉。仓颉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他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
木匠鲁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鲁国公族之后。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都城为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曲阜人另说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 铁匠、铜匠、银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祖师。《老子内传》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于教育并著述立说史称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贤人七十”。 商业供奉财神牌位。道教奉“赵公元帅”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骑坐黑虎相传其人姓赵号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号为“正一玄坛元帅”。商界又尊范蠡为祖师。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 豆腐业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其人为刘帮之孙袭封淮南王治寿春(今寿县)因“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编成《淮南子》一书并在熬制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即水豆腐) 中医业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扁鹊姓秦名越人河北任丘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倡导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民间医业尊华佗为祖师华佗名甫字天化沛国谯(今毫州市)人曾创制麻沸散(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故被尊称为“外科鼻祖”。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被后世誉为“药王”。中草药制作及民间药铺药店则尊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祖师。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今湖北薪春人)著《本草纲目》传世。 制笔与造纸业传说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被尊奉为制笔业的祖师。蒙恬是秦朝时代大将他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而被尊奉为制笔始祖。世传东汉蔡伦为造纸术的发明人故民间纸槽作坊、纸业店铺均供奉“龙亭侯”朴像脾位尊为祖师。
印染业染坊店奉东晋葛洪为祖师。葛洪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抱朴子》一书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戏曲业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因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艺人与宫女在梨园学艺并时常亲自执槌击鼓演奏配乐。因而后世均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兄弟”。 火腿业尊宋朝宗泽为祖师。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为宋朝名将。相传他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流传甚广。 织布业尊黄道婆为祖师。黄道婆为松江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少年时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县)从黎族人学习了纺织技术。后回乡改革、推广轧花、纺车和织机技术影响深远。 评书业尊明末杰出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评书古称评话又称鼓书、板话。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被后人誉称为“柳评书”。 其它行业的祖师爷如下 人相业风后氏。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命相业麻衣仙。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於世。 画画业王维、吴道子 烧窑业女娲娘娘。神话记载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发明人。 餐饮业易牙。春秋朝代人氏善於调味见赏於齐桓公而闻名。 渔业姜太公。名尚在渭水隐居钓鱼遇文王而奉为国师。 饭馆茶楼业灶君 叫化业韩熙载 歌艺业老郎神。相传唐代有灰狼变成红衣童子指导皇室梨园子弟练唱成果非凡以娱唐明皇声色冶游。
银楼业欧岐佛 铜铁业毡探老祖 银行业赵玄坛 洗衣业梅葛仙 理发业吕洞宾或罗公。相传吕洞宾座下之柳木曾以随剃即长术戏耍剃头师传经吕洞宾以飞刀变剃刀制伏故后世理发业供其为祖师。 皮鞋业孙膑 美容业李渔。清代戏曲家人称李十郎精於谱曲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茶业陆羽。唐代人著作有茶经之品茗书籍后经传颂后喝茶风气随之盛行。 针业刘海 槟榔业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因批评时政遭贬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湿寒之症因吃槟榔而病愈。 刻字业王维 旅馆业关羽。关羽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为后世人当官及做生意人皆尊为祖师。 屠宰业真武大帝。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后为观世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砚墨业子路。子路为孔子学生以砚墨而传之。 糕饼业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征蛮凯旋而回时途经泸水猖神阻道有待人头祭祀诸葛亮改用牛马肉做馅外包面粉作成馒头来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磨刀匠马上皇帝 扎柳匠范丹
竹匠泰山、张班 扎彩匠致公禅师 修脚匠陈七子 制陶业宁封子 烧窑业(窑匠)童宾 雕漆业俞伯牙 杠房业穷神 煤窑业窑神 裘皮行、熟皮作坊业比干 糖坊邹和尚 豆腐坊刘安、乐毅 牲口牙行马神 花行、花农花王神 孵化业张五、陆相公 澡堂业 智公禅师 酸梅汤业祖师爷——朱元璋 绦带业祖师爷——哪吒 理发业祖师爷——罗公
Ⅵ 谁是东北二人转的创始人
双簧 双簧的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一说为乾隆、嘉庆时硬书艺人晚年嗓音失声,改为二人表演,一人弹唱,一人模拟表演。另一说黄为咸丰、同治时评书艺人,善于模仿人物语言、鸟兽鸣叫、乡音市声,连学带表演,后来改为一人说学,一人表演。二说虽都见诸文字,但不知其来源所据。 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采纳哦
Ⅶ 评书 《名人传》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怎样丰富的知识底蕴啊!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Ⅷ 连派评书创始人,一本奇书得罪整个江湖,能耐极大,他是谁
评书四大家的作品笔者都听过,要说最爱,一是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另一个是田连元的《水浒传》。但是要说起评书行业里笔者最敬佩的人,则非连阔如莫属,虽然没怎么听过他的书(存世录音仅三段),但以他传世的《江湖丛谈》一书可以看出,连先生乃是胸中有大文章大格局之人。
一、 评书界的万金油
连阔如本名毕毓珍,又名毕连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北京安定门外一户落魄旗人家庭,父亲叫凌保,满洲镶黄旗人氏,祖姓毕鲁氏。连先生命苦,出生前一个月父亲就故去了,家境败落逼着连阔如两次辍学,十来岁就步入了江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12岁当学徒开始,连阔如就开启了他江湖万金油的生涯,笔者简单搜集一下就能列出他先后干过的十个行业。
照相馆,12岁去当学徒。
杂货铺,在天津北开小杂货铺当学徒,四十多岁时自己也开过杂货店。
药店,14岁在天津北开仙源里回春堂药店当学徒。
算卦,22岁在北京天桥摆摊算卦,号“连仲三”。
评书,25岁拜师李杰恩学《西汉演义》,得艺名连阔如。后因为《西汉》是墨刻书不挣钱,又跟张诚斌学道活《东汉演义》,从此奠定连派评书的根基。
学者,曾在报纸发表研究性文章《评书起源》《说评书之难处》等作品,已经属于曲艺学者范畴。
编辑,33岁时担任《民声报》编辑,并在报纸上开设个人专栏。
作家,除了发表各种连载评书秘本之外,一部神作《江湖丛谈》足以彪炳史册。
广告,连阔如在电台说评书时说植入广告,更主要的是他还曾开设专门的连阔如广告社,是曲艺界第一个干广告行业的人,第二个是谁呢?应该是侯宝林,不过侯宝林办广告社的业务比连阔如小不少。
导演,没说错,解放前,他曾给尚小云的戏班排演《东汉》,解放后又给王永昌排演《水浒》,正经的戏剧导演。
人说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事实上连阔如这位评书先生不光肚子是杂货铺,他这一辈子的经历简直是百货公司。
二、 评书大家
连阔如从事过这么多行业,留下他最深个人印记的自然是评书行业,他是第九代评书艺人,公认的评书大家,连派评书创始人。
连阔如的传统评书以袍带为主,一专多能,覆盖面广,除了标志性的《东汉》之外,《隋唐》《水浒》《岳飞》《秦汉》《三国》均是他拿手的,更不用提解放后的那些新书了。
之所以能被誉为评书大家,连阔如自然有他自己的优势,除了一些外在的如嗓音宽厚,口齿清晰之外,他还有其他拿手绝活。
评书,评书,关键在评,连阔如的评书在评上独树一帜,他的评有深度又浅显易懂,如他说《三国》,点评吕布的特点是“不可为将,又不可为帅”,精准又易懂。这是建立在他敏而好学,嗜书如命的基础上的。
其次连阔如在开脸、身段上有绝活,他和很多京剧名家如谭富英、肖长华等人都是朋友,跟他们学了很多京剧的功夫,还拜师醉鬼张三学武术,将评书中的武打动作更是描绘的惟妙惟肖。
最后连阔如有个外号叫“跑马连”,说的是他模仿马的嘶鸣有诀窍。
连阔如对评书表演还有精彩的个人总结,那就是表演评书时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贵宾,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精辟!
如今,连丽如率领着徒弟们和义子王玥波李菁等人在北京开设了三个书馆,将连派评书红红火火传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