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试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
说起中国警察制度的形成,许多人会想起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战败的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则可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等租界驻军。天津历来为北京门户,若无一兵一卒,敌军便可长驱直入,慈禧太后为此寝食难安,甚至不敢回銮。当此之时,年仅42岁的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灵机一动,决定“以警代军”,从他原来在天津小站训练的北洋新军中抽调了3000名士兵,换上赶制的警服,拼凑成巡警队伍,于1902年8月15日进驻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钻了洋人的空子,让其哑口无言”。中国近代警察体制,由此开篇。
●中国警察从何而来?
故事大体不虚。但查1901年6月《辛丑条约》原文,并无禁止华军驻扎的条款,涉及天津的,只有“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和列强“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王岛、山海关”两处。禁止华军驻军这一条件实际上出于1902年4月八国联军司令会议提出的归还天津的29项条件之一,其中规定:“故拟由中国国家禁止华兵距驻扎天津之军队20华里内前进或屯扎。”袁世凯由此在给朝廷的奏折《天津及海口一带设立巡警先后筹办情形折》中提出了设立巡警的应对之策:“臣于莅任之初,即预筹津地收回必当以善其后。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袁世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才莅任直隶总督,其时并没有预见到驻兵的问题,只是到了准备收回天津之时,才出现了这样的附加要求。不得已之下,他才以“盗贼繁多”、“绥靖”治安,原来团练、保甲不堪使用等光明正大的理由,经由外交磋商而非“突然袭击”,达成了设立巡警的一致意见。
说巡警队伍“临时拼凑”,不太准确。这支队伍2000人(一说是3000人)来自袁世凯精心训练的北洋新军,当时是清政府最具战斗力的部队;1000余人属于留用的天津地方华人巡捕,属有工作经验者。袁为“未雨绸缪”,先在直隶省城保定创设保定警务总局和巡警学堂,“陆续招募警兵,勤加训练,限以速成”。这支队伍的素质,与传统的保甲、团练系统有天渊之别,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说袁世凯设立警察制度是“从无到有”,也不尽然。此前三年的戊戌变法期间,陈宝箴、黄遵宪就在湖南创设了湖南保卫局,后因变法失败被撤销;1900年,广州绅商通过“官商合办”形式设立西关巡警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也在京城成立了工巡总局,下设工程局和巡捕局,管理市政、司法、警察等事务;1901年9月,清政府还向各地发出谕令,要求各地“裁兵改警”,举办巡警,此后各地陆续启动,但进度不一。总的来看,警政改革正是大势所趋,而袁世凯因势利导,又善于用人,善于治“警”,才使得改革大获成功。
●袁世凯的警政改革
袁世凯警政改革的成功经验,一是首重建制。他借鉴欧美和日本警察章程文件,得以事半功倍。当时的警察章程、条例都是让驻英国使馆翻译后发电报过来的,使馆嫌文件太长电报费太贵,袁世凯当即打包票负责电报费。1905年颁布的《天津南段巡警总局现行章程》,设总纲、局制、权限、职守、办法、通则、商法、额数八章5万多字,囊括了警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当时中国最完备的警察章程。二是培训先行。袁世凯认为“学堂实为全省警务基础”,“凡警务长官必须学堂出身”,在直隶先后举办保定警务学堂、天津警务学堂、北洋巡警学堂和通省巡警学堂,在各州县举办警察传习所,开展巡警补课教育,甚至派遣不少留学生出洋学习警务,培养不少人才。三是善于用人。袁世凯重用“长于缉捕”的赵秉钧担任保定巡警局总办和天津南段巡警局总办,自己也于警政“锐意改良,处处考核,不稍松懈”,有谓“袁常于晚间微行,至警察出张所(派出所)考查。赵以袁认真若此,遇事多兢兢业业,故天津警政乃大有可观。”赵秉钧推行“猛治”(从严治警),铁腕镇压匪患,收到长期显效。在天津的外国记者将天津称为“世界上拥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1908年的《大公报》评论“中国之警察以北洋为第一,北洋之警察以天津为第一,此为天下之公论,非阿论也。”无论从规范性、专业性、延续性或是影响面来衡量,天津巡警都可以代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正式形成。
天津巡警的成功创设,成为全国警察建设的楷模和先声。清政府认识到,组建警察队伍不仅是“从权”、“应急”,更是现代国家之必备、长治久安之必须。1906年2月27日,朝廷下令在中央成立巡警部,以徐世昌为部长,以赵秉钧为右侍郎(副部长),推动全国各地进一步“裁兵改警”,兴办正规化、专业化的警察机构。
② 中国近代警察的建立开始于清末新政
有人把袁世凯的一生概括为"青年,爱国之英雄;中年,治世之能臣;晚年,误国之奸雄."中年时期袁世凯名声显赫,并在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左右朝政,其中在创建近代警察制度方面功不可没.
所以是对的。
http://xzs.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97881
这里有详讲
③ 中国古代类似警察的制度,是在那个朝代产生的
那个朝代开始有衙门的哇,呐,开封府包青天应该算是最出名的警局局长了吧,唐朝以前都是王侯将相,有律法但好像没有衙门办案机构吧,呐宋朝后开始有了非常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单位,不说历史就说水浒传吧,武松不就在衙门当了类似警察的职业,元朝蒙古蛮子好像不兴这个,到了明朝,明朝的律法最为严厉完善,所以明朝的衙门也是最出门的,小说四大名捕你看过吧,清朝也是蛮子不兴这个,但郡县由父母官县太爷治理,也相当于县长兼局长,不像宋朝和明朝是有直属的办案人员。大宋提刑官看过吧,专门翻案的,仵作知道吧,专门验尸的,捕快,抓人的,
④ 谁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
赵秉钧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早在清末时期,他就参照东西方国家现成的法律典范,拟定了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维持治安,成绩昭著。
⑤ 清末近代警务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影响
清末近代警务制度建立的背景:
1、晚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自上而下进行治安制度改革。
2、方警政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警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3、“租界”的建立,为中国人在国内认识西方警察制度提供了一个窗口。
4、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要求清政府建立警察制度。
清末近代警务制度建立的影响:带动了中国近代警政、警察法制和社会治安管理观念的近代化转型。
(5)袁世凯创造中国警察制扩展阅读:
清末政府建设警察制度的过程
1、清末警察制度的建设可以分为中央警察机关的建立和地方警政的发展,警政建设首先从地方开始,由京师、直隶波及全国。
2、京师警察机关最早建立。京师警察机关严格意义上属于地方警察机关,但是在清廷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的。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在京城外国占领区内,组建了当时的临时治安机构――安民公所,援引外国的警察制度,维护京城地方治安
⑥ 中国现代军队和现代警察的创始人是谁
袁世凯
中国现代军队的创始人 1895年袁在小站(天津、塘沽之间)易原“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兵员增至7000人,步骑炮工辎俱全,借用洋教员,并择优用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文员则有徐世昌等人,以德国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后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每镇6000人,约合今之一师),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军医学堂”、“经理学堂”、“马医学堂”等,都是袁氏一手创办。袁更拟订全国征兵方案,并由朝廷饬令各省兴办陆军小学,依次递升至陆军大学,最高目标是为大清帝国练出36镇现代化的”常备军“。(他的军官后来成了”军阀“,可是,正如唐德刚所诘问的,一个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哪一个大军官不是军阀呢?政治上轨道,他们不都是国防精兵吗?)
中国现代警察创始人 《辛丑条约》不许中国在天津市及京津铁路沿线驻兵,袁乃挑选身高体健的北方农民,寓兵于警,训练出数支极其现代化的警察(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批现代化警察,也变相收回了京津沿线主权),民初京津两市的警政是享誉世界的。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了新首都市内的安全、秩序和门面,还向京津两市借调数批警察。
⑦ 中国近代警察是谁创建的
中国的近代警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的产物。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此后,清政府先后在保定、天津等地创办“巡警局”、“警务学堂”、“巡警学校”。1905年,清政府在北平建立“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1927年,蒋介石设立“内政部警政司”,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1946年,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⑧ 我国警察制度的建立,是不是和袁世凯有关系
我国最初的警察制度的建立的确和袁世凯有关,因为就是他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警察制度。
⑨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首创者是谁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抓捕犯人等工作。而这个制度真正的建立还要从"天津巡警总局"说起。
天津培训最早巡警
"警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在我国警察制度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的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担任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的职责。而后历朝历代也都只是设有巡守、捕快等职位维护治安稳定,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制度。
据《中国天津通鉴》记载,中国近现代的警察制度发源于天津。时间追溯到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翌年签订《辛丑条约》中规定"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剥夺清政府在整个天津城的驻兵权。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如不能在天津驻守,西方列强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要挟清政府,但条约中规定"巡警不在此列"。当时签订条约的李鸿章在签订条约后几个月就逝世,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早先"小站练兵"曾训练过清政府新军对西方的军警制度也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就在保定创设了警务总局和巡警学堂,开始训练巡警,为接管天津做了充分准备。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交还天津。袁世凯接收天津后,立即把从保定带来的2000名巡警和天津都统衙门原设的1000余名华人巡捕合并成立了"天津巡警总局",委派曹嘉祥为总办。并建立了"警务学堂",为巡警总局输送人才。如此一来既可在津城内外建立起正常的治安秩序,又不违背《辛丑条约》中"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的规定,一举多得。此外也改变了以往政府只备军以"御外侮"而无警兵以"清内匪"的状况。
⑩ 中国警察的制度
警察的历史源远流长。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在我国,警察行为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专司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之职。曾担任过泗水亭长的汉高祖刘邦,也可算是警察出身了。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直到清末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察制度。
西方警察形象首次在中国亮相,是在租界内。在此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警政思想。
中国近代警察究竟诞生于何时?按照时间先后来讲,应首推湖南长沙创立的保卫局。 1897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向推行新政的巡抚陈宝箴提出,现行的保甲制度撑不起社会安定的局面,建议设立湖南保卫局。此后,黄将草拟的《保卫局章程》刊登在《湘报》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得到维新派的大力赞扬,也得到开明官绅的赞同。 1898年7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九日),湖南保卫局正式成立。其机构完全仿照西方和日本警察机关,但由于是官绅合办,人员素质与西方警察差距很大。 由于戊戌维新失败,积极推行新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被革职。刚刚诞生三个月的湖南保卫局也随着变法的失败,被迫裁撤更名为保甲局。应该说,湖南保卫局是中国警察的前身,首开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后,清政府与之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半丑条约》,西方列强在得到割地赔款同时,还希望随时染指中国事务,特在《条约》中规定八国联军在交还天津后,清政府不得在距离天津租界20公里内驻扎军队,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剥夺清政府在整个天津市的驻兵权。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如不能在天津驻守,西方列强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要挟清政府,这是清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同时,清政府满朝文武官员也没有一个人敢于不带一兵一卒,前去接收八国联军满街横冲直撞的天津市。 后来,清政府把这个棘手难题交给了在山东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的袁世凯。袁世凯曾训练过清政府新军,对西方的军警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袁在接收天津前,从自己的军队中选拔3000名士兵,进行短期的警察训练,使之熟谙警察的职能,然后脱下军装,换上警察制服,称之为“中国警察”。接收时,袁世凯命令地方官员率领这3000名警察长驱直入驻守天津,一方面维持社会治安,一方面军事戒备。史载当时八国联军也哑口无言,因为袁世凯派来的不是军队,而是维持治安的中国警察,这和《条约》的条款毫无冲突之处。由于有专门警察维持社会秩序,天津市社会治安一扫过去的混乱局面,成为全国各省之冠,“有六个月不见窃盗者,西人亦叹服”。于是慈禧太后下了一道谕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效仿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使警察制度逐步推广。 地方警察制度的建立,终于导致全国警察制度的建立。1905年10月8日,清政府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巡警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是袁世凯的挚友徐世昌担任,巡警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是由袁世凯的老部下赵秉钧担任。这就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