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人痘接种技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

人痘接种技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6-25 07:33:28

❶ 人痘接种技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银轴接种技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及积极作用是预防

❷ 人痘接种法的介绍

我国在16世纪时就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得病者死亡率非常高。严重损坏人容貌的麻子,就是感染天花后留下的点点疤痕。天花大约在汉代由战争的俘虏传入我国。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于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❸ ·【医史】人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的简介
我国在16世纪时就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得病者死亡率非常高。严重损坏人容貌的麻子,就是感染天花后留下的点点疤痕。天花大约在汉代由战争的俘虏传入我国。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于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编辑本段]人痘接种法的种类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
痘衣法1.痘衣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证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2.痘浆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即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3.旱苗法。
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用。
4.水苗法。
水苗法人痘接种法。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可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
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比较原始,旱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豆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所改进,但仍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比较安全。清代的《种痘心法》中说:“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它与今天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4种种痘方法,其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
[编辑本段]人痘接种术的历史
数千年以来,天花到处肆虐逞凶,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国人也深受其害。
唐宋以来,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逐渐增多。
15世纪之后,由于交通的便利,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
因此,关于天花的记载,史书上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生活在唐代,出身官宦世家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而成的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叟遍身,皆戴白浆。
被金代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
出身世医之家的明代著名儿科医生万全,在他所著的《家传痘疹心法》中说道:“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li四声)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
虽然,中国历代的各类著述中,在记录天花这种疾病时,所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从书中所描述的症状来看,确属天花无疑。
既然,古代的许多医家,都对天花有过涉及。那么,在中国,谁是最早记录天花疫情的人呢?
打开晋代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3年著的《肘后救卒(CU4声)方》一书,人们发现书中有这样的文字: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葛洪大约生于晋代太康四年,也就是公元283年。因为他著有《肘后救卒方》三卷和《玉函方》百卷,而成为中国著名的医学家。
那么,对于不幸感染上天花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治疗呢?《肘后救卒方》中记录的治病药方是:“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这两个方,第一方的意思是,取好蜜,通身涂抹,或者用蜜去煮升麻,然后频繁地饮服。第二个方的意思是,用水去煮升麻,并且,用棉蘸上药液涂抹疮面,当然,如果用酒去浸渍升麻是更好,但是这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令人难忍。”
《肘后救卒方》里,还有许多关于疫病预防的内容。
医学界普遍认为:葛洪对天花疾病症状和治疗药方的记述,迄今为止,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
那么,天花是哪一年,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传入中国的呢?根据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记载,天花是“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乎为虏疮”。
有人推测,当时,有一支敌军入侵南阳,守城的士兵奋勇抗击,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终于把敌军击退,并抓获了大批俘虏。可是没多久,俘虏中的一种疾病就开始流行开来,这就是天花。
因为天花是由战场上的俘虏带来,所以称它为“虏疮”。
据史书记载,征侧、征贰一呼百应,先后攻下“六十余座城池”,然后自立为王,南疆动荡的告急的文书,很快就送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手中。刘秀不仅勃然大怒。
于是,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马援,被朝廷拜为“伏波将军”,负责率领大军挥师南疆讨平叛乱。
当时,南方被许多人视为“不毛之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遍地都是毒雾瘴气。行军作战异常艰苦。建武十八年,马援率领大军在崇山峻岭中行军上千里,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并迅速地平定了叛乱,第二年就将征侧、征贰抓获斩首。从此,伏波将军的大名,从此在南方流传下来。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班师凯旋。回朝之后,在清查军队人数时,才发现几乎有近一半的官兵因为瘴疫而死亡。
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的“瘴疫”,主要是指天花。
明代医学家万全也认为:痘疮,是马援南征交趾时带回中原。
那么,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明确提到“虏疮”是汉军在“南阳”的战斗中,从俘虏中传染。而交趾的地理位置,远在在中国的南方,万全的说法岂不是和葛洪互相矛盾吗?
为此,有的学者作了认真的考证后指出:葛洪《肘后救卒方》中的“南阳”是笔误。它实际上所指的应该是中国南疆的交趾。
因此,在中国古代的一些著述中,在谈到天花的源流时,都认为马援南征交趾,把天花最早带入中原的说法可信。
在关于天花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医史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瘟疫是从西域传来。也有人认为,它是来自中国的邻邦——古代的印度。
在古籍的记载中,从马援“击虏”那时候起,来自交趾的天花开始在中原传播开来。
到了唐朝和五代时期,被人们称为“豌豆疮”的天花,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章和诗篇中。
根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期,有一个神童名字叫陈黯,陈黯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染上了天花,痊愈之后,脸上留下了点点瘢痕。
有人认为:陈黯诗中的后两句:“天嫌未端正,敷(fu一声)面与装花。”即隐含着“天花”之名。
到了北宋之初,天花开始以“痘疮”为名。从这时开始,中医把“痘疮”归属到“小儿科病类”。有人推测,在宋代,天花主要侵袭的对象是儿童,而成人已经具备了免疫力。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明代医学家万全在《痘疹世医心法》中记载:“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之八、九。”
巨大恐惧感,激发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于是,中国的痘神就应运而生。
根据《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记载,中国的痘神姓张名健,是唐代武则天时代的一位官员。那么,张健是怎样成为痘神的呢?
公元609年,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生活也变得放纵起来,她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开始在全国选美少年充斥后宫。据说,张健被指派负责这项工作。但张健不愿看到众多的英俊少年被摧残,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想出了一个对付武则天的办法。
郑金生::“这个张建呢,他就以现在是天花流行,也就是说很多少年都长了麻子,无人应征。那么民间为了感谢张建,用这种办法避免自己的子弟进宫,所以就给他立祠来祭祀他,那么玉皇大帝,后来就封他为痘神,这就是我们中国痘神的来历。”
面对天花的无情侵袭,中国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防治天花的梦想,寄托在痘神身上,古代的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
于是,在“以毒攻毒”理念指导下,一种大胆而有效地人痘接种术,开始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
那么,古人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哪几种呢?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痘衣法”,这种方法是把得天花的人的内衣,给被接种者穿上,目的是使被接种者感染而得一次天花,这是最原始的方法;
二是“痘浆法”,这种方法是采集天花患者身上脓疮的浆,用棉花沾上一点,然后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
三是“旱苗法”,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脱落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再用银制作的细管子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孔;
此外,还有和“旱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水苗法”。
人痘接种,实际上是采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
但是,这种早期的种痘术,所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在当时,就是最著名的医师,在接种时,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
当中国古代医师们发现由于时苗毒性太大,而造成被接种者死亡之后,他们总结出了两条经验:一是不能用自然之痘作为种苗,也就是不能用时苗接种。二是以使用痘痂为主。以往用痘浆接种的方法被逐渐淘汰。
同时,古人还总结出,人痘接种必须要用“种苗”,而种苗还要经过“养苗”、“选炼”,使之成为“熟苗”以后才能使用。
古人采取的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
据说,当时不少精明的医师家里,都保存有这种安全性很高的种苗,而它的的价格,也是出奇的昂贵。
采用这种改进了的种苗,预防天花的效果怎样呢?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方》中指出:过去,医师种痘若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们则称为太平痘。……如今,要是为一百个小儿种痘,假设其中损伤四五个,则必然要惩罚种痘的医师……
以上的话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治疗天花,要求种痘的失败率不能高于5%,否则,种痘医师就可能丢掉饭碗。
但是,假如没有“熟苗”,可不可以使用“时苗”进行人痘接种呢?古人回答是可以的,但是必须严格把关。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纂(zuan3)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面这样记载:“选时苗的惟一标准是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苍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时苗,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种痘者千万谨慎。”
此外,古代的医师们还发明了用稀释的痘疮浆液,来作为种苗使用。
据记载,清代初期,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将所贮藏的痘浆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痊愈了。
但是,在《医宗金鉴》里面,却对使用痘浆接种的方法持反对态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志斌:“那么在《医宗金鉴》里头呢,它是主张用水苗法,但是,它特别反对的是痘浆法,为什么呢,这里头,其实,因为这是一本钦定的医书,它流传着一种儒学的,这样一种仁慈的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你用痘浆,你就得去割破小儿的痘疮,你才能取取得那个痘浆。所以在割破痘疮这个过程,就对小儿造成了一种损伤,那么这种损伤是非常不仁慈的做法,所以它反对这个痘浆法。”
既然人痘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
有的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7年至1572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痘接种。
俞茂锟书中提到的宁国府太平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据说,消息传到了北京紫禁城隆庆皇帝的耳朵里,种痘的医师还受到了他的嘉奖。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中国,人痘接种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根据是,1713年,一个叫朱纯嘏(gu三声/)的医师在他著《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不幸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这个儿子再遭天花残害,于是召集许多医师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有人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王旦听后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医为王素种痘的故事,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此说缺乏旁证,不能光凭朱纯嘏的记载,证明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还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中国的唐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有这样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
有人认为,不能单凭这段文字,确定在唐朝的开元年间,也就是在公元713年至741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种痘术。
但是,也有的学者以《千金要方》为依据,推测唐代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唐代医书《千金要方》中介绍:“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ci1声)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you2声)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因此,有人认为,既然唐代人已经懂得了“以毒攻毒”的道理,那时就有可能出现了人痘接种术。只不过,那时种痘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没有公布于世。
面对肆虐的天花,中国古代的医师们。一直采取了冷静而科学的态度。
他们潜心著述立说,探索种痘之法,一些预防天花的医学著作相继问世。
天花,一种传入中国的瘟疫,不但造成了流行和泛滥,同时也激发了古代医学家的灵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接种使千千万万的人们,免除了天花的威胁和侵害。它的发明,同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编辑本段]人痘接种法的传播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1688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174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1763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1790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丝绸之路是中国沟通世界的交通要道,中国医学很早就传到阿拉伯地区。人痘接种法就是先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土耳其的。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学到种人痘,并将这种方法带回英国,以后人痘接种法又从英国传到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18世纪后半期,人痘接种法在上述地区已普遍施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种人痘为职业的医生(当时种人痘者不一定都是医生)。
人痘接种术还成为18世纪中叶美国人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利保证。
有资料统计,战争中死于枪弹的人数远远低于死于疾病的人数,而天花是美国军队中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疾病。1776年美国人亚当斯在费城发出绝望地感叹:“天花呀天花,我们能对你做些什么呢?我只祈求在新英格兰的每个城市里都开办种痘医院(指种人痘的医院)。”同年,沙利文将军在给华盛顿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无法执行任务,因为某些军团内,士兵全部患天花病倒了。”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直到18世纪,天花肆虐仍使人恐怖,人痘接种术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抗天花的主要手段。
[编辑本段]人痘接种法的影响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医生来到北京学习种人痘的方法,不久又从俄国传至土耳其,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亚大陆。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❹ 中国最早发明人痘接种法是什么

今天,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要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979年10月21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在索马里南部已被治愈,天花从此在地球上绝迹,这是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烈性传染病的光辉成绩。战胜天花要归功于牛痘预防接种,正是预防接种免使人们感染天花。在发明接种牛痘之前,人们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技术,该项技术是我国古人对世界医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我国自古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例如晋代的葛洪记述“疗狂犬咬方,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隋朝巢元方谈到治恙虫的医方,即杀恙螨制散而服。种痘也是这个道理。

天花这种传染病,大约是在汉代的时候由俘虏传入我国,所以也叫“虏疮”,后又称豆疮、疱疮、登豆疮、天行斑疮等。明代以前,对这种病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关于天花的流行,葛洪的《肘后方》已有记载,唐宋记载更多。自宋以后,已有人不满足于疗效不佳的医法,开始探索预防天花的方法。种痘法至迟发明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至于具体的方法,在张璐的《医通》(公元1695年)中记有痘衣、痘浆、旱苗等法,并指出种痘法的推广是“始自江右(宁国太平县),达于燕齐,近者遍行南北”。

古代痘衣法是把天花患者的衬衣,留给被接种人穿用,使受感染。痘浆法是用蘸有疮浆的棉花塞入被接种人的鼻孔里,使受感染。旱苗法是将痘痂阴干研细,用小管吹入被接种儿童的鼻孔里。也有先用水把痘痂干粉调匀后使用,称为水苗法。早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痘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改进,但仍有一定危险性。

清代朱奕梁在他的《种痘心法》中记述一种经过接种多次的痘痴作疫苗,“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法之后,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首先派入“至中国学痘医”(俞正燮《癸巳存稿》),不久又从俄国传入土耳其。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洲大陆。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806年由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法更加安全,从而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❺ 人痘接种法的社会影响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医生来到北京学习种人痘的方法,不久又从俄国传至土耳其,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亚大陆。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❻ 什么是人痘接种法

天花,中医称为痘疮,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几千年来,天花的传染使千百万人丧失生命或毁容。

我国早在16世纪前后已知道使用人痘接种法(采用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来预防天花。1567~1572年间明朝已经设立了痘疹专科,接种痘浆法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明的,它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

1768~1796年左右,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经过20多年的悉心研究和观察,终于证实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患天花。琴纳在1796年第一次给一个8岁的孩子菲茨朴斯接种牛痘,并且取得成功。后来,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名叫《接种牛痘的原因和效果的调查》的书。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特地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一座琴纳雕像,并在纪念碑上镌刻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英雄致敬。”

❼ 在世界上推广人痘接种术贡献最大的是谁

在世界上推广人痘接种术贡献最大的是英国的蒙塔古夫人。1716年,她和丈夫住在君士坦丁堡,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她知道了人痘接种术,并在1717年为自己的幼子接种人痘并取得了成功。以后,她曾多次在给亲友的信中详细描述过这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蒙塔古夫人的信写得极好,既有思想又有文采,还十分有趣,所以她的信曾在欧洲广为流传,直到现在还有结集出版的。这就使人痘接种术在欧洲等地很快普及开来了。

人痘接种术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它曾挽救过千百万人的生命,使人类第一次依靠自己成功地控制和预防了一种烈性传染病。18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但是,人痘接种术隐含着危险性,有时接种失败反而导致感染,有时还会因此而扩大天花的流行。所以到1796年琴纳在人痘接种术基础上发明了更为安全可靠的牛痘接种术后,19世纪初,欧洲各国就陆续禁止接种人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虽然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可世界是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的贡献的。

❽ 人痘接种法的接种方法

人痘接种,实际上是采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
但是,这种早期的种痘术,所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做:“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在当时,就是最著名的医师,在接种时,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
当中国古代医师们发现由于时苗毒性太大,而造成被接种者死亡之后,他们总结出了两条经验:一是不能用自然之痘作为种苗,也就是不能用时苗接种。二是以使用痘痂为主。以往用痘浆接种的方法被逐渐淘汰。
同时,古人还总结出,人痘接种必须要用“种苗”,而种苗还要经过“养苗”、“选炼”,使之成为“熟苗”以后才能使用。古人采取的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据说,当时不少精明的医师家里,都保存有这种安全性很高的种苗,而它的的价格,也是出奇的昂贵。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归纳起来分为以下四种: 人痘接种法。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入鼻孔内,12小时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可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
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比较原始,旱苗法和水苗法都是用豆痂作为痘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痘浆法有所改进,但仍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比较安全。清代的《种痘心法》中说:“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这种对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完全符合现代制备疫苗的科学原理。它与今天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定向减毒选育、使菌株毒性汰尽、抗原性独存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4种种痘方法,其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

❾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者

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❿ 人痘是发明于那个时代

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尔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兵士感染天花,统率者竟下令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其传染,结果天花照样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

我国则不同,不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疗,而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 ,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十七世纪已普遍推广。公元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公元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公元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三年后又为自已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
传到朝鲜。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公元1796年,英国人贞纳(E.Jenner)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阅读全文

与人痘接种技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