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Ⅱ 如何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幼儿在探究兴趣的作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给拆毁了,或者 把父母喜爱的物品给搞坏了,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听朋友说了件事颇受启发: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 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孩子 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而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可见,幼儿创 造性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 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的改革目标更需要定位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经成为教育中 的一个重大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也十 分迅速。那么,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老师自己要有丰富的想象,要会想象,保持一颗童心,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创新的门扉。如在活动中经常问:这像什么?他们怎么了? 还有谁会来帮助他呢?他为什么会哭呢?等等。其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孩子都喜欢与同伴交往,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无拘无 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让孩子感觉和你没有距离,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交谈的兴趣,如:“老师很喜欢你”,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等等。让孩子感觉和你亲,才能畅所欲言。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与同伴三三两两的讨论交 谈,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另外,在语言活动中,提问要有科学性,要能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要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因为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 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 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谈话活动《假如我是孙悟空》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们马上进入角色,思维活 跃起来。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个隐形人,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宇宙飞船,带人们到天上去旅 行。”……看!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和有创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中,老师问幼儿:“小河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小朋友,你有什么用处呢?你可 以怎样做?”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思考,幼儿能逐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思维定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维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有一定积极作用,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但是消极作用也不容忽 视,常常阻碍人们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幼儿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向多 向性和发散性转变。 在文学活动中,启发幼儿的思维。 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优美的语言艺术,能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 时,老师提问“狐狸是怎样让乌鸦开口的?”甲幼儿回答说“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请你唱一首吧!”乙幼儿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 好听,唱一首给我听吧!”由此可见,乙幼儿的思维受到甲的影响,产生一种倾向,出现了定势。这时,老师在肯定幼儿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疏导,“谁还能 想想乌鸦还可能怎么说?”在教学《三只蝴蝶》时可以设计问题:“谁会想想三只美丽的蝴蝶还可以怎么说呢?”他们各自思考着,互相议论着,纷纷发表了不同的 见解,开阔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讲述中,丰富幼儿的想象。 讲述活动是由老师提供的凭借物,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它能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如在《猫医生过 河》教学中,设计的问题“猫医生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过河?”让孩子大胆想象,大胆表述。在一次拼图讲述中,老师给出了太阳,花,香蕉和小姑娘的单个图片,让 孩子把图片布置成一幅画,再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进行描述,展开想象,创设背景,然后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一段话。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展开了 想象的翅膀,创造出许多内容丰富,思维新颖的作品。他们在活动中争先恐后,大胆创新,把学过的词汇自如运用到讲述中,个个设计的有特色,思路也新。大大提 高了幼儿讲述的积极性,促进了思维创造性的发展。 在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谈话是一种语言表达和思维结合的活动,是幼儿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活动。为此,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谈话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 养。如在谈话活动《地球公公喜欢谁》中,老师首先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然后让幼儿讨论地球公公喜欢和不喜欢的各种做法,并让幼儿提出各种保护 环境的措施。由于幼儿目的性较明确,加上老师的鼓励和启示,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我们发明一种没有废气的汽车,就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了。”有的 说:“我发明一种水管,工厂里排出的污水经过这条水管就会变回干净的水了。”虽然孩子们的想法有点离奇,但却证明幼儿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水平去想问题 的。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老师随时可以加以引导,唤起幼儿的联想,扩散幼儿的思维,寻找与别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幼儿思维创造性的发展。 以宽松、愉快的氛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常设计活动情景,让幼儿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想象内容的扩展。如在教学诗 歌《小熊过桥》后,老师能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一幅大背景图,每组设有小背景图和动物卡片,老师用生动 的语言引出开始部分“小熊昨天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它过桥时遇到了难题,问题在哪里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讲完后让孩子自由讨论,老师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想 象的空间,他们根据形象的材料,按自己的想法组合拼图,讲出了一个个情节生动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等等,由于是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讲述,幼 儿的构思各不相同,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Ⅲ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象的发展对日后创造性的发挥具
Ⅳ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鼓励孩子在玩耍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回题,而答这些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也是难题,家长不要置之不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孩子能力有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对孩子有创意的行为给予积极鼓励。如果孩子做出了十分有创意的手工,或者解决了一些问题,都要表扬孩子。
Ⅳ 如何进行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
给幼儿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自我去玩,并引导幼儿去自己创造一些事情,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Ⅵ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创造性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们渴望理解世界的愿望的体现,是一种强烈的认知需求,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好奇心帮助人们在理解世界的基础上适应自然和社会。
父母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孩子质疑提问的本源。父母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护,也就是说,除了保护孩子已具有和表现出的兴趣和好奇,还要主动激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这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走、玩玩,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多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和探索,激发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思考。
3爱学习、爱思考的家庭文化
没有知识的储备和各种信息的剌激,孩子便不会有问题产生。因此,父母要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建设。父母要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以切实行动来树立榜样并影响儿童,同时努力形成以读书、阅报、参观博览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业余生活。
同时,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各种图书和资料,并耐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样,孩子处于爱学习、鼓励思考的家庭气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爱质疑、善提问的好习惯。
Ⅶ 怎样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1、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自主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内快乐,同时还是培养孩子容创造力的主要途径,更有利于孩子探索发现和创造。因为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与小伙伴们开展活动以及交流,从而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方法/步骤2:
2、完善教学设施
如今,许多地方的公共教育教学施应该得到完善。比如相关的博物馆、少年宫、公园等场所向孩子们免费开放,让更多感兴趣的小孩能接触到艺术、科技,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散性思维不断的拓展。
方法/步骤3:
3、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家长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能开发智力的玩具甚至是生活空间,丰富家庭生活。例如,陪孩子看电影、锻炼身体、旅行等,都可以激发起孩子创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