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是不是上帝创造的
不是!你你妈妈跟你爸爸创造的
Ⅱ 上帝是由谁创造的
现代理论物理学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已经追溯到一个“奇点”,而天文学对红移现象的发现,更一步证明了这一假说的可靠性。在当代,关于宇宙形成的大爆炸学说,已成为主流学说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并逐渐丰富起来。
大爆炸理论认为:起初,宇宙很小,几乎只有不足原子核大小的一个点,称为“奇点”,但其中包含极大的热能量,直到最后奇点中容纳不下这样的热量,发生了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能源、空间及时间。作为现代宇宙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大爆炸理论能较满意地解释宇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事实上,我们人类社会(包括宇宙),对所有的的问题的探索,最终都会指向宇宙的产生——这个“奇点”上来。
于是,这个“奇点”也就成了宇宙一切问题、现象和结果的最初动因。那么,“聪明”的人类还会继续追问:既然我们的宇宙是由“奇点”产生,那么,这个“奇点”又是从何而来呢?在大爆炸之前宇宙的图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上帝赋予人类极大的恩典,也正因为人有着对未知事物的不懈追求,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人类总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智慧无穷,所以在了解了“奇点”的存在之时,还要继续追问它的来历。
在上面我们已经题提到,“奇点”的大爆炸,开启了宇宙的诞生,导致了宇宙的演变,所以我们现在认为(至少在我们现在仅仅探索到“奇点”的智慧面前):大爆炸是我们现在宇宙形式及其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一因)。
然而,问题到这里似乎还远远没有解决。人类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探索心理,他们不会轻易接受大爆炸作为“第一因”的解释,而要继续追问“第一因”的产生的原因。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霍金说过:我可以解释宇宙在存在之后任何时候任何一点的现象,但是对这个“奇点”之前的图景,我一无所知。霍金的确不愧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言论不仅是谦卑的,更是智慧的。为什么说他的言论是智慧的呢?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了我们人类认识事物的逻辑本身就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读者明白我的观点,我需要暂时回避直接解释认识逻辑的问题。下面我们暂且看看《圣经》的观点,请读者耐心的读下面的文字!在《圣经·创世纪》中,我们读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由此,我们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圣经》的“创造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宇宙观。按照《圣经》的观点,宇宙万物乃是又神创造。同样,聪明的人类也会追问:神又是由谁创造的呢?——正如追问宇宙“奇点”的来历一样。人在这里感到很骄傲,似乎任何一种理论都抵不过他们的长矛的威力,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这里我们不妨假定:宇宙的最初的“奇点”,也是由神(上帝)所造。至此,我们便把两种理论联合起来,一并回答人类的好奇追问。
按照我们的对事物认识的一般逻辑(也是普遍逻辑):所有事物的存在都必须有起原因是,正如吃饭是因为饥饿,喝水是因为口渴(在通常情况下,特例除外)一样,人类无法接受根本没有原因的存在,那在人类看来是极其荒唐、莫名其妙的。黑格尔也曾说过: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句颇为经典的话被许多人理解成“存在即使合理”和“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原因”。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的“因果论”以及佛家的“因果报应”,更加深了我们对“有果必有因”的观念。中国有个成语“空穴来风”——即空穴是不会来风的,也正好说明了“果”与“因”必须连体的认识。
这样的追问,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因为这种因果论的逻辑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它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存在都具有原因呢?是不是所有“果”都有其“因”呢?对于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没有意义的,因果论的逻辑思维已经深入人心,似乎成为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定律,毋庸置疑。但正是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导致了我们提出上面的那些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提出,正好暴露了我们的逻辑的问题。从而限定了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这种逻辑的局限性,让我们总是自以为真理在握,不作退让。
这样无休止的追问,似乎很合乎常理。但是,当我已经把上帝作为“第一因”的时候,问题本来应该到此为止,然而人类的这种逻辑,却再一次提出了问题,追问第一因的来历。如果按照人类的因果逻辑,上帝也必须有一个创造者,因为只有这样这个理论才得以完美。那么,假定我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告诉人类上帝是有另一个“上帝”所造,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按照这个因果逻辑,制造上帝的这个“上帝”,也一定存在着一个制造者——人类会继续追问下去。
由此我们看到,这样的追问永远没有尽头,在这样的追问下,我们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可以让人类停止追问的答案。这样的问与答,最终陷入了荒谬的逻辑怪圈,永远无法走出来。
那么,我们自然会想到,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是问者除了问题?还是答者出来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类认定有果必有因的时候,他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答案,答者的回答,不过是通过另一个陈述者表达了问者的意思,至于回答的是否是真实的答案,那无关乎要害。因此,对于这样的追问陷入的逻辑怪圈,问题的根源还在于问者本身——是问者自己将自身置于了无法走出的圈套。
得出这一观点,或许许多读者不能接受,因为因果理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想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有果必有因的定律的彰显。的确,这样的反驳也是事实,正如我不能否定吃饭是因饥饿、喝水是因为口渴(在通常情况下,特例除外)一样。
如果读者朋友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想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十七世纪,牛顿构筑了庞大的力学大厦,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被奉为“经典力学”而被科学界接受。那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的大厦业已建立完成,只需要在它的边角稍作修缮就可以完备。然而,随着人们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的发展,十九世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电场、磁场的概念,动摇了牛顿第三定律;二十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更是如一场飓风,几乎将整个经典力学大厦刮倒!相对论实际上彻底否定了经典力学,通过相对论我们看到,原来牛顿定律仅仅是低速运动下力与速度,加速度关系的特例的定律。因为相比之光速,牛顿力学在低速下的计算出来的误差及其微小,完全可以忽略。因此,牛顿定律在低速运动下依然适用。
通过对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的历史的梳理,我们看到,牛顿力学不过是相对论在忽略其误差后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解释低速运动问题,而相对论解释高速运动问题。那么,对于因果逻辑,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论:有果必有因的逻辑,在上帝存在为前提的条件下成立,它足以可以用来分析现存宇宙、自然及人类的一切问题;但是当我们思考上帝的问题时,这一理论则必然失效——就如同我们不能用牛顿定律解释光的运动问题一样。
要接受这一观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有限性。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确,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无限,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有限。我们不能用习惯的逻辑来解释上帝的问题——上面的推论已经证明,若按照我们的解释推论下去,人类的思维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我们不能追问上帝从何而来的问题,“第一因”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因此,有果必有因的习惯逻辑,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适用。上面提到的科学家霍金对宇宙的观点,其实已经流露出了科学家的谦卑,在无穷的宇宙和无限的上帝面前,我们只有接受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思想。
那么,对于宇宙“奇点”的追问,是不是还有一个答案呢?我们在上文假定上帝创造这个“奇点”,然后把“第一因”归于了上帝,从而较为合理的解释了宇宙诞生的问题。那么,如果“奇点”不是上帝创造,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实际上,无论“奇点”之前还有没有另一种宇宙的存在形式,究竟“奇点”是不是上帝直接所创造,对“奇点”的追问,最终依然会来到上帝面前。因而,无论上帝否直接创造了“奇点”,宇宙的起源却只有从上帝开始。那么,上帝很自然的也就成了推动宇宙诞生和发展的“第一因”。
如果读者朋友能够接受上帝是“第一因”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在追问上帝是由谁创造的了。如果我们真的能摒弃了骄傲和自以为是,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无限的上帝和宇宙面前谦卑下来。我们的惯性逻辑已经把我们逼入了绝境,我们必须承认有些问题我们永远也找寻不到答案,因而我们只有顺服那些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观点。
Ⅲ 人是上帝创造的还是神创造
上帝跟神是一样的,两个名字一个体
在圣经的扉页上写着:凡称呼 “神”的地方,也可以称呼“上帝”。
圣经·旧约·创世记
1 起初神创造天地。
2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6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8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11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12 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
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4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15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16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17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18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
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20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21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22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2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24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25 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28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29 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30 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3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Ⅳ 这是不是神创造的文字真理是不是能代表一切
文字是不能代表一切,因为有些东西是用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有些真理用文字也表达不出来,人类文明开始不久,以后还会有很多真理被人类发现。甲骨文算人类文明的开始吗?也许再过不久会被更多的人们打破。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少年?
Ⅳ 上帝造字是西方的传说
中国的字是仓颉造的,难道仓颉是西方人的上帝?那么上帝只不过是炎黄二帝的手下了。那么他说自己创造了世界就是谎言。
Ⅵ 上帝创造文字了吗
文字是一个不朽的人类发明,他的工序很复杂,所以很难想象原始人发明的文字
Ⅶ 人是上帝创造的吗
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个人是上帝的创作,但是也不排除上帝创造过人。只是确定我们自身的生产厂家不是上帝就行了,没有牛逼的出生,那就努力争取一个牛逼的人生。
Ⅷ 听说,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是谁创造的
上帝存在问题的哲学沉思
在对待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可划分为有神论,无神论及不可知论三种观点,神学家不断提出证明有神论的论证方法,纵然人们并不是先天从理论上认知了神的存在才去信仰神,但作为自由思想者,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神存在与否的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无神论科学世界观。
本体论证
这个论证由神学家安瑟伦提出,他的论证见于他的<<宣讲篇>>,他说:
“如果说那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只在心中存在,那么,凡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就是相同的了。但是,这明明不可能的。所以,亳无疑问,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既存在于心,也存在于现实中。”
其思路是首先把上帝定义为一切可能想像中最伟大的存在,假如它不存在,那么在它之外就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存在,而这就和前提矛盾了,故此这个想像中最伟大的存在(上帝)必须存在。
这种十足十的唯心主义后来被笛卡儿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以及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发扬及补充,但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一出,就受到同时代人的批判,最有名的可算是法国僧侣高尼罗,他在<<为愚顽人辩护>>中出两点尖锐的批判,其一是我们可理解的东西并不等于真实的东西;其二我们心灵的存在未必就是现实的存在。
高尼罗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揭露安瑟伦本体论证的不合理处,正如安瑟伦的上帝犹如一个传说中的一座仙岛,这座仙岛有无穷无尽的宝藏,要是有人表达世上真有这么一座仙岛,那么尚不难理解;但若说这座仙岛比任何地方都完美,所以它必然地既在心灵中存在,也在现实中存在,则明显是逻辑上的错误,因为概念的存在并不等同客观的存在。
由此可见,安瑟伦这种论证只是纯粹的玩弄概念的文字游戏,哲学家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已把它推翻。
设计论证
设计论证又称目的论证,它也属于后验的证明,阿奎那第五种论证就是从宇宙的目的性推论出“有智慧的存在者”,换言之,这个论证就是用一些明显有秩序的事例来证明宇宙或世界源自有智慧的设计者(上帝)。
神学家佩利提出 “钟表类比”,佩利是英国福音派神学家,他在<<自然神学:或从自然现象搜集来的关于上帝存在及其属性的证据>>一书中出他的“钟表类比”。
佩利说如果在沙漠中见到一只结构精美的手表,一定会联想起这只手表有一个设计主,这世界比钟表更复杂,故此必有一创造主。
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对设计论证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早已质疑,而<<自然宗教对话录>>比佩利的<<自然神学>>更早20年发表,这表示佩利精心设想的设计论证前,休谟早已对此论证全盘否定了。
休谟指出,我们可以从机器等人工作品推论出是人创造,这是因为我们从经验中归纳了无数实例,但若然从自然推论出造物主时,这是从独一的果推出独一的因,我们并无同类例子可供归纳结论,因此这样的推论是不能成立的。
而且我们知道,进化论已给这个论证给予毁灭性攻击,当代进化论已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由非生物到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然后经过自我复制,进化成现今的复杂生物,整个过程完全都是根据自然选择(天择)而成,特别是进化学家Richard Dawkins的<<盲眼钟表匠>>一书,已阐析得很清楚,而且,无任何迹象说服到世界是“设计”而成的,如果是设计,那将是“失败的设计”,例如“基因垃圾”这个问题便是神学解释不了的。
基督徒最后的把戏便是无力地说“神造的”,然而这无疑小孩子无法解析时只有说 “just because...”
宇宙论证
宇宙论证的奠基人可算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不同于本体论证的是前者是一种先验性的证明,从“上帝的观念”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宇宙论证则注重经验事实,它是从宇宙的存在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的典型论证见于他的<<神学大全>>,他提出的五种证明上帝的方式如下:
第一种:从事物的运动推论出“第一推动者”
第二种:从因果关系的有限性推论出“第一因”
第三种:从偶然的存在推论出“必然的存在”
第四种:从万物的等级性推论出“完满性”
第五种:从宇宙的目的性推论出“有智慧的存在者”
阿奎那的推理方法主要是由第一因,第一推动者总结出上帝的存在及其属性,然而这个论证先后经过哲学家休谟,康德及罗素质疑而被推翻,正如康德所说,从偶然性推至原因的理论,只适用于感知世界,在起验世界则毫无意义。
罗素也说:
“如果说万物都要有起因,那么,上帝也必有起因,如果存在着没有起因的事物,那也很可能就是世界,正和可能是上帝一样,因此这一论点就毫无活力可言。”
“认为万物必定都有个开始的观念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缺乏想象而造的。”
如果宇宙的存在需要第一因,则上帝也需要有因(据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帝的“因”在阶级社会),如果说上帝的因在其自身,那凭什么不准宇宙的“因”在其自身?
在科学层面上,阿奎那的宇宙论证也是站不住脚,特别是当今的量子物理学上,科学在解释宇宙时更已经不再把所谓的第一因,第一推动者诉诸于神或上帝了。
当代科学已指出宇宙并无需要假设第一因,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更把宇宙因的上帝驱逐了。
道德论证
道德论证认为道德来自<<圣经>>里的教诲,道德义务是神圣的命令,哲学家康德在理性范围内批驳了上帝的一切论证,但却在<<实践理性批判>>上炮制出道德论证,以上帝作假设的存在而作为道德的公设,二十世纪最流行的刘易斯提出的道德论证。
经验告知,基督教不但不能带来道德,却反而带来更多的不道德,法国战斗无神论者霍尔巴赫早在<<自然的体系>>中指出把道德建立在宗教基础上是十分危险的,若然宗教基础崩溃了,那么道德亦随之崩溃。关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 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书有出色探讨。
约翰.希克亦对康德的道德论证提出严厉的批判,他说这种论证不能成为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因为“最高责任的权威”可受到怀疑;即使道德价值指向某种先验的基础,也不能把道德价值一直归于基督教崇拜的耶和华。
刘易斯的道德论证坚决反对道德相对主义,而强调道德的客观性,也遭受了约翰.希克的质疑,他指出刘易斯论证的前提是很作问题的,因为此类论证基于一个假设就是根据自然主义的观点解释不了道德价值;但在自然主义的怀疑者来说,从这样一种未经证明的假设来推论上帝的存在,等于什么也没说。
其实,以宗教作为最高价值的道德标准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信徒往往籍着神的名义做出骇人听闻的行为。而人文主义的道德观主张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即是凡对人类有害的行为,我们便会视之为不道德,反之亦然。
意志论证
意志论证又名“实用性论证”,在这里主要介绍帕斯卡的“打赌说”和詹姆斯的“风险论”。
“打赌说”
帕斯卡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是这样表达他的“打赌说”的:
“是的,你非下赌注不可。你早已委身,就别无选择。然而,你将赌定哪一方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既然非得作出一种选择,只有看看哪一种快择与你的利害最少。你有两样东西可赌:真与善;你又有两样东西可赌:你的理智与意志,你的智识与福祉;同时你的本性又再躲避两样东西:谬误与邪恶。既然你非作抉择不可,你的理智所面对的已不再是选择这一面而不是那一面。这一点是我们早己明显了的。那么,就你的福祉而言又将如何呢?让我们估量一下赌注的正面,即相信上帝存在所包含的得与失吧。我们可对两种情况加以估量:若赌赢了,你将获得一切;若赌轮了,你并没有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就赌定上帝存在吧!”
帕斯卡这种相信上帝的理由相信早已为人们所唾弃,第一,帕斯卡没有考虑到这世界有各种不同的宗教,而不信者入地狱亦非只是基督教唯一,那么我们应该把赌注押在哪一个宗教呢?万一佛教是真实的宗教,而我们把赌注押在耶和华上,则会受到不信佛教的可悲下场。
此外,上帝是否存在是不能用打赌来决定的,因为有很多人已经用自己的理性判断了上帝的存在与否(无论是有神论者,或是无神论者);再而,对那些不能相信上帝存在的人来说,若违心地打赌信仰上帝,他并不是“并没有失去什么”,因为他要花大量时间来信仰虚幻的上帝,参与宗教活动,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最后,即使上帝存在,上帝也很有可能因为帕斯卡的投机赌博心理而罚他下地狱。
“风险论”
“风险论”的代表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特点是实用主义的哲学,他在信仰问题上与帕斯卡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把在上帝存在与否在缺乏理性的说服力下诉诸赌博。
在詹姆斯来说,“信仰之选择既然在缺乏理性论据下,应凭什么作出快择呢?按照詹姆斯,即是凭着人的”情感本性“来作出快择,即是信仰什么会带来最大的益处。
神?疯子?骗子?
这个论证由C. S. Lewis提出,然而,这是一个极偏狭的论证,耶稣的可能性怎可简单概括为这三种,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可应用在耶稣,也应该同样应用在其他宗教人物身上,如果应用在佛陀身上,那么佛陀甘弃皇位出家,苦修七年,他不是骗子;佛陀能悟出高深哲理,那佛陀不是疯子;但是佛陀是神吗?
事实上耶稣即非神即非疯子即非骗子,他是当时一世纪犹太教某一分枝充满末世思想的狂热天启论者的宗教领导人,而且耶稣好可能根本没有自称为神,只是耶稣死后几十年后的基督徒在褔音书中将他神化。
濒死体验
基督徒亦企图以濒死体验意图论证灵魂,从而贩卖神秘主义,那些经历濒死体验的人往往声称自己临死的刹那见到光,隧道,其实现代神经科学已经能够以唯物角度解释人体这些现象,病人所见现象只是他们脑部神经中枢中断时所见的幻象。
结论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明确指出世界统一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这段话充份表述我们在对待神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所持守的态度,就是由由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证明上帝的不存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累积了种种驳斥有神论,论证无神论极有说服力的思想,而只有这点,我们才能真正驳倒有神论。
Ⅸ 用简要的文字叙述上帝创造人的过程
照着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
期间不停絮絮叨叨……
Ⅹ 谁知道“上帝创造了文字”一篇文章
有这样的文章
,是在前几年的读者文摘上有,是哪年的,我忘了,大约十年前的,介绍你一本书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renshizhenli/god/index.html
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