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故事:贝尔发明电话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任务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任务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2. 关于创造奇迹的故事
☞生命奇迹“朱坚强”2008-06-24
22:58
万兴明老人不停地抚摸着曾经与他生死与共的“朱坚强”。
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副政委荆益平23日上午在抗震救灾指挥所宣称:该院官兵在清理废墟时挖出的一头震后存活36天的猪,22日下午被成都建川博物馆收养。
荆益平介绍说,这头被博物馆取名“朱坚强”的猪,是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12组万兴明家饲养的。万兴明家原本住在半山腰上,“5·12”地震发生后,他家的房子和猪圈都垮塌了,大家都以为猪肯定被砸死了。6月17日下午2时许,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指导员黄杰带领10多名救援人员来到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当战士把猪圈废墟底层的一块木板掀开的时候,万兴明惊叫起来:“这么多天了,我的猪还活着!”
黄杰说,万兴明家的猪圈有两层,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房子垮塌,一边的墙也倒下,无数的砖块压在木板上。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使这头猪大难不死。但空间只有半米高,它根本站不起来,更无法走动,只能趴在地上。废墟都刨开后,大家惊讶了,这头原本150公斤的肥猪,瘦得只有50多公斤了,一身都是黑炭。原来,这头猪被压的36天里,全靠吃木炭维持。村民们都说,这真是生命奇迹,算得上创世界纪录了!
“空军官兵挖出在废墟下存活36天生猪”的消息不胫而走,灾区群众和广大网友都为这头地震中坚强活下来的猪而感动,呼吁留住它的性命。有网友说:
“刀下留猪,因为它创造了奇迹。”还有网友建议说:
“猪界的英雄!这头猪应该留着,好好养起来,捐给地震博物馆或动物园,让大家瞻仰一下生命的奇迹!”
猪的主人万兴明回忆说,那天把猪救出来的时候,怕它突然见光不适,又用木板盖住。后来女主人给它喂食,他们看到它“流下两行眼泪水”。万兴明和老伴都认为它好像通人性,很感动,舍不得杀。但也有家里人说,他们只是普通村民,房子也垮了一些,没有办法一直把猪养下去。今后怎么安排这头猪?万兴明也很为难。
成都市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正做汶川大地震展览,听说这头在地震后创造生命奇迹的猪的故事后,非常惊讶,表示有意收留这头猪,一直养在博物馆内,让猪和羊陪伴它,直到终老。猪的主人万兴明22日下午接受了建川博物馆的这个提议。当天,建川博物馆付给万兴明家3008元猪钱,并决定捐1万元资助他家恢复生产生活。建川博物馆承诺一直养着它,直至自然死亡。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同时向挽救这头猪生命的空军官兵表示,“朱坚强”用生命记录了抗震救灾,他们一定善待这头令人感动的猪。22日晚8时,“朱坚强”被送到建川博物馆安顿。博物馆还带回了它原来的猪槽,用来给它喂食。
望着“朱坚强”,村民们都投去敬佩的目光。
3. 能够预言自己未来的名人故事
预言是不存在的,都是储藏在外星机器里的3d电脑程序。
与其让外星人操控,不如把努力发展科技,有必要时要把他们抓起来,直接对话。
外星人有一套操纵技术,能让你痛并快乐着按要求完成预言。所以预言都是骗人的,你只不过是外星人机器里的编程而已。你(被预言者)只不过是外星人电脑里操纵的3d游戏人物。外星的这种机器能够依据你这个人的性格和环境,时时算出你的下几步会怎么做,然后给予及时阻止或提醒。
预言的牛逼之处,就是你被操控了,按预言做到了,预言还给了你表扬,还让你高兴,并觉得是自己努力完成的。其实都是外星机器里编程好的程序再给予时时有人操控而已。而且你干预言之外的事情绝对不会有大成功,结果基本都是让自己失望。因为这些机器和外星人会封住你发展的道路,让你除了预言之路,其他路都走不好甚至走不通。
你(预言中的人)一辈子没有自我,看似是你自己通过努力做得事情,其实则是外星机器和外星人实时操控的共同结果。所以你如果成为预言中的人,刚开始很高兴,等你慢慢做事了,才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完全是按预言行事而已(你自己看到预言是自己后,刚开始会很高兴,同时也是利用你的虚荣心)。所以你只要把自己的预言全部看懂了看透了,你就按自己的性格随意做就可以了。因为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你的朋友都是被安排好的,乃至你的性格都是被外星机器和外星人培养的。对于所谓的困难和失败等等的挑战,不必担心,充分发挥自身性格的长处就会迎刃而解,其实也都是被安排好的,包括所谓的成功,只不过就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人类历史5000年关键的大事,都是外星机器里的编程而已。这种预言机器人类努力一下完全可以造出来,然后自己给自己编程预言。
上海交大已经能用人脑遥控蟑螂,更何况外星机器遥控人呢?
你可能觉得以上都是骗人的,其实外星人的机器可以对你的脑海里发幻想、或者发指令,让你活在幻想中。这让你感到一切都是你自己安排你自己做的,其实你被开启了限制模式。没有自我的,所以很多预言中的人直到死,发现一生没自我,感到人生无聊空虚无成就,因为成就太容易了,只需要任性而来就可以了。就如同你玩《使命召唤》,你只能按照预定的剧情前进。
不光是好人被预言被操控,就连那些极端的坏人也是被机器操控的。如果是你创造世界,你会只创造善人么?这些人之所以被造出来,就是完成外星机器操控的目的。为什么完成这个目的?不过目的你很难知道,它不告诉你。其实外星人智慧水平不一定比得过人类。但是人家积累多、科技高,没办法。
我写以上的东西肯定有人不相信,觉得我是傻B,其实这个世界都是可以被操控的。人的思想反射弧很完整,只要进行足够的研究,人就可以被操控。鸟兽也一样,包括说话、举止、思想、乃至做梦等等。
外星人和外星机器怎么操控你?一,发幻想并时不时强化(让你脑中有某种灵感,或者某种一定要做的想法)。二,通过给你安排梦境,告诉你内容。三,是给你安排某人给你做指导(比如操控某个人到你面前,告诉你某件事某个道理,并会给你强化,让你记住)。四,就是直接操控你本人(一般都是发完幻想后,再操控你,让你感到是自己做的),完成某事(比如我正写这篇文章)。五,创造某些巧合,让你感到意外,并铭记在心,让你得到所谓的启示。六,就是直接和你通信。七,必不得已,他们会直接出面,干预局势(历史上有的,自己看去)。八,让你自身寻找预言,思考,并利用你的虚荣心,迷信心理,让你主动高兴的做事(你其实只是活在自己的假想中)。
所以你要意识到,你脑子里突然冒出的东西(所谓灵感)绝对不是自己的。极有可能就是外星机器给你发的提示。或者是地球大气中某种波,突然被你脑袋接收。当然你的脑袋也能向外界发出波,别人也可以接受你脑袋发的波(比如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所以普通人的你不完全是你,你是30%的宇宙人。预言中的你就更不是你,你是被操控的人。所以,今天开始,人类将完全成为一种全新的宇宙人。
为什么要写这些?因为地球科技发展到现在,外星人觉得让地球人早知道会比较好,他们还会美名曰:“提前告诉你们是对人类好,以彰显他们的爱”。操控低等生命,对他们来说就像玩3d高清游戏。如果你坐在电脑前操控别人,你会对游戏中的人物死亡乃至危险处境有负罪感么?更何况是操控异类生物(比如你用电脑操控狗、或者鸟或者你极为恶心的生物等)。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游戏中的3d人物死不死无所谓,反正还可以复活或者再造一个。
他们还让我觉得写上述这些话,感到自我很有成就,还让我努力多写,其实都是被安排好的宿命,所以我很高兴的写。但是写完后,我知道我自己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他们还会给我在预言中安排了个名词叫“英雄”,还让我很快乐,还鼓励我去写,我的理智和情感告诉我有必要说(其实我明白,就是被操控、或者被发幻象而不断强化的结果),所以我就写了。其实我就是被操控的木偶而已。
以后他们也许就不会再直接操控人或者和人对话了,基本上都是躲在暗处,发幻想、紧接着发指令,直接操控,让你感觉全是自己做的,完全感受不到被操控的感觉。但你确实是被操控了,那些被预言的人物(也有普通人,比如科学家、预言家等)。
所以没必要争当什么预言中的大人物,都是被操控的木偶而已。
你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被操控了,不过要记得转告转发,操控人的外星人和外星机器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他们一手造了几千年的预言。
4. 关于科学家发明的故事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辆通过电脑打印出来的自行车:空气自行车(Airbike)。
近日,位于英国菲尔顿的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集团(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Group)展示了一辆新型自行车,尽管外形上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但据该集团的科学家介绍,这辆自行车是使用一种添加剂层制造技术(Additive Layer Manufacturing)打印出来的。
据了解,“空气自行车”使用尼龙为材料制作,与钢铝结构的车一样坚固,但重量却减轻了65%。科学家们先在电脑上进行设计,随后由打印机将融化的尼龙材料层层叠加,制造出自行车。
据介绍,这种3D打印技术只需要使用普通方法1/10的材料,未来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航空与汽车制造业。
拓比(Tobii)科技公司的芭芭拉-巴克利(Barbara Barclay)于2011年2月28日在纽约示范一款膝上电脑原型,这款电脑原型可以追踪用户眼球的活动并受其控制。
也许你曾经希望你的眼神像激光一样,这款笔计本电脑原型可以让它接近现实。它可以追踪到用户的眼神并用判断出用户正在看屏幕的那个区域。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玩一款游戏,在游戏中,用户可以用眼神控制光标摧毁游戏中的“小行星”。
在本周的另一次展示出,这款电脑能够响应眼神滚动显示文本文件,当用户阅读到屏幕内最后的文字时,电脑便会自动滚动显示下面的内容。
按照拓比科技公司的设想,在将来,像这样可用眼神控制鼠标指针的笔计本电脑或许可以让用户用眼神操作来玩电脑游戏。
眼球跟踪器的工作原理是:向用户发出不可见的红外光,然后利用两个内置照相机搜寻捕获用户眼球的“闪烁”以及眼网膜的反射。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校准。至于用户是否戴眼镜没有什么影响。
拓比公司的芭芭拉-巴克利(Barbara Barclay)表示,眼球跟踪器并非传统鼠标键盘或较新的触摸屏的替代品,它是一个辅肋器件,可以让电脑使用起来更快更有效。
这款笔计本电脑由联想公司制造,集成了拓比公司的眼球跟踪器,厚度约是普通笔计本电脑的两倍。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该款商业版笔计本电脑会苗条许多。
就在有车族为日益高涨的油价愁眉不展时,英国一家公司宣布研制出“人造汽油”。这种汽油不但价格便宜、燃烧后对环境无害,而且每升价格更低至19便士(约人民币2元)。
公司方面表示,这种人造汽油目前尚未进行商标命名,明年它将进行第一次路测,如果一切顺利,这种廉价“汽油”将于未来3至5年内投入市场。
优势
便宜又环保
汽车无需改造
人造汽油由英国塞拉能源公司研制,主要原料为氢。如今,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优化配方,以期制造出性能稳定的燃料。氢燃烧时只会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能有效帮助各国减少碳排放量。比电动汽车更方便的是,这种新能源可像汽油那样,直接应用于现有汽车引擎,无需对传统汽车进行任何改装,因此又有“人造汽油”的美誉。它低廉的价格更成为环保以外的主要卖点,每加仑(约合3.8升)仅需90便士(约人民币9.4元),相当于每升约2元人民币。
5. 国内有关未来的短篇科幻小说/故事
《盗墓》:作者显然是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具的科幻大家,故事也相当吸引人,但表达的却是极具文化感和责任感的主题。应该算是典型的软科幻了。
《审判与被审判的》:不怎么喜欢这个故事,不仅是其中的科幻描述不吸引我,也不仅是由于那个过于开放和悲情的结尾,更重要的是让人得不到期待中科幻小说给人的惊喜。
《最后的防线》:人类会被由于自身过错而酿成的灾难毁灭吗?比如沙尘暴。一般大家想像的后果不外乎黄沙漫舞渺无人烟,但这个故事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路。慈悲的大自然让人类进化成了沙体以适应地球的变化,那些不愿接受现实的人成为最后的防线悲壮地结束肉体的生命。想法新奇,故事讲得也好。
《归宿》:其实吧…说实话…这个故事…到最后…我也没大明白。实在无法理解这个“归宿”的含义,也总结不出一个足以概括整个故事的主题。想起某位影评人对某部电影的评价——一只处处抖着机灵却没有锋利爪牙的刺猬。不过有句话倒是印象深刻“我们的区别在于,你需要一个自己的合理,我需要一个合理的合理。”还有探险家在外太空完成跃迁之后竟然回到了被放逐到另外一个宇宙并且是一百年后的地球上。极具吸引力的想法。
《看的恐惧》《赞寺的转经筒》《天下之水》:这三篇都是韩松的小说,好像其中还有些哲学和宗教的意味,主题甚是隐晦,老怀疑这不是科幻小说。引用一句话吧“中国科幻的边界正在模糊并有了一个凸入纯文学领域的远点。”
《日光镇》:是关于生化试验的东东,其中并没有太多的科幻成分,绝对的软科幻,也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但这个“美丽少女复仇记”的故事把我吸引住了。两条叙事线索交替进行逐渐揭开了故事的本原。还有最后温暖的阳光洒下来,爸妈关切的询问,然而“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刚从梦中醒来,还是又回到了梦中。”这个极好的似是而非的结尾几乎解构了整个故事,让人只能用“极具张力”来形容了。
《阿夏》:最为美好动人的一个故事了。“阿夏”在某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中是“永远的情人”。当基因繁殖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两组基因,签订了永恒的誓约,在一代代的漫长的岁月中守望相助,在对方年幼和年老的时候给予倾心呵护。”阿夏制度代替了婚姻制度,成为世间最为亲密和永恒的关系。奇特的想像,优美的语言,缠绵深沉的爱意,永恒和轮回的感觉都极为动人。软科幻中的精品。
《竞技场》:据说这是一篇名叫弗雷德里克•布朗的科幻名家的作品,成文与冷战时期。小说中与外星人的对峙大概是隐喻当时美苏冷战,如果真是这样,那美国人把苏联想得也太残暴怪异了,并且最后竟然是一种更高级的生物帮助了人类毁灭了外星人。这种构思即使是囿于当时的背景也未免狭隘了些,想像力算不得太奇妙,结尾也不太欧•亨利。
《审判日》:是一个人如何利用名为“审判者”的让人口吐真言任人评判的系统骗得世人的信任又被揭穿的故事。有点讲偏了,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审判者”的创造者。他质疑无神论,相信宗教的终极审判和彼岸世界会令世人有所恐惧而多做善事,以使世界更加美好,因此研制出这个系统让世人得到最终的审判。听上去是不是像做梦一样并且有点搞笑?理论大概没错,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窥探他人心灵的全部,人类的恐惧感目前是通过宗教将来可能是通过科学来控制,但决不会是这种方式。我以为作者安排系统遭到利用而违背研制者原意目的是说明它的荒谬,可惜最后系统竟然正式启用并昭示理想社会的到来。实在让人搞不明白。
《时光的背叛》:当克隆技术发达到可以复制记忆、思维方式、心理模式,也就是说灵魂也可以被复制时,死去的人就可以复活。但是复活的还是记忆里的那个人吗?“我们‘记得’过去,但和这个‘过去’相逢时却对面不识,思想总在回溯,但是时光一直前行,一旦分离,即是永诀。”
《一生的故事》:这就是传说中王晋康的手笔。本应是总结的重点,却因我的笨拙不灵光而不知道说点什么。时空旅行能不能实现?一切由人类创造出的东西(包括人工智能)是不是摆脱不了受奴役的命运?这是一个涉及到这些问题,充满哲理和悖论又弥漫着宿命般忧伤的故事,我总结不出作者在后记中说到的两条故事线也不明白那些关于时空旅行、目的与宿命、人类整体选择与个体自由意志的悖论,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不解才吸引我一次次捧读。喜欢这个充满宿命意味的故事。很想看一下作者提到的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或许会有所启发。
《灵魂出窍》:首先厌恶自己的躯体,然后把身体需要或不需要的事物同精神需要或不需要的事物区别开来,再集中于精神需要而不理会身体的要求,当灵魂有了足够程度独立性后,朝某个方向行走,然后出其不意地就把灵魂引向另一个方向,也就是说灵魂出窍了。多具幽默感的想法,我都忍不住想去试试这种胡扯的想法呢。作者小库尔特•冯古内特是美国大师,貌似不大承认自己科幻小说家的身份,却写出了这么有意思的软科幻作品。
《三体》:看完全部的再说吧。关于外太空的题材总是很令人着迷的。
《囚魂曲》:科幻成分和《时光的背叛》、《日光镇》有些相似,都是关于人体复制的,只是方式不同。只要大脑还存活的人可以通过某种的人可以通过某种信息素使体细胞回拨后再分化成完整的躯体从而完成复活。故事还不错,有点凄美的感觉。只是那天看完后,晚饭有点吃不下去。
《异象》:上帝呀原谅我吧,这个故事实在看不下去了。据说作者格雷戈里•本弗德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硬科幻作者之一,也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同时还担任NASA(美国宇航局)的顾问。我没看完不是它太硬了,而是在大量哲学理论和科学术语的双重打击下败下阵来。不过我总算开始放弃偏见慢慢接受“数学描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蕴涵了某种数学逻辑”的说法。
《泡泡》:王晋康的另一篇小说。关于三维世界之外的宇宙泡泡的描述挑战了我的想像力,这次关于外宇宙不再是韩松那样的玄妙了,却仍然让人费解,虽然让人费解却又吸引人一次次去试图理解。我只看了上半部分的故事,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惊喜。大概会有各国摒弃猜疑仇视,放下武器,共同研究满足人无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内容吧。好像这样就不惊喜了哈。
《祖母家的夏天》:一个手法不太高明的小故事。让我先理一下思路吧,祖母家的东西不能和它们通常的外表相对应,在祖母看来“你永远都不知道一件东西真正的用处是什么”,由此引出了哲理。这样的讲述勉强算是流畅,只是故事情节实在牵强,并且大段生物学的阐述搞得我晕头转向,但对其中的道理却深以为然。我们不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会有什么意义,但我们相信没有一段时光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那些发呆的胡思乱想的日子。何必那么功利呢?我只要一个更好的自己。
《时间之渊》:宇宙探索是科幻小说最传统的题材,也是让人无限着迷的话题,这篇很硬的挑战想像力的外国科幻或许能稍微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就命名方式显示了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无能为力,但关于它们的哪怕是混杂着大量科学术语的叙述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小说里充斥着暗能量的“深海潜水艇”内部构成与作者设想的未来宇宙基本无异,因而能够在宇宙时间中穿行,潜入宇宙时间的最深处,也就是异常渺远的未来。于是时光飞逝而过,转瞬间宇宙已过了百万年,在人类有限生命中无缘见识的无数设想像焰火表演般出现在眼前,回答着你诸多的疑问。最后宇宙膨胀到每一个粒子都成为自己宇宙视界中的唯一存在,宇宙及其中的生物的复杂度降为零。生命、意识、宇宙终将毁灭还是永恒不灭?如果是前者,那我们能够找到另外的宇宙以逃脱终极毁灭吗?宇宙之外真得还存在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空间吗?现代宇宙学理论模型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最终的答案?不知道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能不能得到解答。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6. 科学创造奇迹的故事
希腊国王派工来匠们造了一具很大自的船,可是没法推下水去。国王找到了阿基米德,对他说:“就让你来帮忙吧,把这条船推到水里去。”
阿基米德是希腊著名的大数学家,对物理学也颇有研究。他想了想,满口答应了。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着一条绳,然后请国王来看推大船表演。
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那只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阿基米德将一条绳子交给国王,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决了。”
国王半信半疑,于是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轻轻一拽。哎呀,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向海里滑去,就像耍魔术一样。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国王惊得瞪大眼睛,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神鬼相助?”
阿基米德说:“哪里是什么神鬼相助,科学能创造奇迹。
7. 有关创新的名人故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教廷、顽固派等保守势力的威胁下,哥白尼不惧强权,坚持真理。提出了改变世界的”日心说“。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8. 六个人类发明故事名称
1、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阿达·洛夫莱斯
她出生于1815年,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她在CharlesBabbage早期通用计算机(被称为分析引擎)上的笔记被认为是第一个由机器处理算法。她死后一百年,于1953年,阿达之前对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重新公布,并被公认对现代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9. 有关未来的故事的作文
这是关于未来的故事……
1999年,两个吸血鬼阿敬(hyde)和留嘉(丰川悦司)躲避着警察的追捕,虚弱的留嘉厌倦了永生的命运,在海边迎着初升的太阳、伴着橙色的火焰死去了。可怜的阿敬失去了唯一的伙伴,陪伴他的只有可怜的孤独……
2014年,日本因经济萧条而瓦解,亚洲的马勒巴南区(台湾)成为日本难民的移民地。由於外来种族和当地种族的冲突,又缺乏管制及改善,巴勒马治安相当的差。阿翔(Grack)、阿翔的哥哥和阿彦(山本太郎)是日本孤儿,靠打劫为生。在一次抢劫中,阿翔遇到了虚弱的阿敬,帮助了他,阿敬也救了阿翔,从此阿翔跟阿敬一起生活、长大。
长大后,阿翔依旧靠打劫为生,一次在抢劫当地社团“义心会”过程中,认识了为被义心会强暴的妹妹怡洁报仇的阿孙(力宏)。在战斗中,阿敬、阿翔、阿颜、阿孙成为了好朋友,阿敬、阿翔也同时爱上了怡洁,怡洁爱的却是阿敬,在微秒的三角关系中,5个朋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期。怡洁从小就得了失语症,但她爱画画,在她的壁画公布那天,义心会前来复仇,阿颜为救阿敬,被义心会杀死了,阿敬也因为这样杀了义心会的杀手,重新开始吸血。他是吸血鬼的秘密也被阿孙、怡洁知道了,无奈,阿敬离开了朋友。
9年后,阿孙加入了义心会,成为陈先生的手下。
怡洁嫁给了阿翔,他们有了个6岁的女儿-花子。阿翔也成为马勒巴南区外来移民的头头,专门和义心会作对。阿敬被捕,成为了研究对象。
在与义心会的争斗中,阿敬的兄弟全都被杀了,最后连阿敬的哥哥也死在义心会手下。阿敬要找阿孙报仇,怡洁阻止了,她得了脑癌,不久于人世。阿翔求阿敬来帮他。阿敬逃狱,来到阿翔身边。
两人杀入义心会,最终……
其实结局并不重要,重要得是影片所表达得意识形态。
阿敬代表的是永生,但只能活在黑暗里,为此他无法参加心爱的人作品开幕式,不能在白天和朋友们照相,只能靠别人的生命维系自己的生命,是可悲的。
阿翔代表的是冲动、无畏,热血青年,但他们无论多么的强大,最终也无法逃避死亡。
阿孙代表的创造和梦想,为了改变现状,阿孙可以加入自己一直仇恨的组织,但他这种梦想是虚幻的,因为破坏梦想的往往是梦想里的因素本身(义心团中的两个杀手,他们杀了陈先生)。
怡洁代表的是爱,但她饱受伤害,是失语的,那个社会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
整个影片要表现的应该是世界末各种族中无法调和的不信任和矛盾是社会悲剧的根源。就算曾经是朋友,但最终因为社会矛盾,还是得拔刀相向,可悲。
我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主演hyde去的,作为彩虹多年歌迷,hyde的片子现在才看真有点说不过去,但里面的豆还是那么的美,阿敬这个人物与他的气质完全吻合,感觉他就在演出自己。
GRACK作为日本视觉系摇滚巨匠,本身和HYDE的眼神交流就电光火燎,况且hyde还是他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形象,要命。而且完全没有想到Grack讲中文,嗓音也依旧那么低沉、磁性。
力宏在里面的表现平平,影片没有给他多少表演空间,很遗憾。
最后要表扬表扬我们努力的Hyde和Grack,中文讲的实在不错,辛苦了。
10. 关于科技创造未来的幽默小故事
1、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
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2、松树婆婆流眼泪
高高的松树上,结满了松果。小松鼠跳来跳去,忙着摘果子吃。
这时候,小松鼠看见松树竟然‘流眼泪’了,它抱歉的问:“对不起,松树婆婆,是不是我摘松果的时候弄疼您了呀?”
松树奶奶笑着说:“好孩子,不是的,这不是眼泪,这是松脂,松脂就是咱们的针叶进行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糖类哩,然后呢再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它就在薄壁细胞中形成了松脂,最后通过泌脂细胞壁渗入了树脂道哦!”
小松鼠点点头,说:“哦!我明白啦!”
3、雨 衣
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4、为什么大树下很凉快
“夏天可真是太热啦!”小狗不停地吐着舌头说。
“我有办法让咱们都凉快些!走!”小兔子拉起小狗的手就走。
走了一会儿,小狗发现小兔子带自己来到了一棵又高又粗壮的大树下。
小狗顿时感觉凉快了许多!它惊奇的问:“为什么大树下这么凉快呀?”
小兔子得意的说:“我前两天看书上说,
第一,因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走热量,
第二,植物能够自我蒸腾,会蒸腾掉体内的热量,蒸腾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就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第三,植物还能从地下‘抽’水,通过树叶散发水份,好像在向空气洒水,第四,也就是最简单的一点,树叶可以遮挡太阳光,所以在大树下,我们会凉快很多哦!”
小狗用力的点点头说:“小兔子你太厉害啦!这都知道!”
小兔子有些害羞的笑了。
5、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