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建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吗
潘建伟,男,1970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长。潘建伟教授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他带领的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9年,他带领小组又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芜湖“量子政务网”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光电调制芯片,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制,整个网络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着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今年42岁的潘建伟教授是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选产生的最年轻院士,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希望能够帮到您!
2. 潘建伟和林跃庆谁是量子卫星发明者
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3. 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
潘建伟院士在量子通讯领域取得了一个有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一些网友冠之为“量子力学之父”,那么他有可能在近期获得诺贝尔奖吗?这是不少网友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可能性。
理论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非常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低来说,基础科学就更显珍贵。
因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现,是启迪人类新的思路创造之源。没有这个开端引路,就没有后来的开发和发展。
刘慈欣《三体》科幻小说描述的就是人类基础科学发展被三体人锁死,使得很多科学家丧失了希望而自杀。这虽是科幻,但也从一个侧边反映了基础发现的无比重要性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哪些名人校友
哇,作为科大的一员,看到这个问题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科大著名校友。
首先就是潘老师潘建伟啦,我们同学亲切地称他为潘神,他最近比较著名的成就就是量子通讯方面的成绩,在Nature上发了不少文章,论科研,潘老师实在是令人倾佩的一名教授!
5. 潘建伟院士和曲昭伟教授对量子力学的介绍,谁的理解是错的
其实量子力学是一个非常深奥难懂的一门学科,有很多量子方面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认为自己是不怎么懂量子力学的,其实就连量子力学路径积分的创立者费曼,他都说过无人能懂量子力学。他们所谓的不懂其实就是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在量子力学方面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曲昭伟教授,他是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教授,他虽然是个教授,但干的却是民科的工作,他是彻底的不理解量子力学,故说量子力学是错误的,他都没有发表相关言论的论文,所以与潘建伟院士相比我更愿意相信院士的,毕竟院士和教授两者之间学识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6. 潘建伟和林跃庆谁是量子卫星发明者
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正式命名为“墨子号”。这是量子卫星的名字首次公开。潘建伟说:“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潘建伟看来,哲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伟大科学家,《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该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而这正是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
潘建伟说,这个实验指出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也是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墨子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和卫星本身的意义相符,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即将择机发射。目前,这颗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根据潘建伟的说法,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根据量子理论能解决通信安全的问题。我国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意味着将在世界上率先实践量子通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希望帮助你
7. 量子卫星墨子号是谁发明的
量子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是潘建伟院士。
量子卫星工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总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科学目标的提出和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系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科大研制有效载荷分系统;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等单位参加共同研制。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7)潘伟健创造了哪些世界第一扩展阅读:
量子卫星墨子号的未来应用:
量子卫星发射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投入正式运行,而“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2016年下半年交付。
得益于量子保密通信绝对安全性,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变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8. 作文:潘建伟――中国的骄傲
同学们,难道你们不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吗?―我敢十分肯定地说,你们肯定会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的!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黄帝、炎帝到中华民族这条有着5000年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的发明创造,无数的文人雅士,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古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今有神州5号载人航天技术;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唐诗宋词,异彩纷呈,科学技术,灿烂辉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这个原来一穷二白的,处于挨打地位的落后国家今天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经济大国,赢得了世人的惊叹,再加上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申奥成功,雅典奥运健儿凯旋而归……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而骄傲!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3年10月15日那个普通而特殊的日子。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上天,我国的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浩瀚的太空翱翔了21小时,中华儿女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那
9. 谁获得了2017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呢
9月9日,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礼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凭借其在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获得“物质科学奖”。
该团队还率先发展了包括纠缠交换和纠缠纯化、量子存储和相位稳定方法在内的量子中继技术,来最终取代这些可信中继。潘建伟发展的多光子干涉在这些技术中再次发挥关键作用。
潘建伟团队还成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与地面之间的双向量子链路,使得星地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可以超过千公里,成码率超过1kbps。
10. 潘建伟发明了什么
也是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颗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和卫星本身的意义相符,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潘建伟说,这个实验指出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在潘建伟看来、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伟大科学家,根据量子理论能解决通信安全的问题。我国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意味着将在世界上率先实践量子通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正式命名为“墨子号”。潘建伟说:“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取“墨子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哲学家。
根据潘建伟的说法,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这是量子卫星的名字首次公开,《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该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即将择机发射。目前,而这正是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