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森林和城市

创造森林和城市

发布时间:2021-06-24 08:44:56

❶ 如何创建森林城市

具体如下:

  1. 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2. 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3. 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4. 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5. 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不断改善;

  6. 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重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

  7. 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

  8. 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9. 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

  10. 积极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11. 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一定宽度,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

  12. 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13. 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通道网络;

  14. 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达标;

  15.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16. 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

  17. 城市森林的自然度应不低于0.5;

  18. 注重绿地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城市绿地和各类露土地表覆盖措施到位,绿地地表不露土;

  19. 科学栽植、管护树木。对大树移植严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20. 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

  21. 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22. 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

  23. 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24. 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

  25. 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

  26.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

  27.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28. 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29. 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和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❷ 以创建森林城市为主题”800字作文,该怎么写

创建森林城市

浮华喧嚣侵染了纯净的心灵,摇滚乐代替了田园诗,都市人身上的烟草香水淹没了森林里花朵的芬芳。人们习惯装饰好自己,穿梭于车流人海,却忘记还有一片飞舞着樱花碎片的森林向他们敞开。
最近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一个可怕的梦。梦中,我孤身一人在一个茂盛的大森林;可一时间,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树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个正在流泪的树桩。世界刹那间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一棵树,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我。我恐惧地到处寻找,可再也见不到那可爱的树木,只有光秃秃的树桩和快速蹿起的高楼包围了我……
醒来后,我望着窗外山上那葱葱郁郁的树木,心有余悸,梦境总在我脑中盘旋:是不是几年以后,那些可爱的树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我不敢再往下想。这几年,江山的高楼渐渐多了,土地的绿色却慢慢地少了,我害怕那不是梦,而是几年以后的现实。“不要!”我跑到楼下的花坛里,投进了大树的怀抱,久久地望着那些高大的树木。在我身边,有几棵流着血泪的树木,它们身上刻着“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的字迹,一笔一画,深深地嵌进了它们的身体。我抚摸着那些歪歪扭扭的伤痕,我的心被刺痛了:它们也有生命呀,这些人为什么这么不知怜惜?不远处,还有一些被砍去身体的树桩,上面未干的露珠不正是它们的眼泪吗?几十年来,这些树默默地付出着,不求回报;最终,却落了个如此可悲的下场……
昔日,河岸绿树成荫、绿禾如海。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盖房子,污染坏境,乱砍伐树木。小河在呜咽,绿色在叹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但现在呢?人们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质,不顾后果地乱砍伐树木,但是,我们人类又何曾想过,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呀!
曾经,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一位教授曾作过科学的计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木,按生长50年计算,其创造的直接与间接价值为:生产氧气的价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价值31250美元;为牲畜档雨遮风提供鸟巢的价值31250美元;制造蛋白质的价值2500美元;总 计196250美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呀!现在世界上的树木逐渐减少,我们人类又浪费了多少亿美元呀!
大树的作用更是重要!他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创建森林城市,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吧!

❸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森林,给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展资料

首个城市:2004年11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作为中国首座获此殊荣的城市——贵阳,是一座群山环绕、河网纵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青、人居舒适的美丽城市。

森林是贵阳市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它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贵阳赢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定为“中国首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

❹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文

创建森林城市 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及锦江环城绿地等国家、省、市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城市森林整体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成都市“清波绿林绕重城”的风貌更加引人注目。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市长葛红林。 记者:四年前,成都提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如何做到“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葛红林:近年来,成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共投入260多亿元,每年义务植树超过780万株,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46%,建成区绿地率达33.65%。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绿化美化市民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增强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规划。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建绿,按照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历时两年编制完成《成都市城市森林体系发展规划》,配套编制绿墙建设、生态河道、路网工程等若干专业规划,增强了修复城市生态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和质量。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管理。我们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努力打破城乡绿化管理二元体制。市县两级林业局、园林管理局合并成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统一城乡绿化管理,规范森林资源管护,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全市育林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市域水系绝对生态控制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98%。 城乡一体统筹绿化建设。我们坚持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城区推行“以空间增绿地”,以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为主要手段,做好立体空间绿化,提升城市绿化总体绿量,全市屋顶绿化200公顷,主城区墙体垂直绿化146万平方米;近郊实行“以绿地促效益”,在城郊生态敏感区建设城市生态屏障林,鼓励农民种植花卉苗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近郊农民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占现金收入70%以上;远郊施行“以森林聚人气”。以生态示范区为主要着力点,以森林基地发展森林旅游为重要途径,吸引市民户外旅游,青城山景区、虹口景区为代表的1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记者: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结合这一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葛红林:我们坚持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升华展现。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景观。打造环抱城市的10大郊野森林公园,环绕组成林城相融的绿色生态屏障;绿化流经城市51条河道林荫堤岸,串联结成林水相依的滨江风光林带;修建覆盖城市的900公里绿色健康走廊,集散形成林路相伴的网状景观风韵;装饰点缀城市的1200多个园林式小区和街头游园。这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和谐搭配,既使得建绿系统更加协调,绿地功能更加完善,又使得自然风景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文化。注重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传承价值,对维系城市生命与记忆的9497株树木,一树一册,抢救保护。经过不懈努力,在一批历史悠久的名胜景区、文博寺院和旧城老街,完好保存了1675株,成为追寻蓉城遗址史迹的绿色标识。体现川西民间风情的林盘园林,在一批典雅古朴的乡间古镇、自然村落、农家庭院和名人故居,整理开放了100余处。在一批重新修缮的重点保护片区和改建扩建的特色文化街区、生态公园广场,原生树木与人文绿化鳞次栉比,成为品味绿色植被繁衍生息和园林艺术的特殊窗口。 塑造森林城市特色品牌。注重延伸森林天然肌理促进城市环保,同步实施治水、治脏、治尘“三治行动”,逐步实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在西部地区率先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用好森林资源价值烘托城市美景,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和山水游,创意推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蓠菊园、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定期举办桃花会、梨花节系列节会,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城市青山环抱、市域森林环绕、市区绿水环流、郊野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色,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记者:老百姓都说成都越来越美,幸福感越来越强,可见“创森”工作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 葛红林:一座城市,一看建筑,二看树木。我们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体会到,发展城市森林,不仅改变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冷外貌,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的热情渴望,也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 生态质量在创建中提高。城市覆盖在森林绿荫下,植被明显增加,全市造林育林达到107.8万亩,常年管护森林面积572.3万亩,人均公共绿地9.22平方米,市区干道绿化面积26.4%。自然环境明显变化,5年来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以珙桐、红豆杉为代表的野生植物增至3000余种。污染明显减少,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4年每年平均在80%以上。 人居环境在创建中改善。全市建成园林小区793个,70%以上居住区和单位庭园绿化覆盖率超过40%,主城区公共绿地野生鸟类已达256种,较20年前新增24种,许多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听鸟鸣、闻花香、赏美景。生活品质更优,森林绿地和5000多处乡村农家乐遍布城乡,市民选择贴近自然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绿色产业在创建中发展。全市林药、竹产、花木、茶叶、蚕桑、优质经济林果和绿色森林食品基地规模比5年前增长32.9%,超过150万亩,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增值向绿色加工转化,全市实施再造50万亩可持续利用产业林体系,可形成100万立方米木竹人造板生产能力和经济林产品加工能力;效益向绿色消费放大,2006年全市苗木花卉销售收入l9亿元,绿色有机食品实现产值4.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340亿元,林木相关产业吸收农民工15万人以上,城市森林为城市和谐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 森林激活城市焕发青春,绿色激励事业万象更新。这是我们从创建森林城市实践中获得的领悟与认知,也是深深根植于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核心内容如下:一、综合指标:1、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2、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3、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4、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5、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不断改善;6、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重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二、覆盖率:1、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2、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3、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4、积极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三、生态网络:1、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一定宽度,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2、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3、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通道网络;4、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达标。四、森林健康:1、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2、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3、城市森林的自然度应不低于0.5;4、注重绿地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城市绿地和各类露土地表覆盖措施到位,绿地地表不露土;5、科学栽植、管护树木。五、公共休闲:1、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2、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六、生态文化:1、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2、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3、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4、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5、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6、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七、乡村绿化:1、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2、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和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健康发展。八、考核标准:1、森林城市建设是对这个城市市域范围进行的城乡一体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城市所辖的区市县均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考核范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城市可限市区和郊区);2、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后,对城市所辖的区市县不再另外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国家林业局对"国家森林城市"进行动态考核,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年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取消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❻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诗句有哪些

  1. 水碧天蓝城市靓,人人有责齐共创。——现代诗

  2. 花园似锦生活好,人人创建献力量。——现代诗

  3. 全市人员动员起来,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而奋斗。——现代诗

  4. 群策群力参与重庆创森,同心同德共建生态文明。——现代诗

  5. 创森林城市,建宜居。——现代诗

  6. 森林之都、绿色之城、幸福家园。——现代诗

  7.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现代诗

  8.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市森林化,郊区生态化,村庄园林化。——现代诗

  9. 植下千顷树,福泽荫后人,城市绿起来,人民富起来。——现代诗

  10. 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提高城市水平益。——现代诗

❼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什么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截至2014年,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30多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森林城市建设成为林业发展的又一引擎。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极大地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成为全社会办林业的有效载体。据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介绍,全国58个国家森林城市,在"创森"的头3年,年均新增造林约占市域面积的1%,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2012年,全国64个"创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积188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21%;共投入林业和生态建设资金800亿元,相当于中央林业当年总投资的60%。...

❽ 创建森林城市作文开头

【第一篇】:创建森林城市

浮华喧嚣侵染了纯净的心灵,摇滚乐代替了田园诗,都市人身上的烟草香水淹没了森林里花朵的芬芳。人们习惯装饰好自己,穿梭于车流人海,却忘记还有一片飞舞着樱花碎片的森林向他们敞开。

最近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一个可怕的梦。梦中,我孤身一人在一个茂盛的大森林;可一时间,那一棵棵高大的古树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个正在流泪的树桩。世界刹那间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一棵树,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我。我恐惧地到处寻找,可再也见不到那可爱的树木,只有光秃秃的树桩和快速蹿起的高楼包围了我……

醒来后,我望着窗外山上那葱葱郁郁的树木,心有余悸,梦境总在我脑中盘旋:是不是几年以后,那些可爱的树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我不敢再往下想。这几年,江山的高楼渐渐多了,土地的绿色却慢慢地少了,我害怕那不是梦,而是几年以后的现实。“不要!”我跑到楼下的花坛里,投进了大树的怀抱,久久地望着那些高大的树木。在我身边,有几棵流着血泪的树木,它们身上刻着“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的字迹,一笔一画,深深地嵌进了它们的身体。我抚摸着那些歪歪扭扭的伤痕,我的心被刺痛了:它们也有生命呀,这些人为什么这么不知怜惜?不远处,还有一些被砍去身体的树桩,上面未干的露珠不正是它们的眼泪吗?几十年来,这些树默默地付出着,不求回报;最终,却落了个如此可悲的下场……

昔日,河岸绿树成荫、绿禾如海。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盖房子,污染坏境,乱砍伐树木。小河在呜咽,绿色在叹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但现在呢?人们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质,不顾后果地乱砍伐树木,但是,我们人类又何曾想过,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呀!

曾经,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一位教授曾作过科学的计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木,按生长50年计算,其创造的直接与间接价值为:生产氧气的价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价值31250美元;为牲畜档雨遮风提供鸟巢的价值31250美元;制造蛋白质的价值2500美元;总 计196250美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呀!现在世界上的树木逐渐减少,我们人类又浪费了多少亿美元呀!

大树的作用更是重要!他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创建森林城市,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吧!

【第二篇】:创建森林城市

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散发的馨香,是生命之花的绽放,是开放在人们心里的光芒。

身处大自然,雪花吟颂自然风光,用水诉说生的希望。星星在天空中变奏,虫儿在夜暮下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颗小小的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小小的花儿,散发着沁人的芬芳。自然的奥秘,用绿色的生命同天籁之音娓娓道来;绿色生命的预言,以别样的姿态藏在你我身边。静下心,你听见花开的声音了吗?

而这一切都要起源于绿色——生命之源。是她为人类创造的一切。

然而,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明面前,是否曾经起过一丝的绿色?哪怕那只是一瞬间。纵然从来都没有过。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经济才是最好的理由,人民只沉迷于华丽物质的追求。从没考虑过自已的生存环境是否充满了绿色。

在人们所谓的物质文明消费中,是否会想起少年时代的你,是否听得见鸟儿在森林的高枝上歌唱,是否爱在林荫道上徜徉。

当然,这一切都被无情的否决,取面代之的是人类在没有珍爱绿色——生命之源的同时在疯狂、痴迷的享受着自己的为完美丽的“物质人生”的同时也不忘再在雪上加霜把原本被阻碍经济发展所消除而剩下部分绿色又除去一部分,就差绿色没有完全消失。

而人们似乎还没觉悟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着我们周围的环境,绿色也在一点一点的减退。生命是一条绿色的河,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纯的洁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儿,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这就是绿色生命之源的力量。

所以,为了绿色,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那残留不多的一点儿绿。让我们唤醒心中那颗沉睡的种子让它重新绽放生命之源。

在这近几年的时间里,值得庆幸,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生命中的绿。开始在保护生命中的绿。对绿的破坏和污染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是啊!让我们把绿播种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让他重拾心中的生命之源。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份绿色的希望,创造绿色的森森城市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用一生来,用一生来诠释的。

用绿色温暖你的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爱心去播种绿色,用双手去创建生命之林,用心去谱写生命之歌,用行动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绿光森林之城。

来吧!我亲爱的人们,只要你做了就不会后悔,只要你努力去实现那份绿了,那绿就永远不会消退。静下心来去体会那份绿的美,你听见绿色——生命之花绽放的声音了吗?

所以,放开双手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城堡吧!

【第三篇】:创建森林城市

以前的中国风景殊丽,可如今呢?固然是黄沙飞舞,灾害侵袭。我国森林以每年几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眼前,人们为了金钱而剥削大自然的身体,乱砍树木,一度得扩大城市,减少森林,把中国的绿衣破坏的支离破碎,即使补上也要留下补丁。这就是事实。

尽管有人种树,但只有一小部分,只能让森林慢慢减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携起手来,一起植树造林,森林就会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巨增,把沙漠绿化,到那时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这是每一位中国都希望看到的!

但还会有人问:”那森林增多,城市减少,中国人口却在增多,那么多人都去哪里呢"?想解决这个

问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建森林城市!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都知道城市和森林可以共存,而其还是互惠互利,所以这个方法可行。在城市中植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树多了,城市的绿地就多了,想一想,在林中的感觉是多么美好,春天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床上还舒服,毕竟我们以前还是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园林城市!想让这二者合一,最重要的还是得有我们牵针引线,种一颗树就是等于把一条线牵向森林我们每人都种一棵树,千千万万的红线都会连起来,一起把森林拉近城市,让森林的脚步离城市越来越近。

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森林城市!现在全世界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森林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树林就像天然的大空调,帮我们地球调节温度。森林还可以锁住水分。

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森林城市!

把森林移进城市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为创建森林城市添一砖,加一瓦!

❾ 初中作文《创森林城市》800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了中国特色。在发展思路上,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林网化—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理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在改善城市生态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因此,林水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工程,最终实现“林阴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好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应抓好3个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

(四)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态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现实。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基于注重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林业建设思想和城市林业本身的特点,有关部门已提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结构布局:

————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护林、城区大型林地为主,片、带、网相连接的生态保障林体系,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形成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禽、林药等多种模式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林体系,拓宽林业富民渠道,稳固生态保障林体系,促进城市包括林业在内的绿色产业发展;

———建设以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城市园林、各类纪念林等为主,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传承林体系,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则强化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一体建设的理念,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城市森林规划的具体实践当中,围绕林和水两条主线,以城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全市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步伐,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还需付出更大艰辛。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定会天更蓝、水更绿、树常青!

阅读全文

与创造森林和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