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的姓氏

创造的姓氏

发布时间:2021-06-23 22:39:44

❶ 中国姓氏是谁发明的,第一个姓是什么姓

赵姓起源有二: 一、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1、赵姓血缘始祖——少皞氏鸟夷族为赵姓的先祖氏族。 伯劳鸟,赵姓民族的鸟图腾,其地望在今山西赵县。赵是少皞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贤人,他能调训鸟兽,深晓火的用途,使鸟夷族的畜牧迁徙生活进入农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继承了少皞氏的赢姓,很得舜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他,禹曾想将王位禅让于他,可惜未能遂愿。伯赵就是伯劳鸟,是远古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左传·注》里说:“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左传·疏》里:“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赵又名[贝鸟]或鴂,《诗经·豳风·七月》记:“七月鸣[贝鸟]”。就是说:七月到了,[贝鸟]这种鸟就鸣叫开了。 伯赵有两个含义:其一,伯赵即伯劳鸟,是一种于七月定期鸣啼,冬至时即止的候鸟。其二,伯赵是上古时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赵的始祖是少嗥金天氏,为中国上古时代“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创始人,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帝王世纪》说少嗥氏“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伯赵又是一种“夏至鸣,冬至止”的候鸟,这样,以伯赵为氏族图腾的赵姓氏族,其首领也就担任了主掌报“夏至、冬至”两节气的官员。鸟夷族除其首领少皞、皋陶、伯益三个部族,都以玄鸟而演化的凤凰为图腾,少皞金天氏是鸟夷族的第一位杰出的首领,也就是赵姓的血缘始祖。 少皞金天氏为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 中国的古籍之中,有关少皞金天氏的记载非常多。《史记》中的《五帝本纪》记载,少嗥金天氏是黄帝之子青阳,又名玄嚣。当今著名学者何光岳研究员经考证研究后,何先生认为:少睥金天氏是鸟夷族人的始祖,而鸟夷族人以玄鸟为图腾,并因此而转化为凤凰崇拜。玄鸟即是燕子。在中国的上古语言之中,嬴即是燕,燕就是嬴,嬴与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说少睥金天氏是嬴姓,合乎历史的事实。 少皞金天氏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原始手工业与原始金属制造业和金属制器使用的创始人。除此之外,少皞金天氏还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代原始古乐的发明人。少眸是其名,金天氏为其号。由于少嗥是以金德居于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号之中有“金”。 少皞金天氏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第一位天文历法的学者。据宋代罗泌《路史》中的《后纪七》所记,少皞金天氏领导下的鸟夷族,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早确定星宿的部落。少皞金天氏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运用天文学的原始知识,来测定天上的星座和确定方位,并以此来记录气节,故而在其名号金天氏之中有“天”。 少皞金天氏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带。据《通典》所记:“北辰为睥宗。”意思是说北方的星辰是以嗥作众氏族的宗主,即少皞金天氏是众鸟夷族部落的领袖。《帝王世纪》中言:少皞金天氏“作乐曰九渊”。所说九渊又称大渊,即为今时的渤海;因少皞金天氏所领导的鸟夷族人当时居于渤海,少嗥金天氏故而作九渊乐曲,歌颂自己的故乡。此后,少嗥金天氏带领鸟夷部落南迁至山东南部。据《路史》一书《注》引休子云:“少昊 (嗥)生于稚华之野。”稚华即是今河北盐山县东南。后率众鸟夷族人南迁,“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谓之穷桑帝”。穷桑和曲阜都在今山东曲阜市。所谓登帝位,实际上是被鸟夷族人正式推举为鸟夷族部落联盟的首领。 2、受姓始祖——造父 鸟夷族的第三位杰出的首领伯益与玉女的长子鸟俗氏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夏朝还国事太平。鸟俗氏大廉的长子名叫费昌。费昌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正是夏桀当政之际。在夏桀当政时,朝廷大臣们几乎都在荒淫无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关心江山社稷、敢于直谏的大臣,或被莫须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贬官革职。广大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严重和残酷,夏王朝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抗情绪,费昌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担忧。他再也不能缄默不语了,于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多次向夏桀进谏,劝其俭奢华、轻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以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荒淫无道的夏桀不但不听其劝告,反而认为费昌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于是暗中下令将费昌入狱待斩。费昌事先得报,举家逃到了正在汇集天下英雄,商讨灭夏大事的商国。 夏桀统治的后期,夏朝的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伐。定居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地的商汤治政有方,国事兴旺。商汤委任贤人伊尹为相,委以国政,征服了与商为敌的部落葛(今河南省宁陵北),并先后灭掉了韦(今河南省滑县)、顾(今河南省范县)两个诸侯,又灭了昆吾氏(今河南省濮阳县),开始举兵西向,准备与夏桀争夺天下。费昌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避难逃到了正处于旭日东升之势的商国。 费昌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一位贤臣,伊尹早就建议商汤与其联系,以便削弱夏桀身边的力量,今见费昌避难本国,商汤与伊尹都无比高兴,于是立即召费昌入宫,三人连夜商讨灭夏桀的大事。《史记》中的《秦本纪》记曰:费昌“为汤御”。即指费昌充当了商灭夏的开路先锋。费昌统兵伐夏,夏兵多于战前倒戈,商兵势如破竹,夏桀只得亲自统兵迎战。费昌“败桀于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安邑镇),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战功。 从商汤开国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费昌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其子孙后代,“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遍布于九州之地。费昌之子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孙名中潏,任商朝西戎(今甘肃省)守土官。中洁有子蜚廉,蜚廉善跑,恶来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颇得商纣王的器重。纣王凭借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稳王位后,即行暴政,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蜚廉知纣王无道,必无善果,于是借口为纣王寻找神石棺而离开京城,随后隐居于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县东南)。恶来因为是纣王的贴身护卫统领,故而未能走脱。后来周武王伐纣,恶来尽职而殉身。恶来的后代由蜚廉抚恤养大,逐渐繁衍成日后强大的秦族,仍继承舜帝赐给远祖伯益之姓——赢。 蜚廉退隐霍太山后,因而避免了战争之祸,并喜添一子,取名季胜。季胜有子名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人宫内,当上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之处的河套地区)。孟增以地名显贵,被周成王赐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并因功受赐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由此而得姓为赵氏。 汉代的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这样解释“赵”字的:“趋赵也,从走,肖声。”又说: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再说: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依据许慎的考证,“走”与“肖”二字结合为“趟”字(今简化为赵),“赵”的含义就是亲近的随从仆人。正如许慎所言,赵姓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亲近车御,并因此而受赐赵城,获得赵姓。 造父为少嗥金天氏的十三代孙。造父因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为周穆王的亲信随臣。造父与周穆王岁数相近,并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爱收养天下的名马,擅长狩猎。周穆王于是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一日,造父游潼关马市,发现了六匹毛色无杂的骏马。其时,周天子的车乘为八匹骏马,并且品种统一,毛色一致。造父心想,买下了这六匹骏马,若留下自己来用,其品种优于周穆王车乘之马,自感不妥;若送与周穆王,又还少了两匹。若不买下这六匹骏马,造父内心实在难以平静。这样,造父在马市上转了一天,直到得知这种骏马在潼关东南山中的桃林地方还可以找到,就毫不迟疑地买下了这六匹骏马,并亲自深入东南山桃林去找寻同一毛色的骏马。 据《史记》中的《赵世家》正义所云:桃林之地,“广阔三百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捕获千里骏马,谈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风餐露宿,人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终于获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骏马两匹。造父将所得之八匹千里骏马送给周穆王。周穆王万分喜悦,立刻更换新舆,并赐造父深入桃林亲自捕获的两匹千里骏马名为“骅骝”、“骊耳”。从此以后,“骅骝”“骊耳”就成为赞美千里骏马的代名词。

❷ 姓氏是谁创造出来的

据考古发掘与文字记载,中国人的老祖先是淮南八公山人,远古社会遥遥300多万内年。中华民容族的老祖先是三皇五帝。在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发明了网,“执伏牺牲”,豢养六畜,结束了千古狩猎社会,创造了中国远古畜牧社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女子逊位于男子,在父系社会产生了“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始“正姓氏”。

“正姓氏”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

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开始了人类的对偶婚,结束了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制嫁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别血缘”,近亲不得为婚。“制嫁娶”是“正姓氏”的基础,“正姓氏”又是“制嫁娶”的前提。“别血缘”是“制嫁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姓氏”一个关键所在。“正姓氏”中体现了制嫁娶的“别血缘”,是人类文明“制嫁娶”的续篇。

❸ 当代能创造姓氏吗

法无禁止就可以的!

不过现实中,公安局给不给办理就很难说了。

成人改名字,公安局还要百般刁难,甚至拒绝办理。就甭说改姓造姓了!
法律根据: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1951年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子女姓氏问题的批复》,在父母姓氏不同的情况下,随父母哪一方的姓氏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如父母双方就此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的,应以子女自己表示的意志为主。在子女年纪尚幼无表示自己意志的能力时,应从民间习惯,其出生时所用的姓氏不宜改变。父母离婚后,除因协商变更子女姓氏或子女已经成年可以自己的意志决定从父或从母外,并没有使子女改变原用姓氏的必要。

1958年1月9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的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1981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81]法民字第11号《关于变更子女姓氏问题的复函》中指出:“夫妻双方离婚后,未征得另一方同意,单方面决定将子女姓名予以变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于单方面决定变更子女姓名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恢复子女原来的姓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993年11月3日法发[1993]30号)(以下可简称《意见》)“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绝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变更随继父或继母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公安部《关于抚养人申请变更子女姓名问题的批复》(公户政[1995]074号):“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第一款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可以根据父亲或母亲的申请并依照法定程序为其未成年子女变更姓名。”

公安部于2002年5月21日《关于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变更有关问题的批复》(公治[2002]第74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子女姓氏问题的复函》的有关精神,对于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可以拒绝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子女原姓名且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予以恢复。”

❹ 百家姓是谁创造的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 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 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 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我所知道的是《百家姓》好像是宋朝的时候才出现统一的权威的版本,宋以前的版本很多,宋朝初年,江南的钱穆王统一进行编纂。赵钱孙李,因为赵是宋朝皇帝的姓,钱穆王是宋朝的藩属国国君,钱是钱穆王的姓,孙李好像是钱穆王的两个王后,周吴郑王是钱穆王的四位大臣,后面的就是按照当时的官职等等依次排列了

❺ 中国姓氏中,以创造发明为姓氏有哪些

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贤人,他能调训鸟兽,深晓火的用途,使鸟夷族的畜牧迁徙生活进入农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继承了少皞氏的赢姓,很得舜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他,禹曾想将王位禅让于他,可惜未能遂愿。伯赵就是伯劳鸟,是远古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左传·注》里说:“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左传·疏》里:“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伯赵又名[贝鸟]或鴂,《诗经·豳风·七月》记:“七月鸣[贝鸟]”。就是说:七月到了,[贝鸟]这种鸟就鸣叫开了。 伯赵有两个含义:其一,伯赵即伯劳鸟,是一种于七月定期鸣啼,冬至时即止的候鸟

❻ 最初,百家姓是谁创的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 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 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 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❼ 姓氏是谁发明的

中国姓氏由来和种类 张、王、李、赵、陈、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十二种: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 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 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 匠、屠等。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以谥号为氏。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❽ 自己可以创造姓氏吗

可以,虽然百家姓上面不会加上你创建的这个姓氏,但是个人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好不要很孤僻的字,不然到公安局去登记户口的时候可能电脑打不出来, 即使用手写的注册上了, 以后上学、就业可能都不方便,但是,普通的,电脑能打出来的就没有麻烦了。

❾ 中国可以自己创建姓氏么

不可以。
案例:
2009年2月,原告吕某某(其妻张某某)为其女儿办理户口登记(出生登记)时,遭到燕山派出所的拒绝,原因是吕某某为其女儿取名字“北雁云依”,其姓名并未随父姓也未随母姓,属于“自创姓氏”。
吕某某认为他们给孩子起的名字符合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应予上户口。
经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如果任由公民仅凭个人意愿喜好,随意选取姓氏甚至自创姓氏,会造成对文化传统和伦理观念的冲击,既违背社会善良风俗和一般道德要求,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的良性管控,且具有明显的随意性。
法院判决结果:驳回原告吕某某的诉讼请求。
由此可见,姓名权虽然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也不能过分随意、、

❿ 谁最早发明姓氏

你好,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 现在姓氏是统一的,但在姓氏起源初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意义也不同。姓是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的,如上古姜、姬、姒、嬴、姚等姓,皆从女旁,而且“姓”字本身即由“女”和“生”两字组成。一直到周朝,氏本来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以后,由于国家的产生出现了不同的官职,这些官职后来有不少也成了氏的名称。

阅读全文

与创造的姓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