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3、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4、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5、张衡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
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②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有那些
四大发明,文房四宝。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 中国古代的科技创造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萌芽较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稍晚,奴隶制时代的科技文化与古希腊科技成就相比也有距离。但由于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比西方差不多提前了1000年,而且我国封建社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相比具有较合理的形态,这一巨大的社会制度优势,使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从秦汉开始以不断加速的态势向前发展。
秦汉两代,中国封建社会如日东升,国家空前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形成,都为生产力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上新的进步。秦汉时代技术上的成就首推冶铁术的成熟。不仅在农具和武器的制造上铁基本上取代了铜,而且还出现了炒钢技术。它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改变了整个冶铁生产的面貌,这是钢铁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相比之下,欧洲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直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要晚约1900余年。秦汉时代还是建筑、交通及陶瓷、纺织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万里长城的修筑,不仅显示了秦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阂阔的文化精神。秦汉时代还修建了许多驰道与栈道,开凿了灵渠,不仅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直接带动了车、船技术的发展。从东汉开始,瓷器和丝绸一起成为中国举世闻名的特产。汉代出现的造纸术,对整个人类文明史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对技术的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而对科学的发展则复杂微妙得多。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中国以理解自然为目的的纯科学发展的进程。所以秦汉时代,一方面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科学知识的进步在整体上没有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大繁荣,人们追求科学知识和研究自然的风气已从春秋战国时代向后退了一步。”另一方面,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大一统政治统治的需要又推动着与生产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那一部分学科的迅速发展,这就开始形成中国古代科学重实用重经验的特点和技术化、伦理化的倾向。
秦汉时代科学的最大成就是农、医、天、算四大学科的成熟。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历来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秦汉时代,牛耕技术趋于成熟。汉代还出现了以《氾胜之书》为代表的数家农书,这标志着农业技术已发展到创立农学的阶段。秦汉时代医学在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被称为医圣的东汉人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而同时代的华佗,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艺流誉千古。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汉代天文学成就非凡,出现了张衡这样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古代宇宙理论在这一时期也有新的进展,除了最早的盖天说,又出现了浑天说和宣夜说。汉朝虽然没有人写出一部全新的数学巨著,但春秋战国时流传的一些已基本成书的著作被整理出来,其中汉代问世的《九章算术》是我国最早的传世数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以算筹为计算工具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也还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奠基时期,炼丹术作为原始形式的化学,自战国时代兴起,到东汉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除此之外,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也有了新的进步。
从以上所述的科技成果来看,我们可以说在秦汉时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已形成自己成熟而独特的体系和研究风格。在同一时期,西方正是希腊科学衰退,罗马文明兴起和发展时期。因而中国科技发展超过西方的态势正在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精神比较自由,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所以这一时期古代科技的发展也呈放出独特的异彩。社会动荡,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的武器制造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机械技术向精巧化方向发展。
三国时曹魏的马钧不仅发明了战争中使用的石车,而且将东汉发明的翻车改进为龙骨水车。在水泵发明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的蓬勃发展,打破了汉代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目标,炼丹术的发展不仅推动化学进一步发展,而且带动了医药学的进步。这一时期,著名的道士葛洪和陶弘景同时又是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道教文化成为推动中国医药学,特别是养生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佛教寺院建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水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又有了显著的发展。这一时期撰写的数学书不下数十种,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有名的《算经十书》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刘徽和祖冲之这样两位数学大家,这表明中国古代数学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出现了高潮。天文学也非常活跃,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了岁差现象,生活于北魏北齐时代的张子信,在海岛上坚持了30多年的观测,从而发现了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这一时期,在恒星观测,历法计算和天文仪器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是对《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内容丰富的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而农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北魏时期贾思舞所著的《齐民要术》的问世,这是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名著。与此同时地理学也有不少新的创造,出现了裴秀的制图理论和杰出的地理著作《水经注》。
在整个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这个时期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科技非实用趋向的出现。譬如这个时代两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工作具有明显的纯理论探讨的性质。与科学的非实用化倾向相呼应,奇器制作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之所以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秦汉时期形成的实用性和经验性的特征,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多元化。这同时也表明,中华民族并不是先天缺乏理论建构的能力,造成中国科学实用化特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主义大一统的政治专制和“重政轻技”的思想文化禁锢。
④ 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创造发明
1.建筑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 数学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学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机械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
5. 地质学
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6.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7.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⑤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盘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虽然现在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但是算盘依然有应用,算盘成本低,计算快速方便,是计算机不能媲美的,也是计算机不能替代的。
3、拱桥
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中国现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桥是由李春发明并建造的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比西方于1345年建造的维奇奥拱桥,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国大众菜肴,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适合老百姓消费,相传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1834年英国的史蒂芬斯开始在英国制造出书写用的墨水,15年之后才大量生产。1860年代,英德发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⑥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
这个很多的,除了四大发明以外有很多。英国人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记载很多。比如钥匙锁,打井,马凳,伞等。
⑦ 中国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1、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中国历史上有丝絮纸和作书写用的缣帛纸和蔡侯纸,其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2、指南针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
3、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4、印刷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
5、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⑧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
中医中药
王渝生介绍说,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中医中药建立起完整的医药体系,服务中华民族数千年,在西医传入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而且在海外日益发展,现在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中药,外国人也日益崇尚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当之无愧名列新四大发明之首。
十进位值制
中国是数学古国,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古代世界各国曾经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种进位值制,现在统一使用十进位值制。王渝生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数,最大的记数有二万多,记录了战争中歼敌、俘虏人数,以及牛羊头数。后来发展成筹算和珠算的逢十进一的十进位值制,是对记数和计算的革命性发明,其沿用至今。
赤道坐标系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王渝生说,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赤道坐标已经为现代天文学所采用,中国成为领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标的国家。古代天文学家在进行天文计算时,分别依照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确定坐标系,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标,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运动;西方则按黄道坐标,即所谓黄道十二宫,这是两种不同的坐标系。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赤道坐标优于黄道坐标,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系统替代黄道坐标系统。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同样雕版印刷术也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我国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证实,在韩国庆州发现的唐武周时期印刷的《无垢金刚经》印自中国长安,而且中国还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国成为世界雕版印刷术当之无愧的先驱。
⑨ 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有哪些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雕版印刷术: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四百年。
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