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代发明 测试仪
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是中国汉朝初年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比欧洲出现类似的温度计早1600多年。
湿度计,是一种测量空气内含水分多少的仪器。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大约是汉朝初年在中国出现的。那是利用天平来测量空气的干燥或潮湿的天平式湿度计。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端,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淮南子》指出了这种仪器的意义。说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气潮湿了,炭就重。还说,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显示出沉重了。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起到测量看不见的水气多少的作用。
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它比欧洲制造的类似的湿度计要早上1600多年。
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指南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刻漏: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於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於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於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多馀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❷ 测谎器的发明历史
第一台现代测谎器是1921年由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医科研究生约翰·赖森发明的,因为它能把三种以上的反应记录在纸上,因此又称为多项记录仪。
现代测谎器,大的需在实验室内使用,小的如同小型发报机一样可装入公文包内,测谎时将一条测量管围在受测者的胸部,以测量发汗情况;血压计缠绕在手臂上用以测量血压和脉搏;手指头接上电极用以测量通电后的皮肤反应,测量结果通过传感器传到自动记录仪上,被同时记录下来。
测谎时询问人先提出控制或试探性问题,记录测试数据;然后提出敏感问题,比较两次记录之差异,就可以看出受询问者是否紧张或在说谎。
测谎器虽然在一些国家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怀疑,一引起刑事调查人员认为 它是很有效的审讯工具;一些心理学家则坚持说,焦虑或愤怒引起的生理反应和说谎很相似,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很难保证。尽管如此,近几十年来测谎器的运用范围在国外一直在扩大。美国的银行、商店、大企业、甚至国务院在任用雇员时,偶尔也会要求应征者接受测谎试验,当作任用条件。
测谎器的百年历史说明:测谎器的发明及其应用的测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涉及实验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预审学、技术防范学和发明学等学科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测谎学。它既具阶段性成果,也具有发展的广阔前景。
❸ 测谎仪是怎样发明的
据说古人是通过观察受测者的吞咽能力和唾液分泌能力来判断受测者是否在说谎的。因为大多数人说谎时,这两种功能会轻微受阻。现代社会的测谎装置却是通过传感设备记录受测者回答问题或作证时的生理变化来判断他是否在说谎的。1895年,意大利返祖学家隆布罗索通过测量犯罪嫌疑人的血压和脉搏速度来确定他是否在说实话。1921年,一位名叫约翰·拉森的美国警察发明了一种用多种波动描记器在滚筒纸上分别记录几个犯罪嫌疑人测量说谎结果的方法,这是后来测谎仪的先驱。同时拉森还发明出一种方法,就是先提问受测者一些容易回答且不具威胁性的问题,从而确定一条基准线,以此来辅助测谎仪的评估。通常测谎仪准确率在70%~90%不等。
❹ 那些所谓的“心理测试”的创始人,他们是怎样发明这个测试的
根据一些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反逻辑思维能力~~
往往他们不是要知道答案,而是要看测试者的心理定位
❺ 测试仪是中国发明的吗急!!!
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是中国汉朝初年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比欧洲出现类似的温度计早1600多年。
湿度计,是一种测量空气内含水分多少的仪器。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大约是汉朝初年在中国出现的。那是利用天平来测量空气的干燥或潮湿的天平式湿度计。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端,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淮南子》指出了这种仪器的意义。说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气潮湿了,炭就重。还说,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显示出沉重了。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起到测量看不见的水气多少的作用。
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它比欧洲制造的类似的湿度计要早上1600多年
❻ 电子测速仪是如何发明而来的
电子测速仪的原型是20世纪50年代汽车拉力赛选手莫里斯•盖特桑耐德斯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监测他的车速。20世纪60年代,公路上开始安装带有胶卷的测速装置,而电子测速装置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得以广泛应用。
❼ 测智商的机器何时发明
.魔方
❽ 谁知道有关测试仪的发展过程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是中国汉朝初年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比欧洲出现类似的温度计早1600多年。
湿度计,是一种测量空气内含水分多少的仪器。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大约是汉朝初年在中国出现的。那是利用天平来测量空气的干燥或潮湿的天平式湿度计。
在《史记.天官书》中,曾提到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端,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淮南子》指出了这种仪器的意义。说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气潮湿了,炭就重。还说,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显示出沉重了。这就进一步阐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起到测量看不见的水气多少的作用。
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它比欧洲制造的类似的湿度计要早上1600多年。
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指南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刻漏: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於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於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於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多馀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参考资料:网络
❾ 急求关于测量工具的小发明
把中华牌铅笔刮干净,刻上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