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闪击战”理论是谁提出的
“闪击战”是20世纪初德国的军事理论家为进行侵略战争而提出的。首先提出“闪击战”理论的是德国军事家和理论家施利芬(1833~1913)。
F·施利芬
施利芬在1891年至1895年一直担任德军总参谋长。他的备忘录《对法战争》,首先对“闪击战”思想作了最具体的阐述,后来他以“施利芬计划”而闻名于世。按此计划,德法战争必须速决,在较短时间内,就应以法国失败而结束。但实践证明了施利芬计划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后来德军仍然把施利芬计划的思想,奉为军事科学的基础之一。而“闪击战”理论成了法西斯德国的一切军事计划的基础,对一些国家的军事学术产生过比较深刻的影响。
2. 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创始人吗﹖
是的。
不能单纯的将“闪电战”理解为中国兵法中的“兵贵神速”,这等于只看到了这两个理论的“交集”,而对两个理论中更加丰富的内涵都无视了。
闪电战理论的雏形是德国名将施里芬提出的,也正是基于此理论,其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是一战时期德国灭亡法国的经典方案,可惜后来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导致德国战败。
而古德里安则是建立了以装甲部队和空军为核心的现代化闪电战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集中主要装甲兵力和炮火突破敌军防线,然后装甲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向敌方纵深推进,不顾侧后之敌,将其交给后方部队解决。
古德里安是闪电战思想的建立者,也是闪电战高手,不过德军中最早将闪电战用于实战的却是曼施坦因,而用的最好的我认为是隆美尔。同时,美苏等其他国家也有众多名将提出过闪电战的思想理论并用于实践,比如苏军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至于中国的“兵贵神速”,内涵绝不仅仅是军队作战是快速进击而已,而是要求军队各个方面的行动都要快。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现代闪电战思想的物质条件。比如,以步兵大兵团为主体的中国军队缺乏类似装甲部队那样的高机动性突击力量;而纵然是机动力强的骑兵,由于没有空军的支援,也很难实施大纵深作战,因为侧后安全和补给线难以保护。
3. 二战德国闪电战的创立者是谁
创始人:古德里安。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4. 闪电战谁发明的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和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5. 二战德国“闪电战”创始人是谁
古德里安 他认为二战中陆军应该以坦克为主体而不是采用一战中的堑壕战 最后加之运用空军相结合出现了闪电战
6. 德国的装甲兵之父是德的闪电战是谁发明的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
1888年出生于东普鲁士一德国陆军军官世家,1908年正式加入德国陆军,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军校教育,但对于坦克战则是勇于创新,无师自通而远胜他人。
虽然英国的富勒和利德尔.哈特最早提出高速坦克战理论,并且世界上第一支实验性的装甲部队也是英国人最早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组建的,但是,古德里安以惊人的执著超越了这些理论先驱,一手创建和训练了德国的装甲兵,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都必须归功于这个人。因为在那时,单是以各方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来看,德国并不足以取胜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只是因为成功运用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才使得德国人的胜利显得如此辉煌。
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
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
希特勒的上台为古德里安的实践提供了最广阔的场所。
1939年8月,他担任第19军军长(含第3装甲师),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这个坦克军作为
德军北翼的开路将,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
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重围,德国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围捕包围圈里的敌军。
1940年5月,参加法国战役, 他又一次担任了攻击矛头,由于曼斯泰因的建议,德国人将主要攻
势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认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古德里安在这里决定性地超越了他
原来的纸上谈兵,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渡过马斯河后
,他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高速向深远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
维尔、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 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
口袋。
并且,他还打破了现代战争史上的进攻速度纪录,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
四百多公里,即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如不是空军元帅戈林争功,希特勒下令就地停
止追击,英法联军将在敦刻尔克全军尽没,在整个人类史上,也许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和美国内
战时期的薛尔曼曾经有过同样纪录。
1941年5月,他升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的果敢前进再次震惊世界,他与霍
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成了决定性的突击力量, 在五个月内,连续进行了几个有名合围歼击战,即明斯
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会战和维亚兹马会战,直逼莫斯科城下,光是俘虏就差不多有两百万
人,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只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基辅会战也做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歼灭战而载入史
册——俘虏苏军达六十六万多人。
基辅战役后,古德里安率军北上,参加对向莫斯科作战的“台风攻势”。他的部队曾攻到莫斯科
城下,但在实力雄厚的苏联红军面前,“闪击战”失去了效力。
俄罗斯严寒的冬天降临了,德军的战斗力锐减,古德里安断定攻取莫斯科无望,因而极力建议将
部队撤往冬季防线,休整再战而惹恼了希特勒,结果被免去军职。
其后他仍然被希特勒起用,担任过装甲兵总监和总参谋长,负责编组,训练新的装甲部队,他虽
已反感希特勒,但仍据绝了参加1944年7月暗杀希特勒的“黑色乐队”。因而再得希特勒信任,在7月
22日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直到大战结束,他再也没能亲自指挥他手创的德国装甲部队驰骋沙场。
1945年3月,他因力主停战而再次被解职,5月10日在慕尼黑家中被美军俘虏,1954年古德里安死
于心脏病,终年68岁。
7. 什么是闪电战,是谁提出来的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创始人是古德里安。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1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8. 闪电战是谁提出的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
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
德国“闪击战”创始人。
9. 德国的”闪电战”之父是谁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
1888年出生于东普鲁士一德国陆军军官世家,1908年正式加入德国陆军,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军校教育,但对于坦克战则是勇于创新,无师自通而远胜他人。
虽然英国的富勒和利德尔.哈特最早提出高速坦克战理论,并且世界上第一支实验性的装甲部队也是英国人最早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组建的,但是,古德里安以惊人的执著超越了这些理论先驱,一手创建和训练了德国的装甲兵,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都必须归功于这个人。因为在那时,单是以各方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来看,德国并不足以取胜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只是因为成功运用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才使得德国人的胜利显得如此辉煌。
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
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
希特勒的上台为古德里安的实践提供了最广阔的场所。
1939年8月,他担任第19军军长(含第3装甲师),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这个坦克军作为
德军北翼的开路将,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
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重围,德国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围捕包围圈里的敌军。
1940年5月,参加法国战役, 他又一次担任了攻击矛头,由于曼斯泰因的建议,德国人将主要攻
势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认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古德里安在这里决定性地超越了他
原来的纸上谈兵,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渡过马斯河后
,他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高速向深远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
维尔、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 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
口袋。
并且,他还打破了现代战争史上的进攻速度纪录,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
四百多公里,即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如不是空军元帅戈林争功,希特勒下令就地停
止追击,英法联军将在敦刻尔克全军尽没,在整个人类史上,也许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和美国内
战时期的薛尔曼曾经有过同样纪录。
1941年5月,他升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的果敢前进再次震惊世界,他与霍
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成了决定性的突击力量, 在五个月内,连续进行了几个有名合围歼击战,即明斯
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会战和维亚兹马会战,直逼莫斯科城下,光是俘虏就差不多有两百万
人,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只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基辅会战也做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歼灭战而载入史
册——俘虏苏军达六十六万多人。
基辅战役后,古德里安率军北上,参加对向莫斯科作战的“台风攻势”。他的部队曾攻到莫斯科
城下,但在实力雄厚的苏联红军面前,“闪击战”失去了效力。
俄罗斯严寒的冬天降临了,德军的战斗力锐减,古德里安断定攻取莫斯科无望,因而极力建议将
部队撤往冬季防线,休整再战而惹恼了希特勒,结果被免去军职。
其后他仍然被希特勒起用,担任过装甲兵总监和总参谋长,负责编组,训练新的装甲部队,他虽
已反感希特勒,但仍据绝了参加1944年7月暗杀希特勒的“黑色乐队”。因而再得希特勒信任,在7月
22日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直到大战结束,他再也没能亲自指挥他手创的德国装甲部队驰骋沙场。
1945年3月,他因力主停战而再次被解职,5月10日在慕尼黑家中被美军俘虏,1954年古德里安死
于心脏病,终年68岁。
10. 二战中闪电战是谁发明的
纳粹德国陆军将军古德里安,闪电战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