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灯的发展过程是怎么的
普灯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教授的大胆畅想1802年,在俄国的彼得堡外科医学院,一名叫作彼德罗夫的物理学教授宣布,他打算“以电取光”。在篝火、松明、动植物油以及燃气还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纪初期,在电流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的前提下,这一决定无异于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罗夫的热情并没有被众人的冷嘲所压熄,因为在不久前,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让他受到启发:电池组两端在被导线连接时所产生的电火花,能不能变成持久的灯光,以供照明之用?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彼德罗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在临死前始终没有见到“持久的灯光”,但彼德罗夫发现了“电弧”———“如果把两根炭棒彼此接近,那么在它们中间就出现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烧掉,并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间。”这是关于电气照明的最早言论。电弧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由电到光的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从弧光灯到白炽灯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1809年正在埋头进行电化学研究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也发现了电弧。他亲手做了个很大的蓄电器,动用了2000个伏打电池,得到了更强烈更明亮的弧光。
彼德罗夫和戴维的实验装置较为相似,这实际是一种新灯———炭极弧光灯的雏形。当时这种灯采用一般木炭做成的炭棒,烧损过快,耀眼的弧光仿佛昙花一现。
大约在30年后,有人想起并应用了坚硬致密的焦炭来替代一般的木炭。由于焦炭比木炭燃烧慢,弧光闪亮的时间也就延长了许多。
后来法国科技人员给弧光装置装上一种钟表装置,使它能够自动调节两根炭棒间的距离。这样,第一只炭极弧光灯正式诞生了。
1876年,俄国电工技师雅布洛奇可夫又对弧光灯进行了较大改革。他取消了复杂的钟表机关和磁铁灯调节装置,而让两根炭棒并排竖立,中间隔着一块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绝缘片。他还采用一种装置,能够不断改变电流的方向,使两根炭棒交替地充当阳极和阴极,这样两根炭棒的烧损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们端头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保持不变了。由于这两根并排竖立的炭棒在发光的时候像蜡烛一样,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电烛”。电烛发出美丽的淡红色或淡紫色的光,每支能持续发光两小时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的后几年里,电烛曾经风行一时。由法国通用电气协会投资制造的电烛,曾被用作路灯一支支地点燃在大街上,单单巴黎一个城市就用了成千支电烛,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万盏煤油灯,使热闹繁华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电烛还照亮了英国伦敦和古老波斯的街道,也在罗马大剧院和柬埔寨王宫上空闪闪发光……
弧光灯的问世开辟了电气照明的新时代,在人类照明史上具有预示性的伟大意义。弧光灯由于光度强,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在印刷制版、电影放映等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直到今天仍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电烛的耗电量大,寿命短暂,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在白炽灯出现以后,它在照明领域里几乎销声匿迹了。
1879年,爱迪生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实用的炭丝白炽灯。爱迪生利用改进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线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陶土坩埚里高温加热做成灯丝,再把灯丝密封到玻璃泡里,细致地抽去里面的空气。在当年的10月21日,这个灯泡开始点亮,持续发光45个小时!爱迪生在白炽灯的创制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稚嫩走向成熟
白炽灯的光辉深入人心,先后有一大批发明家投身到白炽灯的改进事业中。事实上在炭丝白炽灯诞生以前,人们就试着用各种难熔的金属做灯丝,而在白炽灯问世之后,人们寻求理想状态中的灯丝更是不遗余力。终于在20世纪的第9个年头,美国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极佳的灯丝材料———钨。钨有许多显著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种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要高,并且它在受热时蒸发量较小,因此在用作灯丝的材料中,钨是再合适不过的。用钨丝充当灯丝制作白炽灯,这是照明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钨丝的引进使得白炽灯在同煤油灯、煤气灯、汽油灯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钨丝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电气照明工业的发展,开辟了电气照明技术的新纪元。
白炽灯的改进工作并没有故步自封。1913年,兰米尔首次往玻壳里充入氮气,这是继灯丝由炭丝改为钨丝之后,白炽灯的又一重要革新。玻壳里充入氮气,灯丝周围就形成一薄层稳定的气体保护层,使灯丝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并有效抑制了钨丝的蒸发,克服了钨丝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缺陷(直到今天,充气仍然是灯泡制作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之后,为了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人们再次在灯丝的成分和结构上下足了工夫。发明家们引进了一种新元素———铼。铼的优势在于不仅熔点高、耐腐蚀,而且机械性能好,电阻率比钨高得多。钨丝镀上铼后,强度和电阻大大加强,寿命可以延长5倍!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把灯丝制成螺旋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缩小所占空间,提高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又能继续降低钨的蒸发,延长使用年限,可谓一举两得。1936年,人们制成了双螺旋灯丝,使充气白炽灯的工作温度提高到2500°以上,而摄影用的白炽灯甚至达到了3000°:第一代白炽灯成熟了。
在整个20世纪直至21世纪,白炽灯一直是照明器具大家族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比白炽灯更加出色的荧光灯、日光灯、霓虹灯……但是在普通人的家居生活中,普通白炽灯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路灯是谁发明的
盲人发明的,怕人晚上撞到他。
C. 红路灯是谁发明的
交通指挥灯是非裔美国人加莱特?摩根在1923年发明的。此前,铁路交通已经使用自动转换的灯光信号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火车是按固定的时刻表以单列方式运行的,而且火车要停下来不是很容易,因此铁路上使用的信号只有一种命令:通行。公路交通的红绿灯则不一样,它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告诉汽车司机把车辆停下来。
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
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m,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煤气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从此,城市的交通信 号灯被取缔了。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
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D. 照明灯的发展史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
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国用电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
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不过,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
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后来他们在法庭之外和解,于1883年在英国建立一家联合公司。斯旺后来把他的股权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钨丝白炽灯沿用至今。
1938年,荧光灯诞生。1998年白光LED灯诞生。
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
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
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电灯--网络
E. (2010通州区模拟)如图所示,2008年5月1日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在建造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世界
当车在公路上向前运动时,车上的人会看到两旁的路灯向后运动,这是因为选择了车或车中的人为参照物.
根据图中表盘可知,当时车的速度为:v=80km/h.
根据公式v=
s |
t |
s |
v |
36km |
80km/h |
F. 路灯是谁发明
正人类尝试在城市街道上进行人工照明始于15世纪初。1417年,为了让伦敦回冬日漆黑的夜答晚明亮起来,伦敦市长亨利·巴顿发布命令,要求在室外悬挂灯具照明。后来,他的倡议又得到了法国人的支持。16世纪初的时候,巴黎居民住宅临街的窗户外必须安装照明灯具。
路易十四时,巴黎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路灯。1667年,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还正式颁布了城市道路照明法令。传说,正是因为这部法令的颁布,路易十四的统治才被称为法国历史上的"光明时代"。
(6)路灯发明的过程扩展阅读
种类
1、按路灯高度分:高杆灯、中杆灯、道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埋灯;
2、按路灯灯杆材质分:热镀锌铁质路灯,热镀锌钢质路灯与不锈钢路灯;
3、按路灯光源分:钠灯路灯,LED路灯,节能路灯、新型索明氙气路灯。
4、按造型分:中华灯、仿古灯、景观灯、单臂路灯,双臂路灯。
G. 路灯是谁发明的
以前谈过路灯的改抄进要点!现在在谈他的合理利用排列!晚上出去!感觉世界一片光明啊!可是%^&&*(当然和白天有很大的区别)!尤其一排排的整齐的路灯!各种新型灯具钠灯无极灯....层出不穷!...感觉一片%^&&*89璀璨!可璀璨的背后你不感觉到有一点----刺眼吗?明晃晃的要分散人们的目光!有时候要迷眼睛仔细看前面的路!那么就这样改变一下吧!把路灯的灯头统一向右侧拧大约30---45度的角度就可以了!使灯光成扇形照亮下面和右面的位置当我在右侧沿马路行走时候只能看见前面明亮的道路了而直接看不到上面的灯泡!而且路灯的高度也可以降低一点增加了亮度又不会刺眼睛!范围也不会小!
H. 路灯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
从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给人类带来夜间光明以来,照明技术的发展已内经历了125年,我国使用容电灯的历史也有122年。照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技术,而是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象征。
I. 灯的演变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
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不过,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钨丝白炽灯沿用至今。
1938年,荧光灯诞生。1998年白光LED灯诞生。
电灯的发明:
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恰恰相反,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
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网络--电灯
J.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路灯
据说,世界上第一盏路灯出现在英国的海德公园,是为了防止不良市民晚间犯罪。
中国最早内的路容灯要追溯到光绪年间的上海,那时候还是煤油灯,要用人工一盏盏地点亮。1883年,上海的路灯才从煤气灯改为电灯,那时候要在电线杆上装一个刀闸开关,需要人工每天开启关闭。后来又改为若干路灯并联用一个开关,这种形式一直沿用到50年代。100多年过去了,路灯的面貌比历史变化得还快,一批路灯成为文物。更新的路灯被科技武装着,已经进入太阳能和LED时代。
17世纪末,威廉三世将宫廷移到肯辛顿宫,他发现晚上自己步行到圣詹姆斯宫非常危险,就在路上安装了300盏油灯,这也成了英国最早的人工路灯。这条道路也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国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