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乔布斯的创造力体现

乔布斯的创造力体现

发布时间:2021-06-22 09:45:53

① 苹果的创造力体现在编写程序方面是什么是编写程序或操作系统方面,软件方面,谢谢

目前的,起码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不可能喜欢编程,乔布斯是硬件工程师出身,比较反感编程序,并且,年轻人喜欢的iPAD iPhone iPod设备上面全部明令禁止编程(“乔布斯反感编译器”)。

② 有关创造力的思维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有哪些

创造性的思维是人类取得成功和进步的重要组成因素。
很多成功人士也是充分利用的,创造性的思维,让自己处于领先的地位,从而取得了成功。

③ 乔布斯的伟大事迹

现在大家手中都在用的移动智能手机,鼎鼎大名的iPhone ,iPad都是乔布斯一手把它创立成功。这些成就已经让世人对他产生了膜拜之情,但是也不是因为这些成就让很多人都喜欢乔布斯,而是他身上具备着一种极客精神,让很多人对他倍感尊崇。

也正是因为乔布斯这种对于细节和设计非常考究的用心,苹果总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当然,乔布斯的个人履历也是非常的精彩,被自己的公司辞退,禅修,患病,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带来了又一个传奇。种种这些复杂的东西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比精彩的乔布斯。

但凡说一个人伟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种是他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比如登月,比如发现美洲新大陆。只要你是第一个做到,别人没有做过的。不管是发明还是发现你是第一个,你就相对别人来说显得比较伟大。

发生在乔布斯身上的就是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推出了人类第一台个人电脑。另外一种是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别人做得一般般,但是他却做得非常好。发生在乔布斯身上的就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都在做手机。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让这三者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乔布斯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思想家、创造者和企业家集一身的人。他变革了人们消费媒体和娱乐内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他开发的产品给上千万人带来了乐趣。他是一名敢于冒险的人,不惧怕挑战现有规则。此外他还是一名企业家,领导了这一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公司。

乔布斯的伟大,更在于其精神价值意义的普遍性。乔布斯经常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乔布斯认为: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

乔布斯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时,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苹果失去了一名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也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传奇人物。我们敬佩乔布斯这样的伟人。

(3)乔布斯的创造力体现扩展阅读:

乔布斯的人物评价:

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美国总统奥巴马评)

很少有人对世界产生像乔布斯那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比尔盖茨评)

他懂得如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伟大产品。(保罗艾伦评)

他不一定是技术发明的伟人,但他肯定是洞悉人性的伟人。(张颐武评)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iPad、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这些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搜狐网评)

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不断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经济参考网评)

④ 史蒂夫·乔布斯有什么性格特点

乔布斯性格:强烈表现欲,有艺术天分,积极进取,他对自己和产品有苛刻的美学迷恋,吃饭挑食,自恋,易怒,控制癖------
1. 乔布斯具有难以置信的创造力和远见。
2.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3. 乔布斯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优秀的人才。
4. 假如乔布斯尊重你,他会和你交流并修改他的想法,无论是在金融还是技术方面的工作。
5. 乔布斯知道如何赚钱

(4)乔布斯的创造力体现扩展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 ),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1997年苹果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财政危机。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

⑤ 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那些地方

乔布斯的才华体现在苹果的成功,具体是两个产品的空前成功,一个是IPod 一个是IPhone Ipod是乔布斯瞄准了网络下载市场,能把歌曲版权转移到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随意购买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这是其一。Iphone是乔布斯颠覆了手机传统操作理念,把键盘操作方式大胆变为屏幕操作,这是其二。大方面,就是这两个了,其余方面,并不十分出众,不足道也。

⑥ 急求!!乔布斯有哪些具有创造力的技术表现和设计呢(150个字)

触屏手机就是最好的设计!最经典了!

⑦ 乔布斯到底有什么贡献

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
——没有人愿意死, 即使人们想上天堂, 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
满屏都是乔布斯的死讯,微博成了追悼会。受关注的情度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大企业家和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或只仅次于一两个超级娱乐巨星,乔布斯真是人生的赢家。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听到该消息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乔布斯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他,世界从此不同。因为有他枯燥的世界有了鲜活,因为有他沉闷的世界有了创意,因为有他单调的世界有了色彩。在他创新的心中更有一个博大的心,让每一个人的手中都包容了世界并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
乔布斯曾说,在巨富中死去对我并没有意义,而临睡前能告诉自己我做了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在一生中给我们带来了iPod、iPhone、iMac、iPad……,这一切足够让他平静地离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圣托的梦想是:很多人的梦想通过圣托而实现,让生活更便捷。人从虚无中来,最终还是回到虚无中去,而临睡前我们能告诉自己我做了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拥有追随自己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令我不禁想起在圣托的每一个日子,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要成为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梦想。李老师也经常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没有过去,就像你刚刚来;没有未来,就像你快要离去一样。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跟随自己的心,活在当下。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去抱怨和埋怨,只有时间去爱,我要爱身边的所有人,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美好,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其中,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
乔布斯的梦想是改变这个世界。他曾经被很多人看成是疯子、傻子的偏执狂,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乔布斯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尽创新的来源,丰富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
乔布斯,销售梦想,而不是产品。就像在圣托一样,通过互联网,让酒店用户实现酒店用品一站式采购。伟大的领导者会在员工和顾客中创造一种使命感。乔布斯的使命是要改变世界。二○○一年推出iPod时,他说,「透过这个小小的方式,我们将会把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别人看到的iPod只不过是个音乐播放器,在乔布斯眼中,这是丰富人类生活的工具。伟大的产品当然重要,但真正让你与众不同的,是热情。
虽然乔布斯已经逝去,但他的精神是永久不息的。在圣托,也有像乔布斯一样疯狂的人,他们把让生活变得便捷当时自己的使命,他们相信他们也能影响这个世界,向世界传播爱和阳光……
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很多人为乔布斯去世而为之震惊,但却不知他已经和癌症对抗十年之久。十年前诊断出有癌细胞的时候,医生已告知他最多只有一年时间。但人生何尝不是在最黑暗最困惑的时候才能发出最璀璨的光芒吗?这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一个人用自己最后的余生不为余力的改变世界,为他骄傲,为他感动,为他祈祷。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Jobs说,你必须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常保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

乔布斯的10大管理诫律

布斯最天才的地方在于他对创作过程的管理,最近《新闻周刊》旗下的《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整理出了一张很有意思的信息图,从10个方面体现出了乔布斯的管理绝招。当然,笔者觉得这些管理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名领导,大家可以有 选择性的学习。

追求完美(Go for perfect)
乔布斯十分注重细节,在首款 iPod 发布前夜,苹果的员工熬了一整夜更换耳机街头,因为乔布斯觉得插进去的响声不够给力。
器重专家(Tap the experts)
乔布斯聘请了架构设计师 I.M.Pei 专门设计 Next 的 Logo,并且在苹果的零售链发布之前将 Gap 的 Micey Drexler 请进了苹果的董事会。
敢于残忍(Be ruthless)
乔布斯对他砍掉的和发布的产品都感到自豪,他曾做了很大的努力要复制一个 Palm Pilot,但当他意识到手机将会让PDA黯然失色的时候,直接就将计划砍掉了。这件事之后也让他手下的工程师得到解放,一心研究 iPod。
避免焦点小组(Shun focus groups)
乔布斯的一个名言是:人们压根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直到你将产品放到他们眼前。所以他经常作为一个单人焦点小组,把产品原型带回家并测试数月。
不断研究学习(Never stop studying)
在给苹果设计最初的手册时, 他仔细的研究了索尼的手册所使用的字体、排版、以及纸张重量。在设计第一台 Mac 的外壳时,他又不断的在苹果的停车场徘徊研究德国和意大利轿车的车身设计。
极简主义(Simplify)
乔布斯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不断简化,他曾让设计师们将iPod早期原型机上的所有按钮都去掉,包括开关按钮。设计师相当郁闷,但也正是这种理念,在 iPod 上开发出了标志性的滚轮来替代按钮。
守住你的秘密(Keep your secrets)
在苹果没有人会随便说话,一切都以有必要知道为前提,所以公司也被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单元。这种保密措施也让人们对乔布斯展示的令人惊奇的产品有着狂 热的兴趣。而结果也往往就是其产品会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保持小的团队(Keep teams small)
最初的 Macintosh 电脑团队刚好100人,不多也不少。如果雇佣了101个人,那么就意味着有一个人会从房间里被踢出去。乔布斯也相信他只能记住100个人的名字。
多奖励少惩罚(Use more carrot than stick)
乔布斯很凶,但他的魅力却是他拥有强大的带动力。他的热忱是最初Mac团队每周工作超过90小时、连续三年将机器做到“疯狂的卓越”的主要原因。
极端的原型概念(Prototype to the extreme)
乔布斯所做的一切都十分注重原型,不管是硬件、软件、甚至是苹果的零售店都是如此。架构师和设计师花费了一整年时间在苹果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的大仓 库里打造了一个零售店原型,只为让乔布斯撕掉设计图纸然后重新画一次。

⑧ 乔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乔布斯被认为是抄计算机业界袭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iPad、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这些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不断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⑨ 乔布斯的哪些品质与精神助于他的成功

众人皆知史蒂夫.乔布斯是商业天才,但他同时还有修辞家、艺术家、使徒、谋略家、魔鬼和完美主义者的特质。要了解苹果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苹果,必须对乔布斯性格的诸多方面进行检视。
如果要找一个历史人物来对应乔布斯,或许达.芬奇是个合适的选择。这并不是说乔布斯达到了“文艺复兴人”的广博,也不是说他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一种职业,行政总裁(CEO)显然是另外一种。乔布斯会让我想到达。芬奇,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极少数能够跨越人文科学与技术的能人异士。事实上,这是乔布斯本人对苹果的定位。2010年4月,他对前来采访的英国著名作家和演员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说:“我一直是这样看苹果的:处在人文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口上。”
修辞家乔布斯不说废话。弗莱今年四月前往苹果总部拜见他的偶像时问到:“你会打算在近期离开苹果吗?这对于你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完满的句号了。”乔布斯的回答里没有一个单词超过两个音节:“I don’t think of my life as a career. I do stuff. I respond to stuff. That’s not a career ― it’s a life!”(“对我来说,人生不是‘职业生涯’。做事,回应各种情况,这不是什么职业生涯,这是人生!”)
即便是在iPhone几成“街机”的今天,回想起2007年1月的Macworld大会,仍然是一次震撼体验。那不仅是一次完美的讲演范本,也让新一代技客们重温了1984年第一台麦金塔电脑发布时的盛况。很多人看过乔布斯在产品发布会上的讲演之后,都有自己英文进步了的错觉。乔布斯讨厌陈词滥调(例如‘职业生涯’),坚持用简单、直接、无歧义的词。这一点在苹果公司所有的对外文案中都有所体现,他们甚至像大型新闻机构那样有自己内部的语言风格手册。
传闻乔布斯爱读英国大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不过用字精准、直接了当的乔氏语言的妙处,并不在于对某种文学性风格的反刍和淬炼。简单的语言需要最高的技巧,当你把问题完全想透之后,必然能够用最日常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述。行话和术语的长处在于迷惑外人,并为自己的行业营造虚幻的专业壁垒。作为沟通语言,行话是失败的。
简单来讲,乔布斯说人话。在不久前的iPhone OS 4.0操作系统发布会上,乔布斯用“情感”一词来描述苹果即将推出的移动设备广告系统iAd.“网页上的互动广告我们都很熟悉。它们有互动性,但它们没有办法传达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主的钱大部分还是流向了电视业,因为电视广告让他们得以传达情感。”
同样,无论是炮轰Adobe和Flash的“关于 Flash 的思考”,还是批判数字版权管理机制(DRM)的“关于音乐的思考”,都是文理清晰、深入浅出的应用文范本。
乔布斯的修辞功底还体现在他的说服力。早年跟他工作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乔氏力场”一词来形容这种无与伦比的禀赋。参与第一台麦金塔电脑的研发工作的安迪。赫兹菲德(Andy Hertzfeld)在《硅谷革命》(Revolution in the Valley)一书中是这样描述乔氏力场的:“乔氏力场令人惊讶不已,它混合了富于魅惑力的修辞、强悍无比的意志以及为当前目的不惜扭曲任何事实的决心。如果一种道理不能说服你,他会立即轻松娴熟地换另外一种。有时他会突然转到你的立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而且装得好像他从来就是那么想的一样。 最不可思议的是,即便你意识到了乔氏力场的存在,它似乎还是同样有效,尽管史蒂夫走开后效果会减弱消失。我们后来经常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制服这个力场,但没过多久大部分人都放弃了,把它当作自然界的法则接受了下来。”
使徒技术公司有一职位名曰“技术使徒”(Technology Evangelist)。英文evangelist一词意指“听到了福音之人”,而技术界的福音,就是那些能够促成革命性变化的新概念。全世界名气最大的技术使徒是1980年代初在苹果工作的日裔美国人川崎盖伊(Guy Kawasaki),但我们都知道乔布斯本人才是最强大的使徒。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度的Macworld大会是使徒乔布斯向世人布道的工具,但众人公认,没有哪场Macworld大会的主题讲演及得上2007发布 iPhone 的那场精彩。没错,这是“讲演”而非“演讲”,也就是洋人所谓“presentation”。讲演讲演,重点更多在演不在讲,presentation一词本身也包含了卖相和视觉效果的意涵。在回顾了近期的销售数字以及次要新品之后,乔布斯背后硕大的投影屏幕上呈现出全黑的背景,一个黑色白边的苹果标识在屏幕中央隐隐发光。“这一天,我期待了两年半,”乔布斯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有一件革命性的产品横空出世,并彻底改变一切。今天,我们要推出三件类似级别的产品。”在众人的惊叹下,乔布斯给出了这三件产品的描述:一部宽屏触控的iPod、一部革命性的手机、一台互联网通讯设备。接下来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所谓“三件产品”,乃是乔布斯与听众开的一个玩笑。“明白了吗?”在背景屏幕循环播放了两遍上述三件产品的标识后,乔布斯以一种胜利者的口吻问台下猜谜的人们。“这,不是三件独立的产品,这是一个设备,我们称其为:iPhone.今天,苹果准备重新发明电话。”
这是一段必定会写入沟通设计和商业讲演教材的演说。这里面有机巧,有适度的幽默和调侃,有精准到吓人的节奏把控。它让听众有了一种“猜到结果”的爽快感,但同时又给出了所有人未曾预料到的结果。
乔氏力场的威力,并不仅仅靠天生的禀赋就能发挥。所有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讲”和“演”,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设计与不厌其烦地彩排。
谋略家被视为商业天才的乔布斯当然有其狡猾一面。苹果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靠严格的产品保密措施,外加不失时机对媒体发放的亦真亦假的内幕消息,来堆积用户对其产品的期待。有好事者将苹果的产品发布策略总结如下:一、公司内部确认某件新产品的可行性。二、苹果粉丝流着口水在网上讨论“如果苹果出这样一个产品就好了”。几周后,“讨论”演变成“小道消息”。三、小道消息开始被疯传,记者跑去问乔布斯是否真有其事。乔布斯说:我们不讨论未发布的产品。接着又解释这类产品或这类技术是多么愚蠢。四、苹果粉丝的热情被乔布斯的反复抨击浇灭。五、乔布斯继续抨击这类产品,但口吻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他不再说“没法想象有人会用这玩意儿”,而是改说“目前市面上的这类产品都很烂”或“大家还都没搞清楚该怎么做”。六、苹果发布了传说中的产品,宣布说“终于有人搞清楚状况了”。或,悄无声息地在内部将整个项目砍掉。
最有名的例子来自 2008 年 1 月《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记者约翰。马可夫(John Markoff)问乔布斯如何看待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乔布斯回答说:“产品好坏已经无关紧要了,现实状况是人们不读书了,”他说。“百分之四十的美国人去年只读了一本或半本书。所以整个概念就错了,人们不读书了。”
此言一出,网上有相当多的技术类博客将其读解为苹果正在秘密研发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的信号。果不其然,两年后的今天,iPad 和 iBooks 电子书商店出炉。
苹果这套策略用多了,真真假假,人们愈发难辨。例如不久前“四代 iPhone 酒吧失窃事件”,就有阴谋论者认为是苹果有意为之,为概念上已很难再眼前一亮的新款 iPhone 造势。由于涉案酒吧以卖德国啤酒著称,有人甚至将其与二战时盟国用来迷惑轴心国的“马丁少校”事件相比,并半开玩笑地问到:“苹果的 PR 是二战迷吧。”
完美主义者坊间评价极高的乔布斯传记《乔布斯再临》(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中,作者艾伦。多什曼(Alan Deutschman)记叙过 1980 年代某人在乔布斯位于加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的家中见到的一幕:客厅里仅见的家具是两把巨大的十七世纪风格椅子,整间房子里没有一张床。乔布斯看过很多张床,但没有一张令他满意,于是他只睡床垫;这是一个席地而睡的百万富翁。
乔布斯当然不是不舍得在家居装饰上花钱。他看过很多家古董家具店,但总是找不到满意的货色。跟他同行的装修师说:“乔布斯是过度选择的受害者。”如果找不到最完美、最好的东西,他宁可一无所有。这种偏执在苹果的产品设计中随处可见。完美主义在企业文化中并不是被鼓励的品质,因为它往往是执行力的天敌。为了“可以再完善一点”而反复延宕,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苹果和乔布斯调和完美主义的方法是“从最少开始”;如果不能把这件新产品的十个功能都做到完美,我们就砍掉五个,哪怕其中包括在传统智慧看来不可缺少的功能。
iPhone 是个典型。三年前第一代 iPhone 发布时,没有拷贝粘贴,没有多任务运行能力,也不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者。这三点在当年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它们在 iPhone 之前的主流智能手机上几乎是标准配置。但在乔布斯看来,iPhone 整体的上佳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功能列表的长度。事实上,在一年后发布的 App Store 软件商店(并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和两年后随 iPhone OS 3.0 操作系统推出的拷贝粘贴功能,都超越了人们的预期。
“魔鬼”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电脑领域也不例外。大部分每天用着电脑的人未必知道,光是选择用什么软件、什么操作系统这样的问题,在技术圈内都能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功能近似的软件,赋予用户的自由各有不同。苹果基本是毫无悬念地被定位为剥夺用户自由的魔鬼。
浮士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他为了求得知识,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在不少人印象中的电脑世界里,用户就是浮士德,“方便性”和“用户体验”就是知识,“自由”就是灵魂,而苹果 / 乔布斯就是魔鬼。
乔布斯坚信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当年福特有句名言,说如果你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决不会说“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另一句在技术界反复流传的话出自电脑先锋艾伦。凯(Alan Kay)之口:“预测未来的唯一办法是发明未来。”乔布斯毫无疑问是这一阵营里的人。
既然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当然是有人打点一切来得较为轻松。与此相比,数字领域的自由,只是技术左派关心的东西。想在 iPod 上播放任何格式的音乐?想在两台 iPhone 间用蓝牙传文件?想往 iPhone 里插一张 8 GB 的 SD 卡?抱歉,在乔布斯看来,世间有比这些自由更好的东西:不需为这些问题操心的自由。
当然,这种自由是以金钱为代价的。何必操心音乐的格式?iTunes 商店里有够你听两辈子的音乐,你的信用卡反正已经挂在了上面,买就是了;为什么要传文件?文件应该全部存在云端,欢迎购买我们一年仅九十九美元的 MobileMe 服务,其中的 iDisk 够你存几万张照片,随时随地可以访问;至于可更换的电池,那完全会破坏 iPhone 背后的完美曲线,反正等到你电池寿终正寝的时候,下一代 iPhone 也出了,欢迎升级哦。
这种思维的悲剧性在于:大部分人不知道它是对的。伍迪。艾伦在电影《爱丽丝》里借老中医之口对那个为自己红杏出墙而纠结不已的爱丽丝说:“自由是种可怕的感觉。”被很多人视为异端的基督教科学派(Scientology)掌门人 L.朗。哈伯德(L. Ron Hubbard)也说:“如果你想真正奴役一个人的话,就告诉他你会给他彻底的自由。”尽管如此,电脑领域对自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这种自由有技术门槛。在数字自由原教旨主义的理想世界里,每一个用户多少都具备编程能力,他们完全清楚自己想拿电脑来干什么,如果某件事情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以完成,他们就自己写一个,然后把软件源代码开放给他人,允许他人在自己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衍生新的产品。
无奈,真实世界远非如此。95% 的用户不但不懂编程,连安装软件这类事情都是能免则免。谷歌曾经在纽约的时报广场(Times Square)随机挑选民众进行采访,结果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浏览器”为何物。乔布斯这个“魔鬼”要交换的,就是这些用户保留技术主导权的自由,而他开出的条件,就是直觉的、好用的、但也是相对昂贵的电脑和数码产品。
“艺术家”
艺术家是公众最爱给乔布斯以及苹果安加的头衔。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在很多人眼里,“艺术”和“美”是一对孪生概念。苹果电脑的外观比大部分电脑要美,所以苹果电脑=艺术品,所以乔布斯=艺术家。但艺术探究的对象并不是“美”,艺术探究的是这个世界。苹果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显然不可能以“探究世界”为其核心任务。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苹果内部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最好的选择可能是“艺匠”。在今天,艺匠这个说法很遗憾地染上了负面意涵,但事实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纯粹而高贵的状态。著名博客 Daring Fireball 的主人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为五月号的《Macworld》杂志写的文章里对此有很到位的叙述:“(苹果的设计师与工程师)从一个很小、很简单、极端深思熟虑的产品出发,毫不留情地砍掉各种功能,只留下最最简约的核心。然后,将余下的功能打磨至光可鉴人……他们不是魔术师,他们是艺匠,一年只出一件令人惊叹的成果。”
若说乔布斯是艺术家,乃是因为他对于艺术的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对于艺术追求创新和差异化的深度认同。艺术家必须偏执。1980 年代初,乔布斯相信鼠标和图形界面才是个人电脑的未来,于是第一代的麦金塔电脑没有上、下、左、右方向键,为了强迫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使用鼠标;2007 年初,乔布斯相信触屏才是智能手机的未来,于是iPhone上没有实体键盘,强迫用户习惯使用软键盘输入文字。艺术家不讨好受众,艺术家挑战受众。
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乔布斯/苹果与艺术家的相似。对大多数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从“挑战受众”出发做出来的设计很可能是悲剧。“作为艺术家的乔布斯”的最大启示,恐怕不在于通常所说的对美、细节以及用户体验的追求,而在于更高层面的一种信念,即美可以存在于意想不到的地方,电脑,也可以是美的、好玩的。

狂躁与理性的乔布斯
7年前,某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全球知名老总,常常谈到一款他推动开发的触屏“平板”电脑。他的这一得意项目将改变数百万人使用电脑的方式。
这人就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那款产品是平板电脑(Tablet PC)——该设备虽然仍在销售,但已被打入失败电子产品的冷宫。本周,当苹果(Apple)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结束外界长达数月的疯狂猜测,推出他自己公司的iPad牌平板机时,其反响很难让人忽视。
盖茨已经离开商业舞台,转而投身慈善。但对乔布斯来说,一切又恢复如常:在死气沉沉的金属和玻璃块上撒上“仙尘”,为数字时代创造令人觊觎之物。去年,为与一种几近致命的癌症作斗争,他休了6个月的病假,还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极简主义的追求
平板电脑(个头比智能手机大,比手提电脑小,没有键盘)一直是个人电脑的死穴。如果现年54岁的乔布斯能够成功,他东山再起的职业生涯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苹果开发高管、后来创建个人电脑对手公司Be Inc的让-路易•卡西(Jean-Louis Gassee)指出,新产品带有经典的乔布斯风格。“整个产品反映出史蒂夫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极简主义的追求——恰到好处,而不是堆砌一个又一个功能,”他表示。“它来自我们熟悉且敬佩的史蒂夫。”
iPad简约线条的背后,是令这位苹果首席执很早就与众不同的特质:对技术的驾驭、审美眼光和营销才能。迪斯尼(Walt Disney)动画业务的幕后创意人才、乔布斯的老朋友约翰•拉斯特(John Lasseter)讲述了一件轶事,可以概括乔布斯几近偏执的完美主义精神。
“他发现一件非常不错的黑色高领衫——我记得是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他很喜欢,想再买一件,但他们没货了,”拉斯特最近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他打电话到那家公司,问他们会不会再做一件,他们拒绝了。于是他说:‘好吧,你们必须做多少件我才能买到?'后来他们把衣服做出来了,我记得他买了整整一橱。”
缺乏耐心
在任何为他工作过的人看来,这种完美主义精神有其弊端:让人伤心的缺乏耐心,几乎到了霸道的程度。在我们为撰写本文而联系的前雇员和同事中,不少人拒绝评论他的管理风格。其中一人表示,他们对乔布斯的畏惧依然强烈。
苹果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不那么胆怯。“史蒂夫有时会令人不快,甚至惹人讨厌,”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会在开会时走进来,扔下一句:‘算了吧。那都是一堆垃圾。你们没有做好,”然后就走出去,还说:‘你们都是白痴。'”
对乔布斯批评最严厉的人士认为他行事神秘。乔布斯在3年前受到指控,当时苹果公司将一起不当发行股票期权的丑闻归咎于两名前高层雇员,尽管该公司过了很久以后透露,乔布斯此前了解有关那次发行的情况,还获得了一些期权。后来,经过监管机构的一番审查,乔布斯被证明是清白的。
工程师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灵
当然,从来就没有人说过,天才必须要容易共事——而“天才”是像拉斯特这样与乔布斯长期合作的人常常使用的一个词。他的朋友——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主管、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这样概括他的天赋:“他具有一个工程师的头脑和一颗艺术家的心灵。”
这种结合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他学过美术字,并且表示,那段经历影响了第一台Macintosh电脑,他称其为“第一款使用漂亮字体的电脑”。无论是他在皮克斯(Pixar)公司——该公司曾获得他的资金支持,后于2006年被迪斯尼买下——用电脑制作的热门动画片,还是iPod(第一款不让人感觉是由笨手笨脚的工程师焊接起来的数字媒体设备)的大获成功,都清晰地体现了这种结合。
但他的事业还由一种罕见的明确目的性所界定。1997年,当他再次回到苹果(12年前,他输掉了一场权力斗争,继而遭到驱逐)时,他必须搁置多年的怨恨。拉斯特表示:“关于这件事,他给我的简单说法是:‘我当时之所以回到苹果,是因为我觉得,有苹果存在,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苹果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真正重要的东西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发表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演讲,道出了自己人生中一些最敏感的往事——未婚的母亲把他送给别人收养,他被苹果辞退,2004年医生认为他将死于癌症的那一刻——并对自己何以成功发表了精辟的看法。“记住自己将很快死去,是我得到的有助于我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最重要工具,”他表示。“因为几乎每一件事情——别人对你的所有期待,所有的骄傲,对难堪或失败的所有畏惧——这些事情在死亡面前都会淡去,留下真正重要的那些东西。

⑩ 改变世界体现了乔布斯什么的创新者特征

改变世界体现了乔布斯的创新者的特征,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推动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乔布斯的创造力体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