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发明了一种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有谁知道申请此项专利的程序吗大概要多少费用
中药
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中西药复方;已有中药的新剂型;中药成分新的提取方法、中药的新炮制方法、中药材的培育方法、药物检测方法;已有中药的新适应症等。
西药
全新化合物、化合物的异构体、化合物新晶型、对已有化合物的修饰产物、化合物的新的盐、酯、酸;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已有药物的新剂型、全新剂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制备方法、药物检测方法;已有药物的新用途等。
生物技术
基因序列、有功能的核苷酸片段、氨基酸序列、载体、质粒、工程菌、细胞株、疫苗、多肽;构建方法、纯化方法、分离方法、分析方法、检测方法;生物制品新用途等。
医疗器械
各种新的医疗器械、含有药物成分的具有医疗作用的有形载体。
把握时机
当发明的想法在头脑中刚一成形,即使这时还没有成功,申请人就该记录这个发明的内容了,一旦完成了发明,要立即判断哪些内容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在专利检索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最好能获得执业专利代理人的帮助。由于我国采用先申请制,因此在评估之后尽快将专利申请提交到专利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发明内容只授予一份专利权,该权利属于最先申请的人。申请之前应严格保密,方式因公开造成新颖性丧失。
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申请人通常会聘请执业专利代理人帮助进行专利申请,双方签署委托协议后一般由申请人提供专利交底材料,代理人根据交底材料的内容进行文件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等,其中权利要求书是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性文件,其他文件对发明做详尽的披露并对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给予文字和实质上的支持。
专利检索
接下来, 申请人需要进行全面的专利查新检索,其范围不仅涉及中国专利,还包括中国的科研论文、国外专利文献和公开出版物等。如果都没有检索到与发明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现有技术,则可以考虑尽快申请专利。一般,执业的专利代理人能够为申请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和文献馆里保存了上百万件的专利文献,各个国家专利部门的网站上也开通了免费的专利数据库供公众查询使用。
电脑检索还不够充分
机检方式在很多时候帮上了大忙,但这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依据使用的数据库、使用者的检索经验和语言水平,会有不同的检索结果,有时也会遗漏重要信息,例如关键的图片或者化学结构式。
另外,如果使用者不了解如何利用网上的资源并且缺乏对法律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的理解,他将无从对检索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最好还是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进行检索,那里拥有国内最全面的各种数据库资源,检索人员一般都是专利审查员,具有丰富的检索经验和较好的外语能力。由于专利局给出的检索报告不做分析,申请人最好委托执业专利代理人帮助进行判断和分析。
专利申请过程
检索结束后,发明人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申请了。专利申请被受理后将暂时保持在一种法律结果不确定的状态,也可以称为“专利审理中”状态,根据专利类型和发明内容的不同,这个时间一般会持续1-3年,直到专利申请被授权或者驳回。
专利申请前检索
专利申请前,最好进行检索,以便确定哪些发明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如果待申请的内容在检索到的专利文献或者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已有记载,则有可能影响申请的授权前景。此外,即使没有文献记载,如果他人能够确定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也会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
专利检索的好处
认真了解哪些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将有助于申请人作出是否申请专利的判断和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要写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于实用新型专利,通常还需要提供背景技术的附图,因此这样做能使审查员和公众清楚地了解发明创造的实质性改进和优点。
专利申请文件
发明和实用新型: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发明根据需要可有附图,实用新型必须有附图;涉及新的生物材料的发明申请,应当提交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涉及核酸或氨基酸序列的,应提交序列表的可机读文本。
外观设计: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类别;请求保护色彩的,提交彩色图片或照片;必要时,写明对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简要说明应当指明设计要点、省略的视图、所要保护的色彩等。
专利审查
专利申请提交到国知局后会得到受理通知书,在缴纳了全额费用之后将得到审查。专利审查分为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后者只针对发明专利。
专利审查过程一般将持续1-3年,取决于专利的种类和发明内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经过初步审查即获得授权,而发明专利通过了初步审查将发出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等待进入实质审查。
专利申请在审查阶段时,申请人还没有权利去阻止他人对其权利的侵犯。但是发明专利公布后(通常是在专利申请日起第18个月时),申请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适当的使用费,而侵权人也可以拒绝。专利授权之后,申请人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向侵权人追诉侵权责任,并要求赔偿。
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
发明的实质审查是在专利局实审部门进行的,审查员通过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公开出版物来评价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对专利文件撰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查,例如是否符合“单一性”,是否“公开充分”,是否“修改超范围”等等。
实质审查必须是在发明公布后进行的,法律规定的公布是在申请日起18个月的时候进行,也有的申请人愿意提前公开其发明内容,所以会有专利申请在6-10个月的时候就公开了。通常,实审阶段的审查员将向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发出至少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审查意见能够体现发明被授权的可能性及存在的缺陷。审查意见一般包括格式错误、新颖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公开充分、单一性问题等等。
专利实质审查的时间不确定,一般是6-18个月,取决于发明的内容,审查员对发明的理解和审查员的工作安排以及审查员与申请人或其代理人之间文件往复的时间。 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标准收费是2500元/件。
专利申请的费用
一.申请费
发明:900元 ,印刷费50元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500元
申请附加费:权利要求附加费从第11项起每项增收 150元
说明书附加费从第31页起每页增收 50元
从第301页起每页增收 100元
二.发明实质审查费:2500元
三.专利登记、印刷、印花费
发明:255元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05元
四.年费(元)
发明:
1-3年 900元 4-6年1200元 7-9年2000元
10-12年4000元 13-15年6000元 16-20年 8000元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3年600元 4-5年900元
6-8年1200元 9-10年2000元
五.其他费用:
如著录项目变更费、优先权要求费、发明专利维持费等详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七十五号公告。
费用可以直接向专利局(包括各代办处)缴纳,也可以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付或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的其他方式缴纳。各代办处的收费范围另行规定。
专利费用减缓
受理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
受理条件:个人收入过低、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不足及企业亏损者。
提交文件:写明减缓理由的费用减缓请求书;法人请求费用减缓的,需同时提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开具的费用减缓证明。
减缓比例:
(1)个人请求减缓申请费(印刷费、附加费不予减缓)、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含当年)三年内的年费的最高比例不超过85%,发明专利申请维持费、复审费、最高比例不超过80%。
(2)单位或单位与个人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申请减缓申请费(印刷费、附加费不予减缓)、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含当年)三年内的年费的最高比例不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维持费、复审费、最高比例不超过60%。
(3)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申请不予减缓费用。
北京地区专利申请资助
受理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受理条件:北京地区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所申请专利属于国家及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和行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与节能等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 具有较好市场前景。
提交文件:
(1)北京市专利申请费资助金申请表1份,
(2)单位介绍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或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1份,
(3)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及复印件1份和缴纳相关费用的正式发票及复印件1份,
(4)发明初审合格通知书及复印件1份和缴纳相关费用的正式发票及复印件1份,
(5)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摘要》复印件1份。
资助金额:
(1)发明专利申请:申请费950元,实审费最高1200元,按初审合格通知书资助。实际支出不足此数的,按实际开支资助。发明专利申请的附加费,按实际支出数额的半数资助。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资助标准为150元。实际支出不足此数的,按实际开支资助。
(3) 向国外申请发明专利的,每件奖励2000元。
⑵ 有哪些科学家为了自己的发明和发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哪些科学家为了自己的发明和发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来答有奖励
say16791
LV.14
聊聊关注成为第11位粉丝
1:鲍尔海斯德毒液是一名研究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的人都被杀害了蛇,被确定每年拿出一个防毒。他认为,人们患天花,会产生免疫力,并让蛇咬伤也可产生免疫力呢?由人体产生抗药物物质不能被用来抵抗它的毒液?他设想,这也是可能的。所以,从15岁的时候,他自己的蛇腺显微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和毒性。
这个实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每次注射,他必须重病。以不同的方式不同有不同的影响蛇毒成分,每个毒液注入了新的,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而且还遭受酷刑,一种新的抗毒物质。他谁拥有超过28种毒液注入。经过危险和痛苦的试验,终于收获。由于其抗中毒农产品,眼镜王蛇,印度蓝蛇,虎蛇澳大利亚都咬他,但都被他从亡的背面逃走的时候,有毒的蓝色蛇很大,海斯德是世界上唯一被蓝咬伤的蛇和生活。他一共被毒蛇咬伤130次,每次都是安全的。海斯德他们抗毒物质在血液分析,试验一些抗蛇毒药物,治疗也有很多人被毒蛇咬伤。
2:诺贝尔奖无烟火药的发明,多次失败后,钱家骨灰在所有试验中,弟弟也在事故中测试。
3:贝尔发明了炸药,但他的许多亲戚甚至自己的耳朵震聋在他的试验中被打。
4:哥白尼说,在远古时代,人们由于视野狭窄的领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围绕地球。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众,基于30年的天文观测和预测,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地球太阳在每一个时刻。但由于当时欧洲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会被迫害的教会异端审判法庭的追随者。所以,直到哥白尼在他去世前,才把他的书在“日心说”出版。
:5: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他被哥白尼尊重,哥白尼理论的发展。他指出,有很多,像太阳系在宇宙中,星系一样,太阳是太阳系坐落在市中心。由于这种新的热情天文学的传播,说他被推到了教会的宗教异端审判法庭,经过七年监禁活活烧。
6:伽利略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哥白尼非常同意这样的意见,他找到一个方法来科学地证实了这一观点。但他谴责教会。宗教裁判所宣扬他走,不断的问他,折磨他,让他跪公开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了起来,他忍不住嘀咕道:“不过,地球仍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囚禁在家里,不许出门。
⑶ 炼丹术是谁发明的
炼丹术
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方术。又称金丹术、炼金术、点金术、黄白术。其内容非常复杂,中心目标是用人工方法制作既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又能用点金的神丹点化铜、铁等普通金属以转变为黄金和白银。由于中国古时有“成仙”的说法,所以炼丹术最先在中国诞生。炼丹家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
炼丹术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两种奢望:第一希望掌握更多的财富,供他们享乐;第二希望长生不死,使他们的统治一劳永逸。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到了东汉,方士们的神仙思想发展成为道教,炼丹的风气便深入民间。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的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晋代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他的炼丹术分为3个互相关联的部分:①炼制万应灵丹,以为“仙道之极”。②采集并加工制作长生药。这些药物包括矿物、动物性、植物性药物,认为它们能起到“令人身安命延”、“养性”和“除病”的作用。③点化金银。用铜、铁等普通金属点化为黄金和白银,实际上是使用化学方法制成各种与金、银外貌相似的合金。
除了中国发展炼丹术以外,8世纪,阿拉伯也出现了称为al-kimiya(据考证可能是由汉语“金液”两字的古音kim-ya演变而来)的炼丹术,追求一种叫做阿尔伊克西尔的万应灵丹,指望用它来使人长寿,其他内容包括炼金和制药。约12世纪,阿拉伯炼丹术随着伊斯兰教的势力传播到欧洲。
炼丹家的指导思想是唯心的,因此,他们的本来目的全然没有达到。但是炼丹的实践毕竟使炼丹家们接触到种种自然现象,从而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识,例如,他们日日夜夜地在实验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从而提出了一种可贵的思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而唐朝末年出现的火药则是炼丹术实践的产物。最后,炼丹术成了欧洲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而由alchemia和alchimia等代表炼丹术的名词演变为代表化学的Chemie(德文)、chimie(法文)和chemistry(英文)。
炼丹术
引言
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
阳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阴 六 七 八 九 十
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参考本书第一篇),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因此,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
炼丹术的起源
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我们没有确切的纪录知道古代的服药者吃甚么丹药以求长生,但若根据晋人编纂的《列仙传》,他们所服食的包括丹砂、云母、玉、代赭石、石、松子、桂等未经制炼的矿物和植物。
"驺衍"此方术已于战国时萌芽,秦始皇、汉武帝亦好神仙和长生之说。诸方士如李少君、栾大等在朝廷服务,武帝时刘安也是著名的炼金丹人物,其著作《淮南子》曾提到汞、丹砂、雄黄等药物。至景帝炼金风气流行,西汉末的王莽也喜神仙思想和炼丹术。另外,道教亦与炼丹术扯上关系,道教创办者张陵亦被称精通此术。
东汉前炼丹术有两个不同传统:一是致力寻找长生不老药;二则试造黄金。东汉时两个传统汇合为一,炼丹术家尝制长生不老药,而促成两个传统结合的因素实与医药发展有关,因此许多著名炼丹家如葛洪、陶弘景等同时是大医药家。葛洪对炼丹术和早期的化学贡献保留在《抱朴子内篇》内,纪录了许多长生不老药(如太清丹、金液)及它们的制炼方法。
以上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信仰,更指出凡人也能脱胎换骨成神仙,此变形可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作解释
中国炼丹术的黄金时代
葛洪时代后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继续吸引了许多皇帝,如此魏道武帝拓跋珪于京师设仙坊炼药,太武帝拓跋焘召韦文秀问方士金丹之事和命人入山访仙,徐謇采营炼丹为孝文帝制金丹,实现"延年法"等。右图为(丹房须知)所载火炉。
后晋末至晚唐期间中国炼丹术进入黄金时代。著名炼丹术家、医药家和药物学家贡献至极,他曾为梁武帝萧衍炼丹,传有《道藏》中《三十六水法》的书,对研究化学中以水为媒介的无机反应颇有帮助。与此同时,炼丹术家楚泽编订了苏元明的著作《太清石壁记》,记载了各种丹药的成份和炼制方法,如九鼎丹法,苏在"金英丹方"中也解释当时化学家所用的隐名。
许多皇帝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如晋哀帝、唐宪宗、唐穆宗等,因此许多专家均提出方术丹药不可尽信的警告。如金英丹含水银和砷,含有毒素,但中国人仍坚持炼丹,因不是所有丹药都是有毒的,有人亦以金丹毒为戒,改用其它方法追求长生,而且中国人"以毒攻毒"的观念在现代医学上是成立的。
⑷ 古代四大发明的人叫什么名字 告诉的说下谢谢~!
中国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火药
一、造纸术
造纸术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由蔡伦发明,蔡伦发明以来只就可以替代笨重的竹简
在汉朝的谷树皮的谷纸的基础上,晋代出现了以藤皮做出的藤纸,造纸术在唐朝时盛行
二、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分为活字版印刷术及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时候,一开始是雕版印刷术先发明,但是,宋代的毕升,想到,为何同样的字要重复刻呢?所以就发明了这种活字版印刷,活字版印刷术,再排版方面十分便利,而且可以把他拆下又可放在别处,十分的便利,因此,印刷术一直在演变,才成了今日的便利。
这是雕刻版印刷术的雕版
三、罗盘
罗盘是一种海上的导航系统,可以指引方向,因为有了罗盘,所以才演变为今日的指南针。罗盘发明后广泛被运用在军事上,以及导航,罗盘也是在宋朝为盛期,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许多的文明都是从此开始,就连罗盘也不例外,罗盘的发明,使海上的路线一目了然,也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与安全。
四、火药
火药是从三国时代开始发明,当时被用来当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来当作军事用,火药是硝石加硫磺跟炭所制成的,可以用来作为大炮,火枪等,火药的用途可以凿山,挖壁,挖洞,当爆竹,或作为军事武器等......
十四世纪后欧洲人又从阿拉伯人获知火药的知识,并学会了制造火器的方法,火药才正式传入欧洲。
⑸ 有一道数学题,请大家帮帮忙
设狗跑150步的时间为t
则狗的速度为150/t
兔的速度为(150+30-100)/t,既80/t
设狗还需x才能追上兔
狗后来跑的时间为(x+30)/150/t=(x+30)t/150
兔后来跑的时间为x/80/t=xt/80
他们后来跑的时间相等,所以(x+30)t/150=xt/80
既(x+30)/150=x/80
解得x=240/7
⑹ 中国人研究草药的历史
草医草药是中华民族医药学的巨大遗产之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追本溯源始于草医草药。中华民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这与我国古代草医草药十分发达是分不开的 。
草医草药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植物药占绝大部分,故名“本草”。根据中国甲骨文和金文记载以及近期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元谋人时代(距今170万年)、蓝田人时代(距今60~80万年),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用火烧熟食物,用百草疗疾健身。创造的象形文字“药”,就是草字下面一个“乐”字,两人在草下面跳舞。在七八千年前就发明了驯化种植野生动植物和耒耜耕地及采药的石器,五六千年前又发明了青铜器和铁器、碾药用的石窝、姜窝,碾槽等也相继发明。医药与饮食同源,更是我国草医草药和传统医药学的独有特色。早在《周礼》和《诗经》等古代书籍中就有“食医”和“疗饥”的章节。汉代刊行的中国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当时世界是划时代的著作,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草学”历史要早数百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中国的国药大黄传到西亚和欧洲,发展为大黄苏打片,成为迄今跨三个世纪畅销不衰的泻下药。这也是中国草药对世界人民健康的巨大贡献。
中国草医草药自古至今保持了医和药结合一体的特色,以原植物、动物、矿物为主,具有当地有产、采集容易、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较好的优点,数千年来广泛流传,民间乐意使用。特别是在一些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西藏、云贵高原、蒙青新草原、南方热带森林、长江三峡、川陕甘秦岭巴山以及黄土高原等地,草医草药无不家喻户晓,山镇集市处处有售。相传红布兜装、刀切水煎或酒浸泡服等,都是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这与欧美等西方国家走了很长的合成药道路又回到重视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提取单味药有效成分形成热潮比较起来,更加说明中国草医草药是世界医药学宝库的重要财富 。
我国的草药在许多地方又称为“七药”。种类多,分布广,大部分都是人们长期实践临床验证后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国家正式列入经营的商品和被国家收载入《药典》的中药材,有的仍在产地和民间沿以草药使用。现代在长沙出土的一批完整记载了汉代医药资料的皂书和竹简《五十二病方》,经考证应在《黄帝内经》之前,记载了一百多种病,每种病附方1~2个,多者达20个,共计280方,药物240种,其中只有三分之一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可见《神农本草经》这部最早通用的药典所收载的365种常用药也只是当时民间用药的一少部分。梁代担任过宰相、后来研究药学的陶弘景所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收载中草药730种;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收载中药844种;宋代的《证类本草》翻了一番,收载药物1558种。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后被十多个国家以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以后清代的《广群芳谱》、《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等医药学巨著大体都保持在这一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经过中草药普查,1972年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中药资源6500种,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常用中药713种,都只是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尚未被收入其中。1982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制定长远开发规划,从1983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同时进行,组织科技人员4万多名,历时5年,采集标本200万份,搜集民间单验方10多万个,经中国药材公司汇总编著了《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收载中药12694种,达到了现代新的顶峰。
⑺ 青霉素是怎么发明的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研发历史: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且应用非常广泛。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的模型,该过程综合考虑了发酵中微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发现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青霉素过程进行研究,Birol对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结构式模型进行了扩展,对模型进一步简化,方便研究。
⑻ 青霉素的发明过程
研发历史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
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
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5年,英国化学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线衍射法测出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
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的模型,该过程综合考虑了发酵中微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发现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青霉素过程进行研究,Birol对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结构式模型进行了扩展,对模型进一步简化,方便研究。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主要功能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⑼ 求中国古代发明一览表(只要发明者的名字和朝代)
前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3200年,中国炎黄时代。
前2050年,中国夏朝建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中国周朝。
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记载了磁石。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发现小孔成像。
前350年,中国战国时代的甘德、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250年,中国战国末年《韩非子》一书中有用“司南”识别南北的记载。
前221-前206,秦朝。
前206-公元220年,汉朝。
前2世纪,刘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记载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
前2世纪,中国西汉用丝麻纤维纸。
1世纪,中国的《汉书》记载尖端放电。
105年,中国东汉时蔡伦造纸。
132年,中国东汉时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220-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3世纪初,中国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
3世纪,中国魏晋时期的刘徽提出割圆术,得圆周率为3.1416 。
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南朝的祖冲之(429-500)算出圆周率的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7世纪,中国唐朝已采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国南宫说等人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9世纪,中国唐朝的炼丹士发明火药。
960-1279年,宋朝。
11世纪,中国宋代沈括写成《梦溪笔谈》一书。
1041年,中国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400年,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1054年,中国《宋史》记载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超新星爆发的文字记载。该超新星的残骸形成了现在所见的蟹状星云。
1231年,中国宋朝人发明“震天雷”,充有火药,可用投掷器射出,是火炮的雏形。
1259年,中国南宋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形。
1279-1368年,元朝。
14世纪中前叶,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国在南京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设备完善的天文台。
1596年,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是重要的科学典籍。
1637年,中国明朝的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工农业生产技术。
参考资料:http://www.wenganred.com/forum/view.asp?id=125
⑽ 有关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1,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
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2,得助于孩子的启发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3,“小人国”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
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4,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
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5,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
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