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自《老子》和《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2.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1.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
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金玉满堂[ jīn yù mǎn táng ]
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5.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3.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典故
自知之明
典故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老死不相往来
典故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欲取姑与
典故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4.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50章的“出生入死”。
第60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4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74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除了发明以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外,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还说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这些至理名言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说的是,(人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
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嚣的音乐使人耳朵失聪;过多的美味使人口味难辨……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的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显现出仁义。因为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产生出狡诈和虚伪。因为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显现出孝顺和仁慈。一旦国家混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的大臣。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的是,拥有上等品德的人是不自恃有道德的,因此才会具有真正的道德。而下等品德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不失去道德,因此才没有真正的道德。
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有三件珍宝,总是掌握并保有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叫做不敢抢在天下人的前面。
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说的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总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伤害它;圣人做事的原则,总是对他人有所作为而不争夺。
通过以上老子著名言论的诵读和学习,你会发现,真正的大道理总是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作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从不玩深沉、充博学,却处处体现了他学问的博大精深和哲理思辨。
5. 关于老子的成语并解释
“紫气东来”史载,周昭王时,函谷关关令尹喜,一日忽见东方紫气云蒸,以为必有真人过此。果见老子李耳骑青牛飘然而至,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唐杜甫《杜二部草堂诗笺》三二《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就是说的这件事。清洪升《长生殿·舞盘:“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关令尹喜是道家学派的仰慕者,就请老子道:“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老子就住下,在竹简上书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按,即《老子》一书),即西去,莫知其所终。今故函谷关前,有望气台。紫气东来源于此。新春佳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春联多书“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门楣书“紫气东来”。为纪念老子过关著书,唐时就在桃林旧县城之北,筑老子故宅、望气台、瞻紫阁,为桃林县重要景观,惜具在清末民初,毁于兵火。当地百岁长者说,当年城内有尹喜故宅、老子著经楼、藏经阁。唐宋元明清曾重修。现仅存一殿,和清顺治十年重修太初宫石碑二通。殿前柱础和元大德四年碑碣,成稀世文物。
6. 我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至公无我: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我醉欲眠: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我心如秤: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实获我心: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时不我与: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舍我其谁: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尽其在我: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
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助我张目: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自我表现: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
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自我牺牲:为别人(或事)牺牲自己。
自我作故:作故:创始。由我创造。指不沿袭前人。
自我欣赏:指自己欣赏自己
有我无人: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
先得我心: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先我着鞭: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我负子戴:指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我黼子佩:指夫妻同享荣华。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人取我与: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7. 《老子》里面诞生出来的成语有哪些呢
1. 功成不居
释义: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 劳归于自己。
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2. 无为而(之)冶
释义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
3. 和光同尘
释义: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 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
4. 多言数穷。
释义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5. 地久天长
释义: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6. 上善若水。
释义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 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 功成身退
释义: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自:《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8. 金玉满堂
释义: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9. 目迷五色。
释义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 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
8. 形容“老子”的成语有哪些
1、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2、真才实学[zhēn cái shí xué]: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3、博学多才[bó xué ō cái]: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4、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6、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9. 《老子》中的成语有哪些比较常用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大象无形”、“上善如水”、“知足常乐”、“治大国如烹小鲜”,“清静无为”、“小国寡民”,“致虚极、守静笃”、“上德若谷、上白若辱”。简而言之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 关于老子的成语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 。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 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 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 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 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 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 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 规律 。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