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据学校官网2014年10月信息显示,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经济管理系、文法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一所继续教育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工科专业为主,工、经、管、文、法等不同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开设12个大类,共33个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产品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轨道交通)
通信技术
动漫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工程测量技术(监理)
文法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
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金融)
会计电算化
安全技术管理(建筑)
安全服务与管理
法律文秘(速录)
法律事务(法庭速录)
法律文秘(媒体资源管理订单班)
法律事务(司法会计)
基础教育学院
商务英语 据学校官网2014年10月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488人,专任教师32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19人,博士及博士后22人、硕士20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216人。现有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共12个,其中,国家级2个,北京市级10个;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全国和北京市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5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自动生产线课程教学团队(冯海明)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刘业辉) 据学校官网2014年10月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精品专业2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北京市示范专业7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65门,有稳定的校外挂牌实训基地23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18个,其中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5个;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安全技术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通信技术
国家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筑工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统计学基础 、职业基本素养 、公共体育 、法庭速录、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建筑施工技术、矿山测量、市场调查与分析、CNC雕刻加工 教学成果 教学两条线”管理模式在2003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教育部专家确定为“特色项目”,并于2005年获得了北京市教育创新优秀奖。
2003年以来,毕业生的“双证书”平均取证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制造类、建筑类等主要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取证率均达到100%。 学生成绩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数控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等各类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乡镇煤矿矿长培训基地(2001)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培训基地(2002)
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2、2006)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2007)
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2008)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验收(201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科研管理先进单位(2011)
荣获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国高校就业五十强(2012)
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一项冠军、一项亚军、两项银奖,一名同学入选国家队,代表我国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48届国际速联大赛(201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北京市一等奖7项,北京市二等奖23项(2004~2011)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2012~2013)
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机电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机电技术
2. 急~~~~~~这几个(专科)院校比较,哪个好!
北财不错 会计金融这两个专业最好 其他专业也特别好
3. 张天驹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天驹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期间,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山东商报、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南广播电视台、济南教育电视台连续报道。学院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的理念,以条件建设促进质量提高,形成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育人环境。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育人中心”、“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与课程体系,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顺利就业。学院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实行产学结合、校企联合“2+1”“订单式”的培养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当时,“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工作多次受到省人事厅的表彰。毕业生就业有三大明显特点:社会需求充分——各专业具有较深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领域宽广——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就业;发展后劲充足——半个多世纪的历届毕业生校友以扎实的专业功底、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惠鲁商业学校。经过70多年的积淀,学校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就业导向”、“育人中心”、“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按照“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的目标愿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迅速提高。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2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骨干示范高职院校。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行列,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荣誉称号,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依托商业集团,建有全国高职院校惟一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院校惟一的德育示范高校、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下设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汽车与电子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等12个二级教学院部,开设生物工程学院、消防安保学院等8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学校占地达260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实验设备总值过亿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2011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建成集财经、电子信息、旅游、生化与药品制造、艺术设计等13大类62个专业。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9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教育实习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2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学生在高职高专“发明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管理沙盘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成绩显著。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创新推行了“教学——经营——一体化”、“双业融通订单式”、“准员工式2+1” 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工学结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上海大众、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鲁能集团、银座、美国Oracle公司、美国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6%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单位。拥有山东省商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省商业会计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等多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学校办有《山东商职学院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山东商业会计》等正式刊物。
学校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考察、访问、留学进修,外国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不断来校访问和讲学,双方开展国际交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学校进行国际对接,现已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史蒂文森学院、美国拉塞尔学院联合开办了会计、国际商务等6个专业。
目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和谐商院建设,努力创建商科特色、国内一流、世界高水平高职院校。
4. 金职院自主招生有哪些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1997年,2001年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通过浙江省重点专业验收。2007年,本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中央财政资助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09年本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2012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基于FPGA技术)”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近几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荣获浙江省团体一等奖4次。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辽宁、广西等16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200人,现有在校生570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PCB板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PLC设计与制作简单测控产品,具有电子测控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与应用、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微控制器应用、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检测、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营销与客户管理等。
技能证书:
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单片机应用设计师、PLC程序设计师、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电子器件、电子整机、自动化设备生产及营销公司从事生产操作、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与维护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有教师21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名,占47.6%,中级职称9名,初级职称2名;双师型教师21名,占教师比例为100%;硕士以上学历16名,占76.2%。本团队经过十几年积累,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公开出版教材十余部,其中省重点教材5部,核心参与教育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三项。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团队是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00年,2005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评校级优秀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项目资助。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湖北、广西、山西、安徽等6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50人,现有在校生270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熟悉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流程与规范,掌握企业网站建设及媒体技术应用、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实施与维护、以及企业信息门户的管理,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企业第一线,从事网络软件和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及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Flash动画制作、WEB项目开发、网页设计、.net程序设计、交互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实践等。
技能证书:
网页制作员、Adobe产品认证专家、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程序员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软件企业、数字媒体企业、网络公司以及各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从事图像处理师、网页设计师、多媒体制作员、网络程序员(WEB前端开发程序员、.net程序员)、IT产品销售员及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工作。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0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名,占20%,中级职称8名;双师型教师9名,占教师比例为90%;硕士以上学历10名,占10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与2005年,现下辖两个方向(系统集成、物联网工程应用)。2010-2012年本专业学生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1等奖1项、3等奖1项;应用技能竞赛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浙江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职业技能大赛3等奖1项。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广西等4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00人,现有在校生283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与奉献精神,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中小型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和较高的网络信息安全技能,能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网络工程制图识图、路由与交换、广域网技术、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C#程序设计基础、C#高级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
技能证书:
CCNA认证证书、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高级)、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初级程序员)、网页设计与制作员(高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等证书、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CIW网络安全认证证书。
就业方向:
专业致力与培养社会紧缺型技术工程师,就业主要面向:大型软件公司从事通信、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运营商、企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联想服务及其战略合作伙伴的设备维修。 2012年有13.9%的毕业生在中关村网络企业高端就业(起薪5000/月)。
师资队伍:
拥有9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22%,中级职称67%;拥有CCNP教师1人,H3CSE教师1人。且与金华电信、金华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基地形成良性的师资互动机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开办历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99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大专生,具有18年的办学积淀,已培养15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目前现设有电动工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装备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基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硕士15人,双师素质达100%,另聘有企业技术专家20人作为兼职教师。近5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建成《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CAD/CAM技术应用》等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出版教材17本。专业硬件设施优越,在校内拥有电动工具检测、电动工具装配、自动化装备、数控操作等实训基地,共有生产性实训工位近800个、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可同时满足学生实训和员工培训。本专业与中国皇冠集团、浙江万里扬集团、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区域机械骨干企业建立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学习课程,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
现有荣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不断深化内涵建设,近5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金华市重点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大赛等各项学科及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国家一等奖(金奖)4项,二等奖(银奖)5项,省级一等奖6项。
专业特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专业喜好及基础课程学业情况,在大二、大三学年开设分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专业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但在专业内组建实验班,以培养专业能力更加突出的高技能人才,还通过组织同学参加各级学科及技能竞赛为拔尖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机制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薪酬在全省同类专业中位居前茅。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是浙江省提升地方办学水平重点资助专业,是金华市重点学科“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学科”覆盖的专业。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年招生约75人,现有在校生111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汽车结构、汽车制造与装配工艺等知识,会整车装配作业、过程检验及部件检验、装配工艺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等,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汽车典型零件测绘、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汽车底盘装配与检测、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装配与检测、汽车车身和附件装配与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整车拆装等。
技能证书:
汽车维修装配工、汽车维修电工、钳工、工艺设计师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汽车制造厂、汽车4S店等单位从事工艺设计、装配调整、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师资与汽车检查与维修技术专业实现互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占50%,中级职称4名,占33%,初级职称2名,占17%;另有高工1人,高级技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9名,占90%,双师比100%。团队拥有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1人,金华市321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保护、减轻污染等重要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创建于2009年9月,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单考单招等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安徽、四川、辽宁、广西、陕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00人,现有在校生223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桥梁、管道、城市轨道、给排水和水处理、机场附属、供热及采暖方面、污水处理等)识图制图、工程勘测、工程测量、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市政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市政基础工程、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市政管道工程、城市给排水、市政桥涵施工、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市政道路养护与管理、市政工程计量计价与实务等。
技能证书: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岗位证书(市政施工员、市政质检员、市政材料员、市政资料员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建设管理机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监督、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专业目前有用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业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金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5人,双师素质比例达91%,聘请9名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兼结构比高。
建筑设计技术(中澳)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于2007年,2012年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
2007年,《浙中山地联排农居节能设计》(贾锡锋、卜东风、刘思奇,指导老师:盛昌、郑朝灿)获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荣获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竞赛三等奖。2012年,李江毅恒、周依倩(指导老师:陈重东、张弦波)获斯维尔杯BIM设计竞赛二等奖。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辽宁、广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约90人,现有在校生268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能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绘图软件辅助设计,会进行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效果图的制作,会房产策划营销与管理,能用英语表达与交流,会进行涉外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别墅方案设计、多层住宅施工图、绘制高层住宅施工图绘制、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公共建筑施工图绘制、小户型住宅方案设计、ESP(专门用途英语)等。
技能证书:
住宅制图四级证书(澳方颁发),制图员(建筑)中级证书(中方颁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几个方向实现就业:
1.建筑设计
该岗位主要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及建筑施工图设计,涉外建筑项目建筑设计。
5. 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是什么等级
获奖只是荣誉性质的,如果对自己的发明有信心,建议马上申报专利,这个无论对于你个人还是新技术都具备长远意义
6.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惠鲁商业学校。经过70多年的积淀,学校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就业导向”、“育人中心”、“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按照“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的目标愿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迅速提高。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2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骨干示范高职院校。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行列,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荣誉称号,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依托商业集团,建有全国高职院校惟一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院校惟一的德育示范高校、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下设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汽车与电子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等12个二级教学院部,开设生物工程学院、消防安保学院等8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学校占地达260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实验设备总值过亿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2011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建成集财经、电子信息、旅游、生化与药品制造、艺术设计等13大类62个专业。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9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教育实习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2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学生在高职高专“发明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管理沙盘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成绩显著。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创新推行了“教学——经营——一体化”、“双业融通订单式”、“准员工式2+1” 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工学结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上海大众、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鲁能集团、银座、美国Oracle公司、美国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6%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单位。拥有山东省商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省商业会计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等多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学校办有《山东商职学院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山东商业会计》等正式刊物。 学校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考察、访问、留学进修,外国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不断来校访问和讲学,双方开展国际交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学校进行国际对接,现已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史蒂文森学院、美国拉塞尔学院联合开办了会计、国际商务等6个专业。 目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和谐商院建设,努力创建商科特色、国内一流、世界高水平高职院校。
7. 初中起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矗立于美丽富饶的渤海东岸,辽宁南部的营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学院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学院现占地1108亩,建筑面积23.36万平方米,投入的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校内建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训型、自主创业型实训基地75个,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承载项目功能的实训室、工作室91个,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室97个,座位6342个,可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院不断拓展办学领域,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园林、信息工程、经济贸易、管理9个系49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入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86人,拥有本科自考专业5个,在校学习学生1115人,成人函授本专科专业12个,学生147人,同时拥有国外留学生17人。现有专任教师370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3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师17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先后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主编“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6部,有国家精品教材2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1部。主持国家资源库园艺专业建设项目和辽宁省农林牧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校。
学院持续推行“双研驱动”战略,自2001年起,连续四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先后立省级及以上课题247项,取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175项,获省级及以上成果奖励41项,拥有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养殖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74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0项。以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动物健康养殖中心、节能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和保护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我国北方十几个省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秉承“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全国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2010年学院学生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类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4年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荣获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企业体验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企业就业实习的企业实践体系,推出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总体框架下,系统探索和构建了各专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理念指导下,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职教成果——辽丰葡萄、台湾兰花、葡萄酒庄、宠物诊疗中心等实训基地发挥了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作用。先后与宝地集团、海城三星公司、葫芦岛玄宇集团、上海朋朋宠物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聘请台湾宠物美容大师、香港宠物繁育大师组建宠物大师工作室,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和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证。
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化办学特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借鉴国外职教经验,积极与高职院校开展交流与服务,先后与荷兰、日本等国的企业与学校签署留学协议,已派出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并已招收尼日利亚、津巴布韦、韩国等国17名留学生到学院学习。
学院不断彰显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与辽宁辉山集团、北京伟嘉集团合作办专业、建基地、搞研究、做服务,办学特色日渐凸显。现与497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校外建有紧密型实训基地231家,成立校企合作联盟3个,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了充分保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四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现象。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现建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个、教育扶贫点1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为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被辽宁省科技厅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已为省内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区)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万余人次,形成了高职学历教育和培训服务并重的办学格局。学院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农村与农业职教学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农林牧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建校67年来,学院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7万多名。现为辽宁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营口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连续十多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批8所优秀校之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共获得国家、省、市50多项荣誉称号。
乘全国职教会的强劲东风,辽农职院人正秉承“勤学、力行、谦和、奉献”的校训,发扬“开放、务实、勤勉、创新”的校风,唱响“开放求活力,实践出真知”的办学理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向创建全国高职教育百强名校、培育农业教育百年老校的奋斗目标全力迈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8.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介绍
工程技术系计算机信息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方向)应用电子技术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方向)包装技术与设计(包装技术与管理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财务贸易系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业管理人文旅游系
(民政管理学院) 商务英语文秘(涉外文秘方向)新闻采编与制作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殡仪服务与管理方向)成教(培训)学院社科基础部 工程技术系现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市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六个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兼职聘任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双师”型教师27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多人。
工程技术系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完成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等省级课题12项、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6部,省级、市级以
及院级精品课程10门,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工程技术系教学设备先进,现有电类、计算机类、印刷包装三大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41个。2012年,浙江省自动化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现院首次在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上的突破。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系先后在24家企业设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支持教学,并且与6个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生可以获得电子设备装接工、网络设备调试员、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学生通过率在90%以上。
工程技术系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工程技术系学生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丝网竞赛三等奖、德国曼۰罗兰公司在华设立的高职高专系列优秀人才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电子系统设计团体赛三等奖等6个国家级奖项,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二等奖、浙江省“圣鸿杯”第二届大学生工业设计二等奖等10多个省级大奖。
浙江三浃包装有限公司、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
电信温州分公司在本系专门设立了三浃印刷包装专业奖学金、
长江汽车电子专业奖学金和温州电信专业奖学金,对专业能力优秀的学生实行奖励。
建系至今,本系已为温州和浙江地区输送优秀高技能人才3400余人。
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均97%以上。 财务贸易系现设有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五个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2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0人,“双师型”教师16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2人。
财务贸易系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已完成浙江省新世纪
教改项目1项,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1部,教师申请并获得立项的课题30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18篇。
财务贸易系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成效显著,现已建成省级特
色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院级重点建设品牌专业1个,省级精
品课1门,市级精品课1门,院级精品课4门。
本系教学设施完善,除设有大型实训中心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外,各专业均建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如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室、企业仿真综合实训室及单证制作室(模拟外贸公司)等。
多年来,本系始终贯彻学院“崇德笃学,精技修远”的院训,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得到广泛的发展,坚持工学结合,引企入校,各专业和与各类企业紧密合作,大胆创新,遵循理论教学与实际能力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为使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逐步上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 工商管理系现有工商企业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留个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2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人,在读博士5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3人。办学至今,工商管理系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了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等多项厅局级以上课题,出版浙江省“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2部。在课程建设方面,工商管理系已经形成省、市、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其中浙江省精品课程1门,温州市精品课程1门,院精品课程3门。
工商管理系与校外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各专业均建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室,主要有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项目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企业虚拟经营实训室、ERP实训室、物业管理供排水实训室、物业保安和消控实验室、物业保洁、绿化实训室等。
工商管理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先后获得“用友杯”全国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冠军、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等殊荣。近三年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在97.5%以上。 (民政管理学院)
人文旅游系(民政管理学院)现设有文秘(涉外文秘方向)、商务英语、新闻采编与制作、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6个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为学院特色孵化专业,商务英语为学院重点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2人,校内外兼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43人,“双师”型教师6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办学至今,人文旅游系(民政管理学院)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完成省、市级课题8项,院重点课题10多项,主编参编教材7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人文旅游系(民政管理学院)现建有旅游情景模拟、现代新闻文秘、民政管理、涉外商务及语言等四大实训中心,拥有中西餐厅、前台接待、客房、形体训练、精诚国旅学院部、语言实训室、商务贸易、旅游接待、文字信息处理、会务实训、摄影综合实训、电视节目制作、电子照排与文字信息处理、文秘仿真实训室、养老护理基础实训室、康复治疗评估中心等校内实训室17个,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湖国宾馆、温州王朝大酒店、温州日报、温州德纳会展有限公司、温州异域进出口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条件。
人文旅游系学生先后获全国高职高专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等多项奖励。系话剧团多次获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大学生话剧节团体、个人多项奖。
建系至今,本系已为温州和浙江地区输送优秀人才2000余人。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均98%以上。人文旅游系(民政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校、政、行、企合作,彰显人文、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学院几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市场、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方针,依托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雄厚的教学资源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以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开展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活动。我院基本已形成了多层次(专科、专升本、研究生教育、自考助学、职业技能培训)、多类型(全日制、函授、远程教育、短期培训、岗位培训)、多方位(温州地区为主,兼顾其它地区)、以成人教育、技能培训、学历提升为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系 。成教(培训)学院已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浙江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温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温州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等。同时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南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网络远程专、本科教育、函授和自考专升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