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发布时间:2021-06-21 19:42:46

创造意境的基本方法

a b d e

② 现代诗歌意境重要,意象朦胧让读者臆猜性强,这是现今写作诗歌的主流方式吗

无论是散文、戏曲还是小说、诗歌,意境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歌的境界分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也侧面反映了诗歌不仅是需要营造意境的,并且这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还是分等级的。

说到现代诗写作的主流方式,同样和古体诗大致相同,那就是创造意境。这种意境不单单是朦胧的意境,更多的也是鲜明歌颂或赞美,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意象是无比鲜明的。比如一些歌颂祖国的现代诗歌等。这世上之事,本就没有定规定法,创造诗歌更是如此。大多数创造诗歌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自由的。

③ 古典诗词中创作的意境方法有哪些

依国学大师王国维之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所谓“造境”主要是依照想象、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的意境,突出作者的主观情感的抒发和理想图景的刻画,所谓“写境”则是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忠实描写、再现和创造的意境。但主观营造出来的意境是以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真实感悟为基础的。望采纳!

④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有哪些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⑤ 现代诗歌主要表现形式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有比拟、夸张、借代。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现代诗歌简介: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⑥ 诗歌中的语言和节奏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这句话错在哪

首先要提的是,为什么写现代诗。写诗歌功率为追MM的梦想是业余爱好。啊哈,只是说,我不打算分别介绍。 。 。 。 。 。
总体而言,通常是因为你是业余爱好,为了梦想前。为了追MM的没什么意思了,它被称为小提琴的文字或文字游戏,不能称为诗,更谈不上文学。否则,只要我在写一个字,变成了一排,每个人都是诗人。
如果你真的喜欢它,我不放心地说。
第一个现代诗,是什么。句子华丽呢?可以华丽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为了吸引人的它呢?能源的话,肯定不是一个错误。为了心情是什么?是,这是最重要的。
但答案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华丽的是什么,琅琅上口的心情为了什么呢?为了风格?事实上,没有什么比...
感觉。
所以我们在深入讨论这个词的感觉。
是什么感觉呢。如果提到的现代诗歌,我们在这里仅仅是指我心里的感觉,但这个概念不是狭隘的。
如果我们读诗的感觉,如果我们写诗歌写作的感觉,那么这两个条件是必要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你的感觉,首先必须是能够把字的感觉,可以从文本中提取。
然后问我们是如何写入和读出的感觉。我没有写我很伤心,伤心对我来说,该湖是为我难过,土地页面对不起我,让其他人将能够读出我的狠难过的时候,你写的真的很开心今天,鸟类,但也你是幸福的,花也为你高兴,为你感到高兴的太阳,别人将能够读出你狠幸福。
那时的感觉是如何读取和写入。
想的感觉是什么。
哭的伤心,开心的笑了代表的代表,这是由于生物性质,而不是常规。 (废话是什么?)
这样的文字怎么来的文本约定俗称是什么,也许,也许不是,不是罢了,约定在那里。觉得呢?我想是的。让我们来讨论一些比较典型的话。
屁颠屁颠的,十个人里面九加一,就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而这个词的理解很小的区别是一个既可爱的,快乐的,行动的话词典以上。他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甚至身体状况。
(旗)飘扬,飘扬的字,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讲信誉的公司标志,标志一个动态的,而不是坏了,不薄,是不是一个静态的。
卷曲,你所想象的烟雾上升,第二,微风中,一个很轻微的风,缕缕青烟,而不是一个大组,第四,颜色,和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白烟,五,烟囱,一些想像,这是窗外,第六,小房子,大房子,第七,距离,它不会关闭它,第八,绿树成荫,虽然有些人会认为,荒凉,但大多数人想到在宁静的乡村,绿树成荫,第九,晚上,甚至与黄昏的话是不完美的,十分之一,不能说太多人会觉得应该有山,但肯定超过一半,一半首先,我喜欢使用这个词,它有时甚至超过十分之九是合适的,因为他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感觉的缩影。
密,你通常会想到一个炒锅,一组白气,一个黑暗的房间,一群人可能会更穷,周围的老人与孩子们的认可,对不对,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感觉,呃,也可能认为有一个小窗口一样。 。 。 。
宇宙:它应该是更容易想到的星空,宇宙与我们的中国是没有太大的不同。
说,这几个吧,如果你愿意相信我的分析的话,然后我开始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文字带来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最简单的惊呼笑声。什么
起源吗?的
肯定来自信号的相同的种属同一物种的反应是类似的,这是示意性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绝对不是说,有人认为他是个鞋匠,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强盗,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向导,有??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人,有些人认为他是军人,有些人认为他是主人。 。 。 。 。 。 。
非常重要的结论就出来了,写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这句话更自由,更集中体现状态的感觉。的
的羲模熔诗,具体的忘了,大概的围栏前的白色花朵在树年轻,我挥手告别似乎是错误的,懒得检查,再有,你是不是感觉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天气非常热的太阳光线是最适合你的悲伤。快下班了,就不多说了。 。 。 。 。 。

然后觉得简单的句子。
自由,而不是说随便写。随便写,没有感觉啊。因此,如何写,感觉写。 。 。 。
感情是真实的,这句话必须懂得取舍。悲伤的,快乐的,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喊出来与心情感觉出准确的触发回忆的读者,以及天生的感觉,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文字的话。
选择其中之一,如何取舍,当然更不会写太多了,乱,和墨水与纸张的浪费。
如果你理解了一个良好的感觉,我不会详细说明,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句子,可以让你感觉隐看似无关的话,可以读出,通过生物他人的共识,因此,简单地说,实现部分四舍五入,可以读出部分直观的标准是一个权衡。 。 。

的工作,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没有积分并不重要,通过
其实,仔细一看,非常好! !
通过了吗? ? ! !

⑦ 谈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无法谈得上诗词鉴赏。举个例子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行吗?请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原来她喝了很多酒。风雨再加闷酒,或是借酒销愁。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早晨还睡在床上,只挂念着风雨后的海棠。这时,侍女进来卷起窗帘。于是便问海棠怎么样了。回答说“依旧”。她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看来,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风雨之后,海棠叶子肥大了,而花却落了。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来读一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对亡妻的思量。首句写难忘,次句写难见,再假设写十年来自己变化之大。下面“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夜来幽梦,“明月夜,短松冈”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梦,梦见妻子;因梦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会梦见自己。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情境,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下面就运用这种方法鉴赏一下两首诗词。试试看吧!《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鸣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八声甘州》(柳永):“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以上所谈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实践,应可以获得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便可通过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⑧ 诗歌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诗歌阅读的方法: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用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

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

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有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⑨ 幼儿诗的主要形式有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种子的梦》、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

⑩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1、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苍凉悲壮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3、旷达开朗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释义: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4、深邃沉郁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释义: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危楼。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5、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阅读全文

与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