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洪水发明

洪水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21 06:50:50

1. 远古时期发生过大洪水吗

我们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样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处在第四纪冰期中最后一个冰期后的间冰期。这个间冰期开始于1万年以前,从冰期到间冰期,气候有一个从寒冷到温暖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气温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开始大量融化,融水进入河流,必然会形成洪水。其洪水规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可惜当时的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不能把那时的情景记录下来,只能靠口头语言代代相传,最后形成流传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关大洪水的种种民间传说。

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科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气候适宜期。这个气候温和、雨量较多的时期,也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人类学会了农耕和家畜的饲养。出现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文化系列。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最为繁盛的远古时期之一。在两河流域,曾经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也使世界瞩目。

第四纪期间,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出现,使人类从森林走到平原,经受了多变环境的锻炼,能力与智慧得到提高,特别是那次大洪水过后,人类发展历史出现明显的转折,并开始大踏步前进。

上述意见只是一家之言,也并不一定能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在这里,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对于古代一些民间传说,切不可一概斥之为荒诞之词,而不予理睬。也许透过这些传说,还会发现一些有关自然之谜的真相呢!

2. 发明什么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海力布,因为他靠打猎过活动,大家都叫他安格沁海力布。他很愿意帮助人,打来禽兽,从不独自享用,总分给大家,因此,海力布很受大家尊敬。

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在密林的旁边,看见一条白蛇盘睡在山丁子树下。他放轻脚步绕过去,不去惊动它。正在这时,忽地从头上飞过来一只灰鹤,“嗖”的一声俯冲下来,用爪子抓住了盘睡的小白蛇,又腾空飞去。小白蛇惊醒后,尖叫:“救命!”“救命!”海力布急忙拉弓搭箭,对准顺山峰飞升的灰鹤射去。灰鹤一闪,丢下了小白蛇就逃跑了。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去找你的爸爸妈妈去吧!”小白蛇向海力布点了点头,表示了感谢,就隐到草丛里去了。海力布也收拾好弓箭回家了。

第二天,海力布正路过昨天走过的地方,看见一群蛇拥着一条小白蛇迎了过来。海力布觉得奇怪,想绕道过去,那条小白蛇却向他说道:“救命的恩人,您好吗?您可能不认得我,我是龙王的女儿。昨天您救了我的性命,爸爸妈妈今天特地叫我来接您,请您到我们家去一趟,爸爸妈妈好面谢您。” 小白蛇又继续说:“您到我的家里以后,我爸爸妈妈给您什么您都别要,只要我爸爸嘴里含着的宝石。您得着那块宝石,把它含在嘴里,就能听懂世上各种动物的话。但是,您所听到的话,只能自己知道,可不要向别人说,如果向别人说了,那么您就会从头到脚,变成僵硬的石头而死去。”

海力布听了,一面点头,一面跟着小白蛇深谷里去,越走越冷,走到一个仓库门前,小白蛇说:“我的爸爸和妈妈不能请您到家里去坐,就在仓库门前等您,现在已经来到这里了。”

正当小白蛇说话的时候,老龙王已经迎上前来,他恭敬地说:“您救了我的爱女,我感谢您!这是我聚藏珍宝的仓库,我带您进去看看,您愿意要什么,就拿什么去,请不要客气!“说着,把仓库门打开,引海力布进屋,只见屋里全是珍珠宝石,琳琅满目。老龙王引着海力布看完这个仓库又走到另一个仓库,就这样一连走了一百零八个仓库,但是海力布却没有看中一个宝贝。老龙王很难为情地问海力布:“我的恩人!我这些仓库里的宝物,您一个也不希罕吗?”

海力布说:“这些宝物虽然很好,但只可以用来作美丽的装饰品,对我们打猎的人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如果龙王真想给一点东西作纪念,就请把嘴里含的那块宝石给我吧!”龙王听了这话,低头沉思一会,只好忍痛把嘴里含的那块宝石吐了出来,递给海力布。

海力布得了宝石,辞别龙王出来的时候,小白蛇又跟着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有了这块宝石,您什么都可以知道。但是您所知道的一切,一点也不许向别人说。如果说了,那时一定有危险。您可千万要记住!”

从此,海力布在山中打猎更方便了。他能听懂雀鸟和野兽的语言,隔着大山有什么动物他都能知道。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仍然到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飞鸟议论说:“我们快到别出去吧!明天这里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涌出的洪水,泛滥遍野,不知要淹死多少野兽哩!”

海力布听见了这个消息,心里很着急,也没有心思再打猎了,赶紧回家,向大家说:

“我们赶快迁移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住不得了!谁要不相信,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很奇怪,有的认为根本不理会有这桩事,有的认为可能是海力布发疯了,谁都不相信。急得海力布掉下眼泪说:“大家难道先让我死了,才相信我的话吗?”

几个年老的人向海力布说:“你从来不说谎话,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你现在说这个地方住不得,这是为什么呢?”

海力布想:灾难立刻就要来到了。如果我只顾自己避难,让大家受祸,这能行吗?我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大家。于是,他把如何得到宝石,如何利用打猎,今天又如何听见一群飞鸟议论和忙着逃难的情形,以及不能把听来的事情告诉别人,如果告诉了,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而死等等,说了出来。海力布边说边化,就渐渐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立刻很悲痛地赶着牛羊马群,把家迁走。这时阴云密布,大雨已经下起来了。到第二天早晨,在轰隆的雷声中,忽然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响声,霎时山崩水涌,洪水滔滔。大家都感动地说:“不是海力布为大家而牺牲,我们都要被洪水淹死了!”

后来,大家找到了海力布变的那块石头,把它搁在一个山顶上。好让

3. 古人发明了什么远古“奇迹”,液体时期真的存在过吗

“史前大洪水”与我们现在的自然洪水在破坏力上有着天壤之别。“史前大洪水”是指在史前时代,地球被来历不明的海啸所包围,洪水伴随着风暴,吞没了城市,几乎毁灭了所有的生灵。



中华民族不相信命运,因为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就是“人定胜天”!

关于“史前大洪水”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4. 为什么史前大洪水的记载只有中国是在治水

我认为那个时期不只有中华文明存在,欧洲,非洲,美洲(不是今天的南北美洲,而是一大片连续的大陆),亚特兰提,亚洲都有文明存在,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而洪水是席卷全球的一场灾难,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地貌(也就是说今天的地貌是洪水后才这样的,一切已今天的地貌为标准来推演过去的方法都是不靠谱的),有的文明消失了,有的文明保存得较好,有的虽然延续了下来,但是失去了传承,而我们中华民族由于生活的区域较高,影响最小,保存也最好,文字,文化,人都保存了下来,同时,也说明了一点,那场灾难灭绝了所有人类的海洋文明,凡是在海洋附近的文明都灭绝了,也说明后来的海洋文明都是从高山上迁徙下来后面发展起来的,世界上唯一一个古老文明,一直延续下来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

5. 求远古时代关于大洪水的神话故事

1、比尔人洪水故事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都在水底下,唯有两座山露在水面。一座叫帕万顿伽尔(Pawanngar),另一座叫马塔芬(Mataphen)。这两座山随着洪水的上涨而升高,更高的那座山上有一个竹篮,神看见这个篮子就走上前问道:“你们是谁?”

里面答道:“我们是巴拉希斯人(Balahis),兄妹俩。”他们在与神说话时转过身来互相端祥对方,神说:“看着对方,再说一次你们是谁?”他们互相看着说:“我们是男人和妻子。”故事结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都朝地上吐痰,从唾液中生出了另一个人。另一种说他俩把一点汗泥撮在一起,从这里形成了另一个人。

2、中美洲惠乔尔人

一个人发现他砍下的树一夜之间又长了出来。他偷看到原来是老祖母纳卡维(Nakawe)干的。她告诉他不久将有一场洪水毁灭世界。她指示他用树造一个箱子,装上谷粒、豆子和火具,还有五块压料的树根做燃料,还要带上一只黑母狗。

箱子在洪水中飘了五年。洪水退后箱子落在一座小山上。这个人象洪水没来之前那样回去干活。每天他回到自己住的山洞时,都发现有人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玉米面饼。

他暗中窥探才知道是母狗做的。她脱下皮变成女人给他磨谷子。他把她的皮扔进火里,于是她悲嗥不止。他用尼塔玛水(nixtamal)为她洗浴,二人重新繁衍出了人类。

3、阿特拉西斯史诗

史密斯在库云基克找到的第二个洪水传说泥板,史称《阿特拉西斯史诗》,也是一个珍贵的异文。这个文本中的主角被称作阿特拉西斯或“大智者”。诗中说,人被创造之前,神象人一样劳动。由于神不愿做工,就用泥土和一个被杀死的神的血肉创造出人类来替代。

但人类的人口增长很快,又喜欢吵闹,使众神无法入睡。众神发动瘟疫、遣来旱灾、饥荒和土壤盐碱,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他们决定发动洪水摧毁人类。计划遭到了地狱之神恩基的反对,他让阿特拉西斯建造了一艘方舟,逃过了浩劫。

洪水阿特拉西斯向众神献祭,众神都来吃。在洪水之后的新世界,众神创造了不生育的妇女和受禁忌的妇女,同时派出名叫帕西图的恶魔专门从母亲膝上夺走婴儿,解决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4、费城大学藏本

这是一个苏美尔文本,载于一块来自尼普尔的泥板残片,由波贝尔发现于费城大学博物馆,上面有90行可以释读。故事的主角是国王兼祭司朱苏拉(Ziusudra,意为“长寿”),当时他在雕刻并膜拜一尊木头神像,又祈问了神谕。

神谕告诉他一个众神的庄严决定:“我们将亲手遣下一场洪水,使人类灭种。……”大难临头时,主人公躲进一艘船中逃生。七天之后他打开舱盖,太阳神乌图出现了。朱苏拉以一头牛和一头羊献祭。向阿努和恩利尔鞠躬,这样他在迪尔门(Dilmun,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获得了永生。

5、百道梵书

《百道梵书》(SatapathaBrahmana)。据称是印度最早的洪水故事,约产生公元前10世纪前后。故事说摩奴在水池洗手,一条鱼忽然跳到他手中,开口对他说:“好好照料我,我将保佑你。”并告诉他洪水将至。

摩奴将鱼养在陶钵,并随其长大而移至沟中,最后放入大海。后来在洪水来临时,摩奴登舟,将舟系于鱼角,鱼将其拉到北山,那里后来被称为“摩奴登陆处”。摩奴登陆后以黄油和牛奶、乳清、凝乳向神祭祀,从祭品中出现一个女人,她自称是摩奴之女,后来与摩奴一起繁衍出他们的子孙。

6. 降雨弹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在军事史上,恐怕没有哪一条小道比“胡志明小道”更为有名了。

其实,这条被称为“小道”的通道,并非是仅供单人或双人行走的羊肠小道,甚至也不是只供马帮往来的山间小路,而是可走卡车的大路。它蜿蜒在东南亚的崇山峻岭中,时而跨过险峻的高山峡谷,时而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宽处可并排开上数辆卡车,窄处就连一辆车也难通过。

在越南战争中,这“小道”是北越军队的生命线,北越军队在越南南方、柬埔寨与美国人作战,全靠这条小道运送军队和给养。这小道是美国人的丧命线,小道上每通过一个军人,每运过一支步枪,每送过一发子弹,都有可能送掉一个美国兵的性命。

很自然的,掐断“胡志明小道”,成了美国军方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出动了大批声名赫赫的“空中堡垒”——B—52重型轰炸机,丢下了数不清的炸弹,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份报告:目前每周通过“胡志明小道”的车辆约为8000辆,仅比轰炸之前的9000辆减少九分之一!

这样的结果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因为“胡志明小道”穿越之处,几乎皆有茂盛葱郁的热带雨林,美国飞机根本就找不准目标。再说,北越人组织了大批民工待命,一旦道路被炸中,也能很快加以修复。

看来,要用常规炸弹来掐断“胡志明小道”是不可能的了,那么,该发明一种什么样的炸弹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1970年初冬的一天,正当美国陆军武器研究所的专家雷利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则新闻:巴黎奥列机场连日浓雾,飞机无法起降。后来,航空局长听了一位气象学家的建议,在跑道上一字排开8台喷气引擎,一齐开动。不过数小时,9万平方米的奥列机场上就雾散日现了。因为喷气引擎发动时要放散热流,雾其实都是些小水滴,经不起加热,一烘就没了。

这则新闻使雷利茅塞顿开:人工既然可以消雾,为什么不可以搞人工造雾、人工造风、人工造雨啊?如果真能搞出一些可以呼风唤雨的气象炸弹来,或许真能把“胡志明小道”掐断呢!

说干就干,雷利和他的同伴顺着这条思路开始了他们的“发明工程”。

首先是要确定发明方向。雷利等人花大量精力搜集了“胡志明小道”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资料,分析后认为这一地区山高林密,人工造风不能充分发挥威办;人工造雾呢,虽然能对车辆通行造成一些困难,但也不起决定性影响。这样,发明方向自然就要放到人工降雨上来了。因为这一地区西南季风盛行,季节多雨,如能发明出一种降雨弹,就可及时将飘过小道上方的厚厚的云层截住,并使它变成大雨降下来,那就会对这条铺筑简陋的道路造成破坏性影响。

发明方向确定之后,还确定了两点必要的发明要求。一是使用要方便,做到利用现有的军事技术手段,如飞机、火箭、火炮、探空气球就可以投放;二是成雨速度要快,不然,等发现云,投下弹,形成雨时,那片雨云或许早已越过小道了。

按照这样的要求,这些美国人决定将降雨弹设计成多种型号的,有炸弹,有炮弹,有定时爆炸的,有定高度爆炸的。他们还做了许多实验,最后确定在弹体内装入碘化银、干冰、碘经铅、硫化铜、聚乙醛以及碘酸银发烟基等填充料,因为它们的降雨速度快。当弹体炸开后,这些填充剂作为凝结核能促使过饱和水蒸气快速凝结成水滴或冰晶,造成降雨。

为追求多重效果,最后,发明者还在降雨弹的化学成分中掺入了有腐蚀性或致命的化学物质,使人、畜、设备在这种“化学雨”的浸淋中不知不觉地死亡或被消蚀。

1971年6月,降雨弹问世了。美国人连续出动了2600架次飞机,在“胡志明小道”地区投放降雨弹47400多枚,耗资2160万美元。

这些美元都丢在了“水”里——这期间,老挝、越南、柬埔寨毗邻“胡志明小道”的地区,不是阴雨绵绵,便是大雨滂沱。泛滥的洪水冲垮了路上的桥梁,被雨水泡透的道路泥泞难行。卡车轮子老在泥水中打滑,车上装的弹药全受了潮,地雷踩上去不响,炮弹打出去不炸。军队再也没法在路上急行军了,一步一跤,走得比爬还慢。

效果报告很快就出来了:目前每周通过“胡志明小道”的车辆仅为900辆左右,只有投弹前的十分之一,“小道”实际上已接近于瘫痪。

7. 中国馒头是谁发明的,听说是三国时代,诸葛亮治洪水是发明的,具体怎么一回事,说详细点

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内不断来袭击骚扰,诸容葛亮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因为称“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满意请采纳

8. 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曾记载史前发生过一次毁灭性的大洪水

很多国家的传说中都曾有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比如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和中国的大禹治水还有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古代墨西哥《梵蒂冈城国古抄本》等都有类似的记载,据考证,这些个神话传说描述的时间比较接近,很有可能记述的是同一件事情。

其实类似于史前大洪水这样全球性的灾难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比如恐龙灭绝、冰河时期还有我国明朝左右发生的小冰河时期,都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造成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体系中很渺小,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就更加渺小,一旦来自于外太空的影响作用在地球上,哪怕只是很小的改变,就可能造成天大的灾难。据说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消失就和当时的大洪水有关,即便现代社会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对于这样灾难的抵抗力也很渺小,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开始实现对外太空的探索,总有一天会解开这些历史性的谜团。假如灾难再次降临,我们也具备了最基本的抵抗力,不会造成整个文明体系的灭绝。

9. 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有哪些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传说。

在中国,有关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尧舜时期,天下洪水滔滔,到处是一片汪洋。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治水办法不当,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结果越治洪水越厉害,受到舜的严厉制裁,丢了脑袋。接着舜帝又起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改堵塞的被动办法,而用疏呀、导呀的方式,也就是说,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挖一条沟,把洪水排掉。用的力量比鲧要少得多,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说,大禹治水13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回家看看。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自己也当上了部落的首领。

在西方,有关大洪水的传说记载在《圣经》里。在《圣经·创世记》中写道:“此事发生在2月17日,这一天,巨大的深渊之源全部冲决,天窗大开,大雨40天40夜浇注到大地上。”原来,当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以后,由于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造了不少罪孽,上帝非常愤怒,为了惩罚世人,准备天降大水,把人类全部淹掉。可是,人世间有一位善人诺亚,上帝就把大洪水的消息告诉了他。这位善人造了一个方舟,称诺亚方舟。他和他的家人乘着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洪水是否已经退去,诺亚连续放飞了3次鸽子。等到第三次,鸽子从远方衔来一枝翠绿色的橄榄枝,诺亚知道大水确实已经过去。

据说,这位大善人靠着这只方舟,逃脱了这场世界性大劫难。今天的人类就是这位善人传下来的。

在古巴比伦也有类似的传说。人们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找到关于大洪水的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什么人都不顾,拼命逃跑。”

在印度,大洪水传说记载在《摩奴法典》里。据说有一位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无意中救下一条正被大鱼追赶的小鱼。他把这条小鱼带回家,放到水池里养大,又送回恒河里。小鱼告诉他,今夏洪水泛滥,将毁灭一切生物,让摩奴做好准备。洪水泛滥时,小鱼又拖着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后,摩奴的子孙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

在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中,在美洲130多个印第安部落中,同样也有类似的传说。

难道上述各民族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纯系民间传说,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吗?它们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呢?在这么多民族世代流传的传说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洪水,这难道是巧合吗?

人们是否可以透过传说的“外衣”,去发掘一下其间合理的内核呢?我以为,这其中确有一些问题可以探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看看东西方的传说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可能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东方的中国,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一直是比较积极的,相信只要经过人的努力,自然灾害是可以防治的。于是就产生了上面所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西方,宿命思想比较严重,以为自然灾害是上帝强加在人类头上的,除了利用“诺亚方舟”死里逃生以外别无其他办法。

相同点对于我们更有意义。第一,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都发生在人类文明的初期,距今大约在七八千年以前;第二,大洪水是人类发展的分水岭,洪水过后,人类开始了新发展。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则传说发生的地点。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约发生在中国黄河流域,而西方的传说,大约发生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不管是黄河也好,还是两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好,都有发生洪水的可能。问题是那时的洪水何以能够造成那么大的灾难,以至于几千年以后在人们口头上还流传着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呢?

我们在“古代的冰期是怎样形成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目前世界正处在第四纪冰期中最后一个冰期后的间冰期。这个间冰期开始于1万年以前,从冰期到间冰期,气候有一个从寒冷到温暖的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特大洪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气温的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开始大量融化,融水进入河流,必然会形成洪水。其洪水规模自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可惜当时的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不能把那时的情景记录下来,只能靠口头语言代代相传,最后形成流传至今的上面提到的有关大洪水的种种民间传说。

到了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降水也比今天要多。科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气候适宜期。这个气候温和、雨量较多的时期,也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的黄河流域,人类学会了农耕和家畜的饲养。出现了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文化系列。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最为繁盛的远古时期之一。在两河流域,曾经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也使世界瞩目。

第四纪期间,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出现,使人类从森林走到平原,经受了多变环境的锻炼,能力与智慧得到提高,特别是那次大洪水过后,人类发展历史出现明显的转折,并开始大踏步前进。

上述意见只是一家之言,也并不一定能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在这里,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对于古代一些民间传说,切不可一概斥之为荒诞之词,而不予理睬。也许透过这些传说,还会发现一些有关自然之谜的真相呢!

10.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发明能预防 地震 台风 洪水

发明家是无法预报有关气象方面的事件,这与发明家没有关系。应该是气象学家。

阅读全文

与洪水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